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句话都给骂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调教大明第183章 一句话都给骂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朱柏带着人抄了足足半个月才把王家抄完。 然后又花了几日汇总列清单。 朱柏托着下巴,看富贵他们点银子点到手发抖,暗暗叹气。 曾经,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终于抄完了家,朱柏拿着清单去向老朱汇报。 老朱看了看,就交给内库去登记了。 老朱说:“老十二。这几日,你用了云奇如何?” 那日朱柏说起要人,他才想起自己身边还有这么一号人。 云奇跟了他也快十年了,一直不声不响,老老实实。 他当时把云奇冷落到一边,一来是因为云奇是读书人出身,他怕重用了云奇,以后会有内官干政的危险。 二来,也是云奇口吃,实在是不好怎么用他。 想想,如今宫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云奇更靠得住,品级低的太监了。 朱柏说:“还行。他对古玩字画鉴定颇有见地,而且没那么多话和小心思。” 就算是觉得很好,他也不会直说。不然一下就被老朱看出来他打的算盘了。 听朱柏这么一说,老朱反而觉得云奇口吃不说话倒是个优点了,问:“那你觉得尚宝监掌主管就让他来做怎么样?” 朱柏说:“后宫大事,父皇说行就行。儿臣不好多嘴。” 老朱:“那就这么定了。” 朱柏一脸兴趣缺缺,说:“哦……儿臣就想知道,那十几套宅邸怎么办。” 果然还是个孩子,完全没有要在宫中安插自己人的概念,只想着那点子银子房子。 这样也好。 太有心机了和野心了,咱以后还不敢让他离标儿太近。 老朱定了定,问到:“你想怎么办。” 朱柏涎着脸笑了笑:“儿臣想要两套大的。但是还没想好用来干什么,只是备着以后万一需要。” 老朱说:“行吧,随你挑。剩下的交官牙局放租收钱。” 马皇后听老朱说提拔云奇做尚宝监主管自然是高兴。 安排她的人当这个职位,以后朱标的位置才会更稳。 她特地把云奇叫过来,交代了几句话。 云奇只管磕头。 他虽然说不出来,心里却比任何人清楚:自己忽然咸鱼翻生,从一个狗不理变成宫里第二有权有势的太监,都是朱柏的功劳。 马皇后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云公公,不管以后到了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你是从哪个宫里出来的。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不要丢我的脸。” 云奇伏在地上:“是。” 这是他从头至尾说的唯一的一句话。 其实想想,这宫里把他当个人看,还肯听他说几句话的,只有朱柏了。 说到底,他是从朱柏寝宫里出来的。 ----- 朱棣一行长途跋涉两个月后才到北平,越往北边走越冷,等到了北平已经是深秋。 他安顿下来后,先向徐达把这一次徐辉祖的事情从头到尾详细讲一遍,以免徐辉祖在信里没说明白,徐达心里有什么误会。 徐达听得冷汗涟涟,不住地骂徐辉祖昏了头,幸好湘王和朱棣机智化解,不然他们全家已经被牵连。他还安慰朱棣,不要跟徐辉祖那傻子计较,多担待他一些。 朱棣不由得感叹自己的老丈人果然是最受老朱信任的武将,果然知进退。 本来按照老朱定下的规矩,朱棣是不参与北平的日常管理的。可一来,老朱指定他做北平官牙局的长官,二来他是北平实际最高长官徐达的女婿,所以兵马司和官牙局实际都是他来主持。 朱棣在徐达的协助下,依照应天的模式,在北平成立了兵马司、官牙局和银庄,然后立刻开始民宅勘定的事情。 徐达早听说朱棣手段了得,看他也不过十六七岁,待人处世却应对自如进退有度,不由得私下向徐长英夸奖:“我女儿寻了个好女婿啊。” 徐长英笑:“他自己却常说,这些一大半都是跟湘王学的。” 徐达静了静,又点头:“若是那孩子,倒也不奇怪。我常听老人说,这世上的孩子是灵童转世。天生就比别人聪明老到。可能他就是。” 朱棣把北平的兵马司和官牙局搞得有声有色。 一时间北方的大宗货物交易都集中到了北平。 ----- 老朱安排进京面圣的几个武官和小王爷们见面。 胡美和朱柏见了面,胡美规规矩矩行礼。 朱柏也规规矩矩受了他的叩拜。 绝对让旁人抓不到半点错。 然后到了交换礼物的环节。 胡美脸上带着温顺有礼的笑,手里捧着一块玉佩,看着像在说客套奉承话,其实嘴里问的是:“你们没事吧。没想到宫里竟然有此等可恶之人。” 朱柏知道他在问天界寺的事,拿出一套“湘王特制”的文具,笑得温润乖巧:“没事。就凭这帮老婆子老妈子,想摆弄本王,简直就是做梦。” 胡美:“臣知道殿下年纪小,心软。不过,不该杀就要杀,决不能让他们有机会报复。而且,能不脏了自己的手就最好了。” 上过战场的人,果然都是这样狠决,奸诈。 朱柏暗暗感叹,回答:“放心,放心。” 胡美:“殿下一定要低调,保护好娘亲和自己。微臣在长沙等你。” 朱柏:“知道了。放心。” 武官们见完小王爷,就各自回了属地。 朱标监国后收到的第一个折子便是吏部的,吕本建议恢复科举考试。 吕本自从上次被朱标谈话之后,严格保持中立态度。 所以他提出这个意见,倒是没有人怀疑是不是淮西集团或者言官集团的策略。 朱标放心拿着折子,跟胡惟庸和刘伯温商量。 胡惟庸一向是个老好人,从不抢着发言。 这会儿朱标问起,刘伯温便当仁不让的第一个回答:“臣觉得恢复科举,迫在眉睫,宜速不宜迟。” 朱标:“嗯,本殿也觉得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光靠察举贤才已经不合适了。” 刘伯温:“太子圣明。人多有私心,推举上来的人,庸才居多,皆是党羽。” 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反正一句话就把李善长和胡惟庸都给骂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调教大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调教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调教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调教大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