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一章 吾不忘矣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家父隋炀帝六五一章 吾不忘矣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江南的战局,有一个地方是重中之重,拿下这里,局面基本上就稳了。\n\n来护儿两个月前拿下了,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局面已经被控制住了,只不过没人想到,岭南反了,杨又昏招频出,葬送了主力大军。\n\n这个地方就是江宁,江宁城的西北方向,有一片占地面积极广的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不过你能从这处废墟当中,看出这里曾经是如何繁华。\n\n开皇九年,杨坚下旨摧毁这里。\n\n是的,江宁城西北三十里,就是旧陈首都建康城,吴国首都建业城,后世的南京城。\n\n隋灭陈之战,就是以攻进建康而宣告结束,因为当时陈军的主力全部集中在长江边上,皇帝陈叔宝又在都城,拿下这里,就等于平了江南。\n\n而如今,杜伏威就在这里,他深知这个地方的重要性,麾下最精锐的五万人,就囤积在江夏城。\n\n而杨铭从同安郡渡江之后,会进入宣城郡,宣城郡北上就是丹阳郡,也就是江夏城所在。\n\n那么南方到底会落在谁的手里,就看丹阳和宣城最后的大战了。\n\n渡江不利,冯盎转向往南,朝着杨铭所在的方向摸了过来,他跟自己的这位女婿,会来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战。\n\n杨铭麾下的五万大军,将迎战杜伏威、冯盎的十万联军。\n\n“将军,不要再犹豫了,现在唯有你能左右整个战局,若建此功,史书以待,”萧世廉在收到消息后,劝说林士弘道。\n\n林士弘皱眉道:“操帅在我北方虎视眈眈,我若有变,恐怕他会在我背后攻我,赶紧派人联络来护儿,让他离开常熟北上,帮我拖着操师乞,我自出兵,去救太子。”\n\n以前叫杨铭,现在打算投降了,改口叫太子了。\n\n萧世廉大喜:“派我的随从去,太子认识他,必知将军诚意。”\n\n林士弘深吸一口:“成王败寇,就在今朝了。”\n\n说罢,林士弘召集诸将,然后添油加醋的描述当前形势有多么不利,弟兄们想要活下去,唯有与我投降太子,其中管崇实在是怕了,他已经当过一次叛徒了,不敢了。\n\n不过萧世廉站出来安慰他道:“管将军放心,我会在太子面前全力保你,若违此言,天地不容。”\n\n等于是发誓了,这种时候,就算萧世廉再不喜欢对方,也得先把人稳住了,大家必须统一意见,才能有效的帮助太子解除危机。\n\n而他是大名鼎鼎萧摩诃的儿子,他的誓言,还是很有含金量的。\n\n一天后,林士弘五万多大军开拔,奔赴宣城郡,加入了这场江南最大规模的决战。\n\n岭南赶来的六万援军也到了,整个宣城郡北部,挤满了人。\n\n围绕在这里的大战,整整持续了二十四天,杨铭因为有来自长江的支援补给,加上麾下都是精兵猛将,撑住了,撑到了李世民、来护儿和张须陀抵达的那一刻。\n\n至此,发生在历阳郡南部,宣城郡北部的这场决定江南归属、旷日持久的大战,画上了句号,因为决战之地在青弋水下游,所以也叫青弋水之战。\n\n杜伏威全军覆没,冯盎战败被俘,杨铭进入江夏城。\n\n随着林士弘进入大堂,杨铭起身走下台阶,快步上前在林士弘跪地之前将人托住,笑道:\n\n“若无士弘,孤危矣,请上座!”\n\n说罢,杨铭亲自拉着对方的手,让林士弘坐在了比来护儿更高的位置上。\n\n林士弘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极为有眼光的投机者,他选择投靠朝廷的时间,堪称妙到巅毫。\n\n杨铭五万对十万,本来就处在劣势,结果岭南的六万新生力大军也上来了,要不是林士弘,他真的非常够呛。\n\n因为林士弘这一动,把来护儿给解放了出来,操师乞的大军大部分过了江,剩下的已经不是来护儿对手,被来护儿非常轻松的击溃,然后便赶紧南下支援杨铭。\n\n这一次,杨铭确实太冒险了,但这个险是值得的,如果没有林士弘,他有能力拖到李世民赶来,但也绝对会损失惨重,林士弘的出现,避免了这个损失,让胜利果实最大化,这份功劳,绝对很大。\n\n但是距离封王,肯定是不够的,萧世廉有些过度忽悠林士弘了。\n\n好在林士弘别的没有,自知之明绝对有。\n\n来护儿此时也是笑看着对方,道:“鄱阳人杰地灵,有士弘这样的人物,并不意外,老夫还要感谢你手下留情啊。”\n\n杨铭一愣:“这是怎么说?”\n\n来护儿笑了笑,才将林士弘传密信给他的事情讲了出来,长子来楷瞬间恍然:“怪不得父亲不肯离开,原来是有人给留了后路,您把我也瞒了啊?”\n\n众人顿时哄堂大笑。\n\n“士弘早已心向朝廷,这一点孤一定会奏报陛下,为你请功,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托付给你,”杨铭道。\n\n其实他心里也清楚,林士弘的选择,背后萧世廉一定是出了大力,但事情就是这样,有些人只能是在暗中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论功不能给他论。\n\n给萧世廉论功,就委屈了林士弘,眼下不能这么干,没关系的,萧世廉是自己人,将来总会弥补。\n\n林士弘正色道:“请太子吩咐。”\n\n杨铭道:“册封你为江南东道行军大总管,萧世廉为总管长史,继续南下平叛,招抚各路叛军,功成之日,孤在京师等你。”\n\n林士弘一脸恭敬的起身道:“末将遵命。”\n\n他要是把这事给办漂亮了,就符合封王的条件。\n\n“李世民!”杨铭道。\n\n李世民起身道:“臣在。”\n\n杨铭道:“冯家已经完了,册封为你江南西道行军大总管监岭南镇抚使,即刻平定地方。”\n\n等于李世民和林士弘一东一西南下用兵,搞定南方,而李世民还有任务,那就是把岭南彻底镇压。\n\n李靖问道:“归降的叛军应该怎么处置?杜伏威部有两万三千人,冯盎部足足六万人。”\n\n来护儿建议道:“臣以为,岭南之疮,剜掉就在今日,世民想要镇抚岭南,这些叛军就不能放过,至于杜伏威麾下的降军,可以就地打散。”\n\n他的意思,岭南降军,全数诛杀。\n\n杀这么多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历史上白起坑杀赵军三十万,那也是杀了很久的。\n\n只能活埋,用兵器的话,兵器能全废了。\n\n杨铭是不想这么杀的,可是正如来护儿所言,这帮人不杀,岭南的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就像白起没有坑杀赵军的话,秦国后面干赵国哪有那么容易。\n\n那时候的赵国,有廉颇、李牧两大名将,如果兵力足够,赵王不乱来,秦国真不好对付。\n\n长痛不如短痛,李世民也赞成全数诛杀。\n\n沉默半晌后,杨铭点了点头:“这件事交给朱粲去做。”\n\n江都那边,仍然是打的热火朝天,但是江面上突然出现了一艘五牙大舰,大舰的桅杆上,绑着披头散发的冯盎。\n\n看到这一景象的冯暄部大军,顿时崩溃了,纷纷朝着五牙跪下,哭喊着冯盎。\n\n冯暄投降了,他知道自己已经完蛋了,再不投降,手下的岭南子弟会被尽数诛杀。\n\n事实上,他投降不投降,结果都是一样,不过他的投降,也导致了其它过江叛军阵脚大乱,降的降,败的败。\n\n至此,杨铭抵达江南不足两个月,杜伏威、冯盎、操师乞三路叛军,全军覆没。\n\n十一月末,杨铭进入江都城。\n\n病塌前,宇文述似乎是回光返照,脸上出现了一抹久违的红晕,握着杨铭的手,泪眼滂沱道:\n\n“江南大定,臣死亦瞑目了。”\n\n其实杨铭一直以来,对宇文述这个人,都是佩服的,厌恶的只是他那三个儿子罢了。\n\n但是如今,他对化及也恨不起来了,因为他突然觉得,历史上的化及弑君,多少还沾了点正义。\n\n就算化及不杀杨广,也会有另外的人杀,因为那时候的杨广真的是人神共愤了。\n\n杨铭拍着宇文述的手背,道:“许公要好生保重,孤希望你我,还有坐下畅饮的机会,您不是最喜欢与我席地而坐,一盏孤灯,一壶热酒,论天下英雄吗?”\n\n宇文述强颜一笑:“袁天纲还是厉害的,臣私下找他看过,他曾说老夫运起于水,必降于水,七十之后不入江,老夫今年正好七十一,此子算中矣。”\n\n说罢,宇文述召来自己的三个儿子,握紧杨铭的手道:\n\n“臣惟此三子,望殿下哀怜之”宇文述眼眶之中,老泪纵横。\n\n杨铭想起了自己过世的师父史万岁,神情悲痛,借用了历史上杨广的那四个字,回答道:\n\n“吾不忘矣。”\n\n吊着一口气,硬撑着想要能见到杨铭,托付后事的宇文述,最后心愿得了,两滴泪珠滑下,张着嘴巴,脖子一歪,倒在了化及怀中。\n\n三兄弟顿时崩溃,嚎啕大哭。\n\n杨铭双手捂面\n\n大业年间,唯二身负灭国之功的军方第一人,就此离世,来护儿得知消息的一瞬间,如遭雷击,呆愣片刻之后,昏倒在地。\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家父隋炀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家父隋炀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家父隋炀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家父隋炀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