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章 要钱要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家父隋炀帝一二八章 要钱要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总管府大堂,杨铭接见了这位在江陵郡颇具威望的老者。 不管怎么说,文翊是为国征战落下的残疾,这一点,杨铭在表面上还是会敬他一分。 于是他令卫士将文翊抬进了大堂,并在其身前摆放了一张高桌,上面放了一杯温水。 煮茶是很费功夫的,所以大多时候都是以水待人。 「本王初来江陵,便听闻过文公之名,今日来此,可是有事?」杨铭澹澹笑道。 文翊好整以暇笑道:「下臣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于殿下位临江陵之时,未能拖残破之身前来道贺,今觉身子尚可,虽子孙拦阻,然下臣还是执意前来拜谒殿下,今日得见殿下天颜,实乃三生有幸。」 挺会说漂亮话嘛......杨铭呵呵道:「文公官居何职?」 文翊道:「下臣曾任汉王殿下总管府主簿。」 杨铭又到:「现居何职?」 文翊:「今无官位。」 杨铭呵呵一笑:「既无官身,为何自称下臣?」 文翊一愣,无言以答。 他什么意思?为什么在意一个称呼呢?我曾经为官,自称下臣不可吗? 当然可以, 开皇律里面可没有这个规定,但是杨铭乐意拿这个跟你计较,你能如何? 杨铭笑道:「既无官职,便是白身,文公用词还需谨慎一点,庶民称臣,有僭越之嫌,当然了,本王只是提醒你一下。」 好家伙......这小子不简单啊,简单几句开场,文翊已经虚了,果然皇室宗亲无一不是好相与的。 眼前这小子才多大?竟然把我说得一愣一愣。 此子难缠。 文翊赶忙道:「是小民过失,幸得殿下纠正,不至铸成大错。」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过嘛......本王还得纠正你一点,」说着,杨铭朝卫士摆了摆手,后者将一纸卷文递给文翊。 文翊接过之后,大致一扫其上内容,顿时慌了。 卷文所载,是他当年从郡府衙门领取职分田的备录,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他领了职分田二十倾,也就是两千亩。 来者不善啊......文翊瞬间紧张起来,小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他以前只是一个从七品,职分田为六十亩,多余的这些,也是因自己身为总管府主薄,得汉王默许之后,私自添加的。 没想到现如今竟然被翻出来了,这位小殿下是要整我? 文翊赶忙解释道: 「此田乃汉王殿下赏赐,小民断不敢私自更改。」 杨铭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眼神凌厉道:「你是说,汉王将二十倾的公廨田赏给你?」 公廨田是不能赏的,这些田是用于官府的日常公务开支,衙门里的官差都靠这些田吃饭呢。 开皇初年,分天下州、郡、县为九等,每一等的公廨田都是不一样的,江陵郡属于上下郡,公廨田应为两百倾,但实际上,官府应该是霸占了四五百倾左右。 而文翊离任之后,仍拿着二十倾不还,这是掉脑袋的罪。 他越发觉得今日不能善了,于是赶忙搬出汉王杨谅顶一顶,没想到对方最后这个问句,让他无从回答。 点头?那就是汉王犯法,不点头,就是他犯法。 于是他哑巴了。 眼瞅着火候差不多了,杨铭又问:「文公那二十倾田亩,何日归还?」 文翊赶忙道:「明日就还。」 杨铭又道:「你的职分田本为六十亩,差额何时归还?」 入你娘啊......这是 要跟我翻旧账? 文翊支支吾吾道:「这个......这个......这个......这个嘛......」 「别这个这个啊?」杨铭笑道:「如果真是汉王所授,本王绝对不会细究。」 文翊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赶忙点头道:「确为汉王殿下所授。」 「是吗?」杨铭点了点头,朝着堂内的总管府录事段稠道:「即刻写信,以本王名义送至晋阳汉王府,询问此事真伪。」 段稠点了点头,提笔就写。 这个人,是杨铭从郡守府要来的,原来是江陵郡的主簿,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 文翊见状,彻底懵逼了,这事要是捅到汉王那里,汉王绝对失口否认,到那时可就不是私挪公廨田的罪名了,弄不好就是抄家。 于是他拼命摆手,要不是腿瘸了,他现在都能站起来, 「不不不,不是汉王殿下所授,是小民一时贪念,殿下绕了我吧......」 杨铭身子后仰,连连冷笑。 「明日就还,明日就还,职分田及差额,明日便如数归还,」文翊哭丧着脸道。 杨铭现在还不会要他的命,因为没见到钱,什么时候对方的钱都吐干净了,再说。 实际上这类人不是随便就能杀的,要照顾一下别人的心情。 这次杀了文翊,其它氏族会不会人人自危呢? 这不好,我只是跟你们要钱,不是跟你们要命。 于是杨铭点头道:「明日此时,我便在此等候,等着文公把该交的钱都交上来。」 说罢,杨铭朝外喊话:「来人,将他抬出去。」 ...... 离开总管府的文翊,仿佛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浑身汗淋淋的,跟洗了澡似的。 都已经坐上了自家马车,还是浑身发抖,战战兢兢。 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职分田不过是开胃小菜,大的还在后面呢。 文家到底怎么招惹到这位小魔王的? 他原本还想着对方能看在汉王的面子上,放他们文家一马,如今再看,汉王的面子算个屁啊,在这位小阎王面前,不管用。 小小年纪,都是谁教他这么做的? 背后无人献计参谋?不可能!我就没见过这么难缠的小娃娃。 今日白跑一趟不说,还搭进去了血本。 文翊突然觉得,自己此番有种羊入虎口的感觉...... ...... 总管府属官,按律由总管自行辟易。 而眼下的荆州总管府,只有长史元文都,司马庞牛,主簿段稠。 尚缺:典签,祭酒从事,金、户、兵、法、士诸功曹,仓督、市令等等。 其中典签就不说了,典签是皇帝派到亲王郡王及州刺史身边的近侍宦官,名为典领文书,负责奏疏之类的事情,实际上就是监视你。 杨铭身边没有典签,至于为什么没有,这得问杨坚和独孤加罗。 至于祭酒从事,就是管金、户、兵、法、士这些功曹的。 金曹,掌货币、盐铁事。 户曹,掌民户、祠祀、农桑事。 兵曹,掌兵备,兵器,防御事。 法曹,掌邮递驿传,司法事。 士曹,掌土功、公廨、津梁(渡口桥梁)、舟车、工艺事。 至于仓督,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库管。 市令,掌市场交易事。 这些都是王府属官,他们下面的左员可以自行任命,因为左员已经没品级了,一般 是三到五个不等,也有七八个的,只要你有钱给人家发工资,你养二十个都行。 对于这些空缺的职位,除了仓督由徐景暂时担任之外,其他的杨铭想要慢慢选。 因为这些人,将来会像李靖房玄龄一样成为他的班底,不得不慎重。 至于缺人会不会影响公务? 答桉是不会,因为大多公务,地方上就已经处理了,那些刺史郡守如果连为杨铭分忧的觉悟都没有,他们也就不适合当官了。 而荆州总管这个职能的主要任务,其实只有一个:辖区没有造反的。 除此之外,你爱干嘛干嘛,没人管你。 第一次出远门的杨茵绛,再也不是宅女了,像是脱缰野马般,整日不在府中,早出晚归,非常准时。 饭点一到,她必然回来,像是闻到肉味的猫。 刚开始,她还吃不惯江陵一带的菜系,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而且颇为上瘾。 但不知为何,她非常不待见高玥,每每看到,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就没给过人家好脸。 连陈淑仪也纳闷了,私下里还询问杨铭,她俩是不是有什么仇? 杨铭直接驳斥陈淑仪,不要关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身上是有任务的,你应该关心高玥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总管府的内库,已经储满一半,于是杨铭令徐景找一些劳工再修上那么几座仓库。 劳工会从官府那里要一些力役、劳役过来。 力役、劳役就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每年都要服徭役,徭役有力役、劳役、兵役,都是无偿劳动,粮食也需自备。 杨铭当然不会让他们白干,这点小钱他可不会省,而且给的很优厚。 每人每天一升米,二十个钱,饭食管饱。 这样的待遇,在大隋找不到第二家了。 翌日一大早,杨铭还在熟睡中,就被徐景给吵醒了。 原来是前衙的庞牛来报,那个叫文翊的瘸子,带着钱来了。 杨铭让人计算过,一亩田的租是粟3石,也就是两百斤左右。调是绢2丈,麻3斤。 大隋的赋税,叫做租庸调,租是交粮,调是交布,庸是躲避徭役交的粮和布。 文翊这二十倾田,拿了有七年,所以文翊应补交粟米5820石,每年粮价不一,平均以300钱/石计算,田租一项,他需要补交一百七十四万六千钱,也就是一千七百四十贯。 一丈绢平均计算为120钱/丈,一斤麻平均计算为30钱/斤。 折算为六十四万两百钱,四舍五入六百五十贯钱。 租和调加起来,一共两千三百九十贯钱。 这还没完,还有庸呢。 庸,就是不服徭役需要上缴的代役钱,叫做更赋,更赋可是大钱,可是又不太好算,因为更赋是按丁男算,不是按田亩算。 于是杨铭随便定了一个数,就两千贯吧。 也就是说,文翊需要上缴四千三百九十贯钱。 这点钱对于杨铭来说,毛毛雨,但对于文翊这种小门小户来说,就是大出血了。 府衙前的大院,几十个人开始开箱点算,就按照四千三百九十贯算,少一个钱都不行。 不过文翊一点也不慌,他可没有杨铭算的这么细,而是将家里库存的一半都搬来了,他还指着能让杨铭满意,放他一马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家父隋炀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家父隋炀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家父隋炀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家父隋炀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