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礼将成(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权握天下第七章 大礼将成(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元宁史记•;湘王世家》 崇明六年二月初,湘王以疾终,时帝将行元服之礼,闻讯大恸:“先帝留王叔辅朕,今未见服礼即薨,他日朕请求何人?” “娘娘,奴婢刚才打听到一件事!”谢纹正在用早膳,一个宫女冲了进来,连声大叫,尚仪气急,正要发落,就听见谢纹笑问: “什么事?你怎么总是这么冒失?待一会儿,徐尚仪又要罚你了!” 那个宫女吐了一下舌头,却很自信的说:“不会的,娘娘,这件事可以让我将功折罪。” “你还不快回婕妤娘娘的话!素清,你是越来越没规矩了!”徐尚仪更恼火地瞪着宫女。 “皇上今天给中和殿递了请安笺!”不敢再拖,素清放低声音,很神秘地对谢纹说。 话音一落,就听啪的一声,谢纹竟然摔了手里的银箸,脸色大变。 “娘娘……娘娘……”见谢纹一言不发地愣着,素清有些担忧地唤她。 “你确定?”谢纹回过神,立刻激动地问她。 “……当然了,娘娘!奴婢认识昭信殿的一个内侍,他亲口告诉我,就是他把请安笺递过去的!别人还不知道呢!”素清很肯定。 谢纹平静下来,却再次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她微笑着拿起银箸,继续被打断的早膳。 “娘娘……”这次出声的是徐尚仪。 “这么久,终于可以安心用次膳了!”谢纹笑着说道。 同一时间,尹韫欢也接到了同样的消息,不过,她没有继续用膳,而立刻吩咐:“更衣,本宫要去中和殿给太后请安。” 尹韫欢选的时间正好,朝臣的晋见刚结束,紫苏还没有开始批阅奏章,自然也就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了中和殿。 “慧婕妤用过早膳了吗?”紫苏正在用膳,随意地问了一句。 尹韫欢恭敬地回答:“臣妾用过了,谢太后娘娘关心。” “坐吧!有什么事吗?”紫苏没有太在意,叶原秋让宫人挪了一张椅子,尹韫欢谢恩坐下。 “臣妾只是来给娘娘请安的,并无其它事。”尹韫欢乖巧地回话。 紫苏放下银箸,示意宫人撤去早膳,目光这才转向尹韫欢,笑着道:“慧婕妤的孝心,哀家领了!哀家早吩咐过,你们不必过来请安,也只有你十天半个月地还过来一趟。” “前几次,臣妾来得不巧,今天才真正给您请安,臣妾惶恐。”尹韫欢低头回答,声音柔雅。 紫苏站起身,尹韫欢也跟着起身,随即听到紫苏温和的声音:“孝心到了就行,慧婕妤退下吧!哀家也要看奏章了。” “是,太后。”尹韫欢有一瞬的讶异,却没在脸上流露出来,平静地回答,行礼退出。 紫苏看着她退出殿门,转身离去,面上露出一抹冷淡的笑容,却一个字都没说,随后便静静走进书房,开始批阅当天奏章。 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对尹韫欢没能封后的猜测很多,但是,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顺宗的皇后是由母后直接提出的,这一点从册后诏书上就看得出,也就是说紫苏并没有提出谢纹之外的其他人选,而当时,无论是朝廷,还是后宫,都认为已经册为昭仪的尹韫欢是后位的不二人选。 与后位失之交臂是尹家败亡的开始——研究元宁历史的学者在这一点达成了惊人的共识。 “原秋,你说湘王的病真的严重吗?”看着一本奏章,紫苏忽然出声问道。 叶原秋愣了一下,因为,这是紫苏第一次这么称呼她,回过神,她连忙回答:“奴婢不知。” “是吗?”紫苏执笔在手,却没有下笔,似乎有些犹疑,好一会儿,才出声:“你代哀家去看看湘王殿下吧!” “是!”叶原秋没有犹豫,立刻躬身领命。 “让宗人府尽量满足湘王的需要!”紫苏又补了一句。 叶原秋再次低头领命,退出中和殿。 看着叶原秋退下,紫苏才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在奏章上写下朱批:“下都察司,与宗人府、刑部共议。” 这是湘王世子的第五份奏章,内容没有变化,仍是说湘王已在弥留之际,请赐恩典,让湘王归家。 湘王的封地在江南,但是,从未就藩,王府也在京中,湘王谋逆后,紫苏并未罪及家人,也没有裁降王爵,越是这样,越显出湘王之案的禁忌度,没有朝臣敢提及之件事,也只有湘王的家人,才会一再地上书,尤其是在湘王病重之后。 湘王的病已经拖了半年了,太医院的奏章上早已说明,湘王绝对拖不过今年三月,世子此举也属理所当然,可是,之前,紫苏一直留中不批,直到这次,才真正发下审议,这已经是松口的表现了。 叶原秋听到紫苏的命令,已经明白紫苏之意在两可之间,一时有些拿不准,前思后想之际,马车便到了宗人府。 湘王的确是弥留了,但是,叶原秋发现,即使已经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湘王的神智仍是清醒的——见到叶原秋,湘王的第一句话是:“皇上……太后……不和了吗?” 叶原秋惊讶极了,一时说不出话来了,刚回神,就听到湘王的下一句:“现在……现在……怎么样?” “陛下已经递了请安笺,太后谕示礼部、少府与宗人府准备元服礼。”叶原秋恭敬地回答。 “那就好……”湘王似乎放松了些,神色不再那么紧绷。 叶原秋低着头,静静地等待着湘王的下一句话,可是许久都没有动静,直到她抬头,看见湘王那交杂着欣慰与伤怀的目光,才猛然一震,跪倒在榻前。 “殿下,原秋辜负了您。”她无法不愧疚。 “不怪……你!”湘王很费力地说出这三个字,“你……不……只……咳!!” 剧烈的咳嗽让湘王的话无法继续,郑云颜上前伺候,在他的目光示意下,为叶原秋解释:“王爷的意思,尚宫您并不是王爷的属下,而是太后的掌印尚宫,无论您怎么做,都谈不上辜负二字!” “是!”湘王模糊地道了一声。 叶原秋无言以对。 叶原秋无言以对。 郑云颜送她出门,温柔地安慰仍在自责中的叶原秋:“叶尚宫,您大可不必如此自责,王爷并非矫情之人。”湘王何等人物,向来都不会掩饰自己的好恶。 “殿下字字诛心,我如何……”叶原秋低叹。 “叶尚宫,您误会了,对王爷而言,太后娘娘是对手,是政敌,但是,永远不会是仇人的,您不必看得过重,只怕连王爷自己都说不清,他是不是真的要对付太后。”郑云颜摇头感叹,笑得很无奈。 “郑夫人?”叶原秋不解她为何如此说。 郑云颜微笑:“是妾身逾矩了!这些只是我的猜测,叶尚宫不必放在心上。” 叶原秋要相信她这话才怪,湘王虽然不曾给郑云颜侧室的身份,但是,谁不知道,自隆徽十六年纳她为妾之后,湘王便不曾让其他妻妾近身服侍。——湘王的心思,她会不知? 郑云颜却没有再开口,只是行礼恭送叶原秋,叶原秋也无奈,只能低头回礼,离开宗人府。 “叶尚宫若真想明白,请将这些话转告太后娘娘,也许会得到答案。”郑云颜忽然出声,叶原秋一惊,转身看去,只看到郑云颜修长的背影,她不由暗暗皱眉。 出了囚室,自有跟随的宫女上前为叶原秋递上披风,随后一同离开宗人府,身份所限,叶原秋的马车并不能进宗人府。 一行三人刚出宗人府,就有一个亲随打扮的人上前一步,向叶原秋行礼。 “什么人?”叶原秋不解地皱眉,也有几分不悦,虽然戴着披风,看不出她们是宫中之人,可是眼前的马车有明显的宫廷标记,怎么有人敢上前。 内官不与外臣相交,在元宁是禁令,宫外之人等闲是不会与宫廷之人结交的,一旦被御史弹劾,可是三族流放的刑罚。 “我家主人有请尚宫一叙。”那人不卑不亢地答了一句。 “你家主人是……?”叶原秋试探地问道,心中有数,除了三位议政大臣,没人有胆量在宗人府前拦人。 “尚宫去了就知道了。”那人并不露口风。 “如何去?”叶原秋知道避不过这种邀请,只能答应。 “尚宫请上车。”那人恭敬地请三人上车,随后驾车而去。 两名宫女都是叶原秋的心腹,虽然面面相觑,却没有出声,叶原秋闭目养神,也是一言不发。 “齐相?!” 马车停在一个夹道中,叶原秋没让宫女下车,自己独自下车,按车夫的指示,向前走,转弯就见一个人身着天青色袍服的人背对着自己,但是,那背影已经足够叶原秋认出是何人了,她不由惊呼。 不能怪叶原秋太过惊讶,在她想来,尹朔、谢清都有理由找她,唯有齐朗,是不可能找她的,一来,齐朗不需要;二来,她并不涉朝政,不像赵全,可以在朝政上影响太后,手中也很大的权力。 “叶尚宫去宗人府见湘王?”齐朗闻音转身,淡淡地问了一句。 “是,奴婢奉太后娘娘之命探望湘王的病情。”心下有一丝了解,不过,叶原秋底气很足。 齐朗扬眉,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才再次出声:“湘王说了什么?” 叶原秋之怔,下意识地道:“湘王已在弥留之际,哪里能说什么?” “那就说说你将要回报太后的话吧!”齐朗冷淡地要求。 “齐相,您逾越了。”叶原秋大惊失色,她怎么能将要回禀的话先告诉他呢? “本相自会向太后娘娘请罪,你不必操心!”齐朗冷冷地回应。 叶原秋犹豫了一下,也感觉到齐朗势在必得的威压,心中不由苦笑,暗道:“难怪赵全说齐相最难对付!根本不留一丝余地嘛!” 心下这么想,面上,叶原秋也只能一脸为难地将宗人府内的事重说一遍,眼角瞥见齐朗的脸色不变,眼中的冷意却越来越深,心中不禁慌乱。 “叶尚宫选定自己的阵营了?”听完她的话,齐朗漫不经心似地问了一句。 叶原秋一震,不知他如何竟一语中的,直指关键,只能苦笑:“奴婢之前拒绝了殿下,背叛之名是洗不掉了。” 齐朗盯着她的眼睛,似乎要确定话中的真伪,好一会儿,才淡淡地说了一句:“尚宫拒绝不只是殿下吧!” 说完也不管她的脸色如何,齐朗冷漠地说了一句:“你回禀湘王的事之前,先代本相禀报太后,湘王的事,本相会处理的,娘娘不必费心了!” “是!奴婢会禀告娘娘的。”叶原秋虽然不明白,但是,也不敢违逆齐朗的话。 “你回宫吧!”齐朗挥袖,转身离开夹道。 无论齐朗与紫苏的关系如何,在后世史书上,齐朗都是作为元宁的一代名相来记录的,虽然并非都是褒辞,但是,元宁一朝能与之并肩的臣子的确是屈指可数,而对于同时代的人来说,齐朗是最低调的一位议政大臣,与尹朔和谢清相比,他似乎也没有很明显的人脉与势力,可是,很明显,没有人敢于挑衅这位内阁宰辅的权力。 尽管资料零散,后世学者仍不得不承认,齐朗看似温和的处世手腕,实际是棉里藏针,在对手尚未发觉时,他往往已经给予致命一击,尹朔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不过,对后来的很多主君而言,齐朗一样的臣子是他们最想得到的,智谋才华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齐朗在很多时候,会先一步将主君不便处理的事妥善处理好,只是这样的臣子是需要得到绝对的信任才能挥洒才智的,这一点就注定这种人可遇而不可得。 紫苏是信任齐朗的,因此,她很平静地听完叶原秋的禀报,一言不发地坐回书桌前。 “那就这样吧!”紫苏没有多说什么,自然也没有异议。 叶原秋也不再言语,默默地侍立一旁,直到赵全进殿,她才行礼退下。 “有什么要紧事?”平时这个时候,赵全是不会进殿的,紫苏并不喜欢宫人近身侍奉,赵全也有自己的职责,侍奉的时间就更少了。 赵全并不意外紫苏的问题,不解思索地回答:“三司正堂接到匿名投书,说南疆军资大多为劣质,军械司官商勾结,草菅人命。” “什么?”紫苏不由大惊,失声质问。 赵全也是一头冷汗,惶恐不已:“奴才知道兹事体大,封口之后就来禀报了。” 三司正堂也下了封口令,赵全接到回报就扣住了线报之人,严令属下不得接触,随即就回来禀报了。 紫苏大惊之后,听到“封口”二字,便冷静下来了。 对于所有的君主,虽说是君如舟民如水,但是,君主最怕绝非民变,而是军变,民变可以安抚,可以剿灭,上位者有的是办法让那星星之火熄灭,军变却是燎原的火种,一旦点着,再想扑灭就难了,圣清与大正两朝都是因军变而亡,足以令后人警视。 元宁皇朝的太祖皇帝有句名言:“当君主失信于军之时,便是其失位之时。”因此,元宁皇朝对将士的抚恤不谓不厚不优,军功之赏不必说,军用物资的优先保障也是写入法典的,曾有位户部尚书戏言;“户部的新年第一大事就向兵部拨款。” 南疆正在做战,紫苏不可能不担忧,但是,转念一想,只是匿名投书,可信度上要打个折扣,而且,康焓也没有上书,此事属实与否尚未可知。 “今天议政厅谁当值?”镇定下来,紫苏转脸问叶原秋。 想了一下,叶原秋很快回答:“回太后娘娘,是谢相。”正因如此,齐朗才会在宫外拦到她。 “宣……算了!”紫苏收回出口的半句话。 三司尚未奏报,她难道用赵全的秘报与谢清说,再说,赵全也没有更详细的情况,还是再等一下吧。 “太后娘娘,大司宪、大司谏、大司察三位大人求见。”说谁谁到,紫苏话音刚落,外面就有通报。 “宣!”紫苏扬声吩咐,顺手合上刚批了一个字的奏章。 吴靖成他们三人联袂晋见当然不会是为其它事,行过礼,三份一模一样的信就呈到紫苏面前,飞快地浏览了一下,紫苏皱眉吩咐:“请齐朗和谢清立刻过来。” “是!”赵全与叶原秋同时应声。 没有尹相? 两人心中同时一惊,连吴靖成他们三人也是惊骇无比。 “尹相要回避。”仿佛看出他们的疑问,紫苏淡淡地道了一句,却不是对他们任何一人解释,只是自言自语而已,但是,江槿却是眼角一跳——他是兵部尚书的亲弟,是否也该回避啊? 叶原秋去议政厅,赵全出宫去齐府,自然是谢清先到,紫苏没说话,直接把信给他。 “这不可能!”谢清第一反应就是这么一句惊呼,随退才想到失仪的问题,缓下语气,对紫苏说:“太后娘娘,虽然兵器由军械司查验,但是,历来兵部尚书都会抽验,尤其是南疆开战以来,据臣所知,每一批军资,江尚书都是亲自抽验,军械司不可能有机会做假。” 紫苏略略放心了些,可是,仍有些担忧,兵部的事,自然是齐朗最清楚,可是,他却迟迟未到。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权握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权握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权握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权握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