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废太子李贤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废太子李贤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裴炎站在金阶之上,继续宣读圣旨:“太子家令韦弘敏升太常少卿,太子仆蒋俨升光禄少卿,太子右卫率韦纪升少卿,太子中舍人程务忠升任卫尉寺少卿,太子左春坊司直郎驸马薛绍升任殿中少监,太子舍人郭翰升升任户部……”

一名又一名东宫属吏站了出来,对着李显俯身叩拜。

群臣神色肃穆,此刻,即便是再愚钝的人,也听出了蹊跷。

东宫众人,所任官职,都是九寺五监的副职,其他绝大多数人也都调入了六部任职郎中,员外郎等官职。

虽然官位不高,却都是二三把手。

加上他们出身东宫,除了能够彻底的知晓九寺五监,甚至六部的动静,也能在关键时刻撬动整个六部九寺五监,

抛去看似位置很高难以争夺的各部司正职,用副职实实在在的去影响,乃至于控制各部司。

皇帝着重务实的印象已经深深的深入到了群臣心中。

众臣当中,有个人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这个人,就是禁卫将军程务挺。

因为他听的很清楚,他的弟弟程务忠,任卫尉寺少卿。

卫尉寺,掌仪卫兵械、甲胄之政令,总武库、武器、守宫三署。

程务忠做了卫尉寺少卿,那么他这个禁卫将军,还能做吗?

……

珠帘之后,武后平静的看向程务忠,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除了册封皇后和太子的事情,今日这封圣旨上的册封内容武后全都知道,程务忠升任卫尉寺少卿的事情,她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先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让程务挺升任右领军卫大将军,昌州都督。

他这个禁卫将军早晚要离开,还不如顺带让程务忠任卫尉寺少卿,这样能让武后在关键位置又增加一份底气。

卫尉寺卿杨再思虽然出身弘农杨氏,但是和武后并不是太亲近。

毕竟当初李显任雍州牧的时候,杨再思就已经是雍州长史,再加上一个雍州司马的苏良嗣,整个雍州上下和武后关系都不是太好。

现在正好可以通过程务忠来渗透掌控卫尉寺。

武后侧身看向李绚,眼神微沉。

李绚虽然跪着,但眼底也是无比惊讶。

他当时不过是提了一个建议,姚令璋就执行的这么彻底吗?

皇帝病逝,有不少老臣顺势致仕,朝中也空出了不少的位置出来。

有的人升,有的人离开。

明升暗降,外放。

朝堂一时间空出不少位置来。

加上散官,勋,爵位等赏赐,几乎人人都有好处。

哪怕是致仕官员,也有厚赏。

不过绝大多数官员,对于武后和皇帝的感恩是一样的,毕竟在他们的眼里,武后和皇帝毕竟是母子,没有多少区分。

但对于很多身处高层的官员,却已经看到了平静之下的波涛汹涌。

皇帝和武后,还有裴炎,三个人之间的权力斗争。

……

“……加封禁卫大将军,绛国公裴行俭,为太子少师;加封左卫大将军,平阳郡公薛仁贵,为太子少傅……”

殿中群臣猛然抬头,难以置信的看着裴炎。

禁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太子少师,左卫大将军薛仁贵为太子少傅,右卫大将军李绚为太子少保。

李绚跪在那里,目光直直的看着武后。

他不知道李显究竟是怎么说,竟然能够让武后同意盖印。

难道……是骄兵之计?

李绚几乎在转眼间就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测。

他的拳头微微的攥紧。

裴行俭,薛仁贵,还有李绚,他们三个在二月之后,一个要回扬州,一个要回代州,一个要回蕃州。

即便是他们三个任了太子少师,少傅,少保,也很难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好手段啊!

用虚位放松所有人的警惕,武后好手段啊!

恐怕今日之后,不会再有任何人怀疑武后有夺位之嫌。

当然,对于李绚来讲,在他和薛仁贵,裴行俭三个人离京之前,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当然,这个时候,若是武后真的要针对谁,只要准备妥当,别人想要反应过来也很难。

这个人也可能是李绚他自己……

突然,李绚感到一阵莫名的毛骨悚然。

武后一旦沉寂下来,将会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她一旦出手,必然是雷霆万钧。

到时候,就看谁最倒霉了。

李绚可不希望这个人是自己。

……

“……禁卫将军程务挺,升右领军卫大将军,任昌州都督,昌州刺史;禁卫中郎将李祎升任禁卫将军……”

军中诸将忍不住的抬头,目光落在了裴炎身上。

众将都知道,程务挺能够升任禁卫将军,多靠了当年帮助裴炎背刺裴行俭。

之前,皇帝已经允了李谨行的请辞,如今任新的右领军卫大将军是必然的事情。

只不过众将一直都以为会是黑齿常之,没想到竟然是程务挺。

而且还兼任昌州都督,昌州刺史。

若是将来蕃州不稳,他真的能够镇压的住蕃州吗?

但皇帝已经下旨,众将也不好再说实话。

而且有李绚在蕃州,安抚黑齿常之的事情,也该李绚出手。

军中诸将都有武散官和爵位的封赏,每个人都有所获,这些事情很快就被抛到了一边。

随着圣旨的逐渐结束,所有人都开始明白,新皇已经逐步的站稳了脚跟。

宰相当中,刘仁轨虽然去了长安,但是还有薛元超在。

六部尚书当中,有陆元方,韦待价这样的亲信,欧阳通和黄仁素又素来中立,段宝玄又是先帝旧臣,只有一个豆卢钦望是相王的人。

其他又有诸多少卿,少监,郎中,员外郎,只要这些人逐渐的进入角色,那么皇帝很快就能掌握整个朝堂超过三分之一的权利,真正的和武后,裴炎三足鼎立。

而且不止如此,只要李显不犯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归入他的麾下。

这便是皇帝的权利。

……

李显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满殿跪着的群臣,点点头道:“众卿平身吧。”

“臣等谢陛下。”群臣拱手起身,然后各归班列。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李显看着群臣,继续说道:“这几日,诸卿都辛苦了,今日朝会之后,群卿可各归家安歇,虽然无法新年欢庆,但让众卿和家人在一起团聚,朕还是可以的,只要记得明日再来宫中祭拜先帝即可。”

“臣等领旨,谢陛下。”群臣齐齐躬身。

李显神色一肃,开口道:“太常寺,光禄寺和礼部,多劳累一些,朕明日要去嵩山和邙山小祭天地,这是常礼,不可偏废。”

“喏!”太常寺卿,光禄寺卿和礼部尚书三人同时拱手。

众臣更是无法多说什么。

皇帝虽然还没有行登基大殿,但小祭天地,还是可以的。

况且大唐皇帝历年都有祭祀天地之事,今年突然断了,叫什么事。

李显目光看了殿内殿外的诸多刺史一眼,然后看向裴炎道:“裴卿,从初三开始,安排六部尚书,九寺寺卿,五监监令,还有诸位大将军,将军,诸州都督,刺史,轮流述职,朕要知天下实情。”

“喏!”裴炎神色肃然的拱手。

皇帝这并不算处置朝政,只是让朝中众臣单独述职而已,但这样一来,天下人心就认定了李显,再无反复。

武后坐在帷帐之后,面色肃然的看向李显。

这个儿子,让她感到很陌生。

这些天,李显绝大多数时间都守在先帝灵柩之前,和外臣接触的并不多。

即便是偶尔和外臣接触,大多也都在武后的监视之下。

她可以肯定,这些话,绝对没人教导李显。

武后的目光从刘仁轨,薛元超的身上,落到了李绚,苏良嗣,姚令璋这样的身上。

她顿时就明白,先帝这些年,一直都找贤臣教导李显。

薛元超,刘仁轨和姚令璋自不必多说,光是李绚和苏良嗣就都不是一般人物。

李显虽然的确资质不高,但有样学样,有先帝在前,他只需要学习先帝便已经足够了。

更别说,还有薛元超,刘仁轨,姚令璋,李绚和苏良嗣等人时不时的点拨。

武后终于明白,她想要更多的介入朝堂,最大的问题,还是她的这个儿子。

……

李显没有在意身后的目光,继续说道:“还有太子之事,太子年纪尚小,偶尔去东宫便可,平日住在大仪殿,皇后贴身照料,至于进学之事,彭王和弘文馆,还有太子崇文馆的人教授便可。”

“臣领命。”李绚站出拱手。

“还有太子家令?”李显微微沉吟,目光扫过殿中群臣,随即开口道:“秘书少卿武三思。”

“臣在!”武三思立刻拱手站出,诧异的看向李显。

“便由表兄为太子家令吧,平日里处置太子庶务!”李显对着武三思温和的笑笑。

武三思立刻惊喜的拱手道:“多谢陛下。”

群臣心中不由得一声惊叹。

武三思是武后的外甥,也是皇帝的表兄,也就是太子的表舅。

如此一来,便可以沟通太子和武后的关系,缓和皇帝和武后的紧张。

的确是一招秒棋。

李绚沉沉的躬身,眼底却闪过一丝肃然。

整个朝堂,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武后的野心,而武三思到了关键时刻,在太子身边,绝对是一个绝大的威胁。

这是一招臭棋。

然而在皇帝的眼底,却是平衡朝堂缓解矛盾的最佳手段。

实际上听到身后母后放松的呼吸,还有群臣之上裴炎略微的紧张。

李显就知道自己已经达成了目的。

李显满意的笑笑,然后点点头道:“众卿,若是无事,今日便到此……”

“陛下,臣有急奏。”尚书左丞郭待举站了传来。

李显目光轻轻瞥了身后的珠帘一眼,然后看向郭待举问道:“郭卿有何事?”

“启禀陛下,是废太子之事!”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