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皇帝和官僚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二百七十二章、皇帝和官僚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御前会议室内。\n\n大明朝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n\n皇帝老子的刚话语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和颠覆性的。\n\n甚至都已经脱离了这些传统士大夫能够接受的范畴了。\n\n什么整体战,什么洗脑,什么从娃娃抓起的军国。\n\n这大明朝好好的,怎么就得折腾出这么多事来?\n\n和欧洲人的战争?\n\n这有什么好怕的,无非是一些远在万里的国家而已。虽然这些国家侵略、暴虐成性。\n\n但又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呢?\n\n他们还能跨越万里海疆来找大明朝的麻烦?\n\n皇帝老子思考这么多,都想到了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了。\n\n几百年后的事情,谁能管得了那么多啊。\n\n朱道桦把自己大臣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心里不由得一叹。\n\n这里毕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华夏社会,而不是讲究什么武士刀精神的日本国,华夏的传统精英们是比较没有那么容易接受什么军国体制的。\n\n其实。\n\n在现在的大明朝官员和读书人看来,现在的朱大皇帝就很是有些穷兵黩武了。\n\n开国数年。\n\n对清廷的战争尚且算是内战,是要为了天下一统的“正义之战”。\n\n但是紧接着对不列颠,对沙俄,乃至于对西班牙的战争。、\n\n就很有那么一点点“侵略”的意思了。\n\n太穷兵黩武了。\n\n如此武功。\n\n怕是连汉武帝都望尘莫及了吧。\n\n在这个时代的舆论之中。\n\n如汉武帝这样积极对外扩张的皇帝可不是什么明军圣主。\n\n而且在老百姓的心目之中。\n\n读书人的地位就是高。\n\n军人的地位就是低。\n\n三教九流。\n\n都已经排好了座次了。\n\n当兵的都要被人唾为“贼配军”。\n\n位列下九流。\n\n这等贩夫走卒一样的人物,怎么就能读书人平起平坐,甚至要爬到读书人的头顶上呢?\n\n“皇上,话虽如此,但要建立全民教育体系,要花费的钱可不少呢。”\n\n罗芳伯在一旁说道。\n\n朱道桦满意的点了点头。\n\n自己这老丈人当了好些年的首相了,虽然其本人并没有多大的才能,但胜在稳健,兢兢业业,同时也不太和自己唱反调,在大事上还是很懂政治,知道要和皇帝站在同一阵线的。\n\n所以这时候他就率先表态了。\n\n虽然心里不太认同,但他并不会直接反对,而是通过提出困难的方式让朱皇帝再考虑考虑。\n\n办宣传还好,现在朝廷掌握了大公报和明报的发行,这两份全国性的报纸算是大明朝廷的“官方宣传报”了,也是当前销量最大的两份报纸。\n\n除此之外。\n\n地方上的一些报刊也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n\n但只要朝廷有命令,让他们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些经过了康雍乾三朝,之前还被杀了一批的江南、岭南的文人还是没多少硬骨头的,文字狱殷鉴不远啊。\n\n所以这也没问题。\n\n但是要建立起从上至下的,大明朝廷完全掌控的教育体系这事可不容易。\n\n统一教材简单,毕竟大明朝廷的科举要考什么还是掌握在朱皇帝的手里。\n\n但是要让绝大部分的娃娃都入学,这可就太难了但如果不让绝大部分的娃娃都能上学,那还谈何全民洗脑?\n\n一个字。\n\n要办学校,要招募教师,这些都是要钱的!\n\n而现在大明朝的“公办教育”才刚刚起步,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延续的是前清时期,由地方宗族举办的私塾为主的形态。\n\n朱道桦想了想,说道:“此事也不必一下子全面铺开,先优先在广东、江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办,逐步再扩展到就行。另外.朕认为咱们也可以学习一下乾隆嘛。”\n\n学习乾隆?\n\n“咱们也可以卖官爵!”朱皇帝说道。\n\n众人一愣。\n\n顾松急忙站出来阻织说道:“皇上,如今朝廷财政收入情况还算是理想,何必做这等饮鸩止渴之事?”\n\n朱皇帝笑着摆摆手说道:“朕当然不是要卖地方官位,乾隆卖官是让官员去地方捞钱的,朕可不做这种事,朕要卖的是绅爵的牌位。”\n\n“就以筹集教育经费的名义,向全国出售绅爵爵位,爵位不可世袭,但享有见官不拜的特权,同时还有一票选举地方议员的权力!”\n\n朱皇帝此言一出。\n\n在场的官员们纷纷心里有数了。\n\n得。\n\n朱皇帝现在又借着要筹集教育经费的由头去扶持商人了。\n\n用钱就能买一个绅爵的爵位,不知道会有多少商人趋之若鹜,别说是商人了,一般的地主,如果没考上功名,理论上也是草民,他们难道就不想要买个士绅爵位?\n\n顾松闻言也松了一口气。\n\n绅爵不入官僚体系,就是个名誉爵,不影响什么。\n\n“这地方上的士绅出钱出力支持教育,那也是有传统的嘛。而且人家出了钱,给一点好处也是应该的。”朱皇帝说道,“这一笔收入就专用于教育宣传,教育宣传部要负责小学、中学教材的制定,教材制定出来还要进行审核,审核人员朕会指定的!”\n\n教育可是大事。\n\n这事朱皇帝决定自己要亲自紧盯,不能让下面的士大夫给自己坏了事了。\n\n自己要教育出的是一批忠皇帝,忠大明,忠华夏的军国战士。\n\n可别出又出来一批腐儒。\n\n而且教材上掺杂私货这事古今中外都常有耳闻。\n\n不盯紧点还真不太让人放心啊。\n\n“另外,教育宣传部尚书这个职位也相当的重要.”朱道桦看向了这些日子做河北巡抚的陶必铨。\n\n“这事就让士升来做吧。”\n\n众人一愣,陶必铨这巡抚的位置还没怎么坐热呢,这就入中央当部长去了。\n\n不过搞教育本来也是陶必铨的老本行。\n\n他在湖南老家当年就是办私塾的,有弟子数百。\n\n陶必铨显然之前已经就这件事情和朱皇帝有通过气了。\n\n所以这时候当即也站了起来,躬身一礼:“皇上,臣就接过这副担子了,不过这教育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三教九流,三六九等,早已深入人心,一夜之间改变,恐怕是很难的。”\n\n朱皇帝点了点头。\n\n这事他和陶必铨以及两名丞相私底下都谈过了。\n\n不过很显然。\n\n他们其实心理上是不太支持把军人的地位拔高的。\n\n但是现在朱皇帝手下的这帮官僚也有对付朱皇帝的办法。\n\n那就是面子上服从,实行的时候就挂羊头卖狗肉了。\n\n有时候朱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n\n但这经有时候念着念着,就让下面这帮歪嘴和尚念歪了。\n\n哪怕是朱道桦这个皇帝,有时候面对这种情况也是颇为无力。\n\n所以他才把话说这么满。\n\n像是全民教育洗脑这事。\n\n说十分。\n\n能完成三分,朱皇帝其实就满意了.\n\n历史上率先完成义务兵役制改革的是普鲁士。\n\n但也不妨碍普鲁士陆军一度是逃兵最多的欧洲军队的事实嘛\n\n所以这事能办下去,办成个几分。\n\n朱皇帝其实就不能强求太多了。\n\n毕竟朱皇帝只是一个人。\n\n而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由传统士大夫组成的官僚体系。\n\n想到这里。\n\n朱道桦越发的急切的希望.\n\n新式大学培养的那第一批新式大学生能走上社会的各个岗位了.\n\n朱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朕何尝不知这点,不过这事情还是抓紧的办,朕可是要天天看报,去下面看教育办理情况的。”\n\n说到这里。\n\n朱皇帝看向罗芳伯。\n\n“罗相,晋岳如今在何处?”\n\n罗芳伯一愣。\n\n不知道朱皇帝怎么突然开始关心他的那个嗣子。\n\n“皇上,晋岳如今在辽东兵团服役。”\n\n“让他不要当兵了,他既读过道华大学政治系,又念过军校,现在常英瑚去下面做知府了,让他来做朕的秘书官吧!”\n\n罗芳伯和顾松看了一眼。\n\n都明白朱皇帝这是准备要提拔一批“大学生”上位了。\n\n罗晋岳算是第一批新式教育出来的年轻人。\n\n他让罗晋岳来做自己的秘书。\n\n就是在向整个大明的豪贵们展现出一种姿态:赶紧把家族子弟送去念大学吧!现在皇帝老子喜欢用大学生了!\n\n这传统的官僚士大夫能影响到朱皇帝。\n\n朱皇帝何尝不是在改变对方呢?\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