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冬日回京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本无意成仙第325章 冬日回京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不过这次就没有必要再将禾州全部走一遍了,甚至无需从禾州穿过,只是借道禾州的一个小角,抄个近路,进入昂州。\n\n再沿着原先的路,往长京走。\n\n秋天的最后一天,一行又走到了玉曲河边、临江栈道上。\n\n上次走过这里,是明德五年的早春。\n\n此时已是明德七年的深秋。\n\n差一季就三年了。\n\n上回来的时候,一江春水,春雨如丝,打得水面满是细密的涟漪。这回却是秋水静谧,如玉一样的深绿,水位相仿,倒映着蓝天白云,临着这一江秋水是一条与水面几乎垂直的石壁,石壁上被人开凿出了一条栈道。\n\n道人拄杖走在前边,枣红马跟在后头,三花猫时前时后的随意跑动,燕子则贴着江面划过,翅尖掠过江水,在绿绸中拉开一道口子。\n\n忽然有叮叮当当的声音传来。\n\n道人一边听着一边往前望去。\n\n这声音显然不是马铃声,而像是用錾子敲击石壁的声音,清脆悦耳,在两山之间的河面上回荡。\n\n燕子飞去看了,但回来也没说。\n\n声音很快变得清晰。\n\n道人走过去才发现,是有人在栈道内侧的石壁上开凿石窟石刻。\n\n叮叮当当,时刻不绝。\n\n整条江上都是这声音。\n\n不知多少工人匠人在这栈道上,既有凿刻石壁的,也有负责清理石块的,还有埋锅造饭的,以及负责监督的官员。见到一人一马还带着一只三花猫沿着栈道走来,都不由奇怪的看向他。\n\n一张张面孔或是站在栈道上,或是站在木架子上,或是正在搬运石块往河里扔,或是正拿着凿子錾子雕刻,都转头看向他。\n\n道人步伐不变,依旧拄杖往前走着,也转头与他们一一对视。\n\n同时看向这一路多出来的石窟石像。\n\n石像低的和人差不多高高的有几丈高,凿刻的工匠须得站在木架子上才行。\n\n石窟小的也就脸盆大,大的则有一两丈高,深达七八尺,像是一间房间。\n\n石窟是佛门文化,刻的以佛像为主。\n\n各种各样的佛像,众位佛陀,菩萨罗汉,护法金刚,或坐或站,或大或小,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了这临江的石壁栈道之上。\n\n这年头的神像,既不刻意威武,也不显得阴柔,或是竭力营造圣洁之感、宣扬神灵的无边神力,都没有,只是仿造这年头的世间人,仿造这年头世人心目中神灵的打扮,很真实的刻画出趋近于人的神像。这说明大晏人的心态是很平和很平稳的,审美也很正常,觉得自己现在这样就是当世最好的样子,不可能有别的更好了,自然也无需从神像上边来找补什么,这需要一种很难得的、极高的文化自信作为支撑。\n\n千百年后,这便是代表着大晏的石刻文化,反应大晏社会审美与心态的文化了。\n\n还有些不是佛像是人像。\n\n便是下令出资打造这些石窟石像的人的像。\n\n道人慢慢从中走过,与之会面。\n\n其实很早以前他也曾见识过类似的成片的石窟石像,只是那时的他是以一个后世人的角度看的。\n\n那时的石窟石像早已布满岁月流淌的痕迹,石窟只剩下石窟,石像只剩下石像,最多在石像周围有些大大小小的方形孔洞,那时从它身下走过的游客们都不解这些孔洞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则看得分明\n\n这时候无论石窟也好,石像也罢,都是有门有梁又有顶的。\n\n曾经作为后世人看见过的孔洞,便是插入梁柱的地方撑起大大小小的寺顶,都精致无比,雕梁画栋,不像是石窟,而像是嵌入山体的寺庙,和后世看见的分明就是两个模样。\n\n有匠人在为石窟安装门。\n\n有匠人在为屋顶铺瓦。\n\n道人不时放缓脚步,探头往里看。\n\n“诶诶……”\n\n终于有个身着官服的人叫住了他:“那位先生,你怎么走到这里来了?”\n\n“嗯?”\n\n宋游转头看他:“这里不是通往长京的栈道吗?”\n\n“这条栈道早就被封了,新的官道在江对面,现在这边奉朝廷之命,在凿石窟刻石像,按理来说该有人拦路才对,你是怎么走过来的?”\n\n“原来如此,是说怎么一路走来,竟是一个人也没碰见。”宋游这才一笑,对这官员行礼道,“在下非是有意闯入,实在是此前离开长京时就是沿着这条栈道出去的,如今也原路返回,路上却是没有遇到阻拦的人。”\n\n“这群衙役,定是又偷懒!”\n\n官吏不禁骂了一声,随即看向宋游,也不禁皱了皱眉。\n\n“罢了罢了,既然先生无意走入,都走到这里来了,再请先生原路回去,得多绕不短的路,便不为难先生了。”官吏摆了摆手,大晏人对于僧人道人向来是尊重的,加上看这道人,似乎也确实不一般,“只是先生莫要乱走,免得碰坏了东西,便沿着这里离去吧。”\n\n“多谢足下。”\n\n“可要什么水食?刚蒸好的菜团子,可要带上两个?”\n\n“那便多谢了。”\n\n宋游倒也没有多客气。\n\n官吏笑了一声,便去给他拿。\n\n宋游跟随着他,多问几句。\n\n说是自从此前行刺事件过后,陛下龙体便一直抱恙,底下的人也不知晓具体情况,只是长京常有隐晦的传闻,说陛下一日不如一日。当前的大晏虽更为遵从道教,然而佛教崛起得却很快,皇后娘娘便很信佛,为给陛下祈福,这才有了这玉曲石窟。\n\n道人又谢过他,这才继续往前。\n\n依然边走边看。\n\n看这些新出世的石像石窟,也与这时候修建它的工匠们擦肩而过,有工匠对他行礼,道人也立马回礼。\n\n这石窟才刚开始开凿,没走多远,就到了头,工匠和那些叮叮当当的声音便都落在了身后。\n\n憋了一路的三花猫这才迈着小碎步跑到他的脚前边去,一边往前走,一边往回扭头,高仰起头看他,对他说道:\n\n“三花娘娘记得以前走过这里。”\n\n“三花娘娘过目不忘。”\n\n“以前这里和现在不一样。”\n\n“以后变化会更大。”\n\n“他们为什么把庙子修到这里?”\n\n“得问他们了。”\n\n道人似是怕她又来一句你不聪明,低头与她对视,见她歪着脑袋把头仰得极高,也替她觉得累:“三花娘娘可以走得离我远一点,这样可以不用把头仰得太高,会轻松些。”\n\n“可是三花娘娘长得小小的,声音也小小的,人的耳朵不好,离得远了听不清楚。”\n\n“这样不会很累吗?”\n\n“猫儿不会的。”\n\n“可是我会怕踩到三花娘娘。”\n\n“三花娘娘很厉害。”\n\n“那随你了。”\n\n道人露出笑意,无奈摇头。\n\n这条栈道不短,道人并没有走出这里,尤其是走到快三年前过夜的地方时,看见地上隐隐还有火焰燃烧过的痕迹,便又在这里停下,卸下行囊准备好好休息一日,明日一口气走回长京。\n\n之前便是在这里偶遇邢五。\n\n当时还有舒大侠的陪伴。\n\n只是当年一同在此过夜的故人,一个应当还在北方军中,担任奇人客卿,另一个则应当在光州雾山,已是名满江湖、开山立派的宗师了。\n\n今日则又多了一只燕子。\n\n三花娘娘记性不错,还记得那晚的鱼汤,于是道人便请她又去江中捉鱼,请燕子去捡了柴来,到了夜里,便又在原先的地方升起火堆,熬了一锅鱼汤,加上官吏赠予的菜团子,便是今夜的晚饭了。\n\n晚上无人,河水清凉,不时传来水花声。\n\n道人下了河中洗澡。\n\n猫儿也差不多,虽坐在岸上,背对道人,却抬起爪子认真舔着,舔着舔着,又用爪子搓脸。\n\n洗得干干净净,明天就回长京了。\n\n……\n\n长京刚刚立冬。\n\n要问最近长京乃至大晏名气最盛的人是谁,无疑便是那位刚在北边大胜而归的陈子毅陈将军了。\n\n此乃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的大胜,也是历朝军队从未到过的地方。\n\n堪称千古奇功。\n\n今年开春时,陈子毅便被召回朝中,封为武安侯。\n\n这是历朝以来武将的顶级荣誉,千百年来,也只有几个人被封过武安侯。\n\n这时的陈子毅自然享受着长京无数目光的关注,不管朝中那些真正掌握大权的人是否自觉与他保持距离,也不管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清流是否仰慕他的风采名声而上门与他亲近,明里暗里的关注都是少不了的。怕是侯府每日进了些什么人,管家采购了些什么食材药物布料,长京大大小小的权贵都会通过各种途径知晓。\n\n然而近几日陈子毅行踪却很诡异。\n\n不知为何,每天早晨他必清早出门,也不带多少人,就带几名亲卫,出城而去,到城外一站就是一天,天黑后才会回来,次日又去。\n\n像是在等待什么人。\n\n可是当前的大晏,除了宫中身体每况愈下的帝王,又哪还有几个人值得这位武安侯每日亲自出城等候?\n\n长京权贵大多疑惑不已。\n\n只不过武安侯名声在外,杀气腾腾,京官无论文武,窥探也只是暗中窥探,甚至更多只是在茶余饭后凑一群人讲着不知从哪个府邸传出来的有关侯府的不知多少手的消息,真假难辨,要让他们去城外问武安侯,或是去城门口与武安侯一同守候,大多数人也是不敢的。\n\n只敢叮嘱亲信待在城中,留意武安侯的行踪,或是自己假装出城赏秋游江,回来时装作无意,与陈将军偶遇。\n\n直到立冬这天的黄昏\n\n一名道人带着一只三花猫、一匹枣红马,出现在了长京城外的山坡上,迎着寒风眺望下方那座巨大的城池,随即迈步往下。\n\nPY一本新书:《全民逃荒,我的物品能升级》\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本无意成仙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本无意成仙》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本无意成仙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本无意成仙》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