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改土归流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大帝国第一百零二章 改土归流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第一卷风雨飘零 “请皇上吩咐!” 秦良玉不敢怠慢,恭谨的答道。 “朕以为,石柱白杆兵为大明南征北战浴血沙场,功名赫赫。现如今又要大规模招募,为大明保家卫国,着实不易。 故而,朕想在石柱改土归流,让当地土家族百姓回到大明的怀抱,取消土司制。 而爱卿调任京城正式任职左都督,马爱卿不再任石柱宣慰使,改任石柱镇守总兵官兼左都督府都指挥使,爱卿以为如何?” 崇祯皇帝虽然是询问的口气,但眼神却很坚定。 大明不允许有国中国,这是崇祯皇帝的目标。 马祥麟的石柱宣慰使,是土家族的世袭武官,也就是土司。 在石柱这一亩三分地,土司是土家族的最高领导,辖区内的官员委任钱财等等,连朝廷都不能过问。 这和一国两制有些类似。 而改土归流是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其制度始于大明中后期,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委派流官。 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朝廷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其实说穿了,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 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府、厅、州、县等机构,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直接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自明,朝廷不仅可以收取税赋,还可以征用当地的人力。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为了日后的长治久安,再无叛乱,让土家族百姓彻底融入大明之中。 毕竟,马祥麟和秦良玉固然是忠于大明,可他们的后人呢? 这是谁也无法保证的事情。 想想发生在四川、贵州的奢安之乱,都已经十几年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平定,就知道土司制的缺陷了。 “臣愿听从皇上安排!” 秦良玉只是微一怔神,立刻俯身坚定答道。 宣慰使和镇守总兵官官职是一样的,都是实际掌控着石柱地区,权柄并未削弱半分。 唯一的区别便是,一个有世袭一个没世袭。 从个人利益上来讲,当然是有世袭的好,那可以绵延子孙后代。 可皇上分明已经下定决心,才会出声相询,拒绝是明显不智的行为。 徒劳无功矣! 再者,她秦良玉也是汉人,改土归流明显有利朝廷掌控石柱,也避免日后纠纷,何乐而不为呢? “老夫人高风亮节!” 崇祯皇帝拍手大赞,毫不吝啬夸奖。 秦良玉果真忠诚于朝廷,忠诚于朕! 天下第一奇女子名不虚传。 不是朕非要欺负老实人啊,实在是军国大事如果错过历史的机遇,后面就变得棘手了。 历史上,因人成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好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好的时候让几步都无妨,可一旦关系恶劣,则锱铢必争,处处作对! 现在秦良玉和朝廷关系好,不趁机收回权利,处理好民族问题,那才是傻缺了。 不过,朕贵为天子,手头上有的是资源,也不能太过欺负老实人。 这样会让人离心离德的。 “秦爱卿,你秦家一门忠烈,为国效忠,朝廷并没有忘记。 朕授予都指挥使马祥麟为平西候爵位,副总兵秦拱明为威远伯爵位,以奖励爱卿忠心体国之志。” 高兴过后,崇祯皇帝就对秦良玉家族进行封赏。 其实应该说是弥补比较恰当。 因为,大明朝廷是亏欠秦家和马家的。 秦良玉的家族,可以说是真实版的“杨家将”了。 历史上,她的两位兄长,大哥秦邦屏和二哥秦邦翰,皆在泰昌元年浑河战役和建奴血拼中战死。 弟弟秦民屏,官授副总兵,天启四年平定“奢安之乱”中战死。 儿媳张凤仪,崇祯六年战死于河南侯家庄。 侄子秦拱明,秦邦屏子,官至总兵,崇祯十三年在平定沙普之乱中战死。 儿子马祥麟,官授宣慰使,崇祯十五年战死于襄阳。 死前,他给母亲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至于说其他旁系子弟,那就更加不知有多少了。 所以说,满门忠烈这个词,并不是随便说说。 至于说许多后人不知道秦家的事迹,那是建奴入主中原,展开疯狂的文字狱,被湮灭了。 “臣秦良玉、马祥麟叩谢皇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就是了。 秦良玉和马祥麟母子二人,想不到皇上反转间居然就给了这么大的封赏。 只是,平西候是什么意思? 大明的每个爵位可不是乱叫的,都有其寓意所在。 崇祯皇帝无奈地笑笑,解释着说道:“奢安之乱尚为完全平定,朕希望马爱卿领军西征,剿灭叛乱。” 崇祯皇帝说完,忍不住手抚额头,觉得龙蛋隐隐作痛。 他娘的,朕的大明何止是两线作战啊? 四川土司奢崇明极和他的叔父安邦彦引起的奢安之乱,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了整整十七年。 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军民百余万,怎是一个凄惨了得? 最后在崇祯十年,也就是后年,还是由秦良玉的白杆兵出手,配合四省督抚方才剿灭。 如今,崇祯皇帝觉得可以提上日程了。 因为,最近荷包鼓了,腰板自然就硬了。 “皇上请放心,臣回去就招兵买马,定一举荡平这些跳梁小丑。” 腰板硬起来的不仅是崇祯皇帝,还有“小马超”之称的马祥麟。 过去,受限于钱财束缚,白杆兵一直得不到发展壮大,现在有皇上的支持,不一样了。 看来,京城里传言皇上发财之言定然不需。 其实,皇上早就应该这么干了。 京城这帮该死的文官,哪里知道前线将士们的艰苦和无奈? “好!平西候有这股豪气,朕就放心了。 离京之前好好和曹都督多多交流,你们之间可以探讨的东西很多。” 崇祯皇帝高兴地点点头,看着小马超和平头哥二人,心里及其欣慰。 这些牛人没死绝,又有朕这位知人善用的穿越人士在,大明的这幅烂摊子,朕还是有信心的。 “见过秦侯爷!” “见过曹都督!” 有崇祯皇帝的拉郎配,原本不大熟悉却相互知道对方威名的二人相互行礼,目光轰然碰撞在一起。 都是绝顶高手,都是带着两三千人马满大明转悠的猛将,如今同时得到皇上的支持选兵练将,今后的战绩如何? 说不得要过过招之后才知道。 PS:感谢书友诺言为你幸福、家里窝囊家外雄、凤羽舞菲、琪祥芳打赏,承情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大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大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大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大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