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大帝国第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第一卷风雨飘零 “巢总兵,他们来了两千兵马,驻扎在东门城外,带来了兵部函文,说是要交接昌平防务。” 亲卫低声禀报。 “咦?” 巢丕昌一愣,他并没有收到兵部通知啊。 “诸位慢慢喝,本官公务在身,失陪了!” 巢丕昌不敢怠慢,起身对桌上众人说道。 反正钱已落袋,这些商人只是肥猪,无需刻意笼络,他自然是以公务为重。 “恭送巢大人!” 席上众人起身,躬身说道。 这些大商人,见多识广,早就习惯大明官员拔鸟无情的德行,倒也见怪不怪了。 只是等巢丕昌走后,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彼此都明白,他们又要动用关系,查清这个叫孙应元的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这昌平官场,变天了,又要重新开始洗牌了。 同时也意味着,要重新花钱买平安了。 尤其是范家大掌柜范志良,更是在心里深叹,好不容易和巢丕昌搞好关系,又要从头再来喽。 大明边关九镇的将领,历来都是范家重点攻关的对象。 他们的业务开展好坏,顺利与否,都和这些边将息息相关。 只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容易被收买的。 百人千面,总有一些另类的人,总有一些榆木疙瘩。 醉仙居楼下,孙应元见到巢丕昌,从怀里掏出兵部公函递给他,笑眯眯的说道:“恭喜贺喜巢总兵,荣升蓟辽兵备道副使。 今后尚请多多关照!” “不敢,不敢!” 巢丕昌不知道什么情况,口里敷衍着,手里接过兵部函文一看,心里顿时乐开花了。 原来,诚如孙应元所言,他高升了,升为蓟辽兵备道副使。 别看他现在是正二品的总兵官,而兵备道副使才正五品,乍一看,这不是降职了吗? 其实不然。 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大明在边疆及各省要道地区,设置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 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是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可谓位卑而权重。 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位属于文官系统,归按察司管辖。 也就是说,巢总兵从武将进入到了文官行列。 这在大明,并不多见。 文转武容易,武转文太难。 只是,粗鲁不堪的巢丕昌,心里实在没点逼数,他就不想想,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就平白无故落在他头上? 他不明白,有的时候,运气太好,那是要遭天谴的! “也恭喜孙总兵,连升三级,前途无量可喜可贺啊!” 心里大喜的巢丕昌看完兵部函文,抬头对孙应元乐呵呵地道喜。 先前被他打扰寿诞的些许不快,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来,孙应元从游击将军,跨过参将、副将、副总兵,直接一步到位升为昌平总兵官,代替自己接手昌平防务。 还是天子身边好升官啊! 巢丕昌不无感慨。 “不敢,侥幸而已! 还请巢副使多多指点,让末将熟悉昌平防务,并介绍麾下爱将认识,今后彼此间也好有个照应。” 孙应元想起皇上的交待,嘴角露出诚恳的笑容,俯身朝尚在喜不自禁中的巢丕昌说道。 皇上的原话是:昌平州将是建奴南下的桥头堡,也是爱卿大展拳脚的地方。 然巢丕昌的部将不堪用且私通外敌,爱卿可一律斩杀并没收家资以供军用。 如此看来,巢丕昌的升职只是幌子,回京等待他的恐怕是牢狱之灾甚至是掉脑袋,皇上高明啊! “理当如此! 孙总兵请放心,本使尚有几天时间到兵部报道。在此之前,本使一定和孙总兵交接清楚。” 刚刚晋升为兵备道副使的巢丕昌心情畅快,哈哈大笑地拍着孙应元的肩膀说道。 在他看来,自己是高升,孙应元这是准备重用他过去的亲信部下。 这是好事,必须支持不是。 孙应元笑笑道谢,然后在巢丕昌的邀请下朝官署衙门走去。 此刻,双方的心情都是一致的,都想迫不及待地交接完好上任新职。 用孙应元取代巢丕昌镇守昌平州,只不过是崇祯皇帝利用穿越者优势,为了明年建奴寇边而安排的一步妙棋。 昌平地理位置关键,是京畿的北大门,城防坚固,易守难攻。 若是没有内奸接应,是很难被攻破的。 可惜历史上,就是有两千多人的内奸部队帮忙,才导致昌平被建奴攻克。 而城破后,总兵官巢丕昌立马投降当汉奸,并且在崇祯十一年随建奴再次寇边入侵大明,简直是无耻之尤。 之所以崇祯皇帝没有像刘泽清一样就地处决他,是因为边军和地方部队不同。 倒不是怕他会怎么样,现在的大明,武将都弱毙了,除了郑芝龙外,暂时还没有其他军阀出现。 要处理他,一纸公函的事情而已。 现在绕了一圈,主要是让孙应元了解昌平的防务布置以及人员情况后,才能处理这个狗汉奸。 否则,采用强硬手段,有些不轨之徒就会躲藏起来,难以甄别。 这一招,崇祯皇帝还是向后世天朝学的。 每当要处理某位官员时,一般会把官员提一级或者挪到其他地方去。 一则方面查案。 二则让他的党羽误以为没事或者老上级升官了,他们可以跳得更欢,典型的引蛇出洞的做法。 当然了,这在崇祯皇帝眼里都是小事,不足道哉。 他真正关心的事情,是前几天在武英殿和七位道友统一思想后,制定的军改计划。 这才是关系到大明日后能否国祚长存的根本。 为此,在担任反贪腐组长之后,他又兼任了军改组长。 副组长是兵部左侍郎李邦华,负责清理整顿京营。 原本,这个副组长应该由兵部尚书孙承宗担任比较合适,可老人家年岁已迈,不适合如此繁重的工作。 故而,他老人家就连同礼部,负责崇祯八年九月份的武举科考。 其他组员也都有任务在身,各自负责一块专项。 总之,崇祯皇帝提出的这次军改,把清理京营、武举科考、裁汰卫所、九边实员、招募新兵等糅合在一起,注定要轰轰烈烈引人侧目。 PS:感谢书友nyzcc、等他自己情愿打赏,有心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大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大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大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大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