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下种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正良缘第六十九章 下种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是,本来田里的水合适了,但前天开始,河里的水暴涨,加上降雨,这田就又被淹了。” 韩牧:“怎么只有你们几个,这么多田能种得完吗?” “哎哟,哪里能种完,先不说没这么多种子,就是有,那地也不是我们的呀。”那人道:“现在还没到犁地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块田育苗,这田慢慢收拾,其余人都进城代工去了,每天好歹能赚上一斗米。” 顾君若:“既要犁地,还要除草沤肥,需要的时间都不短,只你一人能做好吗?农时最重要,可别耽误了农时。” “可这老天爷也不知道什么想头,万一下半年也不好过,这地岂不是又白种了?”他讨好的笑道:“所以家里现在能多挣一斗米便要多挣。” 顾君若就问,“你家里有几个人?” “三个,我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活着,他们都进城代工去了,地里的活儿他们知道的少,所以我留在家中干。” 顾君若点了点头,指着不远处的旱地道:“县衙发下来的种子还有豆种,撒了稻种以后,豆种也该下种了,你们旱地打算何时耕耘?” “这……耕地还需犁,我们就用锄头松一下泥土,把种子撒下去就行。” 顾君若:“那草呢,可要除草?” “等它长出来再除草便是。” “这样不行,”顾君若道:“农具不够,不犁地也就算了,但草是必须要除的,不然豆子很难长出来,就是长出来也抢不过草,又谈何丰收呢?” 韩牧就下令道:“你们得听夫人的。” “可,可我们人手不足啊。” 顾君若道:“县城里的活不剩多少了,他们一天就算能挣一斗米,也挣不了几天,你们还能巴望靠着几斗米活到明年吗?” “自产自足才是生存之道,这一亩豆子,你们种好了,起码能收两石吧,今年县衙免税,这两石全是你们的。就算稻子不得收,靠着这两石豆子,你们也能活到明年。”顾君若道:“虽然豆饭难吃,好歹有的吃。” 对方一愣,关注的却是,“这一茬县衙不收税?” “不收。”顾君若看向韩牧。 韩牧反应过来,立即点头道:“对,不收的,我来前陛下就说了,今年义县洪灾,今年免税,江陵不少地方都免了半税呢。” 对方激动起来,这才认真了些,“我明日就除草!” 顾君若问他,“你家撒稻种了吗?” “没呢,今儿一早刚下肥,家里说放一放再下,免得这肥不小心烧坏了稻种。” 顾君若问,“苗田是哪一块儿?” “村里,在我家屋后头,”他道:“有些天杀的懒鬼,不去县城代工,也不出门干活儿,整天就想着歪门邪道,竟然到地里捡稻种回去吃,所以我们都把苗田放在自家屋子附近。” 韩牧:“那要是有的人家没有田在屋子附近呢?” “借呗,都是乡里乡亲的,借上一段时间,谁都愿意的,而且拿田来育苗,不仅能除田里的草,还能养肥田呢,大家都乐意借。” 对方见他们实在感兴趣,便领着他们回去看。 顾君若颤颤巍巍的跟上,一脚踩下去,需要很用力才能把腿给拔起来。 韩牧看得可乐,伸手扶住她的胳膊。 顾君若抬头看了他一眼,扶住他的手,这样走起来就省力多了。 路上遇到了不少扛着锄头来放水的村民,看到县令和县令夫人,他们也不去放水了,兴奋地跟着他们往回走。 韩牧他们已经穿上鞋袜,这会儿又是翩翩公子和佳人了。 韩牧本就不是有架子的人,很快就与他们打成一片,比总问他们问题的顾君若看着还要亲近些。 这个村子距离县城不是很远,所以他们和城里的难民一起是第一批分到种子的人,还有不少人进城里代工赚钱,家中基本上只留一个人侍弄田地。 有的人家里只剩下一个人了,有的选择在家里耕种,有的则把种子收起来,打算多赚一点钱买粮食存着,回头再种地。 逃亡离开的人不少,所以村子显得空荡荡的,外面的田地更是显得空旷。 得知有不少人逃到外乡,还有的则在山上落草为寇,韩牧就和村民道:“把山上落草的人都叫回来种地……” 把先前和顾君若制定好的措施告诉他们,“现在下山还有田种,有种子和赈济粮领,一个月以后,错过了农时,再不下山,本县直接发兵剿匪。” 村民们吓了一跳,纷纷应下,表示会劝一下山上的人。 山上有不少人是他们的亲朋邻居,他们也不愿就这样看着他们被县衙剿匪。 顾君若和韩牧娶看了一下他们的苗田,有的人家昨天就下种了,今天种子只有零星几颗冒芽。 见顾君若看得仔细,一个妇人就过来搭话,“夫人也懂种地吗?” 顾君若道:“略知一二。” 她问道:“这种子你们泡过吗?” “泡?”妇人看了眼男人们,摇头道:“不泡呀,直接撒下去的,我们撒得不密,长得快些。” 顾君若道:“其实在撒种前泡一下水,第二天下种,不仅冒芽速度快,成芽率也更高。” 顾君若想起祖父曾经种的稻田,道:“不过用水催芽有两种方法,一种简单一点儿的,只需换两次水,一种比较复杂,不仅要浸泡,中途还要拿出来晾晒,你们要是愿意,可以先试一下第一种。” “这,我们种了这么多年地,从没在下种前泡过水,倒是晒过太阳。” “对,下种前是要晒太阳的,这样能减去一些虫害,”顾君若道:“但泡水的确有助于破芽率,这是司农寺琢磨出来的法子,现在可能还未下发到各县。” “司农寺啊……” 听着很厉害的样子,但他们不认识。 妇人笑道:“要说种水稻啊,这天下哪儿都比不上我们江陵地区,我们这里的水稻可是天下闻名,被誉为天下粮仓的。” “对,那什么司农寺能比我们还厉害?” 顾君若便不说了,笑道:“那便算了,等今年县衙试过这个方法,真心有用后再换就是,你们村现在有多少户下种了?” “七八户了,其他人家还要再等等,怕又下雨。” 韩牧见顾君若就这么妥协了,不由道:“你怎么不说了?要不我强逼他们学你的法子?” “别,我祖父说过,这天下的农民最是开明,也最是顽固,对于种地,他们不愿意的事不必强求,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方法就适合他们,适合这片土地,我们可以先自己选用一块地来试,等收获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效果,不必我们说,他们也会争相学习的。”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正良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正良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正良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正良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