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李绚和武后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李绚和武后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武后站在御榻之前,皱了皱,摇摇头道:“宣,恒,景,昭,皆不能昭示先帝之德,以本宫看,便定为‘大’字。

则天法尧曰大,可定谥号为‘天皇大帝’,庙号曰‘高宗’,大唐高宗天皇大帝。”

群臣惊了。

大,则天法尧曰大。

即为与上古明君尧舜为伍。

这是无比崇高的谥号。

无疑,先帝的确是明君,但谥号曰大,多少有些夸张。

武后眯着眼睛看着群臣,眼中的杀意一闪而逝。

“臣领旨!”礼部尚书韦待价率先躬身。

群臣立刻跟着俯首:“臣等领旨。”

李绚目光微微上抬,落在李显身上。

李显也是跟着点头。

先帝谥号这种事,新皇在尽孝心,武后是先帝的夫妻之情,他们只要开口f反对,都是在同时得罪新皇和武后。

谥号既定,紧接便是修陵之事。

皇帝病逝,七日而宾,七月而葬。

之所以拖这长的时间,除了礼制,更多的还是修陵之事太过重大。

裴炎手握遗诏,抬头看向群臣道:“工部尚书黄仁素。”

“臣在。”黄仁素肃然上前,拱手。

“大行皇帝陵寝之事,如今如何了?”裴炎郑重的看向黄仁素。

一时间,武后,李显,还有满朝群臣,全部都看向了黄仁素。

尤其是武后,皇帝陵寝之地,也是她百年之后所居之地。

黄仁素拱手,看向武后道:“禀天后,当年先帝登基之初,便曾经派太史令李淳风在雍州遍尋风水宝地,最终挑中上宜县以北的梁山为陵寝之地,并定陵号为乾陵,圈地动工,多年来,工事已近七成。”

武后轻轻点头,先帝陵寝自从先帝登基便开始选址动工修建。

不过每年拨给乾陵的度支款项并不多,甚至在一些困难年月甚至还会抽走这笔款项。

先帝并不是那种太注重修陵之人,所以哪怕是三十多年来,工事也不过是到了七成而已。

“还有多久能够完工?”武后平静的看着黄仁素。

黄仁素拱手道:“禀天后,从今日开始,调动工匠,役卒,百姓,筹划材料,春暖花开之后开始大动,一切顺利的话,预计明年三月底四月初应该能够完工。”

武后点点头,满意的看了黄仁素一眼,说道:“黄卿是会说话的,一切顺利,若是有意外,就是什么意外?”

黄仁素低头拱手道:“类似地崩,日蚀,连日水灾之类,或许就延续一两个月。”

“那就是明年六月了。”武后轻轻点头,目光看向太常寺卿蔺仁基:“蔺卿,太常寺择明年六月吉日,为陛下陵寝之日,另外先帝挽郎也从现在开始挑选,不得有误。”

“喏!”蔺仁基立刻站出拱手。

武后看向黄仁素,说道:“先帝崩逝,乾陵修建亦有不少需要改善之处,工部负责实施,户部负责供给钱粮。”

“陆卿。”武后看向陆元方。

刚刚上任户部尚书的陆元方立刻上前拱手道:“臣在。”

“任你为山陵使,统筹乾陵营造,核算工程,度支钱粮,黄卿为山陵副使,亲自到乾陵督造。”武后郑重的看向二人。

“臣等领旨!”黄仁素和陆元方同时拱手。

李绚微微低头,黄仁素和陆元方虽然和他不多接触,但二人却和他关系相当不错。

虽说如今武后是名正言顺的调两人走,但李绚总感觉,武后有一股专门针对他的味道。

“刘卿。”武后看向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景先,沉声说道:“刘卿,任你知山陵事,若裴相,本宫和皇帝无暇之时,你可自行决断。”

“喏!”刘景先站出来认真的拱手。

皇帝陵寝是大事,没有宰相参与是不行的。

武后想了想,看向霍王李元轨道:“霍王,韩王有其他事务要处理,伱来监督山陵之事,若有不妥,可即刻来找本宫,皇帝和裴相。”

“臣领旨。”霍王李元轨跟着站出。

武后深吸一口气,然后看向裴炎道:“裴卿,继续吧。”

“喏!”裴炎转头看向群臣,然后又转身看向李显道:“依制,陛下应为先帝服丧三十六月,按先帝遗诏,以日代月,陛下服丧三十六日即可,其余按制小服即可。”

“善!”李显轻轻点头。

裴炎继续拱手,认真说道:“遵先帝遗诏,陛下于灵前即位,先帝七日而殡,后移棺宣政殿,陛下当在元月初一受册登基,先帝六月葬于乾陵,陛下当于七月回长安举行登基大殿,祭告天地,太庙先祖。”

“善!”李显再度点头。

……

李绚轻轻抬头,看了李显一眼。

皇帝登基,按照正统礼制,程序复杂的可怕,但并非全无必要。

就比如眼下,李显虽然在皇帝灵前即位称帝,但实际上,手续根本没有完成。

先帝既崩,先帝的天子六玺,天子玉册,天子玉符等等诸般事务都要作废,而李显的天子六玺,天子玉册,天子玉符等等都没有制造完成。

甚至宫中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变更,这需要时间。

先帝七日而殡,后移棺宣政殿就等于给了这个时间。

至于登基大典,先帝尚未下葬,登基大典这种喜庆之事,不适合李显的孝心。

另外,还有年号的问题,都需要废除和准备新的。

裴炎有序一项项的安排着所有的事情,不管是群臣,还是武后和皇帝都满意的点头。

“诸事妥当,请陛下请天下训示。”裴炎手捧遗诏,肃然的看向武后和李显。

李显转身,看向武后道:“请母后训示。”

武后点点头,说道:“本宫看诸事妥当,裴卿,陛下登基受册之事,也由你统管。”

“喏!”裴炎拱手领命。

武后抬头看向群臣道:“众位爱卿还有何事?”

李绚微微一愣,这事还有群臣说话的地方吗?

就在这时,尚书左丞郭待举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天后,臣有言问辅政大臣。”

“可!”武后在群臣诧异的目光中,平静点头。

“谢天后!”郭待举拱手,看向裴炎道:“裴相,如今先帝印玺已废,陛下新玺未铸,朝中若有大事,应当如何?”

群臣轻轻哗然起来。

郭待举说的,的确是个问题。

先帝崩逝,那么先帝的印玺自然作废,陛下新玺未铸,那么自然就没有什么好用的。

这中间的几天空档,若是要下圣旨,该怎么办。

总不能在圣旨上,不用皇帝的印玺吧。

群臣当中,李绚的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这件事,看起来是大事,但实际上却又不算什么事。

当年太宗皇帝驾崩,一样是过了七日之后,高宗才正式受册继位。

但在这七日之内,朝中亦有无数事务,但丝毫未有耽搁。

当年那个时候,同样如此,还不是处置妥当。

长孙无忌只不过是将所有需要加盖皇帝印玺的事情,全部后推,等到皇帝新玺铸好之后,再行处理。

如今郭待举提出这事是什么意思?

……

裴炎目光微微上抬,轻轻的从武后脚下的金阶掠过,他知道,今日和当年已经不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没有皇帝生母在,长孙无忌做事是可以往后推延的。

但是如今,武后在,新皇的生母在。

皇太后在。

在如今这种情况下,用皇太后的印玺来处理朝政是妥当的。

起码在史书之上,东西两汉就是这么做的。

这样一来,在这七日之间,掌握着整个帝国最高印玺的武后,就会成为天下权势最大的人。

裴炎要怎么抉择?

一旦如此,就等同武后直接从裴炎的手里夺走了相当多的权利。

什么样的命令需要用圣旨,什么样的命令需要加盖皇后印玺,这些到时候就不是裴炎能够说了算了的。

但让他现在去想除了用武后的印玺之外的其他办法,他又想不出,他想拖……

裴炎拱手看向武后,刚要开口,眼角余光却轻轻的扫过了郭待举,为什么郭待举要在现在这个时候,当堂说出这件事情。

若是不用武后的印玺,难道要用他裴炎的辅政大印,总不能去用皇帝的太子印吧?

若是用了他裴炎的辅政大印,那么群臣异样的目光,恐怕立刻就会落到他裴炎头上。

转身站定,裴炎拱手道:“天后,先帝崩逝,陛下又尚未受册,这七日之内,臣请用天后之印,处理紧急朝政。”

“可!”武后眯着眼睛点点头,神色淡然。

仿佛对于裴炎就这么轻松的将这七日之内,整个帝国的最高权利交托到她的手里并不怎么在意。

朝中群臣也在这个时候放心下来,有天后压着,便不用担心裴炎什么。

至于天后,天后代先帝处理朝政几十年,也不差这么区区七日。

……

“众卿还有什么事情没有?”武后平静的抬头,看向群臣,神色依旧淡然的说道:“若是没有……”

“天后。”一个声音从群臣之间传来传来,随即,李绚在群臣惊讶的目光中肃然站了出来。

他对着武后沉沉拱手,说道:“天后,陛下,臣有言问辅政大臣。”

武后眼神幽冷的看着李绚。

李绚的话和郭待举几乎一模一样,没道理,只允许郭待举问话,而不允许李绚。

终于,武后轻轻点头道:“可!”

“谢天后。”李绚起身,看向裴炎道:“敢问裴相,若下诏书,是否由中书起草,陛下勾决,天后用印?”

轻轻一句话,整个大殿之内顿时凛然。

群臣这才意识到,刚才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皇帝的权利。

若是李绚不提,那么极有可能是中书省拟旨,天后盖印,中间完全可以避过皇帝。

这样一来,很容易出事的。

裴炎脸上同时一惊,随后赶紧点头道:“确是如此。”

“是如此。”金阶之上,李显的声音传来,非常平静,只是他看向李绚的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赏。

“便是如此。”武后神色淡漠的点头,然后看向李绚问道:“彭王还有何事?”

“回禀天后,其实还有一事,本当陛下受册之后,臣再行请问,当年如今天后垂问,臣便再请问辅政大臣。”李绚平静的看向裴炎,神色肃然。

“你问吧。”武后淡漠的点点头。

“谢天后!”李绚抬头看向裴炎,目光冷然。

在历史上,武后就是用这七天时间,彻底拔掉了李显的根基,利用掌握印玺的七天时间,大肆封赏群臣,等到李显受册即位,他已经赏无可赏了。

现在李绚帮他夺了一条勾画之权,起码武后封赏,群臣要感激李显一笔,不过武后应对的手段也会随之而来。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