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姚舞的苦恼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下归一第24章 姚舞的苦恼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看着宋琦铿锵有力的落笔,银钩铁书的方正字迹,芙蓉感受到他心中百年的沉稳与恬静。用笔在心,心正笔正。 看着两支毛笔在宋琦手中行云流水般地飞舞,一列列异常工整的字迹,跃然纸面。姚舞看得心潮澎湃,脸也慢慢地红了。 写字的宋琦,点头示意二人停手,但二人看他写字看得入神,没有会意。宋琦只得开口:“墨够了,你们歇会儿吧。” 二人旋即住手,芙蓉没动,姚舞则小心奕奕地绕到宋琦右边安静地看着宋琦的左右手。 很快,墨见底了,宋琦的左手在纸张的左侧写出最后一竖行的最后六个字“君子贵其全也”。 宋琦停手,将笔置于山枕两侧。双手交握,搓搓手心,揉揉手腕,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太完美了。”姚舞打破了沉默。小嘴小心地吹着未干的墨迹。 “添个水能把你累得脸都红了?”宋琦这时才注意到姚舞红苹果脸。 姚舞目不转睛盯着《劝学》“上篇”,仿佛闭下眼就会飞了一样。迟疑片刻回答:“精神焕发。精神焕发。” “刚才怕分你神没问,语文书里的《劝学》没这么多字,这多出来的,不会也是你在……咳……睡觉的时候梦到的?” “这个不用。课文里《劝学》的是节选。有标注。” “啊,没注意。早知道这么多字,我就换一篇了。”芙蓉歉意地从宋琦的手看向那张若施粉的脸,发现了一双含情的眼。 “你怎么做到的?”芙蓉问。 两人认识不到两天,在一起不到一天,同样的问题芙蓉已问过数次。 “勤练,苦练,醒着练,睡着了还练。时间一长,就成了。”宋琦答。 “那你怎么知道我会点荀子的《劝学》?”芙蓉又问。 “我不知道啊。”宋琦看看桌上的两张纸,揣摩着芙蓉的疑惑。“你是不是觉得我把文章这么精准的掐断后无缝衔接,不可能是仓促之为?” “嗯。”芙蓉捧纸到面前,若隐若现的墨香悄悄袭来。 “这个简单。”宋琦答。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姚舞在低声诵读。 “《劝学》全篇1622字,加上题目‘劝学’和作者‘荀子’4个字,共计1626个字。”宋琦继续讲释,“我拿的8开纸长是370毫米,宽260毫米。‘印’上长、宽各1厘米的格子后,一列是36格,一行有25格。一页就是900个字。1626减去900等于726,所以你手里这张纸我从第726个字‘礼者,法之大分’中的‘者’字开始就不会错了。”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姚舞还在低声念诵,“这段课文里没有!” “课文里的是节选,宋琦刚说了,你咋没听见?”芙蓉侧头看向姚舞。 “姚舞,你断错句了。”宋琦开始洗笔了,“一会儿我换笔加上句读。” “标点符号发明太晚了。古文原本都没有。是吧?”姚舞问。 “古代有句读,句读就类似现在的标点符号,但也只用于私塾先生教授学生时。学生水平一旦提高一点儿,就不需要句读也能通读文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文章都没有断句的原因。” “这样啊?”芙蓉也有点儿迷惑。 “古人认为,文章有生命,有眼,有气,文气一断,文意就僵了,文章也就死了。”宋琦换了笔洗的水,又开始洗笔。“古人看文章靠句尾的虚词断句;看骈文靠对仗断句;看诗词格律靠韵脚和曲谱断句。所以古人压根就不需要标点符号。” “这也太难了吧?得有多聪明,才能当读书人。”姚舞直挠头。 “门槛太高是古代文化普及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宋琦总结后,换了话题。道:“刚才毛笔课还没下课呢。接着讲,毛笔用完要清洗干净。因为墨汁里有胶质,如果不洗掉,笔毫干后必与胶黏合,再用的时候,一来不易化开,二来易折损笔毫。” “记住了。”姚舞乖乖地听着。 “洗净之后呢,理顺笔毫,挂起来,直到干燥。记住要阴干,才能保持笔毫原形及特性。”宋琦看着左右两个认真听讲的学生,拍了下手说:“下课。” “宋老师,课间是十分钟么?”姚舞调皮地伸了一下舌头,看向芙蓉。 “啊!”突然,姚舞大叫一嗓子,把宋琦和芙蓉吓了一跳。 “咋了?一惊一乍的。”芙蓉问。 宋琦歪头看向快要哭出来的姚舞,没吭声。 “《望江南》是芙蓉的,《劝学》也是她的。不行,不行。我来磨墨,你得给我也写一篇,不,两篇。”姚舞抽抽鼻子,故意带点哽咽地说,“我要一首七律,不,五言绝句;还要一篇古文,很短的,我想想啊,什么古文好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天下归一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下归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下归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下归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