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话:四诗亭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不死贱男387话:四诗亭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从此以后,朝中谁也不敢再对胡沙虎说半个不字,他把驻守北境上的金军全部调回来,分别留守中都、平州等大城镇,命令骑兵驻守蓟州,使金国辽阔的北方边境成为无边防之地了。 胡沙虎以为平安无事,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便干脆住进宫里,整日左拥右抱,与宫妃们调笑淫乐,竟然无耻地扬言:“我要把宫中妃子们全部睡一遍,过一过不是皇帝的皇帝瘾。” 后来他的亲信完颜丑奴进宫劝他说:“再不选立新皇帝,大臣们将群起造反,后果将不堪设想呀。” 胡沙虎不得不搬出皇宫,被迫迎立卫绍王永济的侄子完颜璟继承帝位,就是金宣帝。金宣帝接位以后,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仍然是束手无策,他慑于胡沙虎的权势,只得事事依附于他,并封他为太师、尚书令、都元帅、监修国史,封泽王、授中都路和鲁忽土世袭猛安等官衔近十多个。 对胡沙虎弟弟、儿子、他的党朋也都分别加官晋爵,使得胡沙虎在朝中位极人臣,权倾天下,成为老虎的屁股,谁也不敢碰。这段时间,为金国自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以来,政治上最黑暗、最腐败的一个时期,这就为成吉思汗的第三次攻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金朝宫廷政变的消息,很快传到蒙古,聪慧睿智的成吉思汗当机立断,抓住金国内部混乱的良机,于同年的秋天又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对金国发动第三次进攻。 成吉思汗仍然坚持那条不争一城一池的得失,意在消灭金朝有生的力量,大量掠取金国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掏空了敌人的肚子,让偌大的金国只剩下几座空城,最后再迫使金朝向蒙古投降。 于是成吉思汗命令大将怯台、哈托台等领五千人马,继续围困中都,然后兵分三路南下,他们分别为,成吉思汗命令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沿太行山南下;派遣哈撒儿、斡陈那颜、拙赤解、解刹为左军,沿海东下。他自己与幼子拖雷等为中军,自易州南下,长趋直入,至山东登州一带,直抵海滨,攻掠了山东全境,踏遍山东境内的广大肥田沃土。 成吉思汗攻陷了山东首府济南,这座建于十三世纪的中原大城市,使他大开了眼界。山东的这个首府,水源充足,文化发达,城内有湖泊,湖中有巨大的睡莲。城内有公园,园中古木森林,花草遍地,香气袭人。城内还有千佛山,山上有无数始于七世纪的塑像,城中生产华美的丝绸,这些丝绸远销东南亚和中亚。 成吉思汗看到这些,发出由衷地赞叹,未曾想到东方的古老文明会如此辉煌、壮丽。他下令大肆抢掠财物,对无辜的百姓实行残酷地屠杀方式。 蒙古军队在攻城时,还是按照他们一再使用的方法,迫使俘虏和农村的百姓包围城市,让他们走在蒙古军队的前列。被围城市中的军民,见到自己的同胞被驱赶在敌人冲锋队伍的前列,在抵抗时也只好克制。就这样,除了几个真正无法攻破的城池之外,大部分城市都相继地陷落了。 成吉思汗的狂掳强掠,使他的队伍获得大量的金银财富、丝绸牲畜以及成千上万的童男童女,有一位诗人目睹了当时的惨状之后,悲愤地写道。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一天,成吉思汗领着中路大军来到山东与江苏的边界处,见道路旁边有一座凉亭,亭下有一很大的水塘,水塘里清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他灵机一动,命令大军就地休息,便领着幼子与诸将走进凉亭里面,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四诗亭。” 成吉思汗一见,不由向降蒙的金将史秉直问道:“为什么叫做四诗亭?” 这个史秉直本为山东人氏,只因为迫于女真人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才投降了蒙古。他还有两个儿子,长子史天倪、次子史天泽,都是武艺高强的人,一起背金降蒙。 成吉思汗历来重视降附的外族将领,把史秉直留在自己的身边,让他的两个儿子带兵去了,史秉直听到大汗问及凉亭的名字与来历,只得细细地说道:“这凉亭有五个四,值得人们留意,它是四角飞跷,四柱中立,四围朱栏,四面美景。” 窝阔台连忙问道:“还有第五个四呢?” 史秉直笑道:“这第五个四,叫做四诗警人。” 此时懂得汉文的塔塔统阿问:“既然称作警人,这诗里写的是什么内容?不妨说来让大家听听,也可以得到警示呀。” 史秉直看看成吉思汗,见他点头示意,也让他介绍一下,他便说道:“据说多年以年,一个秀才为邻居胡某的官司奔走,路过此处,便在小亭里休息一会。这秀才坐在石凳上,不由得想起了这个官司,他的邻居胡某终日贪酒,以酒当饭,竟把祖上留下的一点家业全都喝光,自己的身体也被那黄汤灌得骨瘦如柴。人们见他如此模样,便劝他戒了杯中之物,可胡某就是不听,以致家贫如洗,无法度日。” “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同村的黄财主家借了十两银子生活,但过后无力归还。这黄财主本是个好色之徒,见胡某的妻子很有几分姿色,便以讨债为由,经常上门要钱,趁胡某不在时,对他的妻子先是言语挑逗,继而动手动脚,公开调戏勾引,终于弄假成真,勾搭成奸了。” “这一天胡某又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推开房门一看,见黄财主与妻子光着身子搂在一起,正在干那襄王会神女的好事,顿时怒火冲天,犹如下山猛虎,冲到床前,把黄财主一把拉下床来,拳打脚踢。” “谁知胡某仗着酒力,下手过重,黄财主竟然被他打死了。胡某的妻子也觉得无脸见人,乘人不备,也一头栽进水井里死了。为此黄家把胡某告上了法庭,两家打起了人命官司,黄家有钱有势,到处打通关节,眼看要把胡某告倒,秀才路见不平,挺身相助。” “他想到这里,心中感慨万分,激动不已,以为这场官司皆因酒色财气而起,便拿出笔墨在凉亭的南边柱子上愤然写道。”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剔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下山猛兽。” “这秀才写完以后,收起笔墨,又去为胡某的官司奔波去了。过了一些日子,有个秀才路过此处,也在小凉亭中歇脚,看见写在柱子上的那四句诗,顺口念了几遍,觉得此人对酒色财气的评价有些偏颇,寻思一会儿,便拿出笔墨来,在凉亭的东面柱子上,也写了四句诗。” “无酒毕竟不成席,无色世上人渐稀,无财谁肯早早起,无气处处受人欺。” “这位秀才写完以后,又读了两遍,也扬长而去。过不多久,又有一个秀才路过小凉亭,休息时看到两根柱子上的诗句,觉得这两个人诗句写得不错,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对酒色财气的看法,都有些片面。于是他斟酌了一下,便在北面亭柱子上也写了四句诗。” “饮酒不醉量为高,见色不迷真英豪,非分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 “这位秀才写完之后,认为自己的诗句内容,既充实又全面,可谓佳作,便得意而去。又过了一段时间,也有一个秀才路过这里,在凉亭里见到那三首诗后,认为三位诗人虽有自己的看法,但对酒色财气的认识,境界不高,容易把人引到邪路上去。于是他稍作思忖,灵感便来了,他在凉亭西面的柱子上也写了四句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到墙外头,不是神仙也寿长。” “这位秀才自认所题写的四句诗,为四首诗中最好的,他反复吟诵了几遍之后,才满意地离开这凉亭。” 成吉思汗认为史秉直的话有理,便不提与义军谈和之事,立即命令队伍返回中都城下。 在成吉思汗的中路大军洗劫华北大平原的同时,他的三个皇子率领的右路军,循太行山向南进攻,一路劫掠抢掳,无论金帛子女、牛马羊畜,皆席卷而去,不能带走者,尽行焚毁,因此所到之处,全部都变成焦土。 蒙古军攻进保州后,命令城内的百姓齐集广场之上,蒙古将士把杀人当作游玩娱乐的活动。两天后,术赤等又下令把所有的老人与小孩全部杀死,唯独留下工匠人员不杀。 当时有一个姓杨的人,为了保住性命,他冒充自己是工匠出身,才没有被杀。蒙古军队里有人提出要检查一下这些自称是工匠的人,吓得他不知所措。 这时候,旁边一个人低声对他提醒:“会拉锯的,就算是木匠了。” 那位杨某人总算是渡过了难关,凡冒充工匠的人,都得到了幸免。多亏蒙古人看重手工业技术,那些有一技之长,或是冒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得以死里逃生。 镇压愈甚,反抗愈烈。当术赤兄弟三人带领着士兵在保州对百姓进行残酷屠杀之时,他们的马厩被燃着了火,而马厩的四周又洒满了铁蒺藜。这一场大火烧死战马两千多匹,被铁蒺藜扎伤了马蹄,被迫杀掉的战马,也有数百匹。 冲天的大火,并没有使蒙古人的头脑清醒多少,其他将领在攻陷的城市里,也采取类似的大屠杀的暴行,甚至包括木华黎,在攻占密州,还军霸州、涿州时,也是将人民杀戮几尽,金银财物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廓丘墟。 哈撒儿率领的第三支队伍,从中都出发,先攻下蓟州,然后循海向东,过平州,攻陷山海关和涿鹿。在涿鹿城里,蒙古军队纵情洗劫、屠杀百姓,焚烧房屋,跟随哈撒儿的将领薄剌与他的副将卜谷也怯,在一户人家调戏妇女时,被家人捉住,活活吊死在树上。 哈撒儿得知消息以后,部将斡陈那颜提议对附近百姓进行报复时,哈撒儿说道:“杀死反抗的百姓再多,也能说得过去;他们俩人侮辱妇女,那是违犯军纪的行为,大汗知道了,也不会饶恕的。” 哈撒儿最终没有答应他们要进行报复的请求,这说明野蛮地屠杀与奸恶的行为,在蒙古将领中也是不得人心的。 哈撒儿的这支左路军,接着又攻入了辽宁地区,占领了女真族的发祥地,即上满州的洮尔河、纳水、松花江,直至阿穆尔河即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这时候金宣宗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中都城里,无力保护地方州县,各地的金朝将领,只好自谋出路,纷纷向蒙古军队投降。 下载免费阅读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不死贱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不死贱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