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六章 缘分已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家父隋炀帝三七六章 缘分已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运河顺利完工,也可以说,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不怎么顺利的完工了。\n\n按照杨广的六个月工期,杨延期了一个半月,算是很不错了,当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n\n先不说民变和死人的事情,现在的杨,都没胆子去河北了,他怕死在那里。\n\n河北几乎所有世家,他一股脑都给得罪了,虽然他知道后果很严重,但是没办法,不得罪你们,我就得得罪我爹。\n\n你们跟我爹比,算个屁啊。\n\n打你一巴掌,再给你一个枣,一贯是权谋者的惯用套路,杨这边也上了奏疏,奏请免除河北五年赋税。\n\n能不能行,他不在乎,但至少得摆出一个姿态,让河北百姓知道,他齐王内心还是在为大家着想的,这就叫猫哭耗子假慈悲。\n\n这种套路,世家肯定不会上当,我不管你怎么说,你明年得把粮食给我还上,你不还?行,咱们走着瞧。\n\n不要以为世家是好惹的,真要把他们惹毛了,分分钟捧起一支义军,给你添堵。\n\n洛阳,自从运河完工之后,杨便以陛下南归为借口,将板渚码头和洛口码头的所有船只征调北上,前往涿郡,以便皇帝乘船南下。\n\n“眼下当务之急,是安抚河北,我们必须要比秦王快上一步,否则民心被他抢了去,于我们不利,”长史柳謇之道。\n\n杨是认同这一观点的,他现在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但凡是河北出身的官员,眼下见了他都没有好脸色,可见河北对他的恨意,已至顶点。\n\n好在河北出身的官员,真没有几个,而他们虽然不给杨好脸色,但杨也不会动他们。\n\n现在但凡与河北有关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马虎处理。\n\n杨点头道:“免除五年赋税,不过是个幌子,父皇那里多半不会恩准,那么我们最好能找点实在的安抚政策,还有,运河的事情想办法往阎毗身上推一推,他是营造大监,出了事不能只让我一个人扛。”\n\n“不好推啊,”祭酒李玄道说道:“这个老狐狸四月份去了涿郡,就没有离开一步,最多也就是个懈怠敷衍之罪,征调民夫和借粮食的事情,都是我们在做,想推给他,谈何容易?”\n\n柳謇之道;“非常时期,说不得就要弃车保帅了,民部是负责征调民夫的,这个时候最好能在民部找几个顶罪的,河北这次闹的太大,陛下南归之后,肯定是要算账的。”\n\n“那就是韦福嗣和韦义节了,”功曹贺德仁道:“可是这样一来,是不是得罪韦家太狠?”\n\n柳謇之道:“我们得提前跟人家打个招呼,想一些办法弥补一下,这两个人都是韦家的嫡出子弟,咱们把人家撸下去,不付出点代价怎么能行?”\n\n“我现在不想得罪韦家吗,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吗?”杨皱眉道。\n\n柳謇之摇头道:“这次必须得有人能够分摊殿下的压力,秦王早就在等着我们了,届时必然是蓄谋已久的雷霆一击,如果不能有其他人分担,殿下这一关不好过。”\n\n贺德仁赶忙道:“让两个姓韦的顶罪,不用咱们出面,找几个人上奏书告他们,最好再把那些地方官的罪名坐实了,比如杨万石、陈君宾、高盛道,这些人都得担罪,再加上阎毗那个老狐狸,届时殿下就会轻松很多,加上运河顺利完工,陛下应该不会太过怪罪。”\n\n“殿下最好现在就写奏疏,把阎毗先给告了,”柳謇之道:“告他身为运河大监,却在涿郡躲了快七个月,以至于咱们捉襟见肘,而齐王您是在给他擦屁股,河北一切之乱,都是因为阎毗的不作为。”\n\n“这个主意好,我可以立即写奏疏,”杨大喜点头。\n\n接着,贺德仁又道:“运河的粮款,独孤家一直在催,咱们是先给他点应付一下,还是继续拖着?”\n\n“要钱没有,”杨顿时沉下脸道:“都特么在跟我要钱,我去哪给他们找钱去?扬州铸币场今年那几十炉的新钱,几百个人在盯着呢,一出炉就会被瓜分,他们那点小钱,还有脸要?”\n\n“还是给点吧,”柳謇之道:“独孤家我们不好得罪,以后还指望能一起做生意,现在翻脸,不合时宜。”\n\n“先生大可不必担心,”杨笑道:“洛阳也不是只有他们一家,其他几家也不是吃素的。”\n\n当初杨广答应他,只要修好运河,就给他谋一好妇,杨怕他爹忘了,于是主动写信提起了这回事。\n\n而这个好妇的人选,也是杨自己定的,他要根据自己眼下的形势,来选择与哪家联姻。\n\n现如今,他的正妃是宇文述的女儿宇文赫敏,妾妃是崔弘峻的女儿崔令姿,那么还空着侧妃和王嫔。\n\n侧妃,他有意河间郡公元褒的幺女元阿七,王嫔则是在长史柳謇之的牵线搭桥下,娶了太常寺少卿柳旦的幺女,柳金枝。\n\n眼下柳金枝已经在被送往洛阳的路上。\n\n杨现在学聪明了,娶媳妇不看长相,长得丑也没事,你家里有排面就行。\n\n闺女起名金枝,那就是金枝玉叶的意思,听起来好像有点大,不合适,但是大隋不讲究这个,你儿子叫柳天霸也没人管你,就是不能叫柳广,同音都不行。\n\n柳旦是柳述的亲叔叔,侄子闹成那个样子,人家都没事,可知河东柳氏势力之大,杨广也不敢动。\n\n但是经过柳述那么一闹,杨广确实在刻意打压柳家,以至于现在的河东柳,在朝中几乎没有主官,大多为副职。\n\n不要小看副职,这可是中枢副职,相当于副bu级。\n\n柳旦当年投资的也很早,有个闺女早早嫁给了杨勇的儿子襄城王杨恪,最后跟杨恪一起死在了流放途中。\n\n至于元褒,就有意思了,本名元孝整,是元孝矩最小的弟弟,杨勇的太子妃元珍的小叔,老元家最强横的一支。\n\n不要以为太子妃元珍过世,人家这一家就不行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就是因为这一家太行了,所以杨坚才会给长子娶他们家的媳妇。\n\n杨这都是盘算好的,现在只等老爹给他回信了,毕竟眼下的元家,不怎么将他当回事。\n\n他自己出面的话,说不定会吃闭门羹。\n\n将来在洛阳有了元家的帮忙,也就不用把独孤家当回事,圣后已经不在了,你们家不行了,别特么再给我得瑟。\n\n.......\n\n独孤纂早就开始劝说闺女,早点回京吧,不要再呆在洛阳了,你得去找杨铭啊。\n\n但是独孤凤儿没有一点离开的意思,她是不打算回去了。\n\n因为她知道,杨铭的那些女人,是不想看到她的,她回去只会给杨铭添乱。\n\n在洛阳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她每天都窝在赌坊,一掷千金,玩的非常大。\n\n刚开始,输了很多钱,独孤纂便想办法诱使自己的闺女去自家的赌坊耍去,输也输给自己,这样一来,独孤风儿的赌兴大减,又迷恋上了打猎。\n\n打猎这玩意,一出门就是半个月,回来住不了几天,就又出去了,渐渐的,独孤凤儿结识了很多洛阳的世家子弟,狐朋狗友成群结队,各处玩乐,倒也算是逍遥快活。\n\n她的姿色很不错,但没有哪个世家子敢打她的主意,只能是饱饱眼福而已。\n\n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名叫郑安饶,是金紫光禄大夫,永嘉太守郑继伯的儿子。\n\n他和独孤凤儿的关系非常不错,与独孤凤儿的二哥独孤薪,那也是打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在独孤薪的授意下,他每天都在劝说独孤凤儿能够早点回京。\n\n】\n\n“妹子啊,回去吧,女孩子家终得有个归宿,你老是呆在家里,也不是长久之计,”郊外营地,郑安饶递给独孤风儿一只烤兔子,笑呵呵道。\n\n独孤凤儿顿时皱眉:“你要是再劝,以后游猎就不带你了。”\n\n“我也不能总陪着你出来玩耍,”郑安饶笑道:“明年有个举人的名额等着我呢,家里也都安排好了,将来多半会留在京师。”\n\n独孤凤儿道:“嫂子也要跟着一起去吗?”\n\n“不只是你嫂子,家母,妹妹也都会跟着我一起走,”郑安饶道:“父亲远在永嘉(浙江丽水市),我再去了京师,家母谁来照顾呢?所以啊,我们家都要去京师,你将来想要再见我们,只能是在京师了。”\n\n“那你走吧,”独孤凤儿笑道:“我又不是只有你一个陪我耍的。”\n\n“独孤姐姐不想再见到我们了吗?”说这话的,是坐在郑安饶身边的一个小女孩,这是他的妹妹,今年十岁,相貌极为出众。\n\n郑安饶这个名字,取自《妙法莲华经》中“长夜安隐,多所饶益”,他妹妹的名字,也带有极为浓重的佛教色彩。\n\n独孤凤儿耸了耸肩:“人生路长,终有诀别的一天,你们保重了。”\n\n“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郑安饶有点动火了:“你是秦王的女人,你不去找他,呆在娘家算怎么一回事?”\n\n独孤凤儿澹澹说道:“我与他缘分已尽,今后互寄遥思吧。”\n\n说罢,她直接起身上马,带上弓箭,朝着树林边的旷野奔驰而去。\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家父隋炀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家父隋炀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家父隋炀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家父隋炀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