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南京新钞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公务员第八十五章南京新钞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第八十五章南京新钞\n\n在北京各方面在何夕的领导之下,相互制衡,何夕与朱雄英之间的问题最大的。但是除此之外,其他各方面力量是没有超出限制的。\n\n即便是叶沈也不能独行。\n\n这虽然有一些麻烦。但是权力场上就是这样的。\n\n在此之前,南京局面在朱允带领之下,虽然磕磕碰碰,比不上北京运转良好。但是总体上来说,也是在可控之中。\n\n勋贵文官相互制衡,皇帝居中拆裁决。\n\n皇帝有文官的绝对支撑,勋贵们虽然一时间权力很大。但是不会颠覆朝廷。\n\n但是而今不一样了。\n\n丁显为了打击自己的征地,将大量勋贵引入这其中。\n\n也就是说,在丁显的操作之下,原本属于商人的力量被勋贵给吞下去了。如此一来,勋贵们的实力大增。而且军队协助的话,这些勋贵们对军队的影响力,也会渗透到了民政领域。\n\n有钱,在军队之中有影响力。在地方上也有影响力,甚至在关键的时候,还能拉出来人。这是什么?这不就是门阀世族吗?\n\n皇权没有了文官体系作为依靠,面对如此庞大的力量集团,将会是什么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n\n也就是说,丁显这个做法是亲手打破了之前朱元璋一直要建立的力量平衡。\n\n姚广孝不明白了,这丁显是真傻了,还是另有所图了。\n\n姚广孝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我不能决断了。必须立即让何大人知道。大家等消息吧。」\n\n随即姚广孝立即通过他的渠道将消息送到北京。\n\n-------\n\n如果说丁显完全没有预料到姚广孝等人预料到的局面,那是假的。\n\n丁显之所以如此做。\n\n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想那么多的权力。\n\n朱允上面逼得紧,不管用什么办法,丁显必须搞出一笔钱来,来供应朝廷大军。数十万大军与战场火炮,其实在丁显看来就是一个字:「钱。」\n\n搞钱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管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国家来说。..\n\n而朱允对丁显其实比对方孝孺更没有忍耐之心。\n\n无他,方孝孺自己是有背景,有实力的。朱允在对方孝孺的时候,必须权衡利弊。但是丁显却没有这些,所以丁显比任何人都必须要优先满足朱允的要求。\n\n否则朱允要他死,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n\n丁显没有时间去想什么未来与隐患。\n\n还有丁显杀了方孝孺。很多人都在酝酿着对付丁显。丁显是知道的。丁显在这上面比任何事情都敏感。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巩固自己的权位,将这些政敌给打下去。否则这些人之中,如果出现一个比自己更无耻,更没有底线,更有办法的人出现,自己该如何自处啊?\n\n所以,痛打落水狗是必须的,至于怎么打,是自己打,还是想办法让别人帮忙打,这并没有什么区别。\n\n丁显班底还是比较单薄的。出了南京城,很难说有什么门生故吏。\n\n所以,这一件事情对于丁显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n\n更重要的,最深入的一点那就是,丁显这个人本质上对任何人不可能有忠诚可言。对他来说,他是给皇帝打工,按照皇帝要求,按时按量的完成而今的任务就足够了。管未来做什么?\n\n如果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也给自己做一些私活就更好了。\n\n他这一件事情是这样的。他明显是慷朝廷之慨,隐患是未来的。人情是自己的。而且有这多人的人情在,他丁家在这些产业上插一脚,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n\n而如果他将来再培养出足够的班底,又与勋贵大佬们有良好的关系,那是谁?那是李善长第二啊。\n\n何夕在北京做的事情,他在南京未必不能做。\n\n至于皇帝,朱允,丁显根本没有为他考虑过多少。也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的。毕竟这要求是他提,最后他也要批准的。身为皇帝看不出里面的问题,那是你的问题。\n\n而不是他的。\n\n所有事情唯一超出丁显预料之外的事情,大概就是这些勋贵们居然跳反到了北京这一条船上,当然了,即便丁显知道了,大概他也会当做不知道。\n\n毕竟,未来这一件事情,或许能够救命。\n\n-------\n\n何夕看到南京传过来的消息,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n\n何夕可以肯定,丁显这个做法岂不是让南京钞成为北京的附属货币了。当然了,丁显这样做在这个时代是先例,也算是开创者,很多事情他估计也没有想明白。\n\n不过是何夕建立的体系,他改动一下,就直接用了。\n\n这倒是将何夕给难倒了。\n\n该怎么做?\n\n维系这种关系,这简直是经济殖民了。这里印钞南京花。要多少给多少,不出几个月,就让南京恶性通货膨胀。但问题是,南京那边恶性通货膨胀,会不会影响到北京。\n\n毕竟,不管怎么样?双方已经锁定了。虽然北京方面可以宣布不承认南京新钞。所以兑换都是私下进行的。与北京无关云云。将责任推干净。\n\n但是问题是,大明只有一个,即便双方开战了。但是双方的经济依旧紧密相连。南京经济崩溃,北京印刷的钞票终究会回流北京。\n\n这是何夕不可避免的。\n\n其次,前文说过,对何夕来说快速结束战争,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战争结束的时候,何夕与朱雄英之间的问题,估计就要冒出来。\n\n当没有危机与需求的时候,变法也就没有那么迫切了。何夕面对的舆情与官场风向,也就不一样了。\n\n何夕思量想去,终于叹息一声,选择从自己夹带里面找出几个人来,精通银行事务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也只有何夕这里有了。\n\n将他们派到南京去。\n\n帮助丁显完成这一次改革。\n\n毕竟打击文官士大夫们,是何夕与丁显的利益一致的地方。何夕与丁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何夕已经构建出一整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同时培养出一批新的官僚。\n\n也就是北京国子监,营口大学,等几个大学抱出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官场天然抱团。他们在面对士大夫集团的时候在,很有战斗力。\n\n经过这几年下来,何夕也敢肯定,即便将来这些新官僚们与士大夫这些旧官僚们在朝廷上厮杀。也决计能够战胜那些士大夫们。\n\n而丁显却没有。\n\n也就是何夕完成的替代,一个利益集团代替另外一个利益集团。而丁显做的是,侵吞,让勋贵集团将原本文官地主的利益侵吞一部分。\n\n何夕心中暗道:「是应该为今后布局了。」\n\n没错,这一场南北战争其实才算是中场。但是在何夕看来,胜负早已定下了。战事也没有多少悬念了。无非再来三四场大决战。或者说战事有反复,多纠缠两年而已。\n\n毕竟。何夕已经完善了北京体系,整个新体系加上工业体系军事体系,各方面都是胜过南京的。这种情况如何还打不赢,几乎不可能。\n\n所以战后的事情,何夕也要提上日程了。\n\n毕竟,他要考虑的不能仅仅是辽东北京一隅。大明的经济也不能如此不平衡。\n\n何夕一想到战后布局。心中忽然一动,暗道\n\n:「能不能与丁显有一些接触。」\n\n是的。何夕看透了丁显决计不是忠臣孝子,让丁显投奔北京,何夕不敢作此妄想。但是与丁显在一些领域做一些交换。以方便自己在战后的布局。\n\n却是可以的。\n\n估计只要价格合适,丁显什么事情都敢做。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公务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公务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公务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