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最终还是要同胞承担所有?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独治大明第四百零二章 最终还是要同胞承担所有?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兴王和蒋家定亲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京城当即一片哗然。 “长公主真的替兴王下聘了?” “镇辽伯出面劝说了,但奈何蒋家选择了兴王!” “兴王迎娶的王妃是金凤,陛下岂不是真没子嗣?” …… 谁都没有想到,此次争斗的胜者竟然是兴王朱祐杬,而此事还伴随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关乎政权的更替。 很多百姓都将整个事情看在眼里,锦衣卫和镇辽伯都进行了阻拦,甚至都察院的王煜都来了,但兴王和蒋家还是选择了联姻。 在整个事情上,最大的变数还是堂堂的帝国长公主竟然亲自出面,帮着兴王完成了最关键的下聘环节。 现在兴王已经成功下聘,那么便可以择日迎娶金凤蒋妡。若东方道的预测成真,蒋妡是金凤转世,那么兴王则很可能顺应天命成为新帝。 紫禁城,清宁宫。 这里同样是四合院布局,虽然规模比乾清宫要小上一号,但前面是高耸的清宁门,而后面则是宫殿,中间自然是宽阔的庭院。 几十名宫女和太监正在忙碌着,宛如是几十个行星般,而处于中心位置的恒星是在偏厅打麻将的周太皇太后。 “呵呵……哀家又糊了!” 周太皇太后留着长长的指甲,指甲戴着长长的指套,今日的手气很“旺”,基本全都是她在糊牌。 谁都不是傻子,且不说周太皇太后的身份高贵,单是蒋氏母女需要周太皇太后庇护在清宁宫,亦得将周太皇太后哄开心。 当然,她们亦不会做得太过于明显,如果麻将摸到了最后面周太皇太后还没有糊牌,她们亦会糊一个小糊。 这样做会让周太皇太后赢得开心,她会觉得主要是棋艺和运气比其他人高,毕竟自己一旦手气不够好到后面便会输牌。 虽然说麻将是四个人的游戏,但另一个人正是邵太妃。 邵太妃年仅三十多岁,原本天生丽质,现在又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即便以前没有太大的野心,但终究还是变得越来越不安分了。 现在朱祐樘不仅失去了“民心”,而且很可能没有子嗣,加上有着诸多力量的支持,所以她亦是早已经蠢蠢欲动。 除了自己想像周太皇太后通过母凭子贵成为太后的野心外,亦不想跟三个儿子分开,下半生想要见儿子一面都是难上加难。 如果兴王能够继承大统,即便她不能让另外两个儿子永远留在京城,亦能让另外两个儿子留京的时间会更长些,亦可以帮两个儿子选择好的封地。 邵太妃跟周太皇太后打麻将,很默契地跟蒋母轮流给周太皇太后放炮,刚刚这个炮正是她故意放的。 “这是四番,太皇太后打牌真利害!”蒋母看到牌面的情况后,亦是故意恭维起来。 蒋妡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显得乐不思蜀地感慨道:“这种麻将着实太好玩了,发明麻将真的是奇人!” 这…… 此话一出,周围的气氛顿时古怪起来。 在旁边伺候的宫人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谁人不晓得这麻将是皇帝发明的,莫非这个少女是心仪皇帝不成? 咳…… 蒋母却是知道麻将是皇帝发现的,当即对自己女儿使了一个眼色,并轻轻咳嗽一声。 蒋妡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眼珠子当即一转道:“发明麻将的人虽然厉害,但太皇太后最先接触麻将又足智多谋,定是皇宫麻将第一人了!” 这…… 在旁边侍候的宫人再次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这最先接触麻将的人是仁寿宫的太后,而皇宫公认麻将第一人是皇帝,这是故意的吧? 虽然这个少女看起来有点精明,但貌似并不多,而且长相亦没有给人惊艳的感觉,真的是金凤转世吗? 正当蒋母和邵太妃满脸尬笑,正不知道该如何解围的时候,好在一个太监兴匆匆地走过来,然后在周太皇太后的耳边耳语了两句。 周太皇太后绷着的脸像是冰雪消融般,当即展露灿烂的笑容抬手道:“哀家乏了,你们三个都回去吧!” 虽然打麻将是她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但把把糊牌难免会乏味,而且身体亦是已经吃不消,故而打算回去休息了。 此次站出来力挺兴王,而今事情朝着好的方向演变,只希望将来的兴王能够做一个懂得协调各方利益的皇帝,而不像那个反骨仔般胡来。 她着实不明白朱祐樘搞出这么多事情意欲何为? 明明宫廷不缺少吃穿用度,结果非要整顿金融和颁布银元等政令,搞得整个京城鸡飞狗走,当年所学的治国之道简直全都还给那帮翰林大儒了。 这…… 蒋母和邵太妃却是不知情,瞬间便想要此刻出去会被王太后叫到仁寿宫正式提出皇帝纳嫔的事情,不由得紧张地面面相觑起来。 周太皇太后被贴身太监扶起,像是突然想到什么般:“邵太妃,长公主跑这一趟不容易,回头你得让兴王好好感谢她!” 啊? 蒋母和邵太妃的嘴巴一张,内心涌起一阵狂喜。 虽然周太皇太后没有明说,但这话的潜台词无疑是长公主下聘成功,而今兴王朱祐杬和蒋妡达成了正式的婚约。 蒋母和邵太妃都是聪明人,当即按捺心中的狂喜恭送周太皇太后离开。 “请!”女官上前,准备将人领到清宁门道。 蒋母和邵太妃此时怀揣着一份愉快的心情离开,现在两个人已经成为了亲家,彼此都十分顺眼,甚至多了几分亲切。 三人从清宁宫出来的时候,恰好看到几名守候在这里的宫人离开,却是知道仁寿宫那边已经知晓消息了。 现在兴王已经下聘成功,若是王太后再将蒋氏母女叫到仁寿宫提及纳嫔的事情,这无疑是自取其辱了。 “呵呵……哀家闲着无事,便送送你们吧!”邵太妃看着那几个宫人落败离开,显得心情很好地主动相送道。 其实相送是假,商讨婚期是真。 虽然现在已经成功下聘,但避免夜长梦多,邵太妃希望两家今晚便开始择吉日,争取两人早日成婚。 特别她深知朱祐樘根本不像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此次在抢亲上吃了瘪,难保又会耍出什么阴谋诡计。 “太妃请放心!待回到家中,便跟相公商讨此事!”蒋母亦是有此意,自然满口答应下来。 虽然三人离东华门还有段隔离的时候,蒋母便不敢让邵太妃相送了。 蒋妡虽然年仅十四岁,但终究是生在京城之地,加之从小聪慧,所以拥有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圆滑。 这一路走来,虽然只能窥得皇宫的一角,但亦让她的心灵小小地震撼一下,自然是希望能够成为这里的主人。 蒋妡看到邵太妃离开,却是担忧地小声道:“娘亲,兴王将来真的能继承大统吗?” “娘从小便教导过你: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皇帝的后宫已经充盈,且名声并不好,你是想要做贤王妃还是做暴君嫔?”蒋母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认真地反问道。 蒋妡是一个拥有主见的少女,却是十分坚定地道:“女儿不介意是贤王妃还是暴君嫔,女儿想要的是皇位或太后的位置!” “兴王现在得到这么多人支持,你又是金凤转世,你将来必定是皇后!”蒋母很满意女儿的野心,当即给出肯定的答案道。 其实她亦是京城的大家闺秀,小时候亦有过成为帝后的美梦,但奈何武将出身的女人注定不能得到文官的举荐。 所幸她的女儿被兴王看中,却是可以通过兴王曲线救国,从而最终坐上那个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位置。 蒋妡得知肯定的答复,眼睛闪过一抹贪婪地轻声道:“一切听凭娘亲作主!” “你且看着!当今天子得罪的人太多了,不消几年时间,你跟兴王必定苦尽甘来,到时你便可入主这座皇宫!”蒋母看着这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宫,亦是规划未来地道。 蒋妡已经来到东华门前,此刻再转身望着这座皇宫,心里亦是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辅佐兴王登上帝位。 夜幕降临,京城亮起盏盏灯火。 “今晚不醉不归!” “哈哈……真痛快!” “酒逢知己千杯少,干了!” …… 英国公府显得格外的热闹,一帮勋贵正在这里推杯换盏。 不仅整个宅子灯火通明,更是有着很多宾客前来,而花厅的酒席摆满了美酒佳肴,更是有美人在旁抚琴。 今晚的欢乐属于反暴君联盟,他们在这场宴会中相聚,亦是在这里庆祝着他们的胜利。 “呵呵……谁能想到咱们请动了长公主!” “这还是拜他所赐,不是他处处得罪于人又何至于此?” “现在大家都知晓兴王娶了金凤,今后哪帮重臣亦不敢不敬兴王呢?” …… 襄城侯李瑾等人今日成功撮合了兴王的婚事,亦为兴王接替朱祐樘的皇位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此刻与会的勋贵显得格外的开心。 今日的事情不仅打击了暴君的嚣张气焰,而且对兴王造成极大的利好。 兴王现在有了蒋妡的金凤背书,必定会让更多人相信将来继承大位者是兴王,所以会有更多的权贵纷纷转投兴王。 一旦时机成熟,只需要他们跟文官集团联合起来,未尝不能效仿当年的夺门之变,一起推举朱祐杬为新君。 “本以为今日皇帝会用什么雷霆手段阻止呢!” “呵呵……皇帝是本性难移,早在东宫之时便知晓此人懦弱!” “只要咱们一起辅佐兴王殿下,将来必定能够让大明得以大治!” …… 随着酒水喝得越来越多,襄城伯李瑾等人说话便不再那般的顾忌,显是十分得意地描绘一种属于他们上层人士的美好场景。 尽管现在帝国征战屡屡告捷,但他们权贵的日子反而更加的艰难。 且不说需要缴纳更多的粮税和归还侵占百姓的部分土地,而且失去最大收益来源的高利贷生意,而自家几辈子积攒的窑银更是不断贬值。 特别现在朝廷推行新币,京城很多商铺不是将商品的白银价格大幅提高,便是根本不收取白银结算,导致手里有白银亦可能花不出去。 反观那些底层的百姓日子是越来越好,现在别说跑来向自己借高利贷或充当佃户或短工,竟然都能够吃上肉食了。 虽然有人已经开始歌颂弘治盛世,但他们的权贵的日子越过越差,只有低贱的百姓得益,这是哪门子的盛世? 正是如此,他们权贵十分痛恨暴君弘治,很希望王朝能够回归士太夫治理的仁政时代,所以兴王成为他们最大的希望。 兴王跟蒋家的婚事在今晚亦提上日程,第二天便敲定了具体日子。 原本几个月都未必有一个好日子,但为了能够尽快成婚,两家挑选了九月十九这个日子,有着长长久久之意。 时间飞逝,眨眼间九月已经过了大半。 京城百姓刚从这场皇帝和兴王的争斗话题回过神,结果粮食危机突然降临。 “皇家米行今日无米出售,它们的仓库肯定已经枯竭了!” 正当一些百姓拿着米票来到城北日忠坊的皇家米行换米的时候,结果却被告知今日的精米已经售罄,而这个消息迅速在整个北京城传了开来。 “怎么回事?皇家米行真的没米了吗?” “皇家米行的人说是因今日有人一大早换取大批粮米,所以才出现这种状况!” “这个分明就是借口!跟以前的套路一样,明明已经没有米,结果用谎言欺骗我们!” …… 虽然那间告罄的皇家米行给出了解释,但随着消息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百姓相信了皇家米行的米库即将枯竭,故而纷纷前往皇家米行抢购。 “城北的皇家米行都没有米了!” “呵呵……我早说皇家米行的米仓已经枯竭了吧!” “咱们快买米,一旦京城的米价上涨,便再也买不起了!” …… 由于城北大量的百姓抢购,导致城北的所有皇家米行告罄,这进一步引发了京城百姓的恐慌情绪。 任何商品都害怕疯狂抢购,一旦出现不理智的抢购潮,哪怕是沙子都无法满足不理智的需求。 “大家都冷静一点,咱们要相信皇家商号!”刘英在得知事情的始末后,亦是尽自己的努力进行安抚道。 其实有不少百姓还是相信皇家米行的说法,同样纷纷站出来劝导大家保持理性。 只是整个城北的皇家米行都换不来米粮,这个负面影响着实是太大了,所以百姓已经纷纷恐慌了起来。 由城北开始,城东、城西和城南的皇家米行纷纷遭到了百姓的挤兑,最终导致全城的皇家米行都告罄了。 “我买米!” “我买米!” “我也要买米!” …… 原本无人问津的非皇家米行,结果被城北一些无法战胜心中恐慌的百姓叩开了大门,却是选择购进这价格不算过于离谱的高价米。 这些非皇家米行坚持采用银两结算,所以百姓买一石米便要花费十两银子,比之前的米价已经足足贵了十倍。 只是如果明日皇家米行无法兑米的消息传开,那么他们恐怕还得吃价格更高的米,所以纷纷咬牙买了下来。 “你们是不是都忘记朝鲜米了?” “不错,朝鲜米运回来,皇家米行又有米了!” “我看八成是有人故意炒作,现在米票在手心里不慌!” …… 虽然很多城北的百姓被情绪所影响,但亦有人理智地想到了朝鲜米,却是知道一旦朝鲜的米顺利到达京城便可解目前的困境。 “刚刚得到一条确切的消息,朝鲜几座北上的桥梁被人烧毁,汉城的米粮压根无法北上到达东北府!” 正当大家还在期待朝鲜米回去救场的时候,结果一则噩耗突然传来,仿佛冥冥之中要京城百姓经历此劫一般。 亦不能怪京城百姓会粮食恐慌,实在是今天流年不利。 北直隶地区遭遇蝗灾减产已成定局,偏偏漕粮至今都无法北上,现在朝鲜米又无法送来,加上皇家米行的米粮已经枯竭,京城的米价必定要飞涨了。 “咱们不收银元!” “布票是啥?简直就是废纸!” “米票?呵呵……你到皇家米行兑换去!” …… 京城几百间米行像是突然组成了联盟,不仅有着统一的价格,而且还明确不收弘冶朝的新币,甚至还进行了嘲讽。 “每斤二百文!” “每斤二百一十文!” “每斤二百二十文!” …… 京城的米价再次应声而涨,由于京城的米行已经对大米形成了垄断,现在开始坐地起价,他们似乎要收回这阵子的损失。 粮食的保存,其实需要很高的成本。 且不说这个时代的仓储成本很高,而且米粮的储存存在很大的损耗,加上每个粮仓都要安排大量的人员防火防盗。 以襄城伯为首的京城权贵自然是要收回自己的损失,更要趁机狠狠地赚上一笔,所以这次涨价显得十分的凶狠。 百姓看到京城米行挂出来的精米价格,却是纷纷大骂起来。 与此同时,兴王府张灯结彩,显得十分的喜庆。 “恭喜兴王殿下新婚大吉!” “兴王殿下,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祝兴王殿下跟王妃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 兴王的的大婚如期而至,亦是邀请了襄城伯李瑾等人,而这些权贵自然是纷纷携带重礼而来。 若说他早前还要有所收敛,但公然抢夺金凤蒋妡后,他跟朱祐樘的关系其实已经恶化,自然不需要再那般顾忌了。 正当气氛其乐融融的时候,陆松匆匆跑过来汇报道:“出事了!”(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独治大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独治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独治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独治大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