第396章 一信诓走万兵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唐枭第396章 一信诓走万兵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江州,浔阳城,位于鄱阳湖口,属于黄金水道,军事重地。 李振一行离开江陵府,顺大江而下抵达江州驻留。 韦扶风大腿负伤未愈,行动不宜暴力,需要一段时期养好,他不敢急于逃离,正值兵荒马乱时期,孤身在外,容易遭到杀身之祸。 再说,李振的五十护军也不是吃素的,领军的李武战斗力很强,他若是逃跑,肯定会被杀掉。 驻留江州,李振多次带着他,登门请见江州刺史钟匡范。 李振游说钟匡范,出兵帮助宣武军战败川南军。 韦扶风忧心不已,担忧进攻鄂岳军的战事陷入不利,担忧巴蜀的内忧外患,敌军太多,不知道凤翔军会不会又起战。 李振游说成功之后,居然不急于回归江陵府,而是玩起文人雅士的勾当,带上护卫去往庐山游览。 韦扶风留在浔阳城内,几次想要逃离,但都理智的忍耐。 不说身边三十个护卫看着他,真的跑出去,护卫肯定通知江州刺史,后果逃不脱。 好在,韦扶风能够自由出行,带上四个护卫游走浔阳城,又去湖口码头走动,与一些商人说话。打探消息,寻求可利用的机遇。 这一日,韦扶风没有出行。 一个在外的护卫跑回来,气喘吁吁禀告:“大人,码头来了好多水军,听说是鄂岳军,被川南军战败的鄂岳军。” 韦扶风意外,惊诧回应:“战败的鄂岳军?” “嗯,属下知道大人关心川南军,川南军十万进攻鄂州,后来又有四万镇南军加入,一日攻破武昌城。 鄂岳军节度使杜洪,带着水军败逃来了江州。”护卫回答,他曾经去往均州送信,得了好处,亲近韦扶风。 韦扶风大喜过望,起身道:“我去看看。” 护卫劝阻:“大人最好别去,码头那里戒备森严,江州军力严防外来的鄂岳军。” 韦扶风点头,想一下,道:“此事应当紧急禀告副使大人。” “已然有人去了。”护卫回应。 韦扶风点头坐下,护卫问道:“川南军得胜,大人是不是想要回去川南军?” 韦扶风摇头道:“不回去,副使大人救命之恩,我岂能忘恩负义,而且我说过,我在川南军没什么发展。” 护卫点头,他愿意跑来告诉消息,亲近是一回事,还有讨好韦扶风的用意,韦扶风是正经八本的宣武军武官。 韦扶风让护卫离开,他松口气的若有所思,攻占鄂州,接下来与宣武军的战争,川南军获得了一定主动权。 韦扶风思虑,杜洪败走江州,后续应当与江州军力,宣武军,一起反扑鄂州。 洪州的镇南军帮助攻陷武昌城,江州的钟匡范,说好了出兵帮助鄂岳军,只是相比洪州的钟匡时,迟迟的没有出兵。 思虑片刻,韦扶风起身找来文房四宝。 书信一封:“晓谕杜使君,江州刺史狼子枭匪,必然贪婪杜使君水军,请及时离开,去往宣州归附田使君,可保富贵不失,宣州官员楚瑜举荐。” 放下笔,吹干书信收藏,韦扶风离开驻地,出门主动有四个护卫跟随,一直走到湖口码头,一眼望去全是军兵,停泊的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望不尽。 韦扶风止步观望,望着运载军粮上船的士兵。 片刻后取出书信,吩咐一个护卫:“这封书信交给运粮的鄂岳军,转交鄂岳军节度使。” 护卫迟疑不接,问道:“大人,这个书信,什么意思?” “副使大人不在,我代替书信问候一下,告知待得副使大人回来,会见鄂岳军节度使。”韦扶风解释,他知道四个护卫不识字。 护卫点头,接过书信去往,韦扶风毕竟是武官,李振只是吩咐看着韦扶风动向。 韦扶风代替副使大人问候,‘送帖子’预约会见,合乎情理。 护卫先与外围的江州兵说话,顺利进入送出了书信,返回后,韦扶风回转城内,他尽可能的谋事,未必得偿所愿。 ...... 接了书信的鄂岳军,转交书信,告诉杜洪,宣武军的李振大人送来的书信。 杜洪看过愕然,书信内容根本不是来自李振,一转念,知晓是假冒李振名义,才能通过江州军的封锁。 杜洪看着书信沉思,他的地盘鄂州为主,江北还有黄州安州,只是统治薄弱,川南军必然乘胜进取黄州。 杜洪逃来大江下游的江州,意图依靠江州军和宣武军,反扑夺回鄂州,可以说没有别的选择。 这封信,杜洪猜度,应该是宣州田珺的属下,潜伏在江州观风,这个楚瑜官员,代替田珺招揽他。 纠结一炷香,杜洪抉择投奔宣州田珺,如今的他弱势,钟匡范类似一头恶狼,确实能够吞掉他。 另外,杜洪怨恨朱友恭,指望依靠宣武军夺回地盘,实在是希望渺小。 次日,天蒙蒙亮,获得江州给养的鄂岳水军,突兀的开拔离开湖口,去往大江下游。 韦扶风得悉,开心的笑了,没有了鄂岳水军,江州水军出兵的几率大弱。 估计此时的江州刺史钟匡范,暴跳如雷,到嘴边的肉飞了。 ...... 田雯儿留下三万川南军坐镇鄂州,其他军力加上收编的大半降兵,返回的杀向岳州。 岳州刺史弃城登舟逃入洞庭湖,带着数千军力和家眷入大江,追寻杜洪水军,遭遇川南水军被俘虏。 驻扎君山的雷彦威,闻风逃离洞庭湖,突破川南水军的狙击,带着五百残军抵达大江北岸,投奔了宣武军。 杜洪抵达池州,使人拿着楚瑜书信,陆路骑马去往宣州见田珺。 田珺看了书信莫名其妙,属下没有楚瑜其人,但是送上门的水军,不要白不要,接受了杜洪归附,任职杜洪为水军都督。 ...... 桂州,城内弥漫‘剑拔弩张’,韦轩与父亲陷入冷战。 十几日过去,期间二兄韦安,八兄韦康,小辈的韦良长子韦东生,陆续登门劝说。 任由晓之以理的劝说,韦轩铁了心的不动摇。 对于八兄韦康,韦轩说了实话,当年十二郎害他,如今十二郎又加害扶风,都是父亲自私自利,丧心病狂。 韦康愕然,不知当年破婚的事情,听了韦轩的述说,他也心寒生气,转而支持韦轩冷战下去。 又过了十几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震惊桂州,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诏权臣郑买嗣建立的大长和国,发兵十几万进攻桂管。 容管庞巨昭,邕管叶广略,安南曲承裕,全都归附大长和国,合力发兵攻入桂管。 驻扎象州和柳州的川南军战败,残部几千败退桂州。 韦轩惊慌失措,顾不得冷战,急忙去见父亲商议。 不想金州刺史拒见,韦轩无奈回到州衙,听从夫人建议,使人向长沙府和岭南求援。 次日,金州刺史突然出行,出城带走五千金州兵和五千西风军,居然临阵逃走了。 大多数韦氏亲族跟随离开,八兄韦康留下没走。 韦轩惊惶,一家人在州衙商议。 儿子韦云卿惶恐道:“父亲,祖父带走一万兵力,城内可用兵力两万,敌军十几万,我们守不住的。” 韦轩愤恨,若是三万兵力,怎么也能固守待援。 思量片刻,韦轩问道:“夫人,你怎么看?” “是守是走,请十郎做主,妻只说一句,临桂城经过大规模修建,一旦弃之,日后再难夺回来。”大娘肃容回答。 韦轩愣怔,扭头望向门口发呆,临桂城是他付出很多辛苦重建,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 良久,韦轩吐口气,扭头说道:“夫人,你们走吧,我留下。” 韦云卿急道:“父亲大人,敌我兵力悬殊,根本守不住,日后扶风调来大军,必能夺回桂州。” “不要说了,你们尽快离开,我去巡视城防。”韦轩坚定回应,起身离开。 “母亲,你怎么不劝说父亲?”韦云卿转身急道。 “你的父亲有守土之责,你们走吧,去往潭州。”大娘平静回答。 啊?韦云卿懵圈,父亲不走,母亲也不走,他身为儿子,走还是不走? ...... 韦轩抵达西城门,他要整顿兵力,鼓舞士气。 登上城头,见到十多位将官,其中首领四位,驻军都防御使潘知武,曾经驻扎象州和柳州的两位指挥使。 还有负责城防的防御副使,防御使是韦云卿。 诸将见礼,韦轩正容道:“本官决定固守待援,诸位可有教我。” 潘知武说道:“大人,临桂城经历修建,城高池深,防御全面,定能固守不破。” 韦轩点头,道:“城池易守难攻不假,只是敌我兵力悬殊,本官有心向桂管本土势力求援,可否?” “大人,敌军数量也就十万,大半是部落土著,军器普通,披甲很少,难以抵挡的是象军,象军虽然凶猛,但对于城池攻坚用不上。”驻守象州的指挥使介绍敌情。 韦轩点头,潘知武又道:“大人向本土势力求援可行,但是不能不防叛投敌军的本土势力。 故此,请大人号召本土势力,在城外打击敌军,还需要许诺好处,最少促使本土势力两不相帮。” 韦轩点头道:“潘将军言之有理。” 潘知武军礼:“大人决定固守临桂城,属下等愿意死战到底。” “有劳各位,本官愿与临桂城共存亡。”韦轩正容作揖。 “属下愿与大人共存亡。”一众将官军礼回应,士气明显提升。 (本章完)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唐枭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唐枭》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唐枭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唐枭》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