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皇太后和皇后的寝殿之争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皇太后和皇后的寝殿之争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徽猷殿,紫微宫三大殿之一,武后寝宫。

一身白麻丧服,迥异与其他宫人的上官婉儿,脚步轻缓紧凑、面色肃然的从外面走入。

宽阔宏大的殿宇之中,到处都是白绸。

进入东寝殿,上官婉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那里,细细品茶的武后。

看到上官婉儿回来,武后神色淡漠的问道:“情况如何了?”

“禀天后,皇后住进了庄敬殿,太子住进了大仪殿,陛下在贞观殿东上阁处理政事。”上官婉儿微微躬身,将中殿的情况详细的禀报武后。

紫微宫除了皇城各部各监以外,剩下的便是宫城。

进入承天门,可直接抵达乾阳殿。

乾阳殿东侧为文思殿,西侧为皇帝停灵的宣政殿。

在乾阳殿和承天门中间的宫道两侧,分别是东侧的门下省,西侧的中书省。

尚书省并不在宫城中。

紫微宫有三大殿,乾阳殿,贞观殿,徽猷殿。

按制,乾阳殿是正殿,大朝,常朝,皇帝接见外臣,按礼都应该在乾阳殿。

徽猷殿是皇帝和皇后的寝殿,更准确的讲,是皇后的寝殿。

若是皇帝有无数的妃子,自然遍布在紫微宫大小无数殿宇之中。

如此,皇帝临幸其他妃嫔就去其他宫殿,不想见妃嫔,甚至皇后,就独自居住在贞观殿。

然而前些年,先帝在时,因为风疾,他时常待在贞观殿,经常也在贞观殿召见外臣。

因为贞观殿改造成了最适合先帝养病的地方。

但徽猷殿没有。

因为徽猷殿的后面是陶光园,而陶光园的后面就是玄武门。

所以平日里,宫门落锁,武后处理完朝政之后,就会先去贞观殿见先帝,然后再回徽猷殿。

正常来讲,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现在,武后成了太后。

整个紫微宫从建造之初,就没有考虑这里会有太后的居所。

因为太后的居所在长安的太极宫中。

然而可笑的是,从大唐开国至今,武后还是第一位活着的太后。

所以就尴尬了。

皇帝登基受册,皇后授封,自然帝后要同时搬入宫城,不可能像之前那样住在东宫。

武后住惯了徽猷殿,如果李显现在让武后搬去其他地方,且不说地方难找,就是找到了,在先帝病逝不过几天的时间里,就将武后赶到其他地方,朝野之间都会说皇帝不孝的。

而且说实话,李显也不是那样的人。

所以根本也不和武后商量,李显直接让皇后住进了庄敬殿。

庄敬殿和贞观殿在同一排,可以说是最东边的宫殿,在庄敬殿以东是鹿宫院,算是御花园,再东侧就是东宫了。

大仪殿在庄敬殿和贞观殿中央,日后李绚他们给太子授课,就在大仪殿。

当然,太子年少,东侧又只有皇后的宫殿,所以礼仪方面没有太多的问题。

……

“皇后还是有些小心思的。”武后轻轻笑笑,大唐以左为尊,皇后住在庄敬殿,就算是武后徽猷殿矮一头也矮不了多少,只要比太子的其他嫔妃低一等就可以了。

上官婉儿站在一侧不敢开口。

武后轻叹一声,继续说道:“等到皇帝的其他嫔妃也进入宫里,这里就热闹了。”

说着说着,武后的嘴角带起一丝嘲讽,这些事情她当年见的最多了。

李显的几个太子嫔,在先帝病逝之后,也全部都赶到了洛阳。

毕竟也是先帝的儿媳,所以这种事情,他们是必须在的。

而且日后李显还要纳妃,日后宫里少不了要人多一些。

想到这里,武后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先帝在的时候,宫中相对清静的多,但是李显刚即位,麻烦的事情就一件接着一件,而且,这些都是武后必须妥协到。

这种身份的突然转换,她根本接受不了。

眼下还好,先帝梓宫还在,李显不敢太麻烦,东宫的妃嫔除了太子妃以外,其他人都没有进入宫中。

可以后呢,洛阳还好,算也算去也没有多少人。

但回了长安,武后自己就必须要让出位置来,大明宫还是太极宫?

很多时候都不是她自己说了算的。

“陛下啊,你不在了,他们就都开始欺负臣妾了。”武后一只手轻轻的按在旁边的印玺上。

一旁的上官婉儿不敢抬头,只是眼角的余光扫过,知道那正是武后的皇太后印。

不是以前的皇后印,也不是天后印,而是皇太后印。

自从她被册封为皇太后之后,她以前的印玺全部作废了。

……

武后终于抬起头,看向上官婉儿道:“婉儿,今日的事情,你怎么看?”

武后笔直的目光注视下,上官婉儿小心的开口道:“天后,陛下那里还是有不俗的才能的,另外加上朝中诸位宰相,尚书,内外群臣的辅佐,日后,怕是能够坐稳这大唐江山。”

武后微微低眉,手按在皇太后大印上,平静的说道:“你继续。”

“喏!”上官婉儿松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但在群臣之中,陛下最信任的,无疑还是当初东宫那些人,左相,薛相,姚詹事,彭王和苏司马,不过他们并不是围在陛下身边,而是一条线往下,深入的渗透进朝堂之中。”

“是!”武后眼神微冷,不由得想起了今日之事。

封赏群臣,她是知晓,并且暗中插了一手,不少北门学士的人,都被加了一层官。

但是李显封皇后封太子,武后作为太后,皇帝之母,完全不知情。

还有苏良嗣竟然当着群臣的面将这件事情揭了开来。

最后便是科举的事情。

李绚提到科举的事情,也是完全在武后的意料之外的。

皇帝顺势加恩,将平常只录取二三十的进士名额,一下子提高到了四十九。

大衍五十,遁去其一,其用四十九。

天下尽在其手。

好寓意啊!

武后的神色凛然起来,轻声说道:“其他的,本宫倒是不怎么在意,只是有一件事,本宫始终都难以介怀,显儿,他竟然从初三开始,就要召见所有的宰相,尚书,天下刺史……婉儿,伱知道谁曾经做过这事吗?”

上官婉儿微微躬身:“婉儿不知。”

“是先帝。”武后沉重的叹一口气,说道:“先帝当年初登基也是一样,趁着天下刺史为太宗皇帝奔丧之际,每日会见十余位刺史,请他讲诉朝政不足和所缺之处,极短的时间内,先帝就已经赢取了天下人心。”

高宗皇帝非凡人物,即位登基之后,迅速的开始扩张自己的权力。

“现在显儿也是一样,只是本宫不知道,他究竟是别人教的,还是自己想的,他究竟是自己想做什么,还是单纯的在模仿先帝?”武后的脑海中忍不住出现李显的身影。

憨厚仁孝,单纯直接。

这是她对自己儿子的印象,从小到大,李显都是这样的。

但是现在,武后发现自己有些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了。

上官婉儿略微犹豫,但还是上前半步,轻声说道:“天后,陛下该还是当初那个陛下,只不过初登基,总是想要做些什么。”

“哦!”武后眼神一亮,抬头看着上官婉儿,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先帝虽然也是登基前看似怯懦,但实际上多有韬略,可是三郎,就差多了。”

搞清楚了李显的底细,武后站了起来,低头看了一眼矮桌上的皇太后印,她不屑一顾的冷笑,说道:“三郎还是那个三郎,但是他身边的人,却都是足够出色的。”

上官婉儿低头肃然。

“左相二月初就要离开洛阳返回长安,不用在意,薛相身体有病……”武后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看向了一侧阴影中的仇宦,说道:“派人弄清楚薛相的病情究竟如何?”

仇宦立刻拱手,道:“喏!”

武后点点头,继续说道:“姚令璋中人之姿,不足一提,至于彭王……”

武后脑海中闪现出李绚的模样,轻声说道:“这次的事情,大半都是彭王在背后做手脚啊。”

皇后,科举,这两件大事都是李绚的在幕后为李显出谋划策。

甚至于封赏,还有召见刺史,武后怀疑也有李绚的影子在。

她的眼底一瞬间闪过凌厉的杀机,但随即这缕杀机就缓缓消散。

因为在一瞬间,武后的脑海中,同时出现刘仁轨,薛元超,陆元方,欧阳通,裴行俭等人的身影,最后,甚至她的眼底深处,还闪现出李显的模样。

没那么容易。

想要用朝争的手段杀死李绚太难。

而且,一旦让李绚察觉到武后有杀他的意图,那么他必然会反击挣命。

武后自然对李绚了解极深,可如果李绚真的反击起来,她也不知道李绚会从什么地方下手。

不要提家人那些,武后相信,一个在战场上能够无情的下令杀死数万人的大将军,不是那种会顾及妻儿的人。

更别说,他已经有两个妾室,两个儿子在蕃州了。

武后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彭王已经羽翼丰满了。”武后轻轻摇摇头,说道:“若真杀了他,恐怕陛下那里都会不满……”

“天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随即,一名内侍将一本奏本递给了仇宦,仇宦看了一眼,又递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顺手就打了开来,嘴角微抽,但还是拱手道:“天后,彭王派人送上来贺表。”

“贺表?”武后一愣,随即拿了过来,一看,就见上面清楚的写着:“臣彭王绚,贺天后册皇太后文。

臣绚言:元月初一,帝册皇太后。

盛礼毕陈,德音远被。

一人有庆,万国同欢。

伏惟皇太后禀灵作合,诞圣表祥,徽号极域中之尊,至仁为天下之母。

陛下君临有国,子道无违。

长乐宫中,永献南山之寿;濯龙门上,再扬盛唐之风。

率土臣子,不胜欢抃。

夫明王之举动为天下法,王言既降,其出如纶,天下奉效,无比凛然。

臣远守荒服,难得称庆阙庭,踊跃屏营之至,如或召见,诏以谋猷,褒其宿勋,付以疆事。

臣等不敢缄默,辄贡狂言;惧不允当,伏待刑宪。

然,陛下自缵嗣以来,发号施令,无非孝理,因心形于诏敕,固已感动于人伦。

更在敬慎威仪,保持圣德而已。

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长乐怡愉,大庭游衍,合宴内庭,则天下大庆。”

……

“远在边州,诏以谋猷。”

武后忍不住的冷笑,道:“这个彭王啊,可真的会给自己找借口。”

上官婉儿低头,她虽然刚才仅仅是看了一眼,但是李绚所写的一切内容,她全部都清楚的看到。

李绚在示弱。

“传旨。”武后抬头,面色冷肃的说道:“调蕃州司马邢文伟回朝,任彭王长史王隐客,检校蕃州司马。”

“喏!”仇宦沉沉躬身,上官婉儿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高宗初即位,召朝集使谓曰:“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自是日,引刺史十人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