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黄金案 (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第五百九十八章 黄金案 (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你说什么?”\n\n忙着批阅公文的李云泽,放下手中的毛笔,疑惑看向张汤“再说一遍。”\n\n“大王。”\n\n左手在前行礼的张汤,再度言道“运送钱货的车队,在过大河的时候,船沉了。”\n\n“船沉了?”\n\n李云泽微皱眉头“详细说说。”\n\n“喏。”\n\n“.车队抵达孟津渡对岸,天色渐晚,河面上大风不止。带队的少府三长丞之一都水丞不顾众人劝阻,强行要求渡河在对岸歇息.”\n\n“孟津渡?”\n\n李云泽打断了张汤的话语“不是说走风陵渡吗?为何转去了孟津渡?”\n\n风陵渡的对岸就是潼关,当然了,现在还没有设置潼关,只不过对岸也是一处大型城镇,就在入函谷关的官道旁,非常方便直接入关中。\n\n至于说孟津渡,那自然就是洛阳城旁的孟津渡了。\n\n“大王。”张汤解释说“听都水丞说,是路上听说风陵渡那儿狂风肆虐难以渡河.”\n\n“路上听说?”\n\n李云泽笑了笑“派人去风陵渡查看一番,问问那段时间里是否有狂风。”\n\n“喏。”\n\n张汤应声,随即接着说道“大王,车队上渡船渡河的时候,天色已然彻底黑了下来,河面上风很大,船队逐渐分散无踪,互不能见。之后就听到装有金币的船上大喊要沉船了.等到上\n\n了岸,只有装金币的船没能过来。天亮之后到处寻找,早已经是没了踪影。”\n\n“呵呵~~~”\n\n李云泽不屑的摇头“简陋的障眼法。”\n\n船队那么多的船,就是非常凑巧的只有装金币的船沉了。\n\n明明应该是去风陵渡,可这么凑巧就传言风陵渡起大风,不得不绕道孟津渡。\n\n都知道天快黑了,而且河面上还有大风,偏偏就得急着过河。\n\n当太多的凑巧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那就不是凑巧,而是必然了。\n\n无论别人怎么想,反正李云泽肯定是不会当做是意外。\n\n略作沉吟,李云泽当即命令张汤“速速派人去将那都水丞控制起来,他是个关键人物,可别让他后背身中十八刀被自杀了。”\n\n“喏。”\n\n张汤领命,迅速退出了殿外。\n\n李云泽摇摇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n\n不过是些许金子罢了,身外之物算什么。\n\n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胆大妄为,敢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发狠的狠人,劫朝廷的金子,真心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事儿。\n\n只不过很明显,李云泽有些轻视了这件事情。\n\n最为直观的展现就是,当这个消息传递到长安城的时候,很快就有大臣在朝堂上表态,将铸钱局设置在中山国非常不妥,会造成钱币运输上的困难与麻烦,请求天子以这次黄金沉船案\n\n为戒,将铸钱局给迁徙回长安城来。\n\n天子刘启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次的事儿就是奔着李云泽手中的铸钱局来的,背后有推手!\n\n等到消息传递到卢奴城的时候,李云泽的第一反应就是‘本以为是个亡命徒窃取黄金的案件,没想到却是个攻击自己的靶子。’\n\n思绪转换,没能控制住身体,仰头一声轻叹‘嘶~~~’\n\n轻轻吐出口浊气,李云泽低头伸出手轻抚着美人儿的秀发,温言道“去领十匹蜀锦。”\n\n美目之中露出失望之色的美人儿,喉间咕噜噜行礼“谢谢大王赏赐。”\n\n贤王李云泽看着美人儿离去的倩影,心头想着的却是,若是哪天遇上了西夏皇妃那等牙口好的狠角色,岂不是很危险?\n\n不过转念一想,以自己现在的身体素质来说,应该是堪比钢材,崩断了皇妃满口牙才对。\n\n放下心思,就有内侍来报“廷尉张公有急事禀报。”\n\n“该不会是那都水丞被灭口了吧?”\n\n李云泽笑着来到殿中,见着张汤第一句话就直指问题核心。\n\n张汤身子一顿,深深拜服“圣明无过于大王,有消息来报,说那都水丞愧疚于失职,已然是趁着夜色外出,投水了。”\n\n“呵~~~”\n\n挥舞了下宽大的衣袖,李云泽在案几后坐下“你觉得,他是真的自己投水了?”\n\n“臣也觉得此事蹊跷,恐有人在背后操纵此事。”\n\n“先弄丢黄金,再用此事攻击本王,将铸钱局迁去长安城,让本王失去铸钱之权。这只是开始,后面就会拿这件事情做文章,不停的攻击本王,从而降低本王在天子与太后眼中的印象\n\n。”\n\n李云泽若有所思的说着“看来,已经有人关注到了本王,开始下手了。”\n\n“大王!”\n\n张汤红着脸行礼“臣愿去洛阳,为大王彻查此事!”\n\n“没用的。”李云泽笑着摆手“你是中山国的廷尉,跑到洛阳去,谁会搭理你?说不得,也会让你羞愧于办不成事而投水。”\n\n张汤恭敬行礼“臣愿为大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n\n“忠心可嘉。”\n\n李云泽赞许了一句,随即转回正题“你说,为什么不走风陵渡,转而去孟津渡?”\n\n受到点拨的张汤,顿时眼神一亮“因为在洛阳那边好办事?”\n\n“没错。”\n\n李云泽笑了“这等事情不可能是官府与军中所为,因为他们擦不干净痕迹。告诉本王,洛阳最出名的游侠是谁。”\n\n“剧孟!”\n\n看着张汤急匆匆离去的背影,李云泽却是若有所思。\n\n“这也太明显了点,就像是故意将线索指向剧孟的,不对劲啊不对劲。”\n\n长安城内的博弈,也终于是出现了转折点。\n\n在馆陶公主的建议下,太后出面就金币丢失之事建议天子说‘金币是皇子胜做的,还没有交付少府手中,也还算是他的责任。既如此,那就由他负责追查此事就是了。’\n\n身体状态不太好的刘启,虽然察觉到了事情不对劲,不过却也是认为这是一个磨砺李云泽的机会,也就顺水推舟应了下来。\n\n随着圣旨被送到卢奴城,这口锅终于是被扔到了李云泽那宽阔结实的后背上。\n\n原本所有人都以为,李云泽会安排心腹大臣前往洛阳城彻查此事。\n\n毕竟明眼人都能够看的出来,事情特意选择在洛阳城这儿发生,那必然是跟洛阳的有力人士有关。\n\n可谁也没想到的是,李云泽竟然亲自来到了洛阳城!\n\n洛阳本为周邑,是几百年的天下之都。\n\n汉初的时候,泼皮刘击败了项羽,并且因为恐惧其强大的战斗力,将其身体分散扔到了天涯海角去之后,将都城就定在了洛阳这儿。\n\n虽说后来迁都去了萧何营造的长安城,可洛阳曾是大汉第一任国都的事儿,却是不会有人否认。\n\n比起几乎全城都是宫殿的长安城来说,洛阳就要繁华太多了。\n\n城内房舍无数,街道纵横,极为漂亮。\n\n长安城那边,扔块砖头出去,砸到十个人里面,有八个是皇亲国戚与功勋贵族。\n\n可在洛阳城这儿,三教九流全都有,诸子百家到处都是,商贾游客络绎不绝,街道上熙熙攘攘极致繁华。\n\n西边是关中,北部是河北,东面是齐鲁,南边是荆湘江东,位于天下正中的洛阳交通极为发达。\n\n世界正中属华夏,华夏正中位洛邑这句话可真没说错。\n\n行走在游人如织的洛阳大街上,李云泽心头所思‘相比起做国都来说,洛阳明显更加适合做经济中心啊。’\n\n这个时代人口与经济八成都集中在北地,洛阳的位置非常适合做经济的中转中心。\n\n不像是后世,经济南行导致洛阳也随之没落。\n\n洛阳街道上的人很多,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都是各种商铺,而在商铺外面靠墙的位置,也是连绵不绝的地摊。\n\n李云泽环顾四周,没见着有衙门里的人来驱赶掀摊子,更加没有直接拿着摊贩的商品就走的事儿。\n\n“贩夫走卒,引车贩浆。自古以来,都是卑微而正常的职业啊。”\n\n感慨的时候,有侍卫急匆匆的上前说道“大王,廷尉张公说有重要事情禀报。”\n\n李云泽是私下里来的洛阳城,明面上来追查此事的,是中山国的廷尉张汤。\n\n张汤的性格沉稳,既然派人来说,那必然是有了具体而又重要的进展。\n\n李云泽点点头“回驿站。”\n\n因为有天子的圣旨,所以洛阳当地的衙门会配合张汤办事。\n\n可他们却是绝对不会将自己的衙门让出去给张汤用。\n\n原因很简单,张汤是中山国的廷尉,不是大汉的廷尉。\n\n所以,张汤只能是在驿站内做事。\n\n李云泽回到驿站,来到张汤的房间内,就见着一向绷着脸的张汤,面带笑容的上前行礼“大王,找到金子了。”\n\n“哦?”\n\n这话说的李云泽大为惊讶“这么顺利?”\n\n“是。”\n\n张汤笑着点头,反身从案几的木盒内取出一枚金币递给李云泽,并解释道“有一游侠儿主动投案,还带来了这枚金币。”\n\n仔细打量着手中的金币,李云泽当即就能确定,的确是中山国铸钱局出产的,这等水力冲压的金币,整个大汉只有中山国有这份技术。\n\n把玩着手中的金币,李云泽若有所思。\n\n“哪里得来的,那游侠儿是跟谁的?他又检举了何人?”\n\n面对询问,面上满是满意之色的张汤,行礼回应道“回大王话,那游侠儿已经全都招供了。勾结少府都水丞,以沉船名义窃取金币的,乃是洛阳巨寇剧孟!”\n\nPS:拜谢书友胖嘟嘟888的100点打赏支持,感激不尽,拜谢!\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