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醒悔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大帝国第五十五章 醒悔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第一卷风雨飘零 “皇上,海商虽然贪婪,可亦是大明子民。 建海上秩序,坐收万金反哺大明国库,只能暂缓财政危机,却不能彻底解决国朝局势。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国朝毕竟和郑芝龙此等盗匪不能相比,臣唯恐情急之下,有人铤而走险,反叛朝廷。” 孙承宗一脸忧虑,缓缓的说出心里的顾忌和担心。 呵呵……呵呵…… 崇祯皇帝嘿嘿冷笑,手抚御案,继而哈哈大笑,仿佛听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其实,他心里明白孙承宗说得没错,是有这个可能出现。 可那又如何? 郑芝龙能收保护费,为什么大明朝廷反而不能? 还不是纵容太过,以至于助长了江南海商的脾气。 再加上朝堂上有东林党人替他们说话,使得他们行事愈发肆无忌惮。 对了,眼前的孙承宗也是东林党人,而且还是大佬中最顶级的那种。 正在狱中的另一个东林大佬钱谦益,充其量只是他的小弟。 因为,钱谦益是他的学生。 虽然,这跟授业解惑完全没有关系,只是孙承宗录取了他而已。 可是,学生就是学生,哪怕是名义上的也好,这就足以形成利益纽带。 想来,这或许是本尊明知孙承宗的本事,却弃而不用的原因吧! 但孙承宗又和那些自诩为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不同,因为他是真正的德行一致,为国为民者。 可惜,睿智如他,也还是没能看清形势。 或者说,身在局中,谁也不愿往最坏的方向考虑。 考虑到这里,崇祯皇帝停止令人心瘆的冷笑,神色转为哀苦,情真意切的对孙承宗说道: “孙阁老,朕只想为国取利,并不想官逼民反。 你们东林党人口口声声说朝廷与民争利,可实情真的如此吗? 商之有本者,大抵属晋与江南一带。 各商贾家肥身润,钱财使之不尽,用之不竭,却不用上缴国朝分文。 而大明各省发展不均衡,北方各省百姓则难以忍受税赋,一遇天灾更是食不果腹,易子而食。 将心比心,他们除了造反,你说能怎么办? 这就是西北叛贼,屡剿而不绝的原因。 还有,关外东虏步步紧逼,辽东战事吃紧,国库空虚,怎么办? 原本理应开源节流,才是正确举措。 可现在开源没有,节流倒是搞得不错。 朝上东林诸公指责辽东将士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贪污军饷。 对辽东前线,怎么花钱少怎么搞。 可辽东缺饷,愈演愈烈,加上各层军官将领的层层盘剥,士兵拿到手的钱很少,士气极为低迷。 这又谈何守家卫国? 若真等到大明灭亡了,朕的项上人头固然不保,蒙羞祖宗,可孙阁老又何去何从?家中百余口又何去何从? 真是西北叛贼得了天下,那也倒好!毕竟还是汉家天下,天下亿兆子民至少还有活路。 可若让关外建虏火中取粟得了大明江山,孙阁老想过后果吗? 异族入主中原,会发生什么,朕想不用多说,看看历史便知。 若此,朝堂诸公包括朕,皆是历史的罪人呐!” 崇祯皇帝说完,蓦然长叹,无奈而又悲切。 历史,可不正是如此! “皇上,臣受教,臣有愧!” 崇祯皇帝剖心泣血的一番真情告白,让年岁已高的孙承宗流下感动的泪水,更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悔恨。 东林党,最开始以无锡的东林书院为中心,讲学传道。 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以道德为信条,重建道德权威。 然而,任何团体,一旦有了政治上的追求,那么驱动它的就不是原先的信仰和教条,而是自己团体的政治利益和诉求。 随着东林党人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有势力的团体和党派,有了党派的利益和追求,他们开始丧失原先的信仰。 逐渐的,他们借道德之名,谋党派之利。 就这样,东林党成为大明党派之争的主流。 你方唱罢我登场,朝堂上只要一方当权,另一方就尽排挤对方之能事。 于是乎,就变成不得势的时候对当权者口诛笔伐,掌权的时候却又拉不下读书人的面子,自恃清高,不懂得为官之道。 终于,大明朝廷在党争之下,一事无成,渐渐走向衰败。 孙承宗脑海里掠过这一幕幕,心里终于有了决断。 “皇上,微臣余生愿为消除党争而努力,并宣告就此退出东林党,惟只尽心国事,以国事为重。” 孙承宗俯身下跪,掷地有声泣道。 “孙阁老快快请起,爱卿能自我警醒,朕心甚慰!” 崇祯皇帝急忙搀扶老头起身,脸上乐开了花。 事实证明,有些人是可以经过思想改造挽救回来的,关键是你要说得好,说得到位,说得有内涵。 而朕,前世就是大区销售经理,就是有这个口才。 其实认真想想,这当皇上和当销售的工作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只要会说即可,并不需要你亲自动手。 这样一来,崇祯皇帝心里有底多了。 “皇上,一群卑鄙贪婪的商贾,除了勾结赃官以渔利外,又能有何作用? 臣不才,愿为天子手里的先锋,替皇上扫除此等渣孽。” 旁边的杨嗣昌自动请缨,沉声说道。 “好好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急先锋。” 崇祯皇帝高声连声叫好,说出了一句最为拉逼的话语。 紧接着,从刀架上取过最近不知道送出去多少把的尚方宝剑,亲自交到杨嗣昌手中,殷切说道: “杨爱卿和五军都督府联合清查大明水师和卫所军,以三月为限,将水师机构家底查清。 朕授爱卿海军大都督一职,总领大明水军军政大权。 卿务使边疆小民知我大国威武,臣服于大明。卿所到之处,如朕亲临。望卿勉励,不负朕托。” 杨嗣昌双膝跪拜,一脸坚毅说道:“臣必不负皇上所托!” PS:感谢道友仰脸等抽、Chau534打赏,铭感盛情。请诸位道友负责投票支持,朕负责努力更新。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大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大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大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大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