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话:儿皇帝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不死贱男219话:儿皇帝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发动了宫廷政变,成为了后唐末帝。李从珂当上皇帝之后,深怕拥兵自重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篡夺皇位,便将他召回京师洛阳,予以软禁。李从珂还在石敬瑭身边安插耳目,窥探他的言行,想抓住他的把柄,置他于死地。 李从珂安插在石敬瑭身边的耳目是谁?这个人就是李从珂的胞妹、石敬瑭的夫人魏国公主。如何使枕边人与自己同心同德?石敬瑭设下了一计。 有一天下午,有一个身材修长、仪表不俗的青年男子到石府投刺求见。来者姓林名浩清,是石敬瑭故友林若玄之子。魏国公主见林浩清有潘安之貌,不免刮目相视,再与他交谈,又领略到他的才华,芳心大悦,当即拍板将他留在府中。 从此魏国公主放松对夫君的监控,天天与林浩清谈诗论文、饮酒赏景。石敬瑭不但对发生在眼前的姐弟恋视而不见,还巧妙地为他们提供方便。 这天月朗星稀、清风徐徐,石敬瑭设家宴,于月下饮酒赏花。他亲自把盏,为林浩清和魏国公主斟酒,这把特制酒壶暗设机关,石敬瑭自斟自饮的是寻常佳酿,而魏国公主所饮是掺了媚药的酒,而林浩清所饮之酒不但含有媚药,还有毒药六辰绝,误服此药的人会在六个时辰内毒发身亡。 那时媚药在魏国公主和林浩清体内发生作用,石敬瑭见状,佯装大醉。魏国公主和林浩清忙把他扶回寝室,然后携手来到林浩清卧室,双双宽衣解带,尽享鱼水之欢。 当雄鸡报晓时,魏国公主从梦中醒来,想与林浩清再赴巫山寻欢,却发现怀中情郎有异,连忙起床掌灯仔细察看,才发现林浩清已经死去。她以为林浩清是因极度兴奋而死于花下的风流鬼,哀叹的说道:“林郎,你怎么如此命薄?” 人死不能复生,魏国公主为情郎穿好衣裳,匆匆向石敬瑭报案,谎称林浩清因酒醉而突发急病,不治身亡,石敬瑭将林浩清厚葬。 事后石敬瑭对夫人恩爱如初,他的大度使魏国公主深受感动,内心有愧的她从此忘却了胞兄李从珂的叮嘱,开始一心一意与夫君相守相爱。 光阴荏苒,转眼间石敬瑭已在洛阳伴驾数月,李从珂在上朝听政时,见他日渐消瘦、似染恶疾,心中窃喜。这天石敬瑭在上朝出班奏本时,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金阶之下,李从珂忙命殿前武士将他扶起。 不料石敬瑭醒来,竟接连放了好几个臭屁,紧接着又拉了一裤子稀屎,朝堂之上顿时秽气弥漫。李从珂见石敬瑭瘦骨嶙峋、大限将至,不由生出恻隐之心,命武士将他抬出宫殿。 石敬瑭被送回府邸后,有气无力地对夫人说:“我因体弱多病而不能为皇上分忧,看来只有下辈子才能为皇上效忠了。”魏国公主很是感动,决定送丈夫回晋阳养病。 翌日,魏国公主向母亲曹太后哭诉,乞太后出面斡旋,劝李从珂恩准石敬瑭回晋阳。太后心疼女儿,去李从珂处求情,李从珂对太后说:“母后见教的是,儿恭敬不如从命。” 李从珂心想,与其让石敬瑭病死洛阳,不如让他死在晋阳,免得引起朝野非议。石敬瑭回晋阳后,调养一个多月,又变成威武有力的壮汉,原来老谋深算的他为逃离虎穴,每天都瞒着夫人偷偷服食泻药,所以终日腹泻不止。 驻扎在晋阳的石敬瑭,最终跟他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是很严重的,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派出的数万征讨大军正从各路扑向了晋阳。 以石敬瑭的兵力是根本无法与后唐大军对抗的,情势看起来十分的危急。但石敬瑭并没有惊慌,他是提前想好了应对之策才撕破脸皮的,而且他的计划还不只是抵御后唐的进攻,他要灭唐自立,当然不是靠自身的力量,而是靠契丹的帮助。 计划顺利实现,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御驾亲征,不但为石敬瑭解了太原之围,而且帮助他一举消灭后唐,建立后晋,自己做上了皇帝。而作为报答,后晋向契丹称臣,两国结为父子之邦,行父子之礼,同时向契丹割让了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由此成为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是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其实客观地来看,在五代乱世,一切僭越早已经司空见惯,石敬瑭身为沙陀人,所侍奉过的后唐三姓四任皇帝中,就两次出现兄弟间反目成仇、兴兵夺位的情况,所以对他而言,帝王梦是不择手段去取得,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中原王朝即使是在强盛如汉唐的时代,也都出现过对外族称臣、和亲或纳贡的情况。汉初在军事上无力与匈奴对抗,自高祖刘邦起便靠着与匈奴和亲来避免战争,和亲政策历经文景二帝,直到汉武大帝刘彻在位十多年以后才废止。 唐高祖李渊及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靠着向突厥称臣才得以创建帝业,而唐肃宗为了向回纥借兵,以从安禄山的叛军手中收复京都,更与回纥签订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的耻辱条约。 石敬瑭遗臭万年的重要原因在于他的后晋帝国太过短命,根本没有机会来掩盖污点,而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之举,对后世的影响又实在太大,在此后至少四百年时间里直接改变了中原王朝的命运,自然不容易被后人忘记。 燕云十六州包括幽、蓟、瀛、涿、莫、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整个地区东西长约六百公里,南北宽约二百公里,面积十二万平方公里,正好相当于一个朝鲜。 燕云十六州自东向西包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布在长城的内侧,是长城这条重要军事防线背后的战略支撑点,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数百里。失去了这一片山势险峻的地区,中原王朝的整个北方就失去了一条阻击胡人铁骑的天然军事屏障,南下千里再无天险可守,直至黄河岸边全部是一马平川,中原从此门户大开。 此后四百年间,对于每一个中原王朝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梦想。周世宗柴荣率领强劲的后周大军北伐燕云之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收复瀛、莫、易三州和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共计十七县之地,取得了五代以来中原对辽作战的最大胜利。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专设内库,名为封桩库,职能就是从每年的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盈余储存起来。他的想法是在储满五百万缗时,向契丹赎买燕云十六州,如果契丹不肯,便把这笔钱作为战争经费。 他曾经说过:“我以二十四绢购买一个契丹人的人头,他的精兵只不过十万人,只要花费二百万绢,就可以将敌人杀光了。” 可惜宋太祖也是才满五十岁就猝然而亡,他的恢宏计划也无法实现。后来宋太宗赵光义挟着平灭北汉的余威,两次北伐契丹,均以惨败告终,宋帝国企图以武力收复燕云地区的努力也宣告失败。从此宋帝国的君臣将士普遍滋生了一种恐辽的心理,这种心理阴影一直持续到大宋灭亡。 北方的政权在获得了燕云之地以后,一方面掌握了对中原长驱直入的军事便利,另一方面,由于燕云地区的农耕经济与北国的游牧经济形成了良性互补,也极大地促进了北国整个的社会发展,也就成为中原王朝的劲敌。 燕云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时才又重新回到中原国家的版图,而石敬瑭的骂名恐怕永远也无法脱去。如果再多还原一些历史,还应该记住一个叫桑维翰的人,他是石敬瑭手下的谋臣,正是他为了讨得主子欢心,提出了割让燕云十六州这样一个完全过度的建议。其实在当时,想达到让契丹出兵相助的目的,只要多送钱财,也是可以实现的。 五代进入后晋时期,国力大不如前,时常被契丹威胁。江淮地区的吴与后继的南唐国势强盛,他们采取联合北方契丹国制约中原的策略,屡次征讨周边国家壮大势力,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 吴国是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早在秦宗权之乱时,秦宗权的部属毕师铎率军攻打扬州,杨行密在抗敌过程中发展割据势力,最后建立吴国。杨行密被朝廷封为吴王,建都广陵,称江都府。执政期间鼓励农桑,稳定经济,使得江淮地区逐渐复苏,对外则拥护唐室,与宣武军朱全忠敌对。 杨行密去世后,他的儿子杨渥继位,来年江西钟传去世,诸子内乱,杨渥趁机派秦裴攻占江西,统一江淮。然而杨渥喜好玩乐,又猜忌功臣,大臣张灏、徐温发动兵变,杀死杨渥。徐温拥立杨渥的弟弟杨隆演为帝,除掉想自立为帝的张颢,彻底掌握吴国大权。 徐温掌握大权后屡次攻伐吴越国未果,至后梁末期才和谈。唐朝灭亡后,吴国不承认后梁正统的地位,仍然沿用唐哀帝天佑年号,直到吴国改元,才正式与唐朝切断关系。对内则逐步剪除杨氏旧将以稳固势力,然而专政的长子徐知训骄横恣肆,曾因为欺负吴王杨隆演而引来兵变,最后被部下朱瑾杀死。徐温养子徐知诰平定乱事,而徐知诰事徐温甚为孝谨,最后成为徐温政权的继承者。 杨隆演郁郁而终,其子杨溥继位,即吴睿帝。徐温去世,追封齐王,养子徐知诰继位,成为吴国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吴帝和将领而颇得民心。徐知诰夺吴睿帝之位,吴亡,建国齐,都金陵,称江宁府,同年后唐灭亡。 两年后徐知诰自称唐室后裔,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唐,史称南唐,他即南唐烈祖。李昪建国后采取与民休息、与邻国友好的政策,使国力持续强盛。李昪去世后,其子李璟继位,即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国力仍然强盛,对外联和辽朝压制后周,对四周国家也采取见机入侵的方式,陆续消灭闽国与楚国。 南唐连年用兵使得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所得之地也大半丧失,再加上南唐元宗为人柔和、好谀恶直,以是群小竞进,政事日非。后周趁机发兵南征南唐,南唐元宗战败,割让江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南唐元气大伤。 而比较有军事才能的太子李弘冀,他在毒死意图夺位的叔父李景遂后也去世,南唐元宗只好改立六子李煜为太子,但是李煜的书生气质较重。南唐元宗为了避周军与吴越军联合入侵金陵而迁都洪州,即南昌府。唐元宗去世后,由李煜即位,即南唐后主,还都金陵府,南唐无力威胁五代,只能保境安民。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不死贱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不死贱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