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朝鲜有变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三百五十二章、朝鲜有变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孙士毅是干什么吃的!居然如此损兵折将!”\n\n啪!\n\n朱皇帝朱道桦的手狠狠的拍在了桌子上。\n\n来自印度的战报让他勃然大怒。\n\n原因竟是自印度诸侯联军在印度西北吃了败仗!\n\n损失了上千名士兵。\n\n这可是自大明印度诸侯联军进入印度以来,最大的损失。\n\n“朽了!朽了!这也朽得太快了!”\n\n朱道桦头痛的揉了揉太阳穴。\n\n虽然只是一场小败,但这也至少证明.这印度诸侯联军,已经失去锐气了!\n\n1797年的世界注定是平静的一年。\n\n在东方世界,战争已经基本上结束了,只有在印度还有零星的交锋。\n\n大明的印度诸侯们忙着消化新占领的地盘,而且随着时间的退役,那些当上了印度老爷的大明诸侯们的军人士兵们,似乎也和历史上许多类似的封建军队一样,失去了进取的锐气。\n\n他们毕竟得到了太多了。\n\n朱皇帝深吸一口气,还好..印度的局面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n\n勒保的军队占了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两座大城自保。\n\n他们事实上最大的对手并不是大明的印度诸侯们,而是进入了费尔干纳盆地的大明平西王。\n\n莫卧儿帝国被大明印度诸侯联军基本上消灭了。\n\n马拉塔联盟现在也开始分解,变成了一个个小土邦,成为了受大明帝国保护下的藩国。\n\n而不列颠的印度殖民地总督府方面也进行了极大的收缩,他们的地盘现在就是后世的孟加拉区域那一片。\n\n各方都已经没多少打仗的劲头。\n\n“皇上,英国公此败.怕是另有深意。”\n\n在朱皇帝面前坐着的是从印度战场召回的杨遇春。\n\n这一趟印度之战返回之后。\n\n杨遇春累功,晋升上将,并且担任了大元帅的副参谋长。\n\n“朕明白,无非就是捞够了,不太想打了。”\n\n倒也不是孙士毅不太想打。\n\n使下面的人不太想打。\n\n所以朱皇帝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n\n“皇上,金山总督府总督林鸣鹤的折子。”\n\n见到朱道桦把来自印度的消息放到了一边。\n\n朱皇帝的秘书官林则徐急忙把来自金山总督府的奏折递了上来。\n\n第二批移民船已经返回了。\n\n同样也带来了金山总督府的最新消息。\n\n朱皇帝当然不可能跨越大洋遥控指挥金山总督府的行动。\n\n但金山总督府方面也不是绝对独立自主的藩王,所以各项机构的建立,权力的明晰还是很关键的。\n\n来自各级官员,尤其是总督林鸣鹤和金山军区指挥使曾阿大,是每一期必须有秘折上报的。\n\n“通婚?!”\n\n朱皇帝愣了一下。\n\n和印第安人通婚?!\n\n朱皇帝摸了摸下巴。\n\n这似乎是个天才的策略!\n\n通过通婚和贸易加强和土著部落的联系,同时也能更好的将这些北美土著纳入到大明的殖民体系之中。\n\n中原王朝从战国时代就开始对各地土著进行“编户齐民”,争取将所有人纳入到子统治之中。\n\n而中华对西南,包括贵州、云南等地的稳固统治,也开始于明代的“改土归流”之策。\n\n所谓编户齐民,开始于春秋战国之时。\n\n西周的分封实行的乃是夏君夷民之策。\n\n西周时代是一个上下阶层森严的封建社会,从诸侯、贵族、士大夫、国人、奴隶、野人,等级上下阶层十分森严。\n\n野人便是不被纳入统治之人,可以类比于“土著”如果摊开西周时代的地图,按照实际统治范围进行标注的话。\n\n整个中原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地盘并不被诸夏诸侯们统治。\n\n他们的统治范围是依托城池,呈星星点点状,在野外的大量范围内,还是大量的土著部落。\n\n这便是所谓的“夏君夷民”。\n\n这种情况一直到在平王东迁之后产生重大的转折。\n\n春秋战国征战连年,各诸侯国兼并不断,诸侯为了增强国力,开始设置户籍制度,主要为有效掌控人力资源,举凡男女老少悉要登录在册叫做“编户“。\n\n旧宗法制度下的“族长主管制“中土地与人民悉为该宗族财产所有的,而“编户齐民“将他们从森严阶级制度中重新解构、洗牌。\n\n而贵族没落后“采邑归公“,列国勤于控制户口、扩大征兵,于是整顿行政区域,商鞅乃有“集小乡邑聚为县“之改革,强化行政机构以便于管理,原有贵族的权利被打散。\n\n秦汉之后提升到另一阶段,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籍的地主、自耕农、佣工、雇农等,进行赋税制度后,中央能直接或间接干涉地方(封国),县制社会渐趋普及,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式从古典诸侯国的封建城邦转化成郡县制的集中社会。\n\n两汉对百姓的管理,由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编户制度。\n\n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n\n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n\n《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况,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宅一区值3000。田50亩值5000。用牛2值5000。“\n\n如此一来。\n\n便没有了所谓的国人、野人之分。\n\n在战国时代“整体战”思想的席卷之下,所有的人口都被纳入到了统治体系之中。\n\n将林鸣鹤的奏折交给另外一边的彭浚。\n\n彭浚看了之后也不由得赞叹道:“若如如金山总督所言,新大陆土著与汉人长相差异不大,而且社会结构也非常的松散,其文明程度一如上古,将其编户齐民,纳入统治的可行性倒是很大!”\n\n朱道桦也点了点头:“如此说来.倒是可以争取苏族、阿族这两个大的土著部落联盟,去应对新大陆东方的三方势力的威胁。”\n\n能不能将几百万的新大陆土著他同化这事,朱皇帝自己是不太关心的。\n\n无非就是几百万人而已。\n\n不能同化,全屠了也费不了多少时间这方面大明皇帝的私人军队,日本武士兵团已经是很有经验了。\n\n不过关键是大明在新大陆的力量太小,人口太少,前期立足的压力太大。\n\n如果能争取到土著势力倒向大明的话,对大明金山总督府前期在新大陆的立足当然是很有好处的。\n\n万事开头难啊。\n\n就算是白人,刚到新大陆的时候如果没有当地土著对他们的友好待遇,怕是也很难第一时间就能在新大陆生存下去。\n\n朱皇帝在奏折上写下几个批示。\n\n“新大陆之事,前期以生存为要,若能避免战争,和土著交好,利用土著应对欧罗巴势力的压力,倒也不失为上策!”\n\n在写下这些批示之后,朱皇帝将奏折交给林则徐,等下一批船队前往新大陆的时候。\n\n朱皇帝的最新指示就会抵达金山总督林鸣鹤的案头上了不过这至少都要两个月之后了。\n\n在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之后。\n\n朱皇帝对御前办公室内的几名大臣笑道:“诸卿,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吧,若无意外,李妃今日将诞下皇子或公主,朕得提前去太医院看看。”\n\n朱皇帝话音刚刚落下。\n\n就有皇宫的女官匆匆而来。\n\n“皇上,李妃诞下皇子。”\n\n顿时。\n\n办公室内的大臣们纷纷向皇帝道喜。\n\n朱皇帝也掏出红包,笑容可掬的给大臣们发红包了。\n\n虽然朱皇帝是广东出生的,但给红包可给得大方。\n\n毕竟是大明首富嘛。\n\n李妃就是朝鲜李朝国王李的长女李清延。\n\n是在辽东之战的时候入宫为妃的。\n\n前面已经生了两个女儿了。\n\n这一次总算是生了皇子出来。\n\n大臣们互相看了看。\n\n他们都知道李妃长相艳丽,是皇帝宠妃。\n\n不过朱皇帝当然也不可能因为宠爱李妃而做什么。\n\n他之所以对李妃生了儿子这么高兴。\n\n多半\n\n是瞄上了朝鲜国王的位置了。\n\n这六皇子已经是日本国王了,\n\n朱皇帝再给自己的儿子谋一个朝鲜王。\n\n似乎也并不奇怪。\n\n右相彭浚神色一动,说道:“皇上,说起朝鲜,今日理藩院送来奏折,朝鲜那边也出了些麻烦。”\n\n“麻烦?”\n\n“朝鲜有人举兵造反了!”\n\n“举兵!什么时候的事情?”\n\n“半个月前……”\n\n“都半个月了?怎么才报到朕这里!”\n\n朱道桦压低了声音,有些坐不住了。\n\n一直以来。他都不怎么关心朝鲜,锦衣卫也没有在朝鲜布下天罗地网的眼线,只是在朝鲜京城安排了探子监视朝鲜朝廷和两班豪门。\n\n可是有人作乱都不知道,也太粗疏了。\n\n“锦衣卫怎么也没有报告送过来?他们难道都是瞎子、聋子吗?”\n\n“其实是……”\n\n彭浚的声音愈加低了,“今年年初,锦衣卫就有报告,当时得到的消息是朝鲜庆尚道发生民变,皇上可否记得?”\n\n“哦……当然记得!不是说因为两班豪门压迫太过,民不聊生才闹出来的乱子吗,只是小范围的骚乱吗?”\n\n“民不聊生也是有的,朝鲜官吏贪腐、豪门横行之事,早就尽人皆知。连朝鲜贡使郑民始还曾经建议皇上改革朝鲜政治,这次的乱子似乎和郑民始也有些关系……”\n\n朱道桦对郑民始有些印象。\n\n他是在朱道桦亲征辽东时前来面见朱皇帝请求朝鲜称藩的朝鲜使者。\n\n后来又被朝鲜朝廷派到大明担任朝贡使。\n\n不过这位却不安心当差。\n\n隔三差五就上折子说朝鲜两班豪门、腐败书院的坏话,想让朱道桦在朝鲜推动朝鲜的政治改革。\n\n但朱皇帝其实并不怎么想在朝鲜搞什么改革。\n\n朝鲜人多地狭。\n\n又没多少油水。\n\n民族意识也已经起来了,要直接统治也挺麻烦的。\n\n只要能安安稳稳的称藩,朱皇帝才懒得去理呢。\n\n而且这个郑民使不但说朝鲜两班豪门的坏话。\n\n还上书建议朱道桦在古代诸子百家的基础上发展东学,用之对抗西学。\n\n不过朱皇帝却没有怎么理睬这个家伙要复兴早就被儒学改造吸收的所谓“百家”,再将西方科学技术融合进去,肯定是件超级麻烦的事情。\n\n如果强要推行,好不容易上了轨道的新学教育必然中断。\n\n而三番两次上书,朱皇帝都没理会他之后。\n\n这个朝鲜儒生郑民始还颇有点脾气,就不做了,辞官回了朝鲜。\n\n“郑民始?他也和这次变乱有关?”\n\n“皇上。这个郑民始还挺能折腾的,他在返回朝鲜之后搞了一个什么东学会,吸取儒学、佛学和道家思想创立了一个什么东学,周游各地,宣传东学思想,还发展了许多门徒。这次的动乱怕不是普通的农民造反,而是这个东学会搞出来的事情,若是如此的话要扑灭难了。”\n\n彭浚摇头说道。\n\n加入东学会的不是一些不识字的朝鲜农民。\n\n而是许多读过书的两班庶子,他们虽然没有掌握多少社会资源,但却也算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朝鲜精英。\n\n“东学会……东学党!”\n\n朱道桦猛然想到了历史上甲午战争前发生在朝鲜的东学党起义!\n\n这个东学会该不会是东学党的前身吧?\n\n实际上,朝鲜国内在面对这个时代发生的大变局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各种主张。\n\n这个被朱皇帝忽略了的小透明,其国内怎么都有一千多万的人口,而且社会矛盾也空前尖锐,两班豪门垄断了朝鲜的一切资源,其余朝鲜百姓基本上是处在极端的贫困和饥饿之中的。\n\n在这种情况下。\n\n有人希望能推动社会变革,解决或者缓解这极端尖锐的矛盾也很正常。\n\n彭浚似乎是看出了朱道桦的震惊,接着建议道:“皇上,这个东学会朝鲜地方上造成变乱,虽然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也不能小觑。”\n\n“朝鲜王是什么意见?是否向朕请兵?”\n\n朱道桦已经收起了惊讶的表情。\n\n就算是东学党又如何?\n\n现在的大明又不是历史上的满清,而且就算是满清的豆腐渣军队,好像也轻轻松松把东学党的起义给扑灭了。\n\n“还没有,朝鲜朝廷请皇上支援一些枪炮。”\n\n彭浚将朝鲜王的奏折递给了朱皇帝。\n\n“哦,那就随便给一点吧。”\n\n朱道桦接过奏折打开看了看,然后取过毛笔随便批示了几句,就交还给彭浚。\n\n“送去大元帅府,让赵四、张洪看着办吧。”\n\n彭浚怔了一下,接过奏折却没有马上离开:“皇上的意思是……”\n\n“让他们去闹吧,等到不可收拾了,咱们再出手不迟,朝鲜问题或许可以有个最终解决了。”\n\n朱道桦想了想,又提起毛笔写了道手诏交给彭浚,手诏上的内容是让明军封锁明朝边境和收容朝鲜难民的。\n\n“这份手诏给辽东省地方和辽东兵团,他们看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