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懂?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第六百八十五章 懂?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这边产量如何?”\n\n距离长安城三百里外的一处煤矿,策马而来的李云泽,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边的产量如何。\n\n“陛下。”\n\n负责此处煤矿的少府矿监使急忙行礼回应“这几个月的产量显著增加,每天出煤量已超八千斤。”\n\n听闻此言,李云泽有些不满的皱眉“怎么这么少?”\n\n不是他要求高,而是这点点的产量,的确是不值一提。\n\n“必须。”\n\n矿监使急忙解释“最近送来的苦工数量明显减少,投入的苦工赶不上消耗的数字,又不能用本地人做苦工.”\n\n“嗯?”李云泽当即皱眉“你敢用百姓做苦工?”\n\n这话真是吧矿监使给吓到了,急忙行礼解释“不敢不敢,就是苦工送来的少了,产量增加的就慢了下来。”\n\n所谓的苦工,自然就是那些从南越国抓来的当地土著。\n\n能够证明自己是老秦人后裔的,一律视为大汉子民,可那些土著,尤其是中南半岛上的土著,却是统统抓捕送往大汉各处工地与矿山。\n\n这些苦工除了有草棚可以睡觉,有一口饭可以吃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n\n而矿场招募的当地人,却是能有工钱拿,还有着砖瓦房遮风避雨,有粟米饭就咸菜管够,甚至逢年过节还能给肉吃,给碗酒喝。\n\n最为致命的区别就在于,这处矿场的煤层比较深,所以往下边挖的深井危险度很大。\n\n这种工作都是苦工们来说,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导致损失。\n\n而现在送来的苦工数量追不上损失的速度,自然是增产的速度大为减缓。\n\n听了解释,李云泽颔首说道“苦工现在不好找了,你们用的时候也尽量悠着点,别都随意耗光。到时候没了苦工,危险的事情要不你们自己去做?”\n\n矿监使哪里敢多说什么,只好连连赔笑。\n\n“可以提升些待遇。”李云泽想了想说道“把草棚给升级到茅草屋,至少能遮风挡雨,别一场雨下来就病倒一大片。有人生病了,让医师给瞧瞧,这里有配医师吗?”\n\n“有的有的。”矿监使连连点头应声“医馆有安排学徒来矿上。”\n\n所谓医馆,自然是李云泽支持医家所成立,直接就是开馆招徒进行培养,然后分送到各处需要的地方。\n\n“嗯。”\n\n李云泽再度点头“吃的东西也给提升些,至少让他们吃饱饭,毕竟吃饱饭了才能有力气干活,这些苦工可是重要的劳动力,岂能轻易抛洒。懂?”\n\n没办法,现在半岛上的苦工不好抓了。\n\n容易抓的这两年基本上都是已经被抓光了,剩下的那些早就逃亡进了烟瘴横行的密林之中。\n\n哪怕地方郡守县令们开出了很高的格赏,可依旧是抓的越来越少。\n\n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只能珍惜着用了。\n\n、毕竟有危险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总比让大汉百姓去做要强。、\n\n至于说一心想要增强煤炭产量,那是因为此时大汉对于煤炭的需求在大幅度的攀升。\n\n李云泽很清楚原本清澈的大河,是如何变成了黄河的,而泥沙淤积的黄河,千年已降给下游带去了多么可怕的损失,形成了恐怖的地上河,自然也是知晓的。\n\n所以想要避免以后年年去修河堤,年年在河工上花费数以百万计的银两,可结果却是越修越是溃,那就要从源头上抓起。\n\n而源头,就是关中百姓们长年累月的烧柴。\n\n关中百姓做饭,都是用的柴,而这些柴的来源,自然是看似取之不尽的林木了。\n\n李云泽之前就计算过,单纯是为了吃饭而生火做饭,关中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的柴火消耗量就在十斤以上。\n\n关中地区数百万人口,一天就要用千万斤的柴火,年复一年的下去,再多的树林也给砍光了。\n\n而且李云泽还在整个大汉推广勤洗衣服勤洗澡,多喝热水不喝生水等医疗卫生防疫知识,为了能够烧热水洗澡喝热水,柴火的消耗量更大了。\n\n这种情况下,对于穿越者来说,第一个想到的念头就是煤炭。\n\n所以李云泽在各地推广挖煤,用煤炭取代木材的消耗。\n\n在单纯依靠人力挖掘煤炭的时代里,想要多挖煤那就需要用矿工去填。\n\n而李云泽又不是视百姓如刍狗的暴君,自然不可能拿大汉的百姓性命去填矿产,所以来自匈奴与中南半岛上的土著,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n\n可惜持续几年的抓捕之后,现在已经很难在抓到合格的苦工了。\n\n视察了一番矿场,李云泽转悠到了就在矿场边上的煤场。\n\n一边看着当地的矿工们将煤炭参上黄泥等物做成蜂窝煤,一边想着还能从哪里去抓人来做事。\n\n匈奴那边不断后退,此时长城北边二百里之内,几乎见不着匈奴人的部落。\n\n边军出塞数百里,都不见得能遇到匈奴人,更别提抓苦力了。\n\n南越那边自然不必多说,还没被抓的都躲在密林之中,那边烟瘴横行,哪怕是最贪财的游侠,也不敢深入其中。\n\n现在要么就是开大战,要么就是寻个更加合适的地方收集苦力。\n\n“南洋岛上到是有不少的黑矮人,可他们也喜欢住在密林之中,想要抓人损耗太大。”\n\n走到一堆堆等待运走的蜂窝煤前,李云泽沉思“要不干脆去阿非利加?”\n\n有了大海船,还有李云泽提供的航海知识与海图,想要去往阿非利加并不是什么难事。\n\n可距离太远了,就为了抓一群那啥回来,得不偿失啊。\n\n站在原地愣愣的看着矿工们打蜂窝煤的时候,剧孟小步过来言道“陛下,长安城送文书来了。”\n\n李云泽可不是一个喜欢整日里躲在深宫之中,除了吃喝玩乐就只剩下打桩的皇帝。\n\n他一年之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骑着马巡视天下,亲眼去看,亲口去问,亲耳去闻这天下究竟如何。\n\n所以有什么急事,长安城那边只能是派快马送过来。\n\n接过文书,摊开一看,原来是工部的文书,说是前往夜郎国的大道修建缓慢,急需苦工加快进程。\n\n平定三越之后,李云泽的目光就放在了夜郎国,以及在夜郎国身后的滇国身上。\n\n可这两个国家深入深山老林之后,而且又不靠海,也没什么大江大河的,比当年秦国入巴蜀还要困难,只能是先行建造大型的官道,一路修过去。\n\n逢山开路,遇水搭桥。\n\n看似简单的工作,可在满是原始丛林的大山里,那真的是要命的事情,基本上官道每修建一里地,就要填上一批苦工。\n\n李云泽舍不得让大汉子民去填,那就只能是想办法了找外来助力了。\n\n“只能这么办了。”\n\n李云泽下定了决心,招呼随行的郎官过来“司马相如,你来写。”\n\n曾经李云泽决心让司马相如一辈子中不了举。\n\n可随着卓文君生下了太子刘秀,李云泽也大度起来。\n\n在太子刘秀出生的时候,开了恩科,而司马相如又表现出色,就给了他个机会,带在身边做文笔郎官。\n\n没错了,卓文君生下的儿子,就是被李云泽取名叫做秀儿。\n\n大汉皇帝那么多,可除了刘邦与刘彻,就只有这位刘秀儿最为出彩,毕竟是大魔导师。\n\n估摸着这个世界以后也不会有刘秀出现,所以讨个彩头干脆就取名刘秀了。\n\n沾了刘秀光的司马相如,迅速准备好了笔墨纸砚,然后抬头看向了李云泽。\n\n“写给水军都督李当户,让他安排船队带着海图,南下去阿非利加朕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就是只要那边的男丁不要女的,而且还有在上船运回来之前,统统做无害化处理.”\n\n写到这儿,司马相如楞了神,他不懂什么叫做无害化处理。\n\n李云泽随意的挥挥手“这事儿安排给少府,让他们准备一批净身高手跟着船队一起走,懂?”\n\n“懂。”\n\n司马相如连连点头,这下是完全明白了。\n\n“.要挑选吃苦耐劳,愿意干活的,不能什么人都带回来,这方面的事情要做的仔细些.”\n\n李云泽说的快,司马相如自然也是奋笔疾书写的飞快。\n\n不愧是动辄就写个几百乃至几千句辞赋的人,写的是真快,还是又快又好。\n\n“.要寻些当地酋长,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人让他们去抓,不需要自己深入内陆.”\n\n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文书终于写完,见着李云泽点头,这边剧孟才上前,拿出了行玺加盖。\n\n写好收起来,交给随行的羽林军,快马送到长安城去。\n\n海船船队的规模一直在不断的扩大,甚至已经建造出了八百料的超级大海船,大船队出海一趟,估摸着能够带回来不少的重要劳动力。\n\n这些劳动力没什么隐患,只管为大汉的建设添砖加瓦就行。\n\n至于没处理干净的,那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绝对不会给他们丝毫泛滥的机会。\n\n至于说会不会桀骜不驯什么的,李云泽并不担心。\n\n因为能够被送来,基本上都是愿意听话的,因为不听话的,在送上船之前就已经没了。\n\n李云泽打算再去当地的农田里看看,看看今年这边的粮食产量如何,毕竟民以食为天。\n\n可没等他去田里,就接到了一个让他喜笑颜开的好消息。\n\n“陛下,边关来报,出使西域的张骞回来了!”\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