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诰哥入学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第一女状元第七十六章 诰哥入学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爷俩儿促膝长谈,从家事到国情,从生意到学业,无所不包。 晴岚给舒老二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她爹听了十分激动,直到夜过五更,二人才歇了灯火。 之所以说这些,大部分是为了排解和安慰舒老二,当然,这也代表了晴岚的态度和理想,先畅设未来,再确立目标,之后努力实现。既然舒老爷子的事情已成定局,咱们还是得向前看,未来的路很长很光明,晴岚想给她爹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第二天,舒老二领着一家五口来到舒家老宅,接下来的这段日子,主要由他们来照顾舒老爷子。 舒老爷子半靠着被褥在舒老二的帮扶下慢慢坐起身,他面色灰白,但看到儿孙们在床前守着他,无微不至的照料,心里一片温暖。他强打起精神,问了几个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事,书院的情况等等,孩子们细细与他解释,报喜不报忧,说些轻松的话题哄老爷子开心。 说了会子话,潘二娘熬的一锅药膳好了,舒老二一勺一勺的喂给他爹,然后服侍老爷子睡下。 当他转身看着那剩下的半碗汤水,舒老二心中难以抑制的哀恸。 他爹,已经吃不下东西了。 晴岚面色微沉,爷爷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舒老二一家到底还是没有搬回来住,两个院子都被租户们折腾的不轻,加上屋里头没有任何家具,若想居家过日子,得费不老少力气和时间修整。 舒家人现在倒不出那么些功夫儿。 年根儿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舒老大和老三等人忙的连轴转,两个妯娌也有自己的小家要照顾,只能派孩子们来打打下手。 舒大姑和舒二姑都没有来,只叫人送了些年货。 舒老二两口子每天伺候舒老爷子,做饭喂汤浆洗熬药。晴岚他们也不闲着,和明壮一道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这个年得热热闹闹的过,因为很有可能就是舒老爷子过的最后一个年了。 因着诰哥儿二月里要参加府学的录取考试,舒老二原本打算初九就回济南。眼下他和潘二娘走不开,所以他准备让三个孩子跟丁家的马车先走。 “爹,”晴岚拒绝了他爹的安排,“让诰哥儿跟小宝走,我和明宇留下。” “那书院...”舒老二怕耽搁了孩子们的学业。 书院正月二十一开课,晴岚打算请长假,在家里帮帮她爹娘。 舒老二沉吟了半天,最终同意了女儿的提议。“你给山长和季先生写信吧。” ****** 正月十六的下晌,小宝和十三一东一西,同时到达济南府,一起往桂杏巷去。 “你姐呢?”看到只有诰哥儿一个人,十三皱起眉头。 “在家呗。”诰哥儿精神萎靡,在家的这段时间太辛苦了,主要还是心累。 “咋回事?”十三看向小宝。 “你问他。”小宝冲诰哥儿努努嘴。 “唉~”诰哥儿苦着脸,叹气的表情像个小老头,“一言难尽啊。” ****** 听说舒家两口子留在老家侍疾,张家老两口有些失落,潘二娘遥遥无归期,那俩孩子的事儿... 张老太太剜了小张老头一眼:叫你早说早说,非不听!现在咋整? 张老头耷拉下眼皮,我哪知道...他家出了这事儿,我又不是神仙! 双胞胎今年十五了,俩人读书不行,索性今年开始就不念了,出来找份活儿干。 张吉喜欢吃也热衷于研究吃,他想去学厨。但学厨哪是那么简单的,新来的学徒,脏累差的差事一点不落,白给师父或酒楼干八年活儿不说,还时不时的遭师父打。 老两口觉得潘二娘的厨技不错,所以想让大孙子先跟着潘二娘学两年,再出去找活儿也有些底气。而且老两口私下里还盘算着,等过两年,这宅子舒家不赁了,就把前头的门脸好好修整修整,给大孙子开个小饭馆。 至于张祥,他平日里最爱跑到集上溜达,喜欢倒腾古旧玩意儿,想去收古董的铺子里给人家当伙计。张老爷子觉得那行当风险太大,一个不小心就会倾家荡产,便不许他去,叫他跟他哥一起学厨。 张祥不乐意,却也不想让爷爷奶奶为难,只好私底下偷偷去,比如逃学,这事儿他之前没少干。 吴十考校了一番诰哥儿的功课,心中十分不满,但想到他年里也没过好,追究无益,只给他增加了成倍的作业。诰哥儿叫苦不迭,他姐那儿还出了二十套卷子,叫他一日做两套,写好拿给小宝或十三检查。 很快,府学初试的日子到了。 ****** 初试非常顺利,诰哥儿参加复试的那天,舒老姑的儿子和儿媳妇来潍县城了。 “也不知道四舅想吃点啥,就随便买了些点心。”于氏说话间,显得略有些局促。 晴岚瞟了一眼那点心盒子,跟舒大姑过年送来的那种一模一样。 “那个,我们今天来,就是...”表大爷还没说完,被于氏伸手掐了一把,立刻住了嘴。 “我们就是来看看四舅。”于氏笑着将话补全。 才怪!晴岚和明宇交换了一眼神,后者快速出门拐到东跨院。 两口子进了里屋,舒老爷子浑浑噩噩的躺在那里,已经有些认不清人了。 于氏趴在床头喊了好几声,舒老爷子才认出二人。 “你娘...身子还好吧?”舒老爷子挂念着他大姐,听说自入冬开始,舒老姑的身子就有些不大好。 “挺好的。”反正比你好,于氏心里默默补了一句。 “四舅,”表大爷紧张的抿抿嘴,扫了一眼站在角落里的晴岚,小声道:“俺们村长说,咱家墓田...那啥,不让再往里头埋人了。”说完低下头去,不敢看舒老爷子的表情。 村里人越来越多,很多新户的宅基地都排到外头去了,舒老爷子在村里的地已经过到了表大爷的名下,户籍也落在潍县城里,严格来讲,已经不算是村里的人了。 “为啥不让!” 潘二娘人未至声先到,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把表大爷吓得差点跌到地上。一掀帘,潘二娘手持菜刀,跟个门神似的站在那里。 刚才她一直在厨房里张罗饭菜,忽然想起那两口子怕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才急急忙忙拿着菜刀就冲了进来。 表大爷看到潘二娘的架势更加害怕,“弟妹...” 舒老二上前扶了一下潘二娘,“你干啥。”语气并不严厉。 正在这时候,舒老大也走了进来,他刚才一直在东跨院里配药,那里现在成了他的临时小药房。 表大爷支支吾吾,但还是将刚才那些话又跟众人说了一遍。 “我们家有地,就是村里人,为啥不让俺们埋!?”潘二娘心直口快,入土是大事,哪能说搬就搬! “那地早就是俺们家的了!”被潘二娘一激,于氏将事实脱口而出。 “啥?!”全家一时间都愣住了,转头看向舒老爷子,这地咋就成了她们家的!? 舒老爷子轻轻点了点头,“是,我给的。”说完闭上眼睛不再言语。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表大爷索性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明白,于氏在旁细数自家这些年来对土地的功劳。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众人听后又是不语。 沉默了半响,舒老大站起来道:“我爹和我娘不能分开,村长也得讲理,给咱们通融通融。以后咱们这些人,自会另找地方。” 还有一句话舒老大没有说,若儿孙有出息,这些事儿都不用自己操心;若儿孙没出息,埋哪儿不是埋。 “那,那...”表大爷“那”了半天,也没“那”出个所以然来。 舒老大又道:“我们自然也不会去打扰你。” 双方的意思很明白,若我爹(四舅)不在了,你们家的这门亲,就算是到头了。 于氏暗暗松了口气,她还真怕舒老大愿意认他们这门亲,以后常来常往的,不好意思不帮忙看着(老人家的坟墓)。 晴岚觉得于氏自作多情:你谁啊,香饽饽呐! ****** 也许是舒老二两口子的精心照料起了作用,亦或者是儿孙满堂让舒老爷子略感开怀,他不但熬过了这个年,还熬过了整个正月。 二月初四的早上,舒老爷子病逝,阖家披麻戴孝,入殓治丧。 舒二姑两口子谁也没和舒家人商量,就自觉当起了“总管”,财务事务一把抓,让接受舒家委派的赵承志颇为尴尬。这次就连舒大姑都觉得妹妹做的有些过分,你一个出了门子的闺女,娘家的事儿瞎掺和什么! 舒家的矛盾暂且不表,初四这天晚上,府学的郭学正翻完教授和教谕们批好的试卷,手握朱笔,笔尖在三个人的名字之间来回徘徊,就是迟迟下不定决心。 三试已经结束,录取的名单也即将公布,但在这个节骨眼上,知府大人的小舅子忽然到访,打乱了他的章程。 郭学正不得不划掉一个学生,好空出名额给那附学之人。 他考虑再三,决定从成绩排在最后几名的考生中选出一个家世一般的,这样既不得罪上头,也能让自己内心少点儿罪恶感。没有家世,再好的学问又有什么用,还不如让给有门子的官贵子弟,也算是对学里做了点贡献。 在大顺,公办教师的业务考核与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直接挂钩,若达不到要求,学里的所有老师包括学正自己,都要接受严厉的处罚,而且很有可能会丢职失业。 选来选去,郭学正把倒数第三名的考生划掉,不过一个商户之子,成不了大器後。 郭学正把舒明诰划掉后,重新誊抄了一份名单,搁在案子上,等明日一早贴在府学门口。 这一幕恰巧被守在屋顶的吴十瞧了个正着,他不耐烦等第二日放榜,所以想提前知道结果。 吴十思索了一秒钟后悄然离开,过不久又返了回来,进到郭家内室。 半夜里,郭学正被憋醒了,觉得帐子里好闷厛,准备起身开窗户通通风。 谁知他一起身,“嘭!”竟撞到了脑袋! 这可把他吓得不轻,鞋都顾不得穿,从床上飞奔而逃。等他点了灯,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一手举起一块砚台,悄悄地往床边挪去。 ! 怎么是他!?! 郭学正惊讶的看着被五花大绑的拴在床柱上的人,嘴里塞着袜子,面朝自己,汗如雨下,神色恐惧,不是知府的小舅子又是哪个! 郭学正手忙脚乱的将人解下,那人早没了先前高人一等的姿态,跪在床上不停冲郭学正磕头道:“不来了,不来了,我们不来了。” 郭学正一时间惊惶不已,谁这么大胆,把人吓成这样! 安抚好知府的小舅子,郭学正再难入睡,他伏在案前,准备再誊抄一份名单。谁知刚拿起那张单子,几页纸轻飘飘地落在脚边。 郭学正低下头,无意间扫到上面的字迹,心中顿时掀起惊涛骇浪! 这是自己的笔记,这些纸张来自同一本册子,自己每年收取考生贿赂的账册! 再看那名单,前头没什么改动,但末尾却多了一个考生的名字:舒明诰! 郭学正吓得手酥腿软,这舒明诰是何许人也,怎么...怎么能不声不响的就闯到自己家里来,还绑架了一个大活人! 郭学正盯着那名字,仿佛要将它烧出一个洞来,手中的名单比赤焰还要烫手。 “学正大人,名单出来了吗?”两个时辰后,贴榜的公差候在门外催请,看看天色,时候已经不早了。 唉...就这样吧,郭学正不再犹豫,拿着单子信步而出。 ****** 舒老爷子的葬礼办的很隆重,扛幡的时候,阴阳先生再三叮嘱舒家三兄弟:“灵幡一起,三年运势全无,切不可与人争口角。” 尽管舒老爷子清醒的时候一直强调要把他和肖美圆埋在一起,但舒老大还是将两人的灵柩离得远远的,中间隔了一棵大柳树。 晴岚和明宇烧完头七,准备回书院,两口子商量了半天,舒老二还是坚持让潘二娘去济南照顾孩子们,潘二娘拗不过他,只得应下。 舒老二请潘大舅一路护送娘仨,并留在济南多照顾些日子,等他这边过了百日坟,再去济南找他们。 潘大舅欣然应下。如今两个儿子渐渐长大,善哥儿也能独当一面了,再说还有他爹,家里没啥不放心的。倒是妹妹那边,听说食肆的买卖不好,得想法子快些支起摊子来才行。 诰哥儿自是不知道入学中间的曲折,顺利成为府学中的一员。 这边书院中,晴岚也迎来了新同学。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第一女状元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第一女状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第一女状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第一女状元》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