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王道与霸道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第五百一十二章 王道与霸道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赵括并不想听孟宏吹嘘王道,齐威王、齐宣王、魏惠王、魏襄王、宋康王不是傻子,孟子的王道但凡有一点实际意义,也不至于没有一个国君认同。\n\n‘德’确实可以‘服人’,但是却不能‘服国。’想要‘服国’只能依靠武力。\n\n别的国家造兵器造铠甲,你的国家在实施仁政,讲仁义,最后亡国的一定是你。\n\n“本王听闻,齐桓公、晋文公,用的是霸道称霸天下?”赵括问道。\n\n“不错。”孟宏点了点头。齐宣王曾经向孟子请教,齐桓公、晋文公是如何称霸天下的。\n\n孟子不喜欢齐桓公、晋文公的霸道,直接说我没听说过什么齐桓公、晋文公,把齐宣王怼了一脸。\n\n\n\n“不知可有用王道称霸天下的君主?”赵括反问道。孟宏顿时沉默了,他意识到赵括和其他君主没有什么区别,都不喜欢王道,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回答道:“尧舜以王道治天下,为圣人也。”\n\n“晋文、齐桓近在眼前,而尧舜已经是上古时期的人物。本王只听说过道随时移,从未听说过,不学习当今的圣贤,而学习上古时期圣贤的道理。”赵括摇了摇头。\n\n“尧舜之圣,岂是晋文、齐桓所能比也?”孟宏顿时不高兴了。\n\n“请问先生,本王在赵国实施的是仁政吗?”赵括问道。\n\n“是仁政。”孟宏点了点头,这不是违心之言,而是真心之语。\n\n“既然如此,那各国怎么没有来投靠我赵国?”赵括反问道。孟宏愣住了,站在原地,目送着赵括离去。\n\n孔孟之道,又一次失败了!\n\n“派人带句话给他们,学术不等于治国。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好好为赵国做贡献,未来不是没有获得封地的一天。”赵括挥手说道。\n\n虽然儒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过赵括并不厌恶儒家。因为诸子百家,每一个学派都有各自的缺点。\n\n道家、兵家、法家、墨家都是如此。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学派。\n\n至于‘兼儒墨,合名法’,集百家之所长,创立新的学派,赵括并没有这个想法。\n\n一方面,这件事很难成功,即便是成功了,这个‘杂家’也是有缺点的,并不能比儒家先进。\n\n另一方面,诸子百家是需要竞争的,只有竞争才能进步。如果只剩下一家一派,最后的结果必然和历史上的儒家一样,从兴盛,走向衰落,最后万人唾骂。\n\n赵括明白,墨家和儒家的争辩,不仅仅是道争,更是在争赵国,双方都想让赵国用他们来治国。\n\n如果把国家当做一个人,那么兵家就是武器,法家就是骨头。但光有武器和骨头是不行的,还要有血肉,而其他学派争夺的,就是血肉这个位置。\n\n道家占据了楚国和韩国,墨家占据了秦国,儒家占据了魏国和鲁国。\n\n齐国则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排除一个位置偏僻,大家都看不上的燕国,那么各派能争的就只剩下赵国了。\n\n墨家投靠赵国最早,赵括对墨家也很好,经费、封地、人才一个没少,但就是不用墨家来治国。\n\n儒家是天下显学,此前是看不上赵国的,但是鲁国苟延残喘,中山被灭,魏国衰落,儒家迫切的需要投靠一个强盛的国家。\n\n但赵括很显然也没有用儒家来治国的想法。其实除了儒家和墨家之外,冠子代表的黄老也是想争一争的,不过这个老家伙比其他人聪明,除了派一个弟子出面之外,没有露出任何想法。\n\n发现事不可为之后,便放弃了。赵括更愿意学的,是齐国的兼容并包。\n\n天下很大,并没有拥挤到只能容纳一家一派。把所有学派全部分封在一个地方,让他们天天比斗,不仅要比辩论,更要比治国,想必比现在有意思多了。\n\n到现在,天下已经和历史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岔路口,赵括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或许几百年之后,就会有一批孔子、墨子这样的贤才从这些封地中走出,为华夏文明指引方向。\n\n“臣会告诉他们的。”蔺相如点了点头。\n\n“去其他地方看看。”赵括说道。邯郸学院很大,除了各个分院之外,还有专门为孩子启蒙的学院,更进一步学习的中级学院,教将士们识字的学院,教楼烦、林胡人读书识字的学院。\n\n学子想要学习百家学派的思想,首先要经过五年的基础教育,考入中级学院,学习三年,顺利毕业,才能进入邯郸学院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n\n如果没有经过这八年教育,则要等到成年之后,通过各个分院的考核,进入学院学习。\n\n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些学派为了抢弟子会使用某些刷新下线的手段,毕竟几岁以及十来岁的孩子是没有辨识度的,也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很容易被外界影响。\n\n等到经过八年学习,或者成年之后,形成自己的三观,也对诸子百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选择学习百家中的哪一派,或者学习其他的了。\n\n不过技术方面不受此限制,只有思想上的东西才会有年龄限制。\n\n“对了,启蒙教育第二年的教材都编订好了吗?”赵括问道。赵国的启蒙教育,就实施结果来说,很失败。\n\n如栗腹、毛公等人预料的一样,学院开学的一个月内,一部分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退学,有的还和学院说一声,有的干脆不去学院。\n\n免费的,他们不知道珍惜。花钱吧,他们又没钱。赵括有时也挺无奈的。\n\n之后,赵国经过一系列的宣传、鼓励,名誉和钱财上面的奖赏等等,终于把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多,之后就再也提高不上去了。\n\n不过好在现在基本上没有人退学了,入学率也没有下跌。即便如此,这件事给予了赵国普及教育事业一记沉重的打击。\n\n原来大家只是嘴上说着要读书识字,真正愿意读书识字的人并不多。\n\n赵括原本打算,各地水利设施初步建设完毕,产业也安排下去,大概需要五年多的时间,之后赵国就能腾出手来,开始普及教育了。\n\n这个时间第一批学子也刚好毕业,可以解决老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n\n现在来看,这个时间还要向后推延。至少一个学院只有个位数或者十几个学生,赵括是不能接受的。\n\n或许对于乡下的孩子有些不公,但也没有办法。\n\n“已经编订好了,依然是以教人识字和算术为主,包括第三年的也是一样。等到第四年才会复杂一些。”触龙说道。\n\n\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