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义庄怪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道术达人第三章 义庄怪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白云观祖祠,也就是柴房后门的一座小棚子里,有一副对联。 性要自悟,命需师传。 也就是说,白云观神法,是一门极讲究悟性的法门。 这悟性,跟你的根骨软硬,性格坚强与否,是没多大关系的。 跟天地元气有没有复苏,也没啥关系。 得了正统道士记忆的李达,了解到某个常识,天地元气,或者说天地灵气,其实压根不是一个词;或者说,在道家的说法中,是没有这种概念的。 元气,亦称‘原气’,是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在胚胎时期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有着密切关系。 《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 很简单的例子,元气满满,元气十足这类成语,对象肯定是人,而不是老天爷。 所以,元气复苏,从道家观点中,其实是不成立的。 怎么说呢 其实 老天爷, 没你们想象的 那么嗨。 老话说的好, 三分归元气,七分靠打拼。 能否修行有成,主要看你的方式方法和方向。 跟天地其实是没啥关系的。 总而言之,白云观神法,就是这么一门学科。 按照这门学科的观点,人在婴儿时期,混混沌沌,对外界世界毫无认识,大脑完全处于无知状态,只能支配着婴儿的生命活动,此时的精神状态叫做‘元神’。 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大脑不断分工,除了支配生命活动外,有了记忆、思维、分析等能力。 无识无知的精神状态被有知有识的精神状态取代,而这种精神状态,叫做‘识神’。 而修炼观神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大脑要由‘天下大乱’重新转为无为而治,除暴君,立人君。 用文科的说法,是重新回想起,你当年在婴儿时期表达的思想感情。 别忘了,李达穿越不足十天。 他的巅峰期还没过。 所以,在本体的记忆中,这种感悟、感觉,很快被他回想出来。 就像是经历十年的勤学苦读,道书中的咸涩难懂之处,豁然开朗,一点光亮破开天际。 全身上下所有毛孔都在随之而颤,随之而松。 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安静,一扫而光。 修道为什么叫修仙。 身体仿佛飘浮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落地,无思无虑,无忧无惧。 这种感觉,就叫仙。 李达再次睁开了眼,居然过了一夜,天色拂晓,伸了个懒腰,心情舒畅,摸了摸脸,干干净净,耳屎都没有。 睡了一夜, 眼一闭一睁,六个时辰就过去了。 似乎只要自己心想,便能重新回到那种状态。 这不是炼气一层,这是白云观神法的最高境界。 也就是说,出道即巅峰。 “师兄,洗脸了。” 李达看了看铜盆,除了水和毛巾外,依旧没有牙刷、精盐。 他也难得计较了,简单抹了把脸,漱了漱口,转头道:“你跟师父说一声,今日下山教化众生。” “可是师兄你的病,”猴腮脸小心翼翼的道,他的态度较之昨日,更加的尊敬。 或者说,恐惧。 “不是跟你说了,病已经越来越好了。” “可是——” “昨日只是例外,还有半个月就是除夕,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此时不度化众生,更待何时?” 李达知道,这不是一个合适的理由,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借口,他相信,自己那个贪财的师父会答应的。 果然,曹道长传来口信,一旦感觉不对劲,立刻回山,或者,往人少的地方跑。 反正这病,最多也就持续一柱香,昨天那半个时辰是例外。 不过曹道长不知道的是,半个时辰才是常态,时间越来越短的原因,是李达主动切换状态,造成的假象。 其实,从昨天开始,病症,越来越严重了。 出了门,唯一一个帮工,柱子憨厚的朝自己笑了笑,指了指手上斧头、竹筐,看样子是要去劈柴。 李达点了点头,没有言语。 白云观不是什么大庙,脚下这座山更不是什么名山,每个月来上山拜神许愿的,也就那么两三号人。 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像黄老太那么壕的。 所以,下山创收,就成了主要的生活来源。 我们道士不像和尚那么臭不要脸,空手套白狼,我们玩的比较高级,叫度化众生。 用人话说,兜卖符水、夹桃符等保健品。 道门的伟大前辈,大贤良师张角也干过这事,不过人只送不卖,借此赚取大量民心。 得益于李达前身的名声,上门推销保健品没被人打出来。 看着面黄肌瘦的老农郑重其事的朝自己鞠躬,花上十几文,买了张成本几乎为零的桃符,李达头一次生出一种罪恶感。 不过这种罪恶感一闪而逝。 重生一次,他不大想做道德模范、社会楷模,他想活的尽可能舒服一点。 况且,过年了,家家户户有余粮,虽然是上门忽悠,但也不至于到吃人血馒头的地步。 不这样做,也不好掩饰他接下来的行动。 目光一转,看向眼巴巴看着自己的猴腮脸,李达露出温和的笑容,掏出二十文。 “难得过年,拿去耍耍。” “师兄,这多不好意思,”猴腮脸搓了搓手,笑的嘴都咧开花了。 说是这么说,铜钱早就往袖子里塞。 “你平时也幸苦,放你半天耍耍,我做完事后,去周庄找你。” 周庄有个寡妇,做的是半掩门生意,猴腮脸是常客,经常跟柱子吹嘘自己能力如何。 猴腮脸老脸一红,讪讪一笑,缩着肩、躬着腰,走了。 往周庄的方向。 那么,接下来,李达转了方向,去了梁乡。 梁乡山前有溪,山后有湖,良田众多,标准的鱼米之乡,所以,这也是白云观最重视的乡级市场,没有之一。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是第五次捉妖事件的发生地。 人有钱了,大多都会让自己过的好一点,若是有能力,也会修路、铺桥、建义庄,赚点名声。 所以,梁乡几个大姓出资,建了一座义庄。 然后,义庄闹鬼。 这便是起因。 问题是,等李达来的时候, 碰上的,却是妖怪。 这不是巧合。 有人,要弄自己! 义庄的墙壁刷的雪白,两只红灯笼挂在门口,青天白日,却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 大门‘吱呀’打开,老黑皮躬着腰钻了出来,脸有点白,像是被冻的。 “听王太爷说,您要过来看看,这大过年的,也不嫌晦气,”老黑皮半真半假的埋怨道。 “哪有道士嫌晦气的,”李达笑道,跨过了门槛。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 鳏寡孤独,老黑皮全占了,所以在梁乡,他也算是一号有名人物。 ‘吱呀’,李达推开了棺材板,精瘦的尸身,大拇指有些畸形,脑门凹了一块,据说是做工时被落下的梁木砸的,肌肉已经开始萎缩腐烂,两颊凹陷。 看着, 就像是, 饿瘦的。 “好像又多了几副?” 义庄里摆了三十多副棺木,黑压压一片,不阴森,反倒是有些热闹。 过年嘛,不就图个热闹。 活人聚聚, 死人也聚聚。 “没钱造墓,又不想随便找个地方埋掉,就都堆这里来了,还有跑这里来烧纸的,真拿自己不当外人啊,我这老货还得给他们清扫上香,当孙子似的。” 老黑皮喋喋不休,义庄本质是死人的客栈,不收钱的那种,现在有人把客栈当家住,掌柜的自然有意见。 李达看到,有些棺材前,还摆着瓜果、香烛、酒水,他又看到,老黑皮住的小屋里,一壶小酒,一只啃了一半的烧鸡,还有几碟小菜。 “死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吃的,”李达意味深长。 “嘿,它吃它的,我吃我的,它们不拿自己当外人,我客气个什么,”老黑皮油光满脸,比起上次见面,好像还胖了几斤。 “我上次来后,没有尸体再被丢吧?” 上次事件的起因,就是因为建造义庄的某位金主,半夜发现自家老爹的遗体不见了,最后发动人手,好不容易在三里外的野林子找到,尸体都被雨水冲的烂了一半。 儿子建义庄,结果老子的坟都给刨了,这还了得,怒不可遏下,这才请了道士下山。 “没有的事,还是小道长您法力高深,跟衙门的道爷有的一拼,您出马,还有什么小鬼敢蹦跶。” “我记得,当年梁老太爷的尸体是摆在这里的。” 李达推开棺材,棺材空空荡荡,他犹豫了下,做了一个奇怪的行为。 钻了进去, 躺了下来。 五指合于腹间, 双目紧闭, 平安喜乐。 “你说,偷尸体那人脑子得多不好使,才会做这种事,我记得你好像因为这个,被梁老爷大骂了一通吧。” 幽幽的声音从棺材里传来。 老黑皮老脸阴晴不定,一对招子上,透着诡异的神色。 那啃了一半的烤鸡上,一条条白嫩肥大的蛆虫,从骨架子里爬出来。 供品开始腐烂。 香头上的烟气,没有钻入棺材,反而绕了一圈,吸入了老黑皮的鼻孔。 义庄上的天气,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 “吃人的,喝人的,住人的,最后再把人床给占了,老实说,有些不地道啊。” “哪怕是鬼,也总该有点鬼品吧。”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道术达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道术达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道术达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道术达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