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卸磨杀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大帝国第一百三十七章 卸磨杀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第一卷风雨飘零 这个问题,龙华民无法回答,也不敢回答。 开什么玩笑,难道他敢当着崇祯皇帝说不能吗? 可要说能,这不是扯淡吗? 欧洲什么时候允许异教徒传教了? 那可是要活活烧死的啊! 真是好算计,你能来,我不能去,这是他娘的什么道理? 崇祯皇帝锐利的眼神,恍如刀锋般紧盯着呐呐不能言的龙华民,充满冷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龙神父,别打着学术交流、信仰自由做幌子,朕很明白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大明,现在不是你们可以染指的。” 这些海盗,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几百年以后,一直执行双重标准。 当然,现在的他们,实力还很弱,还无法像清末那般嚣张。 说起来,这还要感谢海贼王郑芝龙,是他和大明的海师,在欧罗巴人的海战中,屡战屡胜,最终替大明保留海战全胜战绩。 从而,也让整个欧洲,看不清楚大明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大明受招安的一个海盗,都有击败他们的实力,那么整个大明帝国呢? 所以,明的不行,来阴的。 欧洲大陆派出了利玛窦、龙华民、汤若望等神棍来大明,妄图用传教的方式,从民间着手改变大明的信仰。 崇祯皇帝知道,如果有人迫不及待的劝人包容它,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朋友,而是一条豺狼。 真正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等的。 “尊敬的陛下,请看在天主教一直循规蹈矩,也曾为大明朝廷抗击北虏做出贡献的份上,允许我和教友继续留在大明。 我可以保证,天主教将不在民间发展教徒,并全力配合朝廷翻译西方学术书籍。 恳请大明伟大的帝王恩准!” 龙华民的眼里满是哀求,宛如一条可怜的老狗,委屈巴巴的盯着崇祯皇帝。 说这番话,他心里也没底。 可是,他是真没办法了。 因为,如果天主教再次被驱逐出大明,不说这是对教皇重大的打击,而他们这些神职人员,也将获重罪。 在他看来,这次的事情是因为不允许百姓祭祖引起骚乱,继而引发崇祯皇帝震怒,才有要驱逐他们出去的决定。 那索性就像利玛窦一样,先走上层路线,来回迂回,只要留下来,今后才有机会。 这个好像可以有! 听完龙华民的恳请,崇祯皇帝有些犹豫了。 老实讲,相比于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宗教,天主教还是有些作用的。 因为,这些神职人员有文化,可以帮助大明做点事。 天启年间,这群传教士首先到达澳门,然后北上北京。 这其中,汤若望展现了天文学、光学的才华,成功的预测了日食、月食。 并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远镜说》,第一个将欧洲的最新发明介绍给大明。 崇祯三年,汤若望由礼部尚书徐光启疏荐,供职于钦天监,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 不过,这货利用向太监讲解天文的机会,在宫中传播天主教,御马监太监庞天寿就是这时发展起来的。 崇祯六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 徐光启死后,李天经接任了他在科学方面的工作,继续完成《崇祯历书》余下部分的编写。 按照徐光启“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的原则,在大明朝廷的支持下,继续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对其他西方科技著作的翻译。 比如《坤舆格致》是在李天经主持下,由汤若望和大明官员黄宏宪合作翻译,一共有四卷。 原著是德国学者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 《矿冶全书》共十二卷,是欧洲矿冶技术的一部经典著作。 书中介绍了各种金属的分离、制取和提纯方法,也详细介绍了各种无机酸的制法,包含有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本尊批示户部将《坤舆格致》分发各地,“着地方官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 只可惜,随着大明的灭亡,本尊的批示没有办法落实,连这本大明政府组织中西学者合力翻译的书籍,在建奴治下也彻底散失。 不过也是,在愚昧的建奴统治下,这是这种类型书籍的必然命运,《天工开物》都会在中国失传,更不必说别的了。 这些人目前还有点用处啊! 如此这样一刀两断一了百了,似乎有点得不偿失啊! 大不了事后卸磨杀驴就是了,嗯,应该可以。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在龙华民眼巴巴的注视下,沉声说道:“龙神父,若是你能答应三点条件,朕或许可以答应你们留在大明。” “陛下请说?” 峰回路转,龙华民抑制着内心的喜悦,跪在地上高声说道。 要不是崇祯皇帝离他有点远,他都想按照教皇最高礼仪,亲吻崇祯皇帝的鞋面。 不过,已经久居大明多年的他也知道,大明不流行这一套。 “一,三年内停止传教工作,全力翻译西方文献书籍。 二,招聘两百葡萄牙炮兵,帮助大明训练出合格的炮兵营。 三,派出传教士,带领大明官员前往欧洲采购书籍。” 经过认真思考,崇祯皇帝说出他的三个条件。 “感谢陛下仁慈,愿意效劳。” 在沉默片刻后,龙华民不得不答应。 要想留下,他们没得选择。 因为,他手里的牌有限,根本无法和崇祯皇帝谈条件。 不过,他也有他的小九九。 三年不传教,其实可做的事情也很多。 因为,教皇给他们的任务并不只有传教一事。 例如,在西安传教的金尼阁,他在西安城内建立了一座小教堂,除了开展宗教活动外,他研究了从西安通向中亚、中东和欧洲的交通道路问题。 为此,他不断向过往商人、到北京向大明朝廷进贡的附件小国使团,打听和记录他们行走的路线。 以及经过的国名、地名、驿站名以及来往商品的名称、贸易状况等等。 为此,他根据这些写下详细的研究报名,寄往欧洲。 再譬如,收集大明各种各样的书籍。 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从上海回到欧洲,徐光启家族许太夫人捐献给教宗的最重要的礼物,就是四百种汉语图籍,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 法王路易十四之所以决定派“国王传教团”去大明,原因之一是他羡慕葡萄牙国王在大明弄到了线装书。 可以说,欧洲的文艺复兴的道路上,有大明一份功劳。 其实,他们的这种做法,和后世的日本入侵前简直一模一样。 那就是从文化、地形地理方面着手,再扩大到经济、军事。 只是,他们目前没有这样的实力而已。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大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大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大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大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