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定三越 (续)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第六百八十三章 定三越 (续)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南越国国都,番禺。\n\n此时的王宫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药味。\n\n统治南越国超过八十年之久,已然年过百岁的国主赵佗,此时已然是陷入了弥留之际。\n\n他还活着的儿子孙子乃至重孙等等诸多后人,齐聚在王宫之中,哭哭啼啼又目光变幻不定,不少有心人都在等待着浑水摸鱼的机会。\n\n毕竟赵佗统治南越国实在是太久了,接近一个世纪的国主啊。\n\n无数的野心家们,已然是等不下去了,就是一心想着要在赵佗死了之后,好生去瓜分这遗留的美味蛋糕。\n\n在赵佗病重将死的前提下,别的什么事情都显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n\n哪怕是东瓯国内附大汉,闽越国派人来求援,都被统统阻挡在外。\n\n这一日,已然陷入昏迷之中,突然睁开了眼睛,枯槁的面容甚至浮起了一抹红晕。\n\n他看着守候在床畔的孙子赵胡,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战事如何?”\n\n彻底陷入间歇性昏迷之前,赵佗就已经得知大汉兵马击败了闽越国,而东瓯国举国内附的事情。\n\n与那些觉得与己无关的人不同,经验极为丰富的赵佗,自然是能够看穿大汉天子的决心,以及最终的目标。\n\n那大汉天子,是奔着平定三越而来的!\n\n“大父。”神容疲惫的赵胡惊喜的喊着“你醒了?我这就去叫人.”\n\n“别去。”\n\n赵佗深知自己此时已然是油尽灯枯,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见那么多人。\n\n他对着自己的继承人说道“快说,战事如何了。”\n\n“闽越国派人来求援,说是汉军神兵天降,走海路出现在了东冶城外”\n\n“唉~~~”\n\n赵佗叹了口气,已然是知道闽越国的结局。\n\n“大父。”赵胡小声说道“是否要派遣援军?”\n\n“派什么援军。”赵佗连连摇头“闽越国怕是没了,接下来汉军就该来对付咱们南越国了。”\n\n“啊?”赵胡大惊失色“这可如何是好?”\n\n他的惊讶可不是装出来的,大汉在这个时代里,那就是天字第一号的超级强国。\n\n其国力之强,足以让南越国上下瑟瑟发抖。\n\n以前是靠着地形险阻来阻挡汉军,可现在汉军干脆直接走海上来,而且番禺几乎就是位于海边,没了地形的优势,哪里还有抵抗的力量。\n\n神色逐渐暗淡下去的赵佗,咳嗽了几声,虚弱的说道“事不可为之时,当下决断。若是打不过大汉,那就加入大汉。切记,不可死扛到底,南越国没有那个资本扛到底.”\n\n赵佗的声音越来越低,直到微不可闻“我死后送我回中土,葬在陛下陵侧”\n\n等到陷入沉思纠结的赵胡回过神来再看过去的时候,躺在床上的赵佗,已然是没有了生息。\n\n“大父啊~~~”\n\n凄厉的哭嚎声响彻了王宫,不大会的功夫,王宫内外皆是哭声震天。\n\n统治南越近百年的赵佗,终于陨落了。\n\n这位曾经大秦的将军,最后的愿望就是回到曾经的皇帝身边。\n\n赵佗的儿子大多早亡,毕竟他太能活了,一百多岁的年纪,哪里还有什么儿子活着。\n\n所以早早就从一众孙子之中,挑选了赵胡来培养,之后也是顺利成为了南越王。\n\n只不过,此时的南越却是风雨飘摇,面临着灭国之危。\n\n这边葬礼结束,那边闽越国灭国的消息就传递了过来,整个南越国上下,全都是人心惶惶。\n\n不过是几个月的功夫,三越之地就被平灭了两个,汉军如此强势,谁能不害怕。\n\n朝会上,赵胡表示“若是不行,不若降了吧?”\n\n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n\n随即,众多文武勋贵纷纷出列,言辞激烈的表示反对。\n\n原因很简单,南越国立国已经八十余年,当地土著对中土毫无观感,甚至还有觊觎之心,典型的蛮夷思维。\n\n别以为不可能,那个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国,就离南越国这儿并不远。\n\n至于当年那些南下南越的数十万老秦人后裔,这么多年过去了,都已经是好几代人,自然对中土没什么怀念与感情。\n\n而且,在他们看来大汉乃是逆贼,谋夺了大秦的天下。\n\n正因为如此,当赵胡表示想要投降大汉的时候,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n\n能够在南越国内作威作福,当然是要比受大汉约束强。\n\n“可汉军不日即将攻打。”赵胡说出了隐患“我南越国恐不是对手。”\n\n国相吕嘉当即大声反驳“王上此言差矣。”\n\n“我南越兵精粮足,上下一心。更兼有山川地利之险阻,汉军再强,过不来又能如何。”\n\n“可汉军用水军渡海攻之啊。”赵胡急切说道“东瓯国,闽越国都是被汉军渡海而灭。若是汉军渡海而来,我南越失去了地利之阻,当如何才能抵挡?”\n\n“此事易尔。”\n\n吕嘉身为国相,自然是知晓这等情报的。\n\n他之前就与门客商议过要如何应对,此时正好拿出来用。\n\n“汉军有水军,我南越国也有!”\n\n吕嘉环顾四周众人,大声说道“汉军若是从海上来,那就先行用水军抵挡,若是挡不住,那就在陆上抵挡。那汉军说到底还是要上岸的,只要待到其上岸之时半渡击之,必能大破汉军\n\n!”\n\n历史上赵胡的孙子赵兴想要投降大汉,可吕嘉却是竭力反对,后来更是干脆将赵兴与其母太后全都杀掉,甚至就连大汉派来的使者也给杀了,表示要和大汉誓不两立,死战到底。\n\n此人,乃是坚定的反汉派。\n\n大汉四周的番邦小国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拿捏不清形式。\n\n总以为自己多么牛哔,总觉得大汉不过如此。\n\n南越国是如此,夜郎国也是如此。\n\n反倒是真正有实力的匈奴,深知大汉的强大,所以搞和亲搞互市,搞长城内外两家分治。\n\n甚至就连西域诸番邦小国,也知晓大汉的厉害。\n\n哪怕是自家国主被汉使砍了,也没有敢炸刺的。\n\n这或许是文明开化程度的区别。\n\n西域诸国位于丝绸之路上,见多识广知道的多。\n\n而南越,夜郎这等小国,在封闭贫穷之地作威作福,看不见山外面的风景有多么绚烂,自然搞不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n\n有吕嘉带头,众人皆是叫嚣不已,说是要和大汉死磕到底。\n\n刚刚上位的赵胡也是无奈,他可没有赵佗的威望有手腕,能够将所有人都给拿捏住。\n\n面对此情此景,只能是选择默许。\n\n南越国的人只知道汉军是通过海运的方式,直接深入腹地攻击都城,可却不知道汉军的海运规模与实力。\n\n当他们那自以为实力强悍的水军,在海面上遭遇到汉军水军的时候,那爆棚的自信心瞬间被从天上打落在地。\n\n数量上倒是南越国的占据优势,可这等优势在真正的实力面前,毫无意义。\n\n汉军的水军海船,那都是二百料乃至于四百料的大家伙,最小的船都是百吨起步。\n\n可南越国这儿,最大的船都不到百吨,绝大部分甚至就是当地渔民们的小渔船。\n\n这等小渔船别说是打仗了,那渺小的身躯甚至连跳帮作战都做不到,因为太小太矮了,渔船上的南越军士们压根爬不上去。\n\n汉军海船出现在了番禺外海,南越国的水军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迎战。\n\n海上作战,技术水平才是实力的展现。\n\n南越国水军那些小渔船,靠近汉军大海船的时候,甚至连近身都做不到,直接就被浪翻了。\n\n没办法,吨位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这不是人力与信念能够改变的。\n\n规模庞大的南越国水军,毫无意外的溃败了。\n\n连靠近都做不到,那自然也没什么可打的。\n\n不过汉军这里也有些麻烦,他们虽然战胜了南越国那支不值一提的水军,可当他们想要靠岸的时候,却是见着岸上有不少的南越国兵马。\n\n没有海港的时代里,上岸只能是用小船运送。\n\n小船的运输量有限,自然无法展现出人数技战术阵型等方面的优势来。\n\n敌军守着岸边,可以轻易的将一股股上岸的兵马吃掉。\n\n无奈之下,李当户只好带着船队在附近寻找其他合适登陆的地方。\n\n可没想到的是,南越国几乎动员了沿岸所有的力量,设置烽火到处都是眼睛盯着大海,坚决不给汉军上岸的机会。\n\n愁眉苦脸的公孙敖,找上李当户“李都督,这可如何是好?”\n\n空有大军却无力上岸,这可真是\n\n“无需心急。”李当户笑言“南越海岸绵长,何止千里?他们南越国才多少人,哪里护得过来。”\n\n“想要阻挡我军上岸,唯有用比我等更加强大的水军方可。可他们没有,那就挡不住。”\n\n这话说的公孙敖心态好了许多,他追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n\n“先退到外海去,寻个合适的地方登岸就是。顶多是上岸之后走的路长一些,晚些赶到番禺城下罢了。”\n\n“如此甚好。”\n\n汉军水军的退却,让南越国误以为自己的严防死守有了效果,一个个欢呼雀跃,兴奋到不能自己。\n\n却没几天的功夫,就接到了打探消息的渔民们送来的情报,汉军在外海伶仃洋寻了一处深水港湾上岸,还修建了诺大的军营。\n\n就像是李当户说的那样,被动防守是永远都守不住的。\n\n毕竟海岸线这么长,以南越国的人口与技术水平,怎么可能面面俱到。\n\n而李当户等人选择的深水港湾,若是让李云泽知晓了其具体位置,必然会感慨一声‘东方之珠啊。’\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