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不考?那就别考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三百零三章、不考?那就别考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皇上,变乱已蔓延出了四川,贵州、河南、山东、陕西、河北等地也都有人串联,或是上书官府,或是聚众抗议,甚至湖北、安徽都发生了类似的事件”\n\n中都皇宫。\n\n勤政殿御书房内。\n\n锦衣卫都指挥使龚逐满正在向朱皇帝汇报发生在新收复的诸省份的“学生运动”。\n\n虽然说,朱皇帝其实已经做好了“保守势力”反扑的准备。\n\n但这次波及范围之大,也还是让他有些头痛。\n\n从四川蔓延到贵州、河南等地。\n\n几乎波及了整个中原、西南地区。\n\n可以说是新大明自立国以来受到的最大国内政治挑战了。\n\n而且朱皇帝可以肯定,这次能这么迅速的蔓延到全国。\n\n肯定和各地地方官的默许有关。\n\n没办法。\n\n谁让现在在大明朝当官的都是儒生呢。\n\n让他们去主动弹压这些读书人。\n\n根本就不可能。\n\n朱皇帝现在无比希望在今年五月份毕业的经过了一年预科、四年大学教育部的道桦大学、南洋大学、中都大学、南都大学四家高校毕业的学生们尽快能进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n\n改变整个中国社会的理想。\n\n只是凭借朱皇帝一个人果然是不行的。\n\n凭借着开国大帝的权威,他可以强行推动很多事情。\n\n但一旦他去世了,如果没有一个新学的利益阶层存在。\n\n那这大明朝的工业化,说不定就和历史上被毁掉的宝船图纸一般,被保守势力反攻倒算,人亡政息。\n\n想到这里。\n\n朱皇帝不由得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n\n教育体系,必须要全面进行变革!\n\n但现在紧迫的。\n\n还是怎么把现在的乱子压下去。\n\n“四川的乱子,要平下去也只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而已,这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改革的步子太大了,天底下的读书人一时间接受不了,不少人都已经三十四岁了,到了这个年纪要去学点新的东西也难啊”\n\n勤政殿,弘儒院大学士秦瀛大声说着。\n\n秦瀛江苏无锡大儒,治学两江,桃李遍江浙两省。\n\n影响力很大。\n\n而且和李调元、张问陶这种一心寓居治学的大儒不同。\n\n秦瀛还是有点当官的“上进心”的。\n\n不过朱皇帝却不太看得上这些大儒们做官的本事。\n\n所以只是安排这位大儒做了弘儒院大学士。\n\n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只是相当于给个镇邪委员的位置招安了。\n\n毕竟这些大儒们学生还是挺多的,地方上的关系人脉也很广,统战价值还是很有一些的。\n\n权力小地位高影响力大。\n\n所以说话也没有什么遮拦了。\n\n“都三十四岁了,还考什么科举,趁早去学门营生的手艺比较好。”\n\n教育部尚书彭浚冷声说道。\n\n“此言差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乃读书人之辈之理想,若三十四岁就不能考了,岂不是断了人的念想?”秦瀛摇头反对。“如今国家初定,还是应该以稳为主,就算考点八股文章又能怎么了?”\n\n“只会做八股文章的士子能有何用?”顾松连连摇头反对。\n\n“如今朝廷实行“秀才为官”的政治,若是不通实学,如何清靖地方,如何清税治民?那些只会八股文章的秀才们能不能做事,这几年看到而还不清楚么?连本乡本土的事情都做不好,将来还能让他们做一方父母官?”\n\n秦瀛却道:“顾相,你不会不知道科举真正的用意吧?”\n\n“自是知道,只是我大明如今崇文却并不抑武,当今天下乃是乱世春秋,诸国争霸之时,岂能用牢笼智士那一套,让一国之精英窠臼于八股文章不问实事,岂能在战国乱世行自愚、自弱之法!”顾松当即反驳。\n\n他是“三百老兄弟功勋集团”之一。\n\n作为朱皇帝的铁杆。\n\n哪怕作为一名儒生,他实际上也赞成儒学的内容在科举之中占比更多一些。\n\n但是在这个场合下。\n\n他必须要旗帜鲜明的支持皇帝。\n\n三百老兄弟就是皇帝平衡朝中儒生士大夫的势力的最大砝码。\n\n顾松的屁股可不能歪。\n\n秦瀛有些恼了:“顾相,现在的问题是各四川士子罢考,诸省士子也都不稳,如果不退一步,只怕地方上都要起乱局了。”\n\n就在此时。\n\n又是一名弘儒院的镇邪委员.呃,是大学士说话了。\n\n说话的也是两江地区的大儒张惠言。\n\n“不如切退一步,眼下关键还是先稳定四边,如今天下初定,还是要稳妥行事为好。”\n\n就在此时。\n\n在朝中一直没有多少存在感,但是却被朱皇帝安在了议政院议长的位置上的钱横说话了:“四川士子无非就是罢考而已,其实秀才为官这事对四川士子是有利的,他们不考,从外地调遣一些官员过去就行了。”\n\n钱横之前是朱皇帝在欧洲做生意的账房掌柜。\n\n做过一段时间海峡总督府的总督,又在大明皇家银行做过一段时间,现在被安在了议长的位置上。\n\n自然也是朱皇帝在朝中的传声筒。\n\n现在大明虽然有议会。\n\n但是这个议会不是普选议会。\n\n勋贵的票占了一半,地方上则是要按照纳税额度来分配“选票”。\n\n再加上朱皇帝能指定一些功勋之后为议员。\n\n因此这个大明议政院是妥妥的鼓掌议会,完全是大明皇帝意志的体现。现在钱横这个“皇意代表”说话了。\n\n大家自然沉默以对,不敢和他顶。\n\n只是把目光看向坐在御座上的大明天子。\n\n朱皇帝见众臣都不说话了。\n\n他便开口说道:“凌沧先生,一鸣先生,你二人且去四川一趟,听取士子们的意见,若是他们觉得变动太猛,科举可以暂停一年,但考纲是绝不可能更改的,如果他们不愿意考那就不考!科举不考,四川的公局选举也暂停,暂用军政治四川!另外,传朕旨意,凡是三族当中有欠税未交者不得担任文职官员,不得参加科举!!!”\n\n秦瀛和张惠言互相看了看,愣住了。\n\n听取士子意见他们能理解。\n\n怎么画风一转,就要涉及到欠税了?\n\n这是要整顿吏治?\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