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你到底还有多少底牌是朕不知道的?(8000字大章)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吾弟大秦第一纨绔第221章 你到底还有多少底牌是朕不知道的?(8000字大章)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论机动性,没有后缀大家伙的骑兵能把战车爆的渣都不剩。 但是论冲撞力,每辆有着四马驱动的高大战车会把骑兵撞成肉沫,践踏成泥。 时隔两百年,一个战国时代的春秋战场之王向着天空,大地肆意宣泄着属于它的荣耀,重回那份唯一王位。 这一次的王位,是用一万余匈奴骑兵的血肉铸就。 是用本应该完克战车,属于这个时代的战场之王,天下间最精锐的草原游牧民族骑兵铸就。 狰狞,坚固的战车,撕裂了匈奴战马,撞碎了匈奴军阵。 鲜血盛宴在阳光下如此耀眼。 是份属于纵横战场难败战,虎狼之军秦锐士的骄傲。 是份属于军功爵所构建的闻战则喜不惜命,这个时代最好的政策。 是份属于九原郡领主蒙恬的愤怒,复仇,证明自身。 匈奴一夜尽起大军,攻占九原,雁门两郡。 蒙恬一日奔赴,以战车下九原,雁门两郡。 这个时代,是属于武将的时代,是属于大秦的时代,是属于农耕民族问鼎天下,修筑长城以图进攻游牧民族的时代。 秦国以战夺天下,论战,秦国谁也不服。 匈奴,东胡,羌氏…… 这些在后世以铁蹄踏破了中原河山,让神州陆沉的游牧民族,此时全都是弟弟,他们被压着打,按着打,骑着打,吊着打…… 九原城城头。 浑身浴血的蒙恬抚摸着城墙石砖,望着向北方逃窜的匈奴骑兵。 眼中的仇恨非但没有因为连下两郡而有半分减弱,反而越发浓郁。 殷红的匈奴之血,浇灌了九原城郡。 一万余匈奴人头,垒起了高官厚禄。 秦国没有以德报怨这四个字。 也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八个字。 秦国有的,是十倍、百倍、千倍报之。 “将军,追不追!” 李由浑身战栗,脸色发白,整个人的气息显得虚弱不堪。 但他的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精神极度亢奋,站在蒙恬身后兴奋地喊着。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幼随阿父学习法家的李由,对兵事有如此大的适应力,这或许就是天赋。 蒙恬回首看了眼脸现狂色的李由,眼中闪过了一丝诧异。 李斯之子…… “任何人不得追击,违者斩。以九原,雁门两郡为中心搜索附近城郭。” 不追乎?为何不追? 李由心中升起不解。 匈奴仓皇逃窜的骑兵起码还有着一万余,为什么不追上去把他们都杀了? 眼中掠过一丝郁闷,闷声答道:“唯!” 李由这番举动让蒙恬诧异更多。 第一次上战场,有如此表现,快速适应了战场已经是了不得,比大多数自小耳濡目染学习兵法的兵家子弟都要强。 还能忍住心中不解,不闻不问,直声接令,毫无丞相之子的贵气,更是难能可贵。 观此子而看其父,李斯此人,或许朝堂都低估了他。 太子要我此行带着此子见见市面,我不妨与李斯多结一个善缘。 “等等。” 蒙恬这么想着,叫住刚刚转身要跑下去传令的李由。 “在!” 李由闻令则动,毫不拖泥带水地转身扶手俯首,等待命令。 但显然他的身子跟不上他的脑子,如此快捷动作违背了身体本能,他站在原地摇晃了两下才站稳。 “心有疑惑,为何不问?” “军令如山,令出即行!” “这是你阿父告诉你的?”蒙恬心中对李斯更高看了一分。 “……是我从里看到的。”李由脸有些红红,抬起眼皮飞快地瞟了眼蒙恬,立刻低垂双目,忐忑道:“是不是不对……” “对。”蒙恬点头,道:“若是秦军尽如你一般,大漠早已为秦一郡也。” 蒙恬是做过大秦上将军的人物,是那些排斥李由的将门子弟嘴里的榜样,传说。 得蒙恬夸赞,李由不由得惊喜万分,比得到其阿父夸赞要欢喜百倍千倍。 少年勐然抬头,再也装不出老练,一脸惊喜地道:“真的?” “哈!” 蒙恬摇头失笑。 到底还是个孩子。 “自然为真。” 蒙恬失笑让李由知道自身刚才表现又不锐士了,急忙收敛笑容尽力一本严肃。 粗着嗓子拱着手,学着话本中的描述,故作豪气十足地道:“谢将军!” “恬能以战车破敌,是出奇,是算准匈奴对我的轻视,对战车的无知。今若出城追击,则是居正。 “如果匈奴当中有威信重者能聚拢残兵伏击我军,我军马术不如匈奴,有大败之险。凡战之道,未虑胜,先虑败。” “唯!” 李由性子倔强,但是不傻。 听得出蒙恬言语中指点之意,欣喜若狂,大声应道。 “还有何疑问,可一并道来。” “敢问将军,俘虏的匈奴作何处置?” 刚才蒙恬说要搜查附近城郭,没有提到搜到匈奴如何处置。 李由在参军前恶补了一些军队常识,知道除了战场上的杀戮,这种搜查按理说是应该俘虏充作劳力,不应杀戮。 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俘虏的匈奴是就近看管,还是压回上郡。 “没有俘虏。”蒙恬漠然道。 “没有?怎么会没有?匈奴定然不会撤净。”李由愕然反问。 “秦国以人头计军功,那些留下来的,都是我大秦儿郎的军功。” “这,将军。”李由深吸一口凉气,道:“如此作为,下次我大秦锐士兵败在匈奴手中,他们也不会留俘虏,这……” “那又如何呢?” 蒙恬冷笑,脸上的血迹映衬着那张笑脸是如此的可怖,让李由情不自禁地退了一步。 蒙恬转首,凝望着已经逃到极远处,目力几乎不能及的匈奴骑兵。 “你们这群匈奴狗要愤怒,不要投降,要拼到你们族群最后一人。用你们的狗头,让我蒙恬封侯。” 大秦武将们从来不怕对手愤怒,他们只怕对手降得太快,无仗可打,无军功拿。 望着在秦国声望极高的蒙恬,少年心中的热血渐渐奔涌而起,如滚水一般沸腾。 出身极佳的他,他此时还不知道高官厚禄的好。 但他知道,战场,是他想要的。 这种藐视一切,征服开拓,天下无敌,怕对手投降太早无仗可打的感觉,比他读《韩非子》爽多了! “唯!”少年大声应道。 转过身,只参与了一场战斗的他,眼中凝聚出了比为廷尉多年,作为大秦最高司法长官的阿父还要凌厉的煞气。 杀! 杀! 杀! 这是李由的想法。 也是千千万万新参军的秦人想法。 他们一个又一个,组成了纵横天下,被六国痛骂的虎狼之师。 以战立国。 以战养国。 秦之强,在于战。 上郡。 一匹快马自西北方向而来,火速入城,将战争结果报给了太子嬴扶苏。 郡守府内。 太子嬴扶苏仰天大笑,其笑声朗朗,传遍西北七郡。 新年未至。 雁门,九原复回秦土。 难道赢了? 带着沉重的战车,此战如何赢的? 赵武安君李牧皱着眉头,接过太子手中战报仔细观看。 阅毕。 李牧眉头深锁,眼中闪烁着惊奇不定。 以战车克敌,莫说是匈奴,便是我也不曾想过还有此战法。 虽说此战法于胡人可一不可再,但能想常人所不能想,不拘泥于兵书定势,便已是非同小可。 此子若是将全部身心都放在兵事上,而非朝堂中。 假以时日,或不在牧之下。 惊奇过后,李牧看着屋内火盆,又想起嬴成蟜给他回的书信。 眼中刚失了惊奇,便来了惊疑不定。 君上到底是怎么知道蒙恬能胜的?猜到了战车用途? 不对! 未到上郡之前,君上就说蒙恬打匈奴不一定比牧差,其早料定此战蒙恬必胜。 莫非,这世上真有天机推演之术? 战事未起,胜败已定,大荒谬也! “武安君?”嬴扶苏一脸奇怪地唤醒李牧,道:“此战可是有不妥之处?” 李牧回神,脸色很差地摇摇头,道:“无甚不妥。” “那武安君有甚惊奇,叔父不是早便言说蒙恬此战可胜?” 出征之前,嬴成蟜就与大侄子说过让蒙恬打回去,此战必胜。 闻听嬴扶苏此言,李牧脸上表情也变得很奇怪,皱紧眉头道:“你一直以为蒙恬能胜?” “自然如此,不然扶苏不会让蒙恬出征,更不会让李由相随。” 蒙恬出行前告诉此子战车何用了? 李牧沉声道:“你是早看出战车何用,还是蒙恬告知。” “扶苏又不是兵家门生。况且连武安君都没看出战车何用,扶苏哪里知道。蒙恬出行前也未告知于我。” 扶苏苦笑连连。 “那你是如何得知?” “扶苏不说了乎?叔父说蒙恬此战必胜,那便是必胜。” “荒谬!”李牧暴怒,突然一声厉喝,吓了嬴扶苏一跳。 小时候就常去长安君府的嬴扶苏,从未见过李牧有如此大的情绪波动。 哦,要除了前日郡守大堂上那次。 但那日郡守大堂上李牧暴怒是演戏,是为了激蒙恬出战。 嬴扶苏是知情人,不然自始皇帝身上学会一点霸道的嬴扶苏怎会任由李牧做主。 李牧额角青筋暴跳。 这位天下仅存的武安君有着一身傲骨,散着一身傲气,没有多少人,事,物能被他看在眼中。 连入眼都不可,更别提入心惹其生气了。 但今日,李牧因为嬴扶苏一句话,莫名奇妙暴怒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自始至终便没有绝对的输赢!君上再厉害,怎么能在千里之外的咸阳,在开战前数日便准确判断战事成败?荒谬!荒谬!” 李牧来回踱步,口中连呼两声荒谬二字。 当今天下用兵第一人扭曲着脸庞,与其说是对嬴扶苏解释,不如说是对自身毕生所学雄辩。 对兵道不甚了解的嬴扶苏对此感到很奇怪。 但坚信着叔父所说“外事不决问李牧”的大秦太子没有自矜不言,而是很诚恳地求教道:“此有何问题乎?” “有!这问题比天还大!”李牧眉眼一竖,斩钉截铁地道。 李牧之急,在于自身信念崩塌。 未战而知胜负,那以战为主的兵家还有存在必要吗? 这个感觉不好解释。 举个不甚恰当例子。 张三算卦特别准。 股神巴菲特找张三算卦,想问问明日股市情况。 张三问什么是股市? 巴菲特就把股市是什么告诉了张三。 于是张三开始算卦,然后把所有股票涨幅情况给了巴菲特。 第二天,张三说的全中。 股神陷入自我怀疑,我这些年学的有个屁用啊? 李牧大概就是如此。 “扶苏不懂。”太子眨巴眨巴眼,道:“若武安君领军出征,扶苏虽不通兵事,但也知此战必胜,此不也是未战而先知胜负。” “我二人不是一回事!”李牧很狂躁,毫不客气地道:“你知牧能胜,是牧却匈奴十年不敢动,败王翦,斩恒屹,一生从无败绩。蒙恬兵败项燕之手,丢了九原,一生有何功绩?凭甚与牧相比?” 嬴扶苏有些不乐意了,脸上神情很明显地冷澹许多。 蒙恬与嬴扶苏的关系,就像是蒙武和嬴成蟜的关系。 蒙恬是看着嬴扶苏长大的,对嬴扶苏很是爱护。 李牧这么贬低蒙恬,嬴扶苏虽然知道李牧说的都是实话,但就是不满。 李牧看到了太子变脸,但他不在乎。 他连始皇帝变脸都不在乎,还在乎始皇帝他儿子? “武安君没想到以战车破敌,蒙恬想到了。” “这确是牧走了眼。”李牧有一说一,没有强行挽尊,点点头。 好真实的李牧。 嬴扶苏暗道。 他似乎明白,他那性格不好的叔父,到底是怎么能忍受性情也很差的李牧的了。 如果李牧此刻说些想到战车也没什么了不起之类的话,嬴扶苏便不会继续聊下去了。 知道李牧性情鲁直的嬴扶苏缓颜道:“叔父或许也是想到战车用途。” “出咸阳前,君上便与我们说过让蒙恬出征,此战必胜。”李牧蹲下身,盯着火盆中燃烧的火苗,胸膛中的火焰比火盆的火焰还高。“君上不通兵事,到底是如何知道的……” 自大堂坐着一直没说话的韩非叹了口气,提笔写字,写好后递给李牧。 “又做甚?”李牧不耐烦地接过。 【习惯就好。】 “这什么屁话?敢情不是说你法家的事!”李牧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 嬴扶苏:舒服了,果然是鲁直。 “呵!”韩非发出单音节,加重语气,同病相怜的嘲笑。 自怀中取出随身携带,重新编撰,还未写完的《韩非子》。 在李牧面前甩了两下。 你纠结什么?非连《韩非子》都改了!法家已经被改了! 李牧很了解韩非,明白了韩非之意,可怜地看着韩非道:“不一样,法家可看《法经》,《管子》,《商君书》自学而成。” “呵!” 韩非再次嘲笑一声。 刷刷刷~ 奋笔疾书。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 说的好像你们兵家没有书籍一样。 “这根本就不是兵家的事,兵法是如何取胜之道,不是未战知胜负之道。”李牧烦躁地道:“况且君上不通兵事,他领兵打仗靠的是兵器之利。” 刷刷刷~ 韩非继续奋笔疾书。 【君上既然能以利器胜你,为何要以兵法胜你?】 李牧失笑,笑容中满是傲意。 “当代兵道,以牧为尊。” “呵!” 韩非第三次嘲笑了。 这让李牧额角青筋暴跳,咬着牙道:“你最好给牧一个理由。” 我说的是实话,有什么可笑的! 韩非晃了晃手上的《韩非子》,面无表情。 李牧怒容一滞。 他李牧只能说当代兵道,而韩非却可以把当代两个字去掉。 法家,以韩非为尊。 过李悝,越商鞅等所有法家巨擘。 写就《韩非子》的韩非子,是法家第一人。 历史书上提到法家的代表人物,第一个便是韩非子。 而这,是在与嬴成蟜论法之前。 那场法家“法”,“术”之争,韩非败了,重写《韩非子》。 韩非子眼中传递信息很简单——你没与君上正经论战过,你怎知君上不通兵法? “就算君上兵法造诣在我之上,那也不通。我说了,君上所能不是兵家的能力,所有兵书上都没有记载未战知胜败。 “若是如此,胜仗便打,败仗便避,世间焉有此类神事?自孙子创兵家以来,便没有出过这种……” 刷刷刷~ 李牧话还没说完,韩非便开始奋笔疾书。 一见韩非动作。 李牧适时住口,眼有恼意——我看你还怎么替君上圆! 少顷,韩非写完。 【创兵家或许是孙武,也或许是太公望。】 李牧一愣,继而挥舞着拳头怒吼,他感觉他受到了不尊重。 “那是传说!是传说!《太公兵法》从未现世过!” 牧在与你严肃讨论,你与牧说传说? 太公望,便是姜子牙,姜望。 传说太公望每逢大战先以龟甲卜之。 吉,则全军出击,力图一战可夺最大战果。 凶,则或避或小战,力求军队不伤筋动骨。 太公望一生作战有胜有败,但是周伐商之路总体却很是顺利。 其将这种与后世兵道截然不同的战法,尽皆写在了《太公兵法》中。 【《越女剑》也是传说。】 “你这是胡言乱语!《越女剑》怎么能与《太公兵法》相提并论!” 【酒鬼,你该谦逊下来了。】 韩非先写九个字。 李牧脸色一沉,心有不服,尽皆显于面上。 韩非这次书写的时间很长。 韩非一边写,李牧一边看。 【你自恃兵法,于兵道一途瞧不上任何人。你入君上麾下如此之久未曾有丝毫改变。你认为不敌君上是不敌奇淫技巧,而不是兵道之差。】 【今日,与其说你是纠缠君上如何得知战事胜败,不如说是你李牧于战事失算,故而狂怒。就如当初的非一般,未与君上论法前,非亦如你这般。】 李牧强忍着怒火没有发作。 想着那次烧烤大会前,韩非对嬴成蟜决策还总有质疑,表现诸多不满。 在论战失败后,之前比他李牧还狂的狂生韩非,就再也没有过狷狂行为。 他如此想着,韩非笔却未停。 【君上派你我来西北之地前,曾与你我有过一次谈话,为八百里快马打断。你看商人,扫地僧去韩地之时,君上可曾有过此举?这是对你不放心也。】 【韩地一事,是君上要向秦王展示民心,民意之重。要让秦王将目光落在民众,而不是留在那些功勋贵族身上。而西北七郡,则是君上要展示的成果。】 【商鞅变法,秦国乃强。奴隶世家,变成军功世家。君权集中,致使秦国如今一统天下也,开创大秦帝国的时代。君上这次变法,在非看过,远过商鞅。】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若是完成,则形成前所未有以下制上的格局。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引此盛事,为天下先,是你我之幸。】 【君上知你有伐匈之能而不任你,是想要你引兵向着下个时代前进,要你在青史上更进一步。文事在我,武事在你,你我配合方有成大事之机。】 【君上有多懒散你应知悉。为你我能在西北七郡尽展其能,其宁可自爆其能。遣人至匈奴之地,要匈奴不能袭扰也。你若还不醒,不如回信君上,领兵入匈奴地。】 李牧默然片刻,涩声道:“君上,没与牧说过这么多。” 牧以为这次西北之行,不过是辅左嬴扶苏,为其铺路…… 【定旁敲侧击说过的,只是你不在意罢了。赠你的《岳飞传》,要你与蒙武多接触,你以为君上都是随口言之乎?】 在韩非写到一半时,太子嬴扶苏便凑过来,一直站在后面静言观看。 如果是以前的嬴扶苏,定然是做不出这种事的——非礼勿视。 现在…… 我是太子,想看就看! 此刻,嬴扶苏实在是忍不住了,立刻出言道:“叔父到底是要做甚?其只是要我施行仁政,没有与我说过具体措施。” 【临近新年,万事都要放于后。太子不必心急,变法将于年后。】 在韩非应答嬴扶苏的光景,李牧默默地拿过纸笔,开始书写。 韩非答过嬴扶苏之问,看到李牧所为,很是欣慰。 这个酒鬼终于听劝了,西北七郡变法成功,指日可待! 李牧又不是结巴,想说什么不需要通过纸笔转述。 此刻书写,只有一个理由,写信。 此时此刻,能为李牧写信对象的,只有嬴成蟜。 这不是向君上致歉,就是问君上变法细节。 韩非一身轻松,轻笑着探过脑袋,看向李牧信纸。 【君上,你怎么知道蒙恬会赢?结巴说你有《太公兵法》,给我看看。】 韩非眼前一黑,好悬没直接摔倒。 合着他手腕都写酸了,都白写了。 竖子! 不可教也! 我写了那么多! 《太公兵法》是重点么? 那就是个引子!是引子啊! 你就知道抱着兵家那点破事是罢! 非也要写信! 被气的头晕脑胀的韩非奋笔疾书,字迹跟他的心情一样狂放不羁。 【非不能与酒鬼共事也!让他滚去打仗!】 咸阳。 长安君府。 从一只信鸽的两个鸽子腿上,都解下信封的嬴成蟜眨巴眨巴眼。 怎么一个鸽子来了两封信? 看了两封书信,一脸懵逼。 我怎么知道蒙恬赢,我是穿越者啊。 历史书上写的,这事我能告诉你吗? 什么《太公兵法》?张良得的那个? 现在还没出世,想要看你得去找那个叫黄石公的老头捡鞋。 你结巴不能与酒鬼共事?闹呢? 你俩平常都好的要穿一条裤子,这是发生了啥基情破裂,都要把酒鬼丢去打仗了。 “朕在与你说话,你却在看书信?”一个声音打断嬴成蟜的思绪。 发音者,正是大秦帝国之主,始皇帝嬴政。 长安君府一处庭院。 老树上,原本有些稀疏的枝叶被绑上了红红绿绿的丝绸,风一吹乱飘。 在他人眼中看来极其凌乱,但在嬴成蟜眼中确是另外两个字——喜庆! 庭院正中。 一张石桌。 未着冕服的始皇帝如渊渟岳峙,坐在石凳上一脸寒霜地看着展开书信观看的亲弟。 右手虚抓,摸向腰间,什么都没摸到。 始皇帝这才想起,便服出行,秦王剑扔在了章台宫,没带出来。 “看完了看完了,皇兄方才说什么?”嬴成蟜说着话,将两张信纸随手揉搓。 始皇帝眼一眯。 右手食指指尖轻点身前石桌。 “放过来,朕看看是什么书信,比朕的话还重要。” “没什么,李牧,韩非他俩犯病而已。” 嬴成蟜没有拒绝,随口答着,把两个纸团放在始皇帝身前。 这竖子这么痛快,这两张纸应该确实没什么有用消息。 展开第一团信纸,抚平褶皱。 【非不能与酒鬼共事也!让他滚去打仗!】 抬眼看了眼嬴成蟜,始皇帝一派前辈风范地指点道:“韩非乃韩国王室,又是学法。与李牧这般骄纵只知战事,不愿受束缚的将军必然合不来,你不该让他们同往。” 那是你没看到他俩基情四射。 嬴成蟜心念,嘴上应道:“啊对对对。” ……朕就该随身带着秦王剑! 始皇帝冷哼一声,脸色更差了。 第一封书信是吐槽类,他便以为第二封书信也是如此,兴趣便不那么大了。 但拿都拿过来了,不拆白不拆。 始皇帝随意地打开第二个纸团,懒得抚平褶皱,就那么皱皱巴巴地看。 【君上,你怎么知道蒙恬会赢?结巴说你有《太公兵法》,给我看看。】 目光骤然一缩,始皇帝将信纸摊开抚平,一字一字往下读。 抬起头,眼中精光爆射,道:“信中说的蒙恬会赢,是赢了什么?” 始皇帝的关注点,和嬴成蟜截然不同。 “打匈奴打赢了呗,应该是把雁门,九原都拿回来了罢。新年之前,八百里快马加急应该能到,不急。” 嬴成蟜说的随意。 始皇帝听的恼火。 这能不急? 这战事能不急? 那是两个郡不是两个县! 天下一共就只有三十六郡! 砰~ 始皇帝怒拍石桌,拍的手掌麻痛而不自知,指着嬴成蟜训斥。 “你这竖子给朕好好说话!雁门,九原,到底打没打下来!” 信纸在你手上,你问我? 嬴成蟜很无奈,摊开双手道:“我也不知道啊,信上没说啊。” 始皇帝怒火中烧,对着李牧写的信纸翻来覆去地看,想要从字里行间看出九原,雁门到底复没复。 但一共就那么几个字,始皇帝再怎么翻也不能突然多字。 气愤不已的始皇帝怒声呵斥:“李牧昔年在赵时,挡的朕水泄不通,让王翦不得寸进折了副将恒屹,那时何等的英武。你看看现在,到了你府上,和你一样散漫不堪,喝酒成性!” “哎!”嬴成蟜伸出手掌对着始皇帝平举,歪着头瞪大眼睛道:“散漫不堪随我,喝酒成性跟我可没什么关系,我可没天天喝的烂醉如泥。” 砰~ 始皇帝一巴掌拍在信纸上。 手掌隔着信纸与桌子发生碰撞,声响依旧很大。 “还敢抵赖!要不是你在那里搞甚蒸馏酒,烈性空前。就算原本天下最烈的楚国王酒,李牧也不会这么醉!” 这个,好像也有道理…… 有些尴尬地放下手,嬴成蟜讪讪地道:“那个,皇兄你继续。” 始皇帝甩弄着李牧信纸,恼怒异常。 “看看看看,现在连重点都抓不住了。最重要的战事一笔带过,却去问什么《太公兵法》,朕都怀疑这李牧被你所带,今日还有昔年之威乎!” 威不威的不知道,反正脾气一点没变…… 嬴成蟜心里吐着槽,嘴上不敢接话,他不想听始皇帝墨迹。 但始皇帝都找他找到了长安君府,那是他不想听就不听的? “信鸽通讯就让你们传递这点破事,要紧的情报藏在闲话里,朕都不如把暗卫,情报都交给阿母!” 暗卫早就不想要了,有时跟着我好烦。 再说这信鸽也不是你的情报,咸阳那只信鸽还没飞过来呢。 “好啊好啊!给她给她都给她!”嬴成蟜连连点头。 看到嬴成蟜这幅滚刀肉的样子,始皇帝气急了。 他刚把赵姬手下除掉为嬴成蟜扫平障碍,此时怎么可能会反而给赵姬暗卫。 在咸阳,暗卫可说是最大的隐性势力,主掌着大秦帝国暗面。 “你这竖子别和朕装疯卖傻,回答朕的问题!王齮怎么会受你掌控?蒙家那些武将怎么也听你指挥?你手下到底还掌控多少势力是朕不知道的?这大秦到底是朕的,还是你嬴成蟜的!” 始皇帝声音很冷,面相很冷。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吾弟大秦第一纨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