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打宁远,打锦州。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一百八十六章、打宁远,打锦州。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皇上,第三方面军回报,鞑子在铁岭屯堡集结了四万大军!看来要在铁岭屯堡大打了!”\n\n在琳宁带这清廷关外八旗南下的时候。\n\n刚刚到旅顺港没几天的朱道桦就接到了消息。\n\n这消息让朱道桦麾下的各军总兵羡慕得眼睛都红了。\n\n四万鞑子啊。\n\n这是多大的功劳。\n\n怎么就让彭浚那个文官出身的家伙碰上了呢。\n\n这运气也没谁了。\n\n朱道桦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有些惊讶。\n\n没想到琳宁真的领大军南下了。\n\n这下彭状元发达了。\n\n打完了这一仗。\n\n辽地总督的位置是非他莫属了。\n\n朱道桦心里想道。\n\n扶持湘党和粤党搞平衡是朱道桦早就盘算好的事情。\n\n彭浚在历史上就是嘉庆朝名臣,还考上过状元。\n\n能考上状元的。、\n\n智商和长相都不差。\n\n在这一世能混出头也不奇怪。\n\n而且彭浚家世还挺好,衡阳彭氏,当地大族,在湖南各方面都吃得开。\n\n扶这样一个人上位,也能坐得稳。\n\n不至于屁股没坐热就被轰下台了。\n\n所以现在彭浚有了立功的机会,朱道桦心里也是很高兴的。\n\n他盯着地图,本来参谋部的盘算是大军推进到辽阳,迫使清朝的关外八旗聚兵辽阳。\n\n把他们牵制在辽阳之后,主力就能顺着锦州、宁远去打山海关入关了。\n\n现在倒好。\n\n只是个铁岭屯堡,连海城都没到,清军就急哄哄的南下了。\n\n看来这满洲之地就相当于清廷的高丸。\n\n随便一捏就能破防啊。\n\n朱道桦想了想之后便说道:“17龙骑兵旅补充进第三方面军,让彭浚务必要把鞑子的关外八旗主力钉在海城一线,不可让其越过辽河!当然了,他要是能把关外八旗全灭了,那是他的本事!”\n\n朱道桦其实对于全灭关外八旗是没有多少指望的。\n\n人家都是骑兵,打不过还可以跑,彭浚那边即便补充了一个龙骑兵旅,最多也只能咬住纠缠,如果清军铁了心要跑,还真的很难抓得住对方的主力。\n\n因此能把清廷的三个关外八旗军府的兵马牵制住就算是成功了。\n\n朱道桦的大军可以以旅顺为跳板图谋锦州、宁远!\n\n“如今关外之兵被牵制在了铁岭屯堡周围,锦州、宁远空虚,只有当地的团练、乡勇驻防,清鞑若是要守锦州、宁远,就必须要从关内调大军而来,若是他们敢来,我军就在宁、锦打一场大的,大一个宁精搭界,如果他们若是不敢来,那我军可占宁、锦两府,以两府为跳板,攻击山海关,破关而入,由北向南,攻击北京城!”\n\n陶必铨手指着沙盘上的辽东地图说道。\n\n“听起来似乎是我军必胜,清军必败,但是自古以来可有人愿意打必败之役?”朱道桦微微皱了皱眉头,“乾隆会作何应对?”\n\n“皇上,鞑子皇帝无非是两条路而已,要么放弃北京,要么死守。”\n\n“清鞑的退路也就只能是漠北草原而已。”\n\n朱道桦看了看地图,从南向北分别是漠南蒙古诸部,漠北喀尔喀蒙古诸诸部,以及更北方的俄罗斯。\n\n他微微笑道:“乾隆若是死守北京,那这京城便是清廷末日,若是他要远走草原,那即便是追到欧罗巴,也要除恶务尽,追杀到底!!”\n\n陶必铨一愣,和几名高级参谋面面相觑。\n\n追杀到底?\n\n追杀到欧罗巴?\n\n皇上之志,似乎有些太大了。\n\n欧罗巴这么远。\n\n追到哈萨克不就好了?\n\n不过朱道桦打的是“复仇”的名义。\n\n儒家也是讲究复仇的。\n\n“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n\n这清鞑当年打着帮明朝复仇的旗号入的关,后来对大明宗室可以说是极其酷烈。\n\n永历都跑到缅甸了,还是得弄死。\n\n光是一个朱三太子就牵连出多少人。\n\n现在大明回来了。\n\n可不得报仇么。\n\n哪怕是最传统的儒生士大夫也不能说出个不是来。\n\n我们朱大皇帝可绝对不是为了扩张帝国势力,而是为了祖宗报仇的。\n\n陶必铨大概知道朱道桦的心思,不过他也没说破。\n\n他也是湘党呢。\n\n是下一个右丞相的有力竞争者之一。\n\n追杀满清就追杀呗。\n\n反正现在这大明同时在打好几场战争,也没见战争拖垮财政,反而国内因此更加繁荣了起来\n\n所以他也没有纠结“追杀到欧罗巴”这事。\n\n而是盯着地图说道:“要攻击宁远、锦州,需先在沿海找一个囤积军械的岛屿才好。”\n\n“不如先派遣一旅之兵登陆葫芦岛,把葫芦岛控制之后,大军再以葫芦岛为跳板攻击锦州!”\n\n战场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n\n因为琳宁带着大军南下,明军这边也放弃了主力攻击辽阳的盘算,而直接掉头去打锦州和宁远了。\n\n这就是控着大海的好处。\n\n海岸线纵横千里,处处都是漏洞,处处都可以是战场。\n\n论机动性,在大海纵横的炮舰,可要比陆地上所有兵种机动性都要好。\n\n而此时在铁岭屯堡战场。\n\n呜呜泱泱组成一个方阵向前的回八旗的六千兵马就成为了所有人的焦点。\n\n哈国兴和他手头的亲兵督促着麾下的回八旗的兵丁向前,很快就把本来就有些散乱的方阵给弄得更加乱哄哄的了。\n\n“大人,那一排细细的东西是什么?莫不是有些麻烦?”\n\n哈国兴麾下一名亲兵问道。\n\n哈国兴眯着眼睛盯着前方的铁丝网。\n\n三角形的木桩子深深的插入了地下,木桩子上相聚约莫一尺左右就牵着一条“黑线”,黑线上海缠着一些三角钉,组成了约有一人高的一条线。\n\n薄薄的,看着就没什么威慑力。\n\n只要大军抵达,刀枪胡乱一砍就能突过去了。\n\n想到这里,哈国兴冷笑一声说道:“明逆太托大了,就一条壕沟能顶什么用,催着下面的人走快些,只要顶过一阵排枪就能冲进壕沟里面,咱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n\n如果哈国兴麾下的回八旗能突进到明军的壕沟里面。\n\n那琳宁就可以命令骑兵冲击了。\n\n骑兵踩踏冲锋混乱的步兵军阵,哪怕明军再厉害,也绝对是顶不住的。\n\n“脚步都快点!冲进壕沟人人有赏!”\n\n随着哈国兴催促进军的命令下达。\n\n下面带兵的官佐们也呼喝了起来。\n\n在队列之中。\n\n出身山东菏泽的回民马忠翰和他的大儿子马新民分别扛着一杆长枪,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走着。\n\n身上的棉袄已经破了好几个洞,棉絮也漏的差不多了。\n\n不过好在现在辽东不冷,这些漏掉了棉絮的棉服倒正好能套在身上。\n\n谁说是四处漏风,但也算是有蔽体之衣了。\n\n“爹,俺怕.”\n\n马新民操着山东口音,颤颤巍巍的说道。\n\n他今年只有十三岁,但身高已经很高了已经达到了一米七。\n\n这个身高放在广东已经不是小孩子的身高了。\n\n但是在山东遍地高个子的地方倒是普通,不过征兵的可不管这些,身高都这么高了,说才十三岁谁相信啊。\n\n所以菏泽回民马忠翰和他的大儿子马新民就这样父子同时被招进了回八旗之中,也没经过什么训练,赶鸭子上架就被派到了关外守堡了。\n\n现在又因为其统领的个人野心,要在辽东战场谋战功,而被赶着去冲明军的战壕。\n\n父子两可真的是倒了血霉了。\n\n“莫怕莫怕,等会儿打起来别走乱了”\n\n马忠翰安慰道。\n\n“爹,俺饿.”\n\n“等会儿就不饿了,等到了下面啊,俺们就能见着你娘了,阎王爷是神仙,公平公正,咱们全家都没干过坏事,在下面得了个好去处,你娘在下面把咱们的一百多亩的地都要回来了,到了下面,咱爷两都是有吃有喝了,也不用受这个罪了.”马忠翰说道,脸上露出了一阵喜色,仿佛在下面阎王爷真的公正无私,给了他们家一个好去处。\n\n“爹,俺们家好像不归阎王爷管的。”马新民提醒道。\n\n马忠翰一愣。\n\n是啊。\n\n回民只有一个蒸煮。\n\n哪里还能去见阎王爷。\n\n难道是要去那个传说中的有七十二个处女,流淌着奶和密的天堂?\n\n七十二个处女?\n\n这也太不像话了。、\n\n谁家的姑娘经得起这么糟蹋啊。\n\n还有奶和密什么的,有山东大饼好吃?\n\n要我说,先知当初应该说天堂是有田有地,子孙满堂,山东大饼管够,隔三差五还能吃到炖牛肉刷羊肉什么的。\n\n光喝奶,还要吃蜜,想想就腻。\n\n七十二个处女倒是很难腻。\n\n但是孩儿他娘肯定是不让的。\n\n而且养起来也忒费劲了。\n\n当初在菏泽老家。\n\n马忠翰家里是有上百亩的土地的。\n\n只是后来山东也闹起了教匪,虽然很快压了下去,但是马家的田地是要不回来了。\n\n后来有被编入回八旗,全家都被迁出关外。\n\n去年冬天,孩他娘熬不住关外的严寒走了。\n\n现在只剩下父子二人被催着去当炮灰填壕。\n\n“别说话!快走!”\n\n他们身后的回八旗的军官厉声说道。\n\n回八旗的各级军官可大多是满蒙八旗满蒙八旗为军官,汉民(回民)为兵这一套算是在清军内扎根了,虽然没多少作用,但至少是得到了广大满蒙旗人拥护的。\n\n现在乾隆最大的基本盘就是满蒙八旗,自然万事都要依着满蒙的旗民了。\n\n这样才能保证大清的军队的忠心嘛。\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