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南京中央银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公务员第七十七章南京中央银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第七十七章南京中央银行\n\n对于南京朝廷来说,财政危机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n\n这也是北京与南京的不一样。\n\n北京的财政体系,已经是介于古代与现代之间了。才能搞什么国债之类的手段。\n\n对赤字的容忍度是很高的。但是南京这边不一样了。南京府库里没有钱,那就是真没有钱了,连发钞都不行,因为纸币的正套技术在北京。这一套技术说多高超自然不是。但也有可观之处。否则,纸钞很容易被效仿。\n\n南京这边的技术底蕴,完全复制是有困难的。但是弄一套相似的,并不能困难。\n\n毕竟,南京这边因为报纸印刷的原因,在印刷技术上,也是有一些发展的。不过,比不上北京也是正常情况。\n\n南京而今还有结余,但是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特别是陕西额外调度,更是又很多钱,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n\n一旦府库没有钱了,下面就要欠饷。\n\n纵然朱允不懂打仗,但是也知道,皇帝不差饿兵。\n\n这个问题,简直是迫在眉睫。\n\n换钞发新钞,一刻也不能等了。\n\n丁显说道:「请陛下放心,我已经抽调各地人手,组建中央银行,直接归内阁管辖。而且已经接管银行在各地的支行,本月底,就开始发行钞换旧钞了。」\n\n朱允说道:「那就好。」\n\n丁显显然对银行体系,不够了解。\n\n他也只能从原本的银行体系之中挖掘人才。毕竟这也是专业人才。奈何,真正专业人才都是在北京。为了发钞这一件事情,何夕北京专门成为了一个经济统计调查机构,就是负责对金融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发行量。\n\n虽然说,这些机构还很稚嫩。\n\n但是何夕觉得将来一定有远大前程。\n\n现在因为工业发展,对货币需求特别大,所以何夕几乎怎么印钱,出现经济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总不能一直这样盲人骑瞎马,一路狂奔吧。\n\n而且何夕对经济学说,也很不能理解。他在上学的时候就不大能理解,只觉得这些经济学家似乎真不是科学家。反正只能建立一个培养经济学家的机构。将来的时候,将来再说,要相信后人的智慧。\n\n但是何夕内心之中对经济是有概念的。货币发行总量,与经济总量,生产总值这些概念还是有的。但是丁显显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仅仅是对北京拙劣的模仿。\n\n并不知道,这一件事情后面,潜伏着多大的杀招。\n\n而对于魏国公府,曹国公府等勋贵们来说,发财的机会来到了。\n\n一场金融战场,就要发动了。\n\n不过这一场战争,还需要时间。毕竟银行换钞,也是给一定的时间限制的。总不可能一开始这一场战争,就掀起高潮。但是另外一场战争,已经开始了。\n\n不是别的。就是登莱之战。\n\n------\n\n朱雄英与何夕的意志就是北京朝廷的意志。\n\n两人一致同意的事情,自然没有敢阻碍。\n\n而且对登莱发动进攻,也是很容易的。原因很简单,这更多动用水师,而不是动用陆军。\n\n且不说辽东水师本来就是劲旅。单单说,北军在海上的水师优势其实并没有发挥出来。最少,南京方面即便是傅友德,也没有多在乎这方面的事情。\n\n倒不是说,傅友德对水师没有认识。\n\n傅友德其实很认可水师的运输能力,后勤能力。但是对于水师上岸作战,他其实并不是太在乎的。因为他很清楚,水师靠岸是需要港口的。总体上来说,北方缺乏好港口。山东半岛还好。江苏海岸线\n\n就不用说,说不能停船是假的。但是的确停不了大船,与东南沿海岛屿众多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n\n而山东沿海有卫所军,凡是让大军登陆的地方,都有城池。小股渗透都不大容易,大军想要登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n\n毕竟,在后世诺曼底登陆就费了多大的事情。\n\n所以,而今北军在山东登陆会遇见的各种困难,傅友德是有预见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觉得登莱会有什么问题。退而言之,即便北军在山东登陆了。山东守军进攻或许不行。但是守城还是可以的。拖延到他撤回去。决计不会出什么事情的。\n\n只是战事的变化,不仅仅在陆军之中,还在水师之中。甚至可以说在水师之中的变化更大。只是大明是大陆国家,水师的变化不足以决战场的胜负,政权的更迭。看上去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已。\n\n唐言看着自己座船,即便是看上几次,依然觉得非常满意,比他的老婆让人满意。\n\n唐言原来不叫唐言,他叫唐大。是山东饥民,逃荒到了辽东,先在盐场工作,后来因为盐场人多了,分到了鱼船上,最后因为表现优良,进入旅顺航海学院,本来是一个教习。教的就是操舟。只是后来自学了很多科目,而近十年之后,他已经成为辽东水师炮舰舰长。等同于陆军的千户。\n\n先后改了了,两次名,先名盐。后来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就叫言了。\n\n这让一个饥民出身的汉子,午夜梦回,还是有些茫然。\n\n他的妹妹,也嫁给了自己的同学。\n\n也是底层出身。但是旅顺航海的学院的学生。\n\n这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而是整个旅顺航海学院的情况。\n\n也就是水师之中,一个看上势力很小,但在发展壮大的派系,学院派。\n\n这也很简单,刚刚在辽东建立的三大学院,营口学院是发展最好的。大多在北京当官了。理工学院很多都是在辽东遵化铁厂,或者说在朝廷之中当技术官僚,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军中。\n\n而航海学院是最尴尬的。\n\n虽然说开海了,大海对大明很重要。但是大部分普通人也看不上航海的人,即便是看得上,也不会自己操船,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行当。甚至不客气的说,即便放到后世海员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行当。\n\n所以,航海学院出来的学生就业,是三个学院之中最差的。也就造船厂,与水师之中。或者就是个商人当商船长。但是这对这些读书出来的学生们,却是很不愿意的。\n\n虽然也给钱,但是给朝廷当官,给商人办事,这能一样吗?\n\n所以,大家拼命向辽东水师里挤。\n\n但是不要忘记了。水师是姓方的。\n\n这并不是方乘风将所有水师都当做一言堂了。不容得别人说一句话。只是按照军中的势力范围来划分,方家子弟在水师之中有优先权。\n\n何夕倒不是不支持这些学生。这一件事情,根本到不了何夕哪里。自然有很多人支持这些学生,否则的话,这些学生们怎么可能十几年都爬到了水师之中的中坚,也就是舰长。\n\n关键是,这些学生行不行啊?\n\n航海是很吃经验的。\n\n而且航海学院的教学,一开始教材也是很单薄。甚至可以说没有,是经过这么多年学生教学反馈,甚至学长们在船上自己摸索实践,才算是一点点积累出来教材。\n\n将他们提拔上来很容易的。但是提拔上来的人能不能打胜仗,就是不好说了。\n\n如果不能打胜仗,那不是帮他们,而是害他们。\n\n方乘风即便是何夕的人,他也不敢为难这些何夕的嫡系。甚至方家后辈也有不少在航海学院之中。\n\n双方的矛盾并没有那么大,毕竟水师一直在扩张之中。\n\n而今日一战,就是沿着这些学生们在这几年的历练之中,能不能独当一面了。\n\n唐言仅仅是其中一个而已。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公务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公务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公务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