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话:马可波罗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不死贱男444话:马可波罗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一本让西方了解东方文明的惊险游记,一段掀起欧洲人探寻古老中国的奇妙旅程,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中,居然只不过是:“我还没说出我所见到的一半。” 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旅行家,今人对他的了解,多半根据他亲身经历写成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本旷世巨作堪称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旅游行记,游记首卷叙述马可波罗前往中国途中所经过的中东和中亚,次卷聚焦在中国元朝时与忽必烈的互动,最后则纪录当时蒙古与俄国之间的战争。 马可波罗笔下记述的国家及城市共计一百多处,各地风俗民情、物产气候、商贾贸易一览无遗,是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在马可波罗出生前,他的父亲尼可拉波罗和叔叔马提欧便以远东贸易商人之姿活跃于欧洲。尼可拉和马提欧两人前往土耳其做生意,一开始并非想去中国,然而路程上适逢战乱,在途中又巧遇当时元朝派至西方的中国使者,于是两人决定经由契丹前往中国。 两年之后,波罗兄弟抵达中国的北京城,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当忽必烈得知他们是从西方来的商人,便写了一封信托尼可拉带回罗马交给教宗,请教宗派人到中国,交流东西方的生活文化。 忽必烈之所以会有如此举动,不外乎体谅当时蒙古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无论成吉思汗或忽必烈等元朝各君王,他们对于不同宗教给予高度尊重和礼遇,展现元朝帝国对境内宗教信仰的包容和接纳的宽宏气度。 当波罗兄弟回到意大利威尼斯后,将忽必烈的信转交给罗马教宗格雷戈里十世,同时取得教宗回信,再度返回中国。马可波罗与父亲一行人抵达蒙古的上都,辗转回到北京。 此时马可波罗年约二十出头,聪明伶俐,深得忽必烈的喜爱,大汗因此封他许多官,命令他以钦差大臣身分前往中国四处。马可波罗因而得以见识中国各地的风俗民情,一览东方文明数千年的文化成就。 马可波罗受到忽必烈的委托,护送蒙古公主到伊儿汗国成婚,忽必烈答应他们,完成使命后,即可返回家乡。波罗一家人便从泉州沿海路出发,再转陆路回到欧洲,关于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图,大抵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后,走陆路自土耳其进入到伊朗、阿富汗、新疆,从甘肃到达蒙古再到北京,回程则由泉州走海路自赫姆兹海峡回到威尼斯。 马可波罗回到欧洲,定居于威尼斯。起初回到欧洲,马可波罗兴奋地与当地人分享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他的奇妙经历,更不相信在东方有个如此神秘的国度。来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海战,却不幸战败被俘。 在狱中的三年,马可波罗花了数个月的时间将他的中国经历讲给狱中同伴听。这位同伴同时也是一位小说家,名为鲁斯蒂谦,便将马可波罗的传奇故事抄写下来。尽管如今,鲁斯蒂谦当初在狱中抄录的原始版本早已经失传,但是马可波罗的精采旅程却透过作家的手,一传十、十传百,不断地抄写出去,目前遗留至今的传记已超过一百四十多种版本,各种语言的抄本。 马可波罗的游记,最初被称做《IlMilione》,意思是百万,因为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见闻时,为了强调东方世界的美好与神奇,不时地以百万为单位,说到百万这个、百万那个,声称他的所见,为此马可波罗本人也被称为百万先生。根据他的经历写成的游记在中国或日本等地,则被称为《马可波罗游记》。 他的东方见闻和传奇故事,从回到欧洲后说起,中古世纪的欧洲,一个印刷术尚未发达普及的时代,许多书籍往往仅能依靠人工手抄的方式留存。《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版,造成十三世纪欧洲数百年的东方热,发行之多、流传之广,实属难得,更增添马可波罗旅途的传奇性。 马可波罗他的游记堪称中世纪欧洲的东方旅游导览手册,据说比马可波罗晚了二百多年的航海家哥伦布,当年便是携带马可波罗游记上船为指引,探寻东方明珠。 马可波罗的书中,讲述许多有趣的经历,当他行经土耳其,描述到阿美尼亚时,看见《圣经》创世纪中所谓的诺亚方舟,一个巨大的木造之物卡在山上。此庞然大物究竟为何?至今仍是考古学上一大争议。当他来到阿富汗时,提到一处如同鬼狱般的地方,名为巴达哈伤,这个高地极度寒冷,行人不见鸟飞、夜晚不见灯火,恐怖至极。 到了新疆东部的罗布泊,这个传说中会移动的沙漠湖泊,马可波罗形容该地无食可觅,禽兽绝迹,行人夜行其中,会听到如同鬼魅般风吹沙声,一不小心,便会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相同的说法,比马可波罗早八百年经过罗布泊的法显和尚,也曾形容此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当他离开沙漠,到达甘肃跟内蒙交界的集乃城,这是抵达上都晋见忽必烈前的最后一站。该城今日称做哈拉浩特,蒙古语意为黑城,在东、西方分别有两个不太对称的城门,东门略靠北、西门略近南边。今日黑城已被沙土掩埋,只留下些许的考古遗迹。 此外马可波罗书中也提到不少中国先进的文明发明,如自宋朝便开始流通,全世界最早的纸币,在当时称做交子。他还形容北京城内大汗的造币局有如点金术一般,令他感到十分惊讶,至元通行宝钞即是以忽必烈年号发行的纸币。 接着他又提到江南的稻米之仓镇江府,以及中国古老的智能结晶运河系统。利用人工挖凿的运河,水宽且深,连结川、江、湖、河,将中国南方的物资由南往北运输至北京城。 说到杭州城,马可波罗印象最深的便是中国的拱桥,没有桥墩与石柱,桥下甚至可通行船只。杭州城外美丽的西湖、壮丽的房舍,也令他啧啧称奇。另一个城市叫刺桐城,即今日的泉州,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贵重稀珍异品、香料、珠宝等,均在此地交易往来。 马可波罗的中国奇妙物语,煞有其事地谈了许多,如梦似幻,引起后世学界的反复争论他其中国之旅的真实性。但无可否认,《马可波罗游记》对全世界的影响力、马可波罗的传奇,正是中国文明的广播全球的重要媒介。 马可波罗眼中的贤君忽必烈,马可波罗采用蒙古人的称呼,称忽必烈为大汗,即众王之王的意思。在马可波罗的眼中,他是有史以来臣民最多、疆域最广、收入最丰、具有绝对权威的君主。 忽必烈中等身材,四肢匀称,面目清秀,眼睛乌黑,显得精明强干。他英勇善战,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即位前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正统的后裔,蒙古人合法的统治者。他完全凭借自己的才能、战功和道德情操而获得统治权。 忽必烈的四位皇后共生有二十二个儿子,嫔妃生有二十五个儿子。长子真金被定为皇位继承人,但不幸早逝,真金的儿子铁木耳成为合法的继承人。忽必烈的其他儿子也都曾经受过战争考验,有的成为行省和地方的军政长官,统治着各自的领地。 根据马可波罗记载,中国城市的城区布局如同棋盘,大小街道均为直线规划,纵横交错。 宵禁制度,城区中央都设有钟楼,夜晚鸣钟报时。按照制度,第三次鸣钟后,城区实行宵禁,禁止行人外出行走,违反者立即拘禁,移交城防官吏处理。在宵禁期间,也禁止居民点灯和作业。 城市各主要街道都设置巡逻兵维持城内治安,遇到火警,巡逻兵敲击木梆发出警报,戍兵立即奔赴现场救火。在户口管理上,各家长需将全家人口数目及变动情况,登记于政府账册,同时张贴在大门上,便于官府检查。 忽必烈每年都派遣使者巡视各地,体察民情,遇到各省有灾荒发生,如饥荒或牲畜大量死亡,政府不仅免去灾民的赋税,还会向他们提供谷物赈济。对于因天灾人祸而陷入困境的贫民家庭,忽必烈经常取出自己的私产进行资助,政府还在主要城市中设立慈善机构,专门收容老弱残废以及失去工作能力的人。 元代驿站称作为站赤,元代有相当完备的驿站制度,《游记》记载,汗八里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驿道。驿道上设有驿站和旅馆,接待朝廷信使和各地商旅,提供信使需要的马匹和生活必需品。各驿站有驿马二百到四百匹不等,全国驿马不下二十万匹,均由邻近城镇、村落负责供应。 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专门负责传送朝廷和地方的紧急文书。《游记》提到,驿站之间每隔几里,设有铺卒,负责传送邮包,一站一站依次传递,极为迅速。在河流和湖沼渡口,备有三、四艘驿船,以供信使和铺卒使用,如果地方发生骚乱或者重大事件,铺卒日夜兼程,一站一站换马前行。 马可波罗对元代行省制度有清楚的了解,《游记》清楚说明元朝设立了十二个行省,行省最初是中央派到地方的临时机关,后来才固定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游记》记载,这十二个行省在都城设有办事机构,他们只对大汗负责,有权处理地方钱粮、关税以及其他各种具体事务。不过马可波罗把元代行省长官称为男爵,似乎又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混淆了。 马可波罗向欧洲人介绍了元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煤炭的使用、纸币的发明、养蚕织丝、石棉布、天文仪器、桥梁和宫殿建筑、城市规划等方面。《游记》清楚表明,当时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科技文化的成就,是远在欧洲国家之上。 煤,中国人在西汉时期,已懂得用煤炭作为燃料,然而大多数欧洲人在十三世纪,还不知道煤的用途。所以当马可孛罗看到中国人用煤时,竟以为那是一种可以燃烧的黑石头,可见十三世纪时,中国的物质文明远在西方国家之上。 《游记》记载,这种黑石头采自矿山,燃烧效果超过木炭,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游记》还提到,这些黑色石块取之不尽,各地都在使用,价格也十分低廉。从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国煤炭蕴藏量的丰富和元代用煤的普及程度。 纸币,最先使用纸币的国家,中国在北宋时已经使用纸币,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元代纸币通行全国。《游记》记载大都设有造币厂,使用桑树皮制成纸币,价值与金币、银币相等。 由于马可波罗是商人,而当时西方尚未有纸币,所以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凡谈到中国城市,都有使用纸币一语,可见他对纸币有深刻的印象。元代政府禁止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制造和使用其他货币,伪造者均处以死刑,纸币磨损后,可到造币厂兑换。忽必烈前期发行的纸币,币值较为稳定,又便于携带,人们都乐于使用。 天文仪器,元代的天文学成就,元代的天文学十分的发达。《游记》记载大都有五千多个星象家,他们制造一种观象仪,上面刻有星宿的符号、出没时间和它们全年的几个方位。星象家根据星宿运行轨道的图像,预测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灾害,同时他们还将预测的一年的各种事项,编成历书供人们使用。 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和改良了简仪等多种天文仪器,并在大量实地测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这种历法以365.2425天为一年,较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相差二十六秒,同现行的格利高里历完全相同,但比格利高里历早了三百年。 下载免费阅读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不死贱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不死贱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