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雄主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犁汉第四百七十九章:雄主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张让没找着刘协,彻底慌了神。 刘协是他们大义的名分,没有他在手,外面的大臣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忙让人到处去找,甚至后面的宣室也让人翻了一遍,但还是不见刘协踪影。 这个时候老搭档赵忠上来制止了张让的盲动,冷静道: “如今宫门紧闭,不管是小儿自己走失,还是有人别有用心,都不重要,左右跑不了。当务之急是解决外面的那些关西崽子。” 张让知道赵忠说的对,深呼了一口气,按捺住心里的不安。 他也知道这里毕竟不是宦官集团潜心经营的洛阳宫,能召集这一班死士就已经费了老大功夫了。所以这一次出什么意外,他和赵忠都不意外。 此时蹇硕已经扒开了杨彪的朝服,露出了里面的内甲,又看到从杨彪手里跌落的铁骨朵,他皱着眉对张让、赵忠道: “这事情有点不对。你们说今夜这杨彪不会就想用这骨朵锤我们吧?” 张让马上就摇头: “不可能的,那杨彪清流子弟,就是有把子力气,想靠他一人一锤,能杀得了谁?所以……” 赵忠和蹇硕相视一看,不约而同: “所以他们必然有同伙?” 张让点头,正要吩咐下一步的行动时,殿外传来清朗之声: “司徒还安否?” …… “司徒还安否?” 此时,在殿外,孟琯和刘范扯着嗓子在那大喊。 而他边上的几个武臣,如傅南容、第五永、盖勋等人也是神情严肃。因为他们都听到了殿内的打斗声。 在又喊了一遍后,依旧没人回应。 杨彪集团中的李约、韩贞、李舆已经急了,他们直接将外面的朝服一脱,露出了里面的甲衣,举着铁骨朵就高吼: “为国除贼。” 而这番举动直接让在场的大臣们大吃一惊,他们怎么也理解不了局势是怎么变成这样的。这些武勋是怎么带甲械入禁的?这些人是在造反啊。 傅南容当即就站了出来,怒斥李约、韩贞、李舆三人: “尔等好大的胆子,竟敢带械入禁!端门卫何在?来人,将这三叛逆给我拿下。” 傅南容的声音洪亮且坚定,不远处断门的值守执戟郎听到后,大声唱喏,随后就向这里奔来。 孟琯这时候也慌了,此时他顾不得训斥那三个莽夫,马上就跑到傅南容那里卑辞道: “傅公,这是误会,如今不是我们在这里自相残杀,而是要一致对敌啊。殿内必然发生大变,我恐诸公已遭不测啊。” 傅南容迟疑了会,但最后还是对赶过来的一队长戟浪道: “你们先将这三人扣押,然后随我入殿。” 那边李约、韩贞、李舆三人还要反抗,就见孟琯对他们摇了摇头,这三人才不作罢,只能交了械。 而那边傅南容见这三人配合,也没有让人为难,就带着五六个长戟士要上殿。 这时候守在殿门外的小黄门焦急道: “校尉,万不能如此。” 傅南容一句话不说,先是将那小黄门推开,拾级而上。 见傅南容要硬闯,直属于光禄勋下面的郎卫站不住了,这些人都是这两年入荫的关西世家子弟。 比如这一次值守在前殿的郎卫就有王允的侄子王凌。 虽然他也听到了殿门内的扭打声,但他的职司就是守卫殿门,所以不管里面发生了什么,没有诏就不能放一人入内。 他将长戟一竖,顶着傅燮的胸口,义正言辞: “傅公,别让弟兄们难做。我等为郎卫,职责所司,我等在,公就别想闯殿。” 王凌是他们这一批郎卫的领头羊,有他做表率,其他几个郎卫也举起了长戈。 但傅燮甚至都没肯搭理一下王凌,直接从后面的手下抽过一杆长戟,然后迅如闪电就将王凌的戈矛抽飞,然后又顺势抽在了王凌的小腿上。 王凌吃不住劲,一下子就跪在了傅燮的面前,满脸涨红。 收拾完太原的垂髫小子,傅燮顶着其他卫士们的戈矛就继续前进。而那边郎卫们扛不住傅燮的压力,纷纷后退。 就在傅燮要打开殿门,殿门洞开了。 就见大长秋张让高举手中的绢诏,阔步而出,对下面的群臣悲戚道: “陛下,薨了。”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跪了下来,掩面哭泣,表达对于这个帝国之主逝世的悲戚。 在公布了这一噩耗后,张让接着怒吼: “陛下是被杨彪那些人给气死的。当时陛下垂危,紧急下了这份遗诏,但谁知杨彪那几人,非说此诏不可用,一定要自己做辅政大臣。陛下垂危之际,还贪恋权势,可鄙,可鄙。最后陛下就是被他们给气死的,临死前让我等除掉杨彪这等逆贼。” 此言一出,在场人鸦雀无声。 张让这番话怎么听都漏洞百出,下面的哪个不是精明人,根本不相信张让的说辞。 是,陛下是昏了点,但如何也做不出让三公和宗正一起殉的荒唐事来。 而且就只说陛下是被三公们给气死的这一条,就颇为滑稽。 是,司空杨彪为人确实耿介了些,但司徒赵谦是儒宗,最恪守人臣之礼,无论如何都不会做出那种悖上的事情来。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宦官们再一次政变了。 而且这一次他们照样是赢了。 有遗诏,有刘协,张让等人已经将大义彻底抓在了手上。 于是,众人沉默,对张让的行动表达了某种程度的屈服。 张让看下面这些人低头无人反抗,心里冷哼: “就知道你们是聪明人,识实务。” 不过就在张让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一直默不做声的孟琯不知不觉已悄然站在了他的下面。 等张让反应过来的时候,孟琯已经距离他不过四步。 张让皱着眉,训斥道: “你是何人?为何不跪?” 见自己已经被发现,孟琯再不隐藏,从袖子里拎出铁骨朵,暴起一跳: “狗贼,吃我一锤。” 张让吓了一跳,慌不择路就往后面退,但哪还来得及? 怒火早就憋不住的孟琯奋起千钧力,一骨朵就将张让的脑浆给锤得四溅。 权倾朝野二十多年的张让就这么戏剧的死在了前殿上,步刘宏之后。 说来张让是真的冤,他还是知道这下面潜藏了杨彪的同党的,心里也加了点小心。 但奈何事情太顺,志得意满下一时就失了防备。 但说到底,谁也料不到会有人有胆子在众目睽睽之下锤杀一名朝庭的大长秋的。 杀了张让后,孟琯一抹脸上的脑浆,嘶吼一声: “大家和我上,为国除贼。” 随着孟琯一声令下,其他杨彪同党纷纷甩掉朝服,露出精甲,高吼着跳上了陛台。 乱了,乱了,整个现场都乱了。 随着张让一死,宦官们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尤其是又看到赵忠偷偷溜回了殿内,剩下的小黄门们再没了抵抗之心,也溃逃到了前殿内。 孟琯和刘范以及李约、韩贞、李舆等人已经杀红了眼,只要看到没有胡须的就是一锤。 殿前的陛台上到处都是尸体,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而杀戮还在继续,此时的孟琯等人已经顺势杀进了殿内,一入殿,他们就看到躺在灵床上的刘宏。 本来这些人哪敢在这种地方撒野,但现在唯有暴力。 杀! 尤其是李约、韩贞、李舆三人都是武夫,这时候更是百无禁忌。 看到一个小黄门上前抱住刘宏的尸体,李舆上前就是一锤,那红的白的不仅染在了龙榻上,更是将刘宏洒了个满脸。 那苍白雕枯的脸混上这些腌臜物,更是阴森恐怖。 李舆的唐突举动还是吓了孟琯一跳,他忙拉住李舆,却险些吃了他一锤。 这个时候,孟琯知道大家都杀疯了,没人再能制止混乱。 一声声惨叫下,杨彪一党就准备杀向后面的宣室,却在这个时候,哀嚎声传来。 孟琯一个机灵,因为他从这惨叫声中听到了熟悉的声音,那是刘范的声音。 他忙带着李约、韩贞二人去后面,就见刘范被四五根箭矢钉死在了廷柱上。 不等他们要退,又是一波箭雨从前面射来,孟琯直接就被一箭射穿了喉咙,死在了刘范的脚边。 之后箭雨又攒射了两三遍,此时前殿之内已经没有了一个活人。 等傅燮、盖勋踏入前殿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 那些穿着内甲的青年大臣已经都倒在了地上,而赵忠的党徒们这会正一个个补着刀。 这个时候,赵忠直接先声夺人: “诸公,如今还要我再多说什么嘛?这些人披甲闯殿,冲撞龙榻,死不足惜。如果这些人不是乱党,那还有谁是?” 这个时候傅燮、盖勋再没有话说,尤其是是傅燮看到陛下的尸身被这些人玷污,心里更是暴怒,他抱拳道: “此等乱党此不足惜。” 赵忠颔首,幸亏他留了一手,从武库中私送了一批手弩入宫,不然这一次真的要翻车。 不过好在这一次他赢了,就是可惜了老张了。 哎,这一路走来,老曹走了,老王走了,现在老张也走了。现在就他和蹇硕了,但这人又和自己不是一路,不是这一次利益一致,怎么都不会联合在一起。 算了,且走着吧。 他对傅燮、盖勋二人道: “如今宫禁大乱,门禁也关。为防有人借机生事,今夜宫门无我令,谁都不准出宫。” 傅燮、盖勋二人点了点头,又互相看了一眼,由盖勋道: “赵车骑,我二人对此令无异议,但有一点,我二人想看一眼手书,并见一面陈留王。” 赵忠听了这话一咯噔,但面上不动声色: “陈留王此时悲愤异常,已经在后宫休息。这些天陈留王为陛下祈福,不眠不休,现在还是不要打扰的好。不过,这遗诏你们可以看。” 说着,赵忠就走到了殿外的血泊中,找到了已经不成人样的张让,从他手里捡起了遗诏,然后递给了傅燮、盖勋二人。 两人恭敬的接过遗诏,然后快速浏览了一遍。 他们作为刘宏信赖的肱骨,平日里会收到不少密诏,这些都是刘宏亲自手书的,所以二人只一看,就知道这密诏确实是陛下的手笔。 但二人在看了遗诏的具体内容后,却心里犯了嘀咕。 内朝的辅政人选自然没问题,就是张让、赵忠二人。但这外朝的却是董卓和另外一个叫魏艾的。 这两人一个是外将,一个是京兆尹,虽然也是权重人物,但如何也轮不到他们做辅政啊,尤其是这名单上,三公一个没有,就更让人怀疑这一切的背后了。 但二人知道这又是陛下的手书,所以即便再不解也只能接受了。 之后,两人就指挥金吾卫和郎卫们一起收拾残局,而赵忠则丢下这里,退到了后殿。 此时,赵忠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刘协,不然这一次大汉就真完了。 而对此,傅燮、盖勋二人并不清楚,他们只当赵忠回后殿去照顾陈留王了。 而此时,咱们的陈留王到底在哪里呢? …… 出乎所有人预料,此时的刘协并不在未央宫。 他正随一个裹着披风的壮硕武吏,快步走在复道上。 这条复道是前汉惠帝时期修建的,专门用来连接西边的未央宫和东边的长乐宫的。 当年,惠帝因为要隔三差五就要去长乐宫拜太后吕雉,而从未央宫走到太后所在的长乐宫,一共要走几里地,而且还要穿过数条街巷。 为了安全,惠帝每次都要封道清街,非常不便。于是,他就修了这条架在天上的复道,从武库一路修到长乐宫。 此时,那壮硕武吏走在前头,看刘协走的越来越吃力,忍不住道: “王上,要不还是我来背着你吧。” 但刘协好强,拒绝道: “走,本王可以。” 那壮硕武吏看着刘协坚毅的面容,忍不住想到: “王上真是雄主之器,也许王上在二兄的辅助下,没准真的能再造山河。” 这名壮硕武吏正是奉车都尉董旻,他有个很出名的二兄,叫董卓。 不怪董旻对刘协评价这么高,因为愣是谁在知道此人在这一夜所做的事都会忍不住有此评价。 那么,咱们的小皇子刘协,到底做了什么呢? 有人说这十章写的是狗屎,是没脑子的表现。行吧,不喜欢这些,这段资料片就结束吧,下一章转到河北。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犁汉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犁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犁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犁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