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蛛丝马迹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征战星辰第三十五章 蛛丝马迹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大秦,在吗?” 听到林尔斯呼叫后,秦旭才把无人机的控制移交给唐芯,然后转换了通信频道,打开头盔显示器。 “发现什么了?” “说出来的话,你肯定不会相信。” 没等秦旭开口询问,一副图像就出现在他的头盔屏幕上。 某种电子设备的构造图。 “这是无人机的毫米波天线。” 秦旭没有吭声,让林尔斯说下去。 “事发的时候,无人机用毫米波电台跟‘火蚁’号保持联系。因为存在太多障碍物,无人机与战舰的相对位置又一直在改变,所以没办法精确定位,就只能用毫米波电台进行通信联络。” “说重点。”秦旭提醒了林尔斯。 “知道通信联络为什么中断吗?” “为什么?” 秦旭问出来的时候,显示出来的图像开始放大,一个非常微小的元件越变越大,最后占据了整个屏幕。 这个时候,秦旭已经明白了过来。 没错,那是通信天线的控制芯片!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无人机的空间与有效载荷,天线全都整合到蒙皮里面,还采用保型结构,因此需要通过相位控制来发送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实现相位控制的,就是这种植入天线的微型芯片。 这些芯片都非常的牢固,还得到严密保护,即便在核爆中都不会损毁。 只是,这块芯片已经烧毁了! 正是因为控制芯片烧毁导致通信天线无法正常工作,哪怕仅仅是工作频率发生改变,无人机才与“火蚁”号失去了联系。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芯片烧毁的呢? 中子辐射! 没错,就是强中子辐射。 强中子辐射能导致局部电离,产生α与β射线,从而对器材微观结构,比如芯片的晶体管造成不可逆损伤。 可是,芯片外面有专门对付中子辐射的防护罩,能应付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辐射,怎么会因为中子辐射而损坏呢? 只有一种可能,芯片遭到的中子辐射超过了防护罩的最大吸收值。 比核爆炸还要强的中子辐射? 那就只有一种办法,在极近距离内遭到强中子源的直接照射,比如受到某种粒子射束类武器攻击。 大型战舰的中子炮? 未必如此,也可能是中子探伤枪。 不管怎样,无人机是遭到射束类武器攻击导致通信天线无法正常工作,才与“火蚁”号失联。 显然,事发的时候,攻击无人机的敌人就在A11上面! 此外,中子辐射还导致黑匣子里面的储存芯片受损,大部分信息遭到破坏,已经无法读取了。 这也证明,无人机遭到了较长时间的中子辐射。 “还有别的发现吗?” “我已经恢复了一部分数据,基本能肯定,无人机在冰尘中检测出了联氨,而且很可能来自民用设备。” “能肯定?” “在‘蓝色海洋’号上,使用联氨的只有燃料电池,而整个行动中没有出现导致电池泄漏的故障。随同‘蓝色海洋’号行动的那些战舰上,没有使用联氨的设备,也没有运载联氨去‘水母’的记录。” 秦旭长出口气,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林尔斯的意思,无人机检测到的那些联氨与火星联邦没什么关系,并不是由其他舰船泄漏产生的。 “我正在设法恢复检测结果,如果能获得微量元素指纹,或许就能查到联氨的来历。” “尽力而为吧。” “明白。” 秦旭没再啰嗦,关闭了头盔屏幕。 所谓的“微量元素指纹”指的是在生产化工产品的时候,故意添加的一些不参与化合反应的惰性元素。 这些元素,会一直存在于化工产品中。 通过检测这些元素,就能知道化工产品的生产厂家,甚至是生产批次。 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需要严格监管的危险化工产品才有如此待遇,而联氨属于危险化工产品。 如果那些联氨来自火星联邦,就能通过微量元素指纹查出其来历。 只是,秦旭没有对此抱多大希望。 为啥? 联氨不是罕见的化工品,一些小作坊都能生产,而且在小行星带,联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如果那些联氨不是来自火星,也就不存在能查证的微量元素指纹。 在秦旭想着这些的时候,唐芯靠了过来。 “发现什么了?” “一号无人机是被射束武器击毁,通信天线控制芯片被中子辐射破坏,备份信息也遭到破坏。” 唐芯明显愣了一下,随后就叹了口气。 “我们至少能肯定,事发的时候,有人藏在这上面,还差点被无人机发现,才被迫袭击了无人机。” “这么说,我们肯定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是吗?” 唐芯也没再卖关子,通过作战服上的投影显示设备,把一幅图像显示在秦旭的面前。 是一幅地形图。 “这……” “就这里。”唐芯一边说着,一边放大了图像。 她没有做解释,也没有必要,因为随图像放大,相关数据显现了出来。 秦旭他们所在地点,也就是二号无人机找到的这处洼地,正中间的地表存在高温烧灼留下的痕迹。 什么意思? 洼地里的地面,准确说是冰层融化过,留下了波浪形的褶皱。 按照AI推测,在表面冰层剥离之前,有一艘飞船在此升空,发动机喷射出的高温射流导致冰层迅速融化。虽然大部分融化了的冰层已经剥离,并且在A11受到火星引力作用发生偏转的时候与之分离,但是在表面冰层下面,仍然有一些冰融化成了水。因为A11上的温度基地,内部为零下两百多摄氏度,所以这些水在扩散的时候迅速凝固,也就成了这种波浪层叠的样子。 只是,从褶皱的范围看,那艘飞船配备的发动机的推力不会太大。 如果推动的是一艘大型飞船,那就肯定是民用飞船,不会是战舰,毕竟战舰配备的发动机的推力要大得多。 显然,那些家伙在“火蚁”号离开后不久,就搭乘藏在碎片里面的飞船逃走了。 这时,通信设备发出了提示信号。一名在前面探路的陆战队员发来的信号,他们有了新发现。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征战星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征战星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征战星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征战星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