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东海王,太子印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五百二十三章 东海王,太子印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新安江上,江水波荡,水面下黑影重重,潜伏着一座座暗礁,稍不留神,就会直接撞在船底。\n\n若无老练的船工指引,这新安江并不好过。\n\n一艘小船晃晃悠悠的停靠在船速并不快的官船上,李绚抓住缆绳,一跃而到甲板上。\n\n李竹紧随在李绚之后。\n\n在李竹后面的,是一名脸色难看,穿一身青色长衫,戴着黑色璞帽的中年短须男子。\n\n眉眼不大,面相只能算是平常,但这人却是整个朝廷对火药研究最深的前任官员。\n\n杜春,前将作监监事,后落入天阴教之手,如今,他落到了李绚的手里。\n\n「将他先带下去,然后带回长安。」李绚侧头交代了一句。\n\n「喏!」李竹立刻拱手,然后将人给带了下去。\n\n杜春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无可奈何。\n\n他既然已经被找出来了,家中的亲友难免会受到牵连,如今也只能听凭南昌王的安排,才有机会避过劫难。\n\n站在甲板上,江风吹拂,李绚双手抱胸,思索着杜春这个人的用处。\n\n杜春之所以能够在火药上取得比前人有更多的进展,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一次发生在将作监的爆炸事件上。\n\n他发现,蜂蜜放的越多,引起的火药爆炸的威力就越大。\n\n如今,他已经开始研究蜂蜜的替代物。\n\n只是虽然有了进展,但距离根本还差的很远,甚至从本质上讲还有南辕北辙的迹象。\n\n不然在之前的地宫一战中,他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了。\n\n李绚知道,杜春的进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根本微不足道。\n\n但如今却足够吸引人。\n\n也好,正好将他推荐给朝廷。ap.\n\n这样,以后李绚用出了威力更强的火药,也能轻松的推到了杜春的身上。\n\n李绚带着一丝心思回到了船舱之内,船舱内侧,司马承祯和明崇俨坐在一起悠闲的下棋。\n\n丘贞沐则是站在角落里,目光不停的落在明崇俨的身上。\n\n众人当中,丘神和明崇俨的关系最是亲近,他们也都是武后最信任的臣子。\n\n如果问丘神下落如何,那明崇俨是众人当中最清楚的。\n\n李绚对着明崇俨和司马承祯略一点头,然后重新坐回到桌案后,开始书写奏折。\n\n天阴教大事虽了,但还是有不少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禀奏。\n\n其中不仅杜春的事情要写,关于太子印下落不明的事情也要提及。\n\n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从外面而入。\n\n一名黄山府都尉亲兵从外面快步而入,将一份密信拜呈给了明崇俨。\n\n薛千逢的人……不,是明崇俨的人,是内卫的人。\n\n李绚虽然在低头撰写奏本,但他也同样在关注着明崇俨的一举一动。\n\n接过密信之后,明崇俨看了一眼,脸色不由得微变。\n\n李绚虽然看不清明崇俨手里密信的内容,但也知道,这个世上,能让明崇俨脸色微变的事情不多。\n\n难道说,他们已经找到丘神的下落了。\n\n李绚手里的细竹毛笔轻微一顿,他的脸上露出了自然的思索之色。\n\n不过随即他就在笔下写出了请尽快从各州迁移睦州百姓之言。\n\n睦州经此一战,人丁损失严重,即便是人人有授百亩之田,但依旧有大量田地荒芜,如果不能及时的迁移人口,那么这些田地,就会被世家大族所侵占……\n\n察觉到明崇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一掠而过,李绚心中这才微微一松,然后继续撰写奏章。\n\n心里却不禁有些奇怪。\n\n如果丘神的尸体已经找到,为什么明崇俨不立刻公之于众,他在迟疑什么?\n\n就在这个时候,明崇俨突然转头再度看向李绚,直接开口问道:「南昌王似乎在担心什么,不知在担心何事,能否告知贫道?」\n\n李绚眉头一皱,心下已是一片透亮,明崇俨这是怀疑到了自己身上。\n\n丘神的死毕竟没人看到,任何人都可能是疑凶。\n\n「这个?」李绚脸上此时却露出了一阵迟疑,看了明崇俨一眼,然后转头看向众人,摆摆手说道:「你们全都先出去。」\n\n船舱内的众多千牛卫,连带李竹和丘贞沐也一起退了出去。\n\n这个时候,李绚神色认真的看向明崇俨和司马承祯,谨慎的说道:「二位真人应当听说,在数月之前,曾经有一枚太子印流出神都,落入到天阴教的手里,然而此番翻遍了天阴教的地宫,但却依旧没有那枚太子印的踪迹?」\n\n明崇俨看都没看司马承祯,直接说道:「王上应当知道那枚太子印是伪造的,任何人拿到那枚太子印,一旦用出,立刻就会被发现,然后整个大唐绞杀。」\n\n那名太子印一开始只是阎庄混入天阴教总坛的投名状,同样,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陷阱。\n\n一旦天阴教用出纳被太子印,那么不管是他们,还是他们背后的盟友,都会立刻暴露。\n\n「本王当然知道这一点,但如今的一切证明了,真正想要那枚太子印的,并不是天阴教的人,所以这个人究竟是谁,来自何方,他要那太子印究竟有何作用?」\n\n李绚将手里的细竹毛笔搁在一旁,眼神紧紧的盯着他,同时沉声说道:「真人,真正对大唐构成威胁的,从来不是一枚太子印,而是那个想要拿到他的人。」\n\n站在李绚对面的明崇俨,一瞬间,从李绚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异常刺眼的刀光剑影。\n\n大唐王室的权利之争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更加残酷。\n\n明崇俨早就已经卷了进来,他不仅是武后的谋士,同时,他还是相王李旦的老师。\n\n如今虽然李贤是太子,但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李贤这个太子能永远的坐下去。\n\n英王李显,相王李旦都有机会。\n\n后来,李显被推下皇位,真正出力的,除了武后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相王李旦的王府属臣。\n\n李绚看着明崇俨,冷冷的说道:「这个人拿到那枚假太子印,哪怕并不自用,仅仅是别有用心的将他藏到某位王子的王府之中,然后再出发首告,那么整个朝廷立刻就会迎来一场腥风血雨……所以那枚假太子印必须找到,想要用他的人,也一样要必须找到。」\n\n明崇俨的脸色一瞬间就变得十分难堪。\n\n李绚虽然没有指出李旦的名字,但是明崇俨感觉,李绚说的就是李旦。\n\n一旦未来某个时候,那枚假太子印突兀的出现在相王府内,相王立刻就会倒大霉。\n\n明崇俨的脑海中,已经出现出了内卫全面查抄相王府的景象。\n\n最后,他不得不面色凝重的点头,说道:「的确如此,这件事情如果不能处理妥当,后患极大。」\n\n「嗯!」李绚认真的点头,他成功的将话题带偏了过去。\n\n明崇俨也不再纠结丘神的死因,或者说,他已经将怀疑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n\n因为李绚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丘神,就像是并不知道他已经死了一样。\n\n不过拿到太子印的那个人也的确是麻烦,李绚低下头思索,这个人应该就是东海王了。\n\n大军前行并不是很快,天黑之际,大军抵达威坪。\n\n在威坪停歇一\n\n夜之后,大军于第二日清晨再度启程。\n\n午时时分,大军已经出现在睦州南门。\n\n无数的百姓站在城门和大街两侧,欢迎大军凯旋。\n\n然而当军阵在城门口横行而过的时候,百姓的目光却是更多的落在了中间那口黑棺之上。\n\n黑棺的前后,跟着二三十名被抓捕的天阴教徒,他们全都披麻戴孝,低声哭泣。\n\n四周的百姓对这些人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早先和他们一样,不仅同是睦州同乡,而且都是天阴信徒。\n\n如今这些人在披麻戴孝,那么棺中何人,已经不言而喻了。\n\n城门之下,看到百姓的目光所注,杜必兴对着李绚和段宝玄,还有在场的诸多官吏,拱手庆贺道:「恭喜王爷,都督,如此一来,睦州民心便再不会有任何反复。」\n\n棺材里面装的就是后的尸体,明崇俨和司马承祯回归之后,亲自确认了这一点。\n\n甚至他们如今都还在棺椁两侧守着,更是再没人怀疑这一点的真相。\n\n「百姓民心,从来不是某一个人身上,关键还在于百姓生活是否安定,只要有充足余粮,那么就算是遇到天灾,百姓也不会造反。」段宝玄看向李绚,微微的点点头。\n\n李绚有些诧异,他赶紧拱手说道:「都督所言极是。」\n\n段宝玄摇了摇头,说道:「本督不过是拾南昌王牙慧罢了,南昌王那首诗所言虽然朴实,但却是真挚之理,若是天下官员都能看透这一点,那么就真的国泰民安了。」\n\n「都督所言甚是,故而,下官返回婺州之后,便准备下去清查夏收之后,百姓家中余粮如何,然后整理成册,禀告中枢。」李绚诚恳的看着段宝玄。\n\n段宝玄微微点头,说道:「越州也可如此执行,不过此事看起来虽易,但也有不少的问题,如何避免恶吏从中玩弄手脚,欺压百姓,如何避免百姓虚报数字,这些都是问题。」\n\n「所以,便不能依靠那些捕快差役。」李绚认真的说道:「如此统计,首先需要百姓自愿,百姓若是不愿,那么任何都不得擅闯其家强行统计,此事最好是由那些州县学子,进入乡村去统计,他们识字,又是自己家乡,又无威权,还能让百姓看到读书的好处,一举多得。」\n\n「王爷不会是想趁机修建更多学堂吧。」姚志突然开口,在场众人顿时恍然大悟。\n\n李绚浅笑着点点头。\n\n如果说其他的事情不算什么政绩,那么修建学堂,便能算作劝学之业,甚至还能让更多的科考不第的学子拥有一份收入。\n\n吴越之地本就文风鼎盛,若是能够借此更加深入到乡野之间,那么将来在朝堂出现的吴越官员将会越来越多,这对他们是一件好事。\n\n回到刺史府,段宝玄立刻开始安排诸多政事。\n\n杜必兴也将李绚离开这段时间睦州发生的事情,禀告给了李绚和段宝玄。\n\n尤其是前几日发生的睦州杨氏动乱。\n\n官府查出了睦州杨氏隐匿了大量的田地,要求他们将田地交出,同时补缴多年所欠赋税,同时还有大量的罚没,一干人等甚至被抓捕入狱。\n\n就在这个时候,杨氏家族族长之子,聚众叛乱,但却被早有准备的杜必兴直接击败。\n\n看着罚没的土地财产,李绚略做犹豫,然后拱手看向段宝玄说道:「都督,此事就交给交给新任睦州刺史处理吧,大战终了,下官也不好太越俎代庖。」\n\n「也好。」段宝玄点点头,说道:「本官如今要送遣派各路大军返回各州,王爷就下去各县去督查百姓秋种之事,眼下的这些麻烦事,就都交给新任睦州刺史吧,想必圣旨也快到了。」\n\n「是!」李绚赞同的点头。\n\n早在十几日之前,他们初到睦州,就已经催促朝廷就选派睦州刺史、\n\n如今大战终了,想必新任睦州刺史用不了多久就会携带圣旨前来。\n\n不过即便如此,李绚也没有想到圣旨会来的这么快。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