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乡试至,贡院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儒道赘婿【050】乡试至,贡院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八月初八。 终于到了乡试开考的日子。 四更天刚过,苏平便从梦中醒来。 按理说这么隆重的日子,自然是穿的越得体越好。 但苏平却一反常态,换上了从小河村带来的粗布儒衫。 这身儒衫已经洗得发白,袖口甚至有些微卷,旁人一眼看去,只会将苏平当做周边乡村赴京赶考的穷酸。 将昨日剩下的饭菜就这凉意饱腹,苏平便背上早就收拾好的布囊出了门。 一直到府门之外,苏平回头看了一眼。 两个明晃晃的大灯笼随风摇曳,带着几分暖意。 苏平知道,这灯笼不是为他点的。 放眼望去,整个上华街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了灯笼。 这是阳京的传统。 每逢科举开考之日,只要家中不缺这点银钱的,都会在门前挂上灯笼。 既有为今科考生照亮前路的寓意,也意味着大庆朝野对科举的重视。 苏平的步子沉稳有力,不疾不徐。 等抵达贡院前的广场之时,已经有不少学子等候在此。 有衣着光鲜,身边小厮大包小包背着的,也有孤身一人,如苏平这般,除了身看得过去的儒衫,仅余一个背囊或考箱的。 这里面,苏平没看到相熟的人,而他眼神冷冽,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也让有心想要攀谈的考生止了步。 随着时间推移,贡院门前的考生越聚越多。 不多时,随着‘当’的一声锣响,人群迅速向两边分开。 两列披甲持枪的兵丁当先走来,分左右站定。 紧接着,一抬锡顶官轿缓缓而来,于贡院门前停下。 轿夫撩开帘子:“大人,贡院到了。” “嗯。” 轿内之人不咸不淡的应声,微微低头从轿上下来。 其人年约四十,身高八尺,头戴忠静冠,身穿深青色白鹇补服。 这是翰林学士的打扮。 人群中的苏平双眼微微眯起,脑海中闪过此人的资料。 正五品翰林院学士,祝天禄。 虽然品级不高,但祝天禄是状元出身,又在翰林院的三年任期之中一直留馆,妥妥的内阁预备成员,可以说是贵不可言。 他的文章和策论,苏平看过,其用词华美不失严谨,算是应试教育的成功典范。 不出意外的话,再熬个几年功夫,内阁必有他一席之地。 此时,誊录、受卷、巡绰、督牌等一众外帘监试官以及考务官,都纷纷走出贡院恭迎。 祝天禄简单寒暄了几句,便开口道:“我等肩负为国取材之重任,望诸位同僚谨慎以待。” 众官员称是,然后就跟着祝天禄入贡院而去。 随后,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贡院门口响起。 “卯时已到!永泰十二年丁酉科平天府乡试,开院!” “诸考生依序入闱!” 话音刚落,“铿——”的一声闷响炸开。 那是甲士手中铁枪顿地的声音。 一众考生神色一紧,连头都低了几分。 苏平从怀中取出考牌,跟着人群慢慢往前,心中不卑不喜。 队伍前头偶尔有惨叫、哭嚎之声传来。 这是过搜检一关时,考生被抓到了夹带的把柄,不仅要取消乡试资格,更是连举保人或师长也要一并受罚。 离谱的是苏平前面那一位。 看着一脸老实木讷,结果从随身干粮里,找出两个塞了纸团的鸡蛋壳。 纸团摊开,密密麻麻都是肉眼难辨的小字。 “呵~这招前朝都不用了。” 搜检官一脸恨铁不成钢,仿佛被侮辱了一般,嫌弃的摆手:“一边老实交代去。” 老实考生如丧考妣,乖乖跟着官兵走到一边。 轮到苏平的时候,督牌官看了看考牌,然后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 再抬头时,脸上已经多出几分殷切。 “原来是夫子高足。” 说着,督牌官将苏平的考牌给搜检官看了一眼。 搜检官心领神会。 虽然一样要搜苏平的身,但在他的指挥下,官兵的动作轻柔到了极点,完全不似其他考生一般,恨不得连腚眼都扣开来瞧瞧。 苏平也没想到,温道元举保还有这个便利。 几乎是没被怎么摆弄,他就过了搜检这关。 刚准备入内,又走来一人对他笑笑,道:“苏生且这边来。” 苏平知道此人是巡绰官,拱了拱手表示谢过,就跟在了后头。 不多时,苏平便被领到了自己的号舍跟前。 虽然早就有所准备,但当他看到自己被分到的号舍之时,还是心中一沉。 平天府贡院考棚,跟上辈子参观过的那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最明显的,就是舍没号有老号、小号、席号之分。 所有号舍都是同等规格,无论是面积还是用料,都一样。 唯独是三天的考试时间,让这里依旧有‘底号’的存在。 也就是靠近茅厕的号舍,俗称臭号。 苏平分到的,虽然并不是臭号,但…… 离明远楼也太近了一些。 苏平微微侧身,看向在号舍右前方不过三丈远的明远楼,眼神变幻不定。 “此地靠近明远楼,在整个考场之中,算是最安静之处,苏生可安心应试。” 巡绰官还没忘记卖个人情,“此时楼内铜钟未响,若是苏生缺什么物件可与我说,供给所我熟。” “谢大人好意,学生并无所缺。” 苏平拱手谢过。 此来已经跟半圣温道元沾上了关系,那这种人情就不能随意代人受下。 “也好。” 见苏平并不热络,巡绰官点点头走了。 当下,苏平便进入号舍之中,将笔墨摆好,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时间慢慢推移。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所有考生才全部入闱完毕。 咚—— 咚—— 咚—— 铜钟三响,贡院大门缓缓关闭。 官兵四散开来,一一将所有号舍上锁。 随后就是试卷发放了。 因为号舍位置,苏平是最早拿到试卷的那一批。 “嗯?” 苏平双目一凛,“还有第三道?” 中州的科举,童三试的考题每过一试加一道,依次是明经、明法、经义。 明经和明法都是填空题,对应儒道典籍和大庆律法,经义则是阅读理解。 而到了乡试之后,正式考题只有两道。 一为经义,一为策论。 这是千百年来都未曾变过的。 可今天,却无缘无故的多出一道! 临时增设的科目? 苏平将三个封好的纸卷一一拆开。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儒道赘婿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儒道赘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儒道赘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儒道赘婿》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