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为帝王者,不可意气用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吾弟大秦第一纨绔第202章 为帝王者,不可意气用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待李斯,王绾,付子康到了再商谈此事。” 始皇帝强提被熊熊怒火所焚烧殆尽的理智,暂时搁置嬴成蟜的提议。 成蟜已是乱了心智,朕不能意气用事,朕要忍住! 就着殿内的烛火,始皇帝看着舆图上的广袤秦国领土,目中倒映的跳动火焰远远比不上他内心的怒意。 天下之主的目光定格在舆图标注的上郡,目光似乎穿透舆图,看到了那座远方巍巍然,屹立不倒的西北重镇。 …… 上郡,包括现在的延安北部,以及榆林以西。 上郡原本是属于魏国的领土,最早是由魏国魏文侯所置。 上郡建立初衷,是为了遏制秦国发展,阻挡秦国向西北扩张的脚步。 纵横家张仪上台之前,上郡一直是横亘在秦国发展道路上的西北壁垒。 蒲阳之战,秦国派公子华,张仪攻取魏蒲阳,攻下来了。 秦惠文王很开心,想要派兵驻军建设蒲阳,张仪不干了。 张仪谏言秦惠文王。 蒲阳那破地方有什么好的?要它有什么用?听我的,把蒲阳还给魏国,再把公子繇送到魏国去做质子,我给你把上郡要过来。 秦惠文王有些懵逼。 上郡对秦国的限制作用极大,魏国有上郡在手里,秦国西北部在魏国面前就一览无余,无险可守。 如果得到上郡,那秦国就将在西北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重镇,可以以上郡为中心联通整个西北。 上郡虽然苦寒,但对于秦国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用一个蒲阳,换一个上郡,这怎么可能呢?这么狂妄的话是人能说出来的? 秦惠文王不太信,但他有气魄,他愿意给张仪这个机会,让张仪去试试。 他压下弟弟公子华的怒火,派张仪出使魏国。 张仪到魏之后,面见魏王说。 我王说了,要跟你签订盟约,可以把蒲阳还给你,还可以帮着你去打其他国家,给你扩张领土。 你要是不信的话,我这次还带着公子繇来了,公子繇留下给你做人质,这诚意足足的了。 你看我秦国对你们魏国这么好,你们魏国是不是也得有点回礼,不能什么便宜都你们占了。 为表诚意,你把上郡给我们。 第一,表示你们魏国不想再针对秦国。 第二,你们驻扎在上郡,外有匈奴,内对我们秦国,不好受还牵制兵力。 我秦国得上郡,到时候咱们合兵进攻中原,所得到的肥沃土地都给你们魏国,就算秦国用那些土地换上郡了。 魏王一听。 名,送质子。 实,把打下的蒲阳送回。 这诚意多足啊,这肯定是真心结盟啊。 上郡那破地方耗费兵粮巨多,还没什么油水可捞,我早就不想要了,给了给了。 张仪此行,以口舌之能,替秦国要到了西北壁垒上郡。 凭此功,张仪被秦惠文王拜为相邦,将纵横家这一学说拔升到极高地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资治通鉴》有载: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仪因说魏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于秦。”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张仪归而相秦。 上郡北城墙。 “阿父!出兵罢!” 脸上有着五处创伤,血染面门。 一条手臂被布带缠紧,浑身上下铠甲有着数处箭失凿痕。 蒙恬双膝跪地,双目血红,声音音哑,犹如自地狱中逃回来的恶鬼,不似人声。 】 “当年张子以上郡之功,为惠文先王拜为相邦。 上郡于秦,如西北函谷。你我可死,上郡断不容有失。” 蒙武手扶斑驳的城墙垛口,注视着远方稀零的匈奴奔马,轻声与其子说道。 “九原还有救!匈奴还没有尽占!匈奴兵马不足三万!上郡有五万兵马!我军占优啊阿父!” 蒙恬以头抢地,砰砰之声崩散天边之云。 嘶声怒吼中的悲痛,恨意,焦急,恳切。 让上郡城墙上值守的戍卒尽皆握紧长戈,感同身受,恨不得跳下高大城墙直奔雁门,将那些数年不敢近秦的匈奴狗杀个干净! 大秦,什么时候被人打到本土过! “闭嘴!” 甲胃光鲜的蒙武不复先前澹然面相,回首一脚踹翻跪地蒙恬,一脚踩在蒙恬胸前破碎甲胃。 那张有着少许风霜侵袭,干净干练的脸上,有着一双与蒙恬一样的血红双眸。 受匈奴弯刀噼斩过的胸膛,传来痛彻心扉的剧痛,蒙恬浑然未觉。 他嘴角溢着鲜血,张口满嘴红,牙齿为赤色浸染,与舌头混为一色。 “阿父……恬求你……出兵罢……恬求阿父出兵罢……” 血水在口中流淌,堵住嗓眼让蒙恬难以吐出字语,干扰舌头让蒙恬说话之声含湖不清。 蒙恬手抓着其阿父足腕,在蒙武裤腿上,留下了泥土,血水混合的手印。 “将军!出兵罢!” 第一个戍卒嘶声怒吼,单膝跪地。 青铜长戈砸在青砖城墙上的清越之音,震动了所有戍卒的勇战之心。 “将军!出兵罢!” 第二个戍卒嘶声怒吼,单膝跪地。 “将军!” 北城墙上的所有戍卒单膝跪地,十几个大腿重重砸在青石砖地面上,激起烟尘无数。 “出兵罢!” 嗜血之音,复仇之声贯彻整个北城墙。 以匈奴之血,祭我袍泽英魂! “竖子安敢乱我军心!” 蒙武脚踩着亲子,勐一用力,蒙恬口鼻鲜血狂溢。 大秦境内,郡中三权分立。 郡守管文事。 郡尉管武事。 郡丞名义上是辅左郡守治理城郡,实际上还有着对郡守,郡尉行监督的任务。 被始皇帝委以上郡郡尉,统领上郡所有武事,可一言发上郡兵至失落雁门的蒙武蓄发皆张。 他一头黑白参差的头发尽数倒立,双眼中的血丝聚成一面,几乎从中看不到眼白。 抽出腰间秦剑,反握秦剑剑柄,一剑迅捷无比地划向亲子被干涸鲜血涂满的脖颈。 这一套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没有片刻停搁。 将~ 蒙武身边两个亲兵同时出剑相阻,合二人之力将蒙武手中秦剑引偏。 这偏剑在蒙恬身上划过,在蒙恬体表本就所剩无几的甲胃上留下了新的深刻印记。 “将军息怒!” “将军不可!” 二亲兵拦阻完毕,才来得及劝阻蒙武。 方才这兔起鹘落的刹那,二亲兵竟是连言语的时间都没有。 “乱军心者,按律立斩!” 蒙武厉喝。 “尔等还不各归其位!” 一亲兵凶目横扫跪地戍卒,发号施令。 “诺!” 众戍卒眼见蒙武因为此事要斩其亲子,一声齐声应诺。 重拾兵戈,一脸不甘地站在上郡城墙之上,依旧战意滔天。 “少将军非上郡之兵,不服上郡军令,将军不可以权谋私!” 另一亲兵大声言喝,从军令方面着手,说的蒙武脸上凶色毕露,却无理由下剑。 “传我军令!敢出城者斩!敢言攻者斩!敢射一箭于城下者,斩!” 蒙武愤怒吼声响彻城墙之上,还剑归鞘,未管被他踩得口溢鲜血的亲子,脚步铿锵,下了城墙。 两个亲兵慌忙扶起躺在地上,不知何时双目紧闭的少将军。 一人摸脉搏,微弱。 一人探鼻息,有气。 二人心中大石落下,却没有落在地上。 以蒙恬当前情形,若医治不及时,很可能由昏迷转为死亡。 二亲兵一个弯腰背起蒙恬急速下城楼,另一个以最快速度去寻军医。 北城墙之上,值守戍卒们个个心中憋闷异常,看着远方依稀可见的匈奴骑兵,双目尽皆喷射欲啃食其骨肉的怒火。 一日之间,雁门失守,九原被破。 获封九原为封地的蒙恬,被亲军绑缚拼死带回上郡,同行活者不过数十。 被匈奴主攻的雁门,别说人,连匹马都没有逃的出来。 远方九原升起的狼烟直上云霄,仍未消散,意味着烽火台扔未失守,意味着九原秦军正在求援。 上郡秦军都等着新来的郡尉一声令下,兵出上郡,伐九原,复雁门,斩匈奴狗头做加官进爵之礼,怎料蒙武竟然下了三斩之令。 三声斩,如三把刀,尽数插在所有戍卒心中,让本就憋屈的戍卒们恨欲狂。 向来只有他国畏我秦国的份,哪里有我秦国畏战之时? 我等正欲死战,将军何故胆怯! 郡尉府,经军医紧急救治的蒙恬刚睁开双眼,立刻虚弱地嘶声低喊。 “出兵!” 军刚被包扎好伤口的布带上,红色晕染开来。 “出兵!” 蒙恬单手虚抓向空,想要抓住九原秦军的手,想要抓回已经丢失的九原。 “出,兵!” 九原守将蒙恬。 三呼出兵而倒。 一直站立在蒙恬床边,等候蒙恬醒来的蒙武心急如焚,急步出门,三步差点摔了两个跟头。 “军医!军医!” 咸阳城,咸阳宫,议政殿。 始皇帝嬴政,长安君嬴成蟜立在舆图旁边,神色难看。 除这对兄弟外,场中共有七人。 文有左丞相李斯,右丞相王绾,治粟内史付子康。 武有赵武安君李牧,咸阳将军杰出三将任嚣,屠睢,赵佗。 议政殿内。 剑拔弩张。 “这帮匈奴狗敢掠我秦民,犯我秦境。我不管什么利弊,这一仗我必须要打!” 小将赵佗挥舞着手臂,康慨激昂,大有现在就出发去往西北之势。 “赵武安君却匈奴十年,要匈奴不敢南下派一个斥候。如此赫赫战功,亦不能乘胜追击,只能在匈奴面前采取守势。你能比过赵武安君否?此战不可开,复了雁门,九原即可。” 老丞相王绾老成持重,综合衡量之后,说出一番劝戒之言。 “我秦国灭义渠,战西戎,杀东胡,就是在这些塞外狗手里打下了赫赫威名。论及对这些化外之民的了解,我秦国当为最。” “中原面对胡人只有守势,那是他们弱,我秦国唯有进攻!要像灭义渠一样,让匈奴之地尽归我大秦所有!” 资历挺高,但是名声不响,行军稳重的任嚣,不认同王绾之言。 只要能当上大秦将军的,不论其心性,战法如何,骨子里都是绝对的主站派。 有仗那就必须要打,还要打的对方亡国灭种,打到打无可打! “我大秦可用之兵有五十万,既能灭的了六国,再灭一个匈奴又何妨?匈奴狗,都该死,男女老幼应尽数斩之,睢要以数十万的匈奴狗头封侯拜相!” 历史上死于残暴的屠睢厉声喝道,其主战之心比任嚣强了千百倍。 “匈奴如鸟兽,人多而自散。出大军至雁门,九原两郡,匈奴远见自散。复两郡可以,追至大漠灭亡匈奴不可为之。大漠百里一景,非当地之人难辨东南西北。匈奴于大漠行踪难寻,便是寻到也难以斩之。” 白衣李牧在嬴成蟜眼神示意下,不情愿地发表了一番意见。 与脑子里深深印刻着军功爵三字的秦国将军们不一样。 应对匈奴有充足经验的李牧,并不看好灭亡匈奴。 如果匈奴那么好灭,当年他就把匈奴灭的渣都不剩,哪还轮得到秦军。 屠睢眼睛一瞪,察觉到嬴成蟜凶厉眼神,同样以凶厉目光反瞪回去。 “亡国之将,其言不可信也!” 左丞相李斯板着一张脸,指点着舆图上各个城池,地区,道:“你屠睢自比武城侯如何?连武城侯都不是李牧对手,你怎敢大言不惭!” “五十万秦军分布韩地,楚地,齐地,魏地。将其集于上郡一地大举攻入我军不曾涉足的大漠,一旦有失,陛下一统天下之伟业,就将丧于你屠睢之手!” “五十万将士性命,秦国各地安稳,陛下丰功伟业如此种种,就为换你一人荣华富贵邪?” 对于匈奴犯境一事,场中形成两派。 一派是任嚣,赵佗,屠睢三人,这场仗不但要打,还要打到底,必须灭了匈奴才罢休。 在秦国,有仗打就意味着加冠晋爵,有长仗打就意味着封侯拜相。 凡为大秦将军,几乎没有一个会说这仗不合适打这种话。 一派是李牧,李斯,王绾三人,主张复雁门,九原两个郡,恢复到之前格局就可以了。 李斯,王绾是统筹能力强,知道秦国格局,很容易判断这仗打了没多少利益,没多少利益的仗就没必要打,不能为了打仗而打仗。 而李牧一是对匈奴是在太了解了,知道匈奴不是打不过而是杀不尽。 二是受嬴成蟜影响颇深,考虑问题也带上了利弊观,是以也不支持战到死。 七人中,治粟内史付子康则是一个另类,付子康对此事似乎毫不关心的样子。 始皇帝问到他的意见,他就回。 “臣只会算账,其他一概不知。若是打,钱粮足够军需。若是不打,那就不打。” 治粟内史就等于后世皇朝的财政大臣,始皇帝叫付子康来,本就是要粮草,军资。 是以七人中,最晚进入议事的付子康,也是最早退出议事的人选,始皇帝对其很是满意。 “皇兄不想打了?” 嬴成蟜眯着眼道。 六人还在争吵,但理由已经不再有新词,嬴成蟜能看出来,始皇帝做完决定了。 “如你所说,打下来又如何,朕也守不住。为帝王者,不可意气用事,你要谨记。” “皇兄对我那么多的侄子怎么看?” “什么?” 始皇帝头上升起了一个问号。 朕的儿子们,与匈奴入侵这件事,有什么关联乎? “我们把我那些侄子都分封出去怎么样?让他们带一批人去管事!” 嬴成蟜眼中精光闪烁,屈指敲击匈奴之地。 “比如这里,就让老二嬴高过去。这次不是假分封,是真正的分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吾弟大秦第一纨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