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石子馍传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下归一第198章石子馍传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哇!前朝袁枚是不是大学问家,我不知道。”大姐看着宋琦说,“但我知道,你才是大学问家。” “老板,多少钱一斤?我来三斤。”宋琦问。 “三斤卖给你二块钱。但你得把你刚说的关于石子馍的,给我写到纸上。行不?”大姐笑着问。 “行。”宋琦掏钱。 “给。”屠少尉抢在宋琦前递过去二张一块的。 “我来给。”贾二也拿着两块钱凑了过来。 “三位小兄弟,我收谁的钱?”大姐笑着问。 “谁给你写字,你收谁的。你收他们的,就让他们写。”宋琦把两块钱塞到大姐手里。 “好。”大姐收了宋琦的钱,用枣木杆秤高高地称出三斤石子馍。 大姐接着把秤盘里的石子馍倒在4开大的《西都日报》上,兜起四角递给宋琦。 “给,贾二哥,拿车上去。”宋琦把馍转给贾二。 “是。”贾二端着石子馍上了车。 “写哪儿?”宋琦接过大姐递到手里的圆珠笔。 “写这吧。”大姐翻把记帐本扣了过来,翻开封底推了过来。 宋琦提笔写道: 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的《礼记?礼运》。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同上。 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捭肉,加於烧石之上而食之耳。 ——汉儒家学者、经学家郑玄的《礼记注》。 燔黍者,以水洮释黍米,加于烧石之上以燔之。 ——唐初经学家、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的《五经正义?礼记》。 同州,冯翊四辅。元和户四千八百六十一,乡一百四。《禹贡》云:“漆、沮既从,沣水攸同”,城居其地,故曰同州。元和贡:麝香、麻黄、地黄、蒺藜子、皱纹靴、石鏊饼、寒山石。元和赋:麻、布。 ——唐代政治家、地理家李吉甫著的《元和郡县图志》。 石饼本曰喭饼,同州人好相喭,将投公状必怀此而去,用备狴牢之粮。后増以甘、辛,变其名质。以为贡遗矣。 ——晚唐李匡乂写的《资暇录》。 据传:大明万历年间,主撰《富平县志》的吏部尚书孙丕扬,把石子饼带至首都期间,曾把柿饼、琼锅糖及石子饼作为贡品进献过神宗皇帝朱翊钧。 ——前朝政治家张庭玉编纂的《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孙丕扬传》。 千春张五典制天然饼,用上白飞面,加微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小鹅子石衬而熯之,随其自为凹凸,色半黄便起,松美异常。或用盐亦可。 ——前朝诗人、诗论家、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点心菜之天然饼》。 千春燔黍天下扬,今朝邂逅忍张狂;此饼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当代初中生宋琦。 少倾,宋琦写毕,放下笔,看看发呆的大姐,又瞧瞧愣神的屠少尉。 “走啦!”宋琦拉了一下屠少尉。 “哦。”屠少尉不可置信地看着宋琦。“字是你写的?哎,不对。你是怎么写的?哎,也不对!” “额滴个神啊!”胖大姐也醒了过来,张口就耳佳方言。 “大姐,再见了。”宋琦拉上屠少尉就走。 “等等,等等。”大姐解下围裙,拿着记帐本追了出来。 “怎么了?”宋琦已坐上车,探头出窗问。 “我去买大纸、大笔,你再帮我写写招牌啥的?”大姐追到车边。 “改天吧,今个还有事。”宋琦笑着挥挥手。 屠少尉启动车,面包车缓缓起步。 “咋了?”贾二把报纸放在两腿上,正“嘎嘣”“嘎嘣”吃着石子馍。 “没事。”屠少尉把档位挂到了3档,反手伸过来,“给我来一片,压压惊。” “压压惊是什么意思?”贾二把一片石子馍递到少尉手中,看看少尉军帽下的短发,又扭头看看宋琦。 “你旁边坐的,我惊为天人。”屠少尉“嘎嘣”咬了一口,问,“贾二,看见报纸上的字没?那是宋琦手写的。” “啊?”看着宋琦的贾二,当真伸出手指在报纸摸擦起来。 “宋琦,你的字咋练的?”屠少尉问。 “小时候一直写的是毛笔字,毛笔字练好了,其他的字自然就好了。”宋琦答。 “我大概猜出来你姐为啥不写字,只打字机打字了。高山仰止啊!”屠少尉笑着说,“换我在你身边,我也不写字了。根本就拿不出手。” “屠少尉,您就少夸两句吧。”宋琦喝了几口水,“贾二哥,你坐前面,你俩一起吃,我睡一会儿。”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天下归一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下归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下归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下归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