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是汉家江山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大帝国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是汉家江山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第一卷风雨飘零 熊熊的火光下,老回回匍匐在地,全身伤痕累累,周身都是鲜血,怎地一个凄惨了得。 杨廷麟、倪元璐等文人看了,免不了心生恻隐之心。 此时见了卢胖子问话,一个个支起耳朵,想要听他如何回答。 老回回的族人,在大明也是一个大族,太祖反元灭蒙,他们也是出了力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大明立国,给了他们许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权。 按理,他们没有理由如此强烈反叛。 “呵呵……待我们不薄……还不是减免一些税赋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回回还是嘿然冷笑,目露不屑答道。 “那你们还要怎样?” 卢阎王脸色冷然,厉声呵斥。 说得多轻巧,减免一些税赋而已,知不知道大明现在有多难? 大明的子民活得都没你们滋润? 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我们要传教,只要有我们族人的地方,就要有教堂,大明能做得到吗?” 老回回瞪大眼睛,迎着卢阎王,不甘的吼道。 临死之前,他也是不管不顾豁出去了,说出他的心声,抑或说是他们族人的愿望。 “做梦!得陇望蜀!”天雄军赞画杨廷麟鄙夷啐道:“这是汉家江山!” “哈哈……汉家江山……汉家江山不也照样蒙元入主,沦为四……等汉。” 老回回哈哈大笑,满是血污的脸上露出桀骜的表情,梗着脖子对着杨廷麟戏谑的答道。 “乱臣贼子! 尔等纵然想要这花花江山,可中原各地的普通百姓,又与你们有何仇怨,要被你这般残酷地掳掠屠杀殆尽? 你这般说辞,不过是为自已的恶行与私欲寻找借口罢了。” 倪元璐终究还有些书生意气,跳出来指着老回回破口大骂。 老回回纵声大笑,喘着粗气说坦然答道:“你要这么说也没有错! 自从起兵以来,老子吃香的喝辣的,杀官员、杀士绅,抄家劫户掳掠州县,把那些官员富户的女人塞在胯下,让她们为了活命,象条母狗一样献殷勤。 这日子,那叫一个神仙般快活啊。 当然,这些州县百姓,老子也不知道杀了多少? 可不杀他们,粮饷何来?况且,杀多了也就麻木了……” 老回回眼神越来越黯淡,他喃喃地低声复又高声叫道:“废话少说,来吧,给我一个痛快。 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哈哈哈……” “自作孽不可活! 给你一个痛快,那真真是对不起死在你手下的无辜大明百姓了。” 向来注意自身形象的卢阎王,听了老回回的话,肥胖的脸不由自主闪过一丝狰狞,对着早已迫不及待的左良玉挥挥手,意思交由他处理。 恶人还需恶人磨啊! 卢阎王虽然很能杀人,但折磨人的事情却不想亲自动手。 “本将就代表大明冤死的百姓,好好送你一家到地下团聚。” 左良玉嘴里说着好听话,眼里散发着嗜血的光芒,一把抓住老回回受伤的手腕,在凄厉的惨叫声中拖着他的残躯,往战场走去。 那里,有他几千战死的兄弟,需要活物祭奠。 “天子说得没错,是不能放过他们啊!” 卢阎王脸色阴沉似水,朔朔寒风却吹不走胸中的怒火。 “他们有一个优点,就是团结。 但对大明而言,这是缺点,他们眼里只有教没有国,不说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唉……” 倪元璐目露忧愁,摇头长叹,一针见血的指出老回回族人的问题。 “其实又何止是他们,但凡信教的百姓,又何尝不是如此?尤其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教派,更是如此?” 杨廷麟接过倪元璐的话,慨然叹道。 经过几个月的军旅生涯,文人出身的杨廷麟和倪元璐看出许多问题,对事物的本质也看得很透彻。 “那就杀他一个人头滚滚!” 卢阎王是文人出身,却没有文人的优柔寡断,他手势重重往下一劈,霸气尽显。 “祖宽,贺人龙,兵贵神速,尔等二人即刻带领本部兵马,剿清老回回余孽,务必不留一人。” 武人行动是利落的,这边说着,卢阎王已经开始派出账下两位杀星。 “末将祖宽领命。” “末将贺人龙领命。” 二人踏步而出,俯身接受任务。 继而相视一笑,性格相投的他们,终于在同一个领导手下并肩作战。 这感觉真好! 铁流滚滚,人马萧萧,经历了围剿大战,人马皆是疲累的他们,都鼓起心气,前往剿灭老回回余孽的任务中。 而卢阎王则率领全体天雄军,押着俘虏与缴获,向定远县出发。 在这里,他们需要修整一二日,然后奔赴滁州,和老孙头的秦兵共同围剿叛军带头大哥高闯王。 路途中,卢阎王收到下面递上来战场报告。 此战,天雄军共击杀流寇两万三千余人,其中老回回骑兵六千多。 俘虏流寇共约五万余人,缴获盔甲两千余件,各类刀剑枪盾之类武器无算。 当然,这些东西天雄军都看不上。 倒是流寇劫掠来的黄金、银两、珠宝、以及各类粮食等,才是他们看中的。 只不过,具体数目尚未统计出来。 但想来少不了。 而大明官兵的伤亡,主要集中在左良玉昌平兵,认真说来,天雄军损失有限。 至此,流寇所谓的三路大军,只留下高闯王的南路军。 当场,卢阎王就把战报派人加急送往京城,奏禀此次大捷。 收到战报,崇祯皇帝大喜,第二日就举行已经中断许久的朝会。 在崇祯皇帝看来,早朝这东西嘛,虽然作用有限,办不了具体事务。 但一直不早朝也不对。 好歹有什么好事,也需要宣扬一番,振奋士气。 当然,也就是目前这样的官场氛围,崇祯皇帝才学万历、天启皇帝一般,不愿早朝。 因为,跟东林党这些正人君子们,实在没有什么好沟通的。 其实,朝臣如果能够正常,早朝隔三差五是要举办一次的。 它有两点好处。 一是为了君臣能顺利地沟通,让朝臣可以进言,同时彰显天子的威严。 帝皇一般深处皇城,普通的官员不能随意觐见。 因此才延伸出早朝,给百官一个光明正大的机会进言。 当然能够进言的,一般也只有四品以上的大员,因为只有到了这个级别,才能参与核心大事。 二是天子久不见,则威仪顿失。 所以早朝也是让官员们随时明白,头顶上的天何在。 这跟崇祯皇帝穿越前的工作是一样的,老板屁事没有,却经常要打打电话,刷刷存在感。 金銮殿,崇祯皇帝高座高座其上,放眼望去,下面群臣身着飞禽走兽朝服,规规矩矩的站立着。 “启禀皇上,臣工部尚书毕懋康,有禀上奏!”礼毕,上任不久的毕懋康率先站起来,恭敬说道。 “毕爱卿请奏!”对于这位技术派官员,崇祯皇帝温和说道。 其实,朝廷内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是精挑细选,万里挑一的人才,否则也没有资格立于这明晃晃的大殿之中。 只是,当官不是光有学问就够了,有学问最多是个大学士而已。 只有将学问化作能力,才是真正的重臣。 而这,就是崇祯皇帝心目中的人才观。 “禀皇上,工部兵仗局经过整顿,人员已经安定下来并扩大两倍有余。 现已制造京营盔甲三万套,火铳两万支,刀枪长矛等……预计可在来年三月份,完成勇卫营和京营的军需。” “甚好!工部辛苦了,望再接再厉,再传捷报。”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点头,非常欣慰。 打造京军,是崇祯皇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容懈怠。 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不一样,事半功倍呐。 “谢皇上!” “皇上,臣户部尚书毕自严有本奏。” “爱卿请言。” “今岁河北境内,霸州、雄县、保定等三府六县等地遭受蝗灾,百姓颗粒无收。 臣派户部干吏千万灭蝗,如今卓有成效。 然受到影响,明年收成恐依旧不够。河北布政使周良庄上书,请皇上免除此地来年四成的赋税。” 毕自严汇报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之苦,便是朕之责。 传令下去,直接免除三府六县一年的赋税,由户部直接派人监督,郡县官员要亲自过问,绝不能出现饥荒。” 崇祯皇帝大手一挥,严肃说道。 好在今年有藩属国的粮食进贡,手里会宽裕不少,可以装装逼。 至于说明年的事情,明年再说。 反正,大明的粮食永远不够,这个问题是长久问题啊。 “吾皇仁慈,百姓之福。” 毕自严立刻感激的跪地叩首谢道。 “除此之外,温爱卿?”崇祯皇帝目光落在文臣之首的温奸相身上。 “臣在。” “蝗虫之灾,年年皆有。 内阁连同户部,要把灭蝗的法子整理成册,并从地方征集好的计策,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崇祯皇帝吩咐道。 “臣遵旨,随后立刻安排”温奸相俯身答道。 “臣兵部尚书孙承宗有本奏。” 政事基本处理完毕,今天的重头戏终于开场。 眉如镰刀,目光严肃,永远一副愁眉苦脸的孙承宗站出奏道。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大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大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大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大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