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崇祯皇帝发狠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大帝国第一百六十三章 崇祯皇帝发狠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第一卷风雨飘零 崇祯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是宫中祭灶,已经持续有三天时间了,要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后。 宫中开始挂门神,乾清宫设万寿灯十六盏,其余大小灯一百二十八盏,宫中甬道东西两廊设五色羊角灯,至二月初三日撤灯。 总之,就是一副浓烈的节日气氛。 当然,这些都崇祯皇帝无关,他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快过年了,平常百姓家都闲了下来,可唯独领导是最忙的时刻。 忙什么呢? 有看过新闻联播的人都知道,忙着接见那些没有节假日的特殊单位。 而这些,都需要崇祯皇帝亲力亲为,并不能代替。 难道让温奸相跑到京营去,让他和将士活络活络不成,想死了差不多? 不说现在,就是在后世,有见过视察军队的总理吗? 当然,一些无关紧要的部门,大明的温首辅是可以去的,例如关系民生类的。至于军队,必须崇祯皇帝亲临。 这是政治原则。 秉着心中轻重的区别,崇祯皇帝先后巡视慰问了几支队伍,在准备到京营的时候,却被打乱了节奏。 因为他接到了工部尚书毕懋康的喜讯。 工部兵仗局已经生产出燧发枪的样品。 这确实是一个喜讯,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宽大的校场上,稀稀疏疏站着二三十人,崇祯皇帝和生产工匠准备试枪,至于其他闲杂人等一律排除在外。 长板凳上,依次摆放着十支燧发枪样品。 崇祯皇帝拿起其中一支,仔细端详,越看越是喜欢。 在他看来,这已经有后世枪支的样子。 除了功能上崇祯皇帝不知道之外,整支枪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美,所有的部件打磨得非常精致。 后面带有一个木制的枪柄,上面还雕了花纹,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不错,效果如何?” 对枪械,崇祯皇帝是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热情。 “禀皇上,兵仗局把枪造出来之后,在臣的监督下试验了几次。 一开始还有点毛病,经过几次改造,如今已经一点毛病都没有,装上药就能开火,甚是便利。” 毕懋康上前一步,满脸绽开笑容并向崇祯皇帝解释。 毕懋康两兄弟制作的燧发枪,是用燧石点火实现的。 枪支有一个带有弹簧的扳机,只要一扣,就会带动一个击锤敲击旁边的一块燧石。 燧石迸出火星,可以点燃火药室里的火药,完成射击动作。 “不错,不错!” 崇祯皇帝不是武器专家,后世也没有接触枪的机会,也只能打着哈哈了。 至于效果,他是真不知道。 不过,他觉得在没有各种机械的情况下,完全靠手工能够制作出这样的产品,的确十分不易。 听到崇祯皇帝的夸奖,毕懋康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然而他躬身肃然说道:“臣不敢贪功,此皆赖工匠用心,方有小成。” 崇祯皇帝点点头,深表赞同。 兵仗局的工匠确实辛苦,他们没有休息一说。 不说崇祯皇帝扩充的几支部队需要海量的武器,就单单备战来年建奴的入侵,就已经注定他们的辛劳。 “毕爱卿多招募一些人手了,费用一概内库拨付。” 别的地方崇祯皇帝爱莫能助,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出银子了。 好在,花这些钱他不心疼,都是查抄来到。 “谢皇上!” 皇上能出资,毕自严的目的已经达到。 “试枪开始。” 崇祯皇帝意气风发吩咐,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花钱可以,可要花在刀刃上。毕自严毕尚书如果敢蒙蔽朕,那就不要怪朕心狠手辣了。 “遵旨!” 在崇祯皇帝的期待中,兵仗局专门试枪员拿起用油纸包裹的子弹,里面装的是火药和弹丸。 在枪管的后方,开了一道口,上面有一个活动的带自锁装置的盖子,类似于后世步枪上的枪栓。 揭开盖子,可以往枪管里装入火药和弹丸,盖上盖子并锁定后,枪管就成了一个半封闭空间,与前装枪没什么区别了。 由于使用的不是带壳的子弹,所以这支枪并不需要退壳器,也没有撞针之类的装置,结构上要简单许多。 看来之前有训练过,只见他熟练的拉开枪栓状的盖子,把子弹装进去,再锁上盖子,完成了射击前的准备。 他定定神,举起枪,对准两百步外的铁质钢甲,扣动扳机。 “碰……” 随着一声巨响,一团火光从枪口迸出。 当崇祯皇帝赶到目标靶位时,靶位上厚重的铁质胸甲已经被子弹破穿一个黑洞。 “皇上,我们做过试验,此枪两百步可击穿一层铁甲,三百步可击穿皮甲…… 这些数据是臣的保守估计,实际威力一定比估算的还要大……” 试验成功,兵仗局主事毕懋良一脸的兴奋的说道。 “好,好,好!国之利器!尔等具有功劳,每人奖赏五十两纹银,以资鼓励!” 见到实际效果,崇祯皇帝龙心大慰,朝现场众人大声说道。 奖励,必须奖励! 有此利器,只要大明的军队全部装备燧法枪,军事实力将实现质的飞跃,吊打全世界将不再是梦想。 虽然,现在还不是时候。 “皇恩浩荡!” “皇恩浩荡!” 现场工匠再也无法淡定,一个个全部跪下谢恩,语气多有哽咽。 “平身!” 崇祯皇帝让工匠起身,然后一脸兴奋的对毕懋康两兄弟问道:“两位爱卿,燧发枪可以日产多少?” 崇祯皇帝他老人家急啊,明年建奴就要来了,如果能搞一批出来,怼死建奴,该是何等酸爽之事? 至于钱,崇祯皇帝觉得不是问题,大不了步伐迈大一点,查抄再狠一点。 现在问他们能生产多少,崇祯皇帝这是在做预算。 “皇上,目前无法做到量产,主要原因是因为枪管的问题解决不了,用人工打磨太慢。 目前依据枪管的速度,兵仗局一个月只能生产十支合格的枪支,再多恐怕……” 毕懋良急忙解释道。 崇祯皇帝一听完,脸立马垮了下来。 朕问的是日产,能跟朕说月产,这就让朕龙心不悦了。 一个月十支,一年也才一百二十支而已,有毛用? 这么说来,来年想用这东西怼死建奴,肯定不可能了。 而且,虽然兵仗局已经研究出了大明自产的燧发枪,但是这种枪的射击速度还是太慢。 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才可以在一分钟内射击四次,需要三段式射击配合轻型火炮的碎片杀伤,方可以组成较大的火力。 相比于弓箭来说,这种射击速度确实慢。 怪不得,历史上毕懋康虽然发明出这玩意儿,谁都知道好,可兵部却没有采用。 原来,是现实情况制约了燧发枪的研发和发展。 没有海量的资金,大明如何玩得起? 虽然有弊病,但崇祯皇帝知道今后的发展方向。 而且,子弹的穿透力远远超过弓箭。 一位弓箭手顶多连续发弓十次,十次射箭以后就会脱力,失去作战能力。 而一位火枪手训练时间较短,却能够连续射击不停。 对于这种精细的枪械,崇祯皇帝心里清楚不能操之过急,需要这些科研人员慢慢发明。 自己不是武器专家,也不是冶金专家,只能靠砸了。 “两位爱卿,传朕旨意,兵仗局即日起组建枪管攻克小组,抽调大明最优秀工匠,一同研制如何提高枪管产量。 所需费用,一律由内库拨付,直到成功为止。 另,通知下去,谁能研制出来,朕赏伯爵之位,参与工匠也一律有重赏!” 看得出来,崇祯皇帝发狠了。 他就不信了,大明这么多能工巧匠,又有资金支持,解决不了枪管的事情? 多大的事情啊? “臣领旨!” 毕懋康两兄弟动容了,皇上的决心有多大,重视有多高,看看他的赏赐就知道。 工匠封爵,亘古未有! 至少,在大明闻所未闻。 “带朕去看看火炮作坊?” 兵仗局不仅有枪,还有炮,各种各样的火炮。 既然来了,崇祯皇帝自然也要巡视一番。 兵仗局管事毕懋良俯身领命,并未崇祯皇帝讲解起来。 在大明,火炮五花八门,小炮基本都没有问题。 目前来讲,火器研究的最大瓶颈在重型火炮上。 兵仗局在仿制红夷大炮上,屡屡出问题,不是炸膛就是太过笨重,生产制造毫无进展。 而不能制造重型火炮的主要原因是铁质差,冶炼的火炉温度低,铁水无法提纯,含杂质多。 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气孔气泡多,演放时很容易炸裂,自伤射手。 兵仗局针对此问题主要是加厚火炮的管壁,这样火炮极为笨重,数千斤的巨炮,威力反倒不如比它轻的西方火炮。 再就是对已经铸成气孔气泡较多、容易炸裂的火炮,大明将士则减少火药填装量,又降低了火炮的威力。 “想办法提高炼铁的炉温,用铁模来制造火炮如何?” 崇祯皇帝虽然什么都不懂,可模具还是知道的。 他发现兵仗局还是应用落后的泥模工艺,铸件毛糙,也未对炮膛进行深入的加工,因此提出建议。 第二更送到,六千字,老铁们,求月票鼓励啊!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大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大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大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大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