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朱标:爹,孩儿想泡澡,按摩!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第303章 朱标:爹,孩儿想泡澡,按摩!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看到这些御医,朱元璋神色顿时冷了下来。\n\n“年前,咱让尔等给太子诊病,尔等便告诉咱,太子只是过度操劳,再加上偶感风寒,只需休养几日便好了。\n\n现如今,太子已经休养了一个多月了,为何还不见任何起色?\n\n难不成,是尔等这些庸医,在暗害咱的太子?”\n\n说到最后,朱元璋的语气中已经满是杀气。\n\n而那些御医,则是齐齐打了个寒颤,满脸惶恐的不住叩着头。\n\n“陛下明鉴,微臣绝不敢暗害太子殿下。\n\n据微臣等人的诊断,太子殿下确确实实是风寒引起的患病。\n\n而且,这几日微臣等人,一直给太子殿下开的药,也都是中正平和的药物……”\n\n“太子殿下为何一直不见好,实属怪异无比,微臣等人也从未见过,实在是不知啊!”\n\n朱元璋寒声道:“所以,尔等一直都没任何办法?”\n\n“陛下恕罪,微臣等人这几日,一直都在翻看各种医书……”\n\n“可有寻到良方?”\n\n“陛下恕罪,微臣等人已经查遍了所有医术典籍,但是还未有所获……”\n\n朱元璋冷哼一声,“一群庸医!”\n\n“咱一会,便让戴御医前来给太子诊病!”\n\n说完,朱元璋便沉着脸离去。\n\n那一众跪在地上的东宫御医,一个个不仅没有害怕,还都松了一口气。\n\n给太子诊病,他们一个个真的是尽力了。\n\n半个时辰后。\n\n奉天殿内。\n\n朱元璋静静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御医戴思恭,认认真真的检查着一众药方与药物残渣。\n\n半晌,戴思恭伸手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朝着上方的朱元璋微微拱了拱手。\n\n“启禀陛下,微臣已经将太子殿下这一个多月所服用的药物与药方都检查了一遍,并无不妥之处。”\n\n朱元璋神色稍缓,随即便满脸急切的问道:“那为何已经一个多月了,太子的病情还未有任何好转迹象?”\n\n戴思恭公拱手行礼,“还请陛下恕罪,太子殿下病情,还需微臣亲自诊断之后,才可下定论!”\n\n“还请戴御医一定要治好咱的太子!”\n\n朱元璋连忙吩咐道:“二虎,你亲自带着戴御医前往东宫,给太子诊病!”\n\n戴思恭师从丹溪先生朱震亨,因为颖悟倍常,使得丹溪先生爱其才敏,倾心教授所有医术。\n\n因此,在戴思恭还没被朱元璋征为御医之前,应天府所有士绅之家,对戴思恭都十分敬佩,服用戴思恭的药剂,无论何种陈年杂疾,都可立即消除。\n\n而且,在成为御医之后,戴思恭也给朱元璋的那位爱喝烈酒的嫔妃看过病,也给朱棣、朱看过病,都是药到病除。\n\n让戴思恭去给太子诊治区区风寒之病,朱元璋很是放心。\n\n只是,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哪怕是让戴思恭前去诊病,太子朱标的风寒,好像还是没有任何好转。\n\n朱元璋知道戴思恭医术高超,也并未责难戴思恭,只是让戴思恭安心给太子诊病。\n\n但是,整个皇宫的气氛,都开始肃然起来。\n\n一众朝臣,整日也都小心翼翼的,奏章也是一日比一日少。\n\n不论他们如何小心,还是能给朱元璋找到发脾性的机会。\n\n一连两个月,问罪了十多个官员。\n\n然,太子朱标的病情,好像还在日渐严重。\n\n朱元璋每隔两日,都要前去东宫一趟,看望太子朱标。\n\n……\n\n而在倭国。\n\n郭安与王友等将领,带着足够的炸弹与物资,在倭国开春之时,来到倭国,燕城。\n\n一番寒暄之后,郭安直接问道:“陈指挥,寒冬之时,可有倭人作乱?”\n\n“郭长史放心,虽然倭人想趁着大雪救走,或是杀死倭王,但在燕城五里外就被下面哨兵发现,被我等全部杀死。”\n\n陈寿说道。\n\n“如此便好!“\n\n郭安微微点头,又问道:“如今,炼出多少银两来了?”\n\n陈寿一脸得意,“昨日刚刚达到一百万两!”\n\n“甚好!”\n\n郭安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便说道:“如今,陛下已经下了圣旨,大明诸位亲王皆可派兵出海,攻打藩国。\n\n凡是亲王攻下藩国,皆为亲王所属之国,朝廷永不收回!”\n\n陈寿与一众千户皆是大喜,“如此,要是我等将倭国攻下,那倭国便永远属于燕王殿下了?”\n\n“正是!”\n\n郭安微微点头。\n\n“哈哈哈,陛下英明!”\n\n陈寿等将校,顿时激动万分。\n\n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从这些攻打下来的藩国上,得到更多的财物与军功。\n\n“陈指挥也已经许未归家了,这一段时日倭国便由本官来镇守,陈指挥带着炼出来的白银,还有那些财物,回去北平府,看上一看家人吧!”\n\n“多谢郭长史!”\n\n陈寿又是一脸喜色。\n\n出来攻打倭国已经将近一年半之久,他们很多人,也都想家了。\n\n于是。\n\n几日后。\n\n陈寿便带着两千燕山卫,一万高丽兵卒,浩浩荡荡的离开倭国。\n\n一路上。\n\n所有大船都行驶的飞快。\n\n在春耕之时,他们终于赶回北平府。\n\n燕王朱棣召见了一番陈寿等将校,便让他们带着所有兵卒归家。\n\n与家人团聚,捎带着耕种田地。\n\n对此,所有兵卒对朱棣都是满脸感激。\n\n一直持续到春耕之后。\n\n一个消息,从京师传来。\n\n朱棣眉头便紧锁起来,每日的脾气,也有些暴躁。\n\n“仅仅只是一个风寒,皇兄怎么就能这么多日,都没治好?\n\n尤其是,还有戴御医在,戴御医医术那般高超,当初咱得了瘕病,王府良医正都治不好,父皇派遣戴御医前来诊治。\n\n只是询问了一番咱的饮食偏好,再给咱服用一剂药,让咱排出很多细小菜虫,咱就痊愈了!\n\n如此医术高超的医者,怎么会对皇兄的风寒之病,毫无办法?”\n\n看着急的团团转的朱棣,燕王妃徐妙云也是一脸无奈。\n\n“殿下,京师有陛下在,定然会给太子殿下全力诊病……”\n\n朱棣不等徐妙云说完,便猛的看向徐妙云,“妹子,咱要给父皇上奏,咱要进京去看望皇兄!”\n\n“殿下……”\n\n徐妙云一惊。\n\n不论太子的病情严不严重,朱棣这会进京,都不是一个好时机。\n\n甚至,还会让人误以为,朱棣有觊觎那个位子的想法。\n\n“妹子放心,咱不会是那种鲁莽之人!”\n\n说罢,朱棣便疾步匆匆的走了出去。\n\n朝臣怎么看,皆由他们吧!\n\n他也不在乎了,他的亲大兄病了快将近半年了,他要去看一看。\n\n反正,在京师,他也就剩下大兄与父皇两个亲人了!\n\n很快,一封信件被燕王府的亲卫,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师。\n\n三日后。\n\n老朱便看到了朱棣的请求。\n\n“老四,这个时候了,你要来进京干甚?”\n\n看完信件,朱元璋不由下意识的眯着双眼。\n\n思虑片刻后,还是回了一封信。\n\n“标儿啊,老四想要回来,看望你!”\n\n坐在朱标床前,朱元璋缓声说道。\n\n这会,他不再是大明皇帝,只是一个普通的老者,是一个面对着自家大儿患病,却无能为力的老头子。\n\n“爹,孩儿也想见见老四!”\n\n朱标有气无力的说道。\n\n这几个月下来,不知吃了多少补药与药膳,但朱标的身体,却是一日比一日消瘦。\n\n有时候,还经常躺浑身发疼。\n\n“标儿你放心,有咱在,他们一众混账东西都回来,咱也能压的住!”\n\n“爹,老四他们没有什么心思的!”\n\n朱标硬生生扯出一丝笑容,宽慰道。\n\n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n\n朱标又说道:“爹,孩儿浑身发疼,想泡一泡澡!”\n\n“泡澡?”\n\n朱元璋一怔,随即便朝着身旁跪着的东宫内侍喊道:“太子想要泡澡,尔等还不速速去准备!”\n\n“是,陛下!”\n\n一众内侍连忙满脸惶恐的往外跑去。\n\n一旁,戴思恭等御医张了张嘴,但还是没有说话。\n\n“标儿,你还想做什么?”\n\n朱元璋再次问道。\n\n朱标再次说道:“爹,孩儿还想让按摩博士,给孩儿在全身按摩一遍!”\n\n朱元璋急忙转头,朝着一旁的二虎喊道,“速速去将所有按摩博士都给咱召来!”\n\n“是,陛下!”\n\n……\n\n半个时辰后。\n\n一众东宫内侍,将浑身冒汗的朱标从热气腾腾的水池中搀扶了出来,然后裹上白色棉布,再由一个按摩博士,轻轻按摩了半个时辰。\n\n随后,朱标才心满意足的躺回他的床榻上。\n\n“爹,此种泡澡按摩,真是舒爽极了,日后父皇要是浑身酸痛,也可这般放松一番。”\n\n朱标面色精神了许多,让朱元璋心情大悦。\n\n“标儿放心,咱日后定然也要好好放松一番。”\n\n“爹定会喜欢上的!”\n\n朱标微微一笑,便缓缓睡了过去。\n\n朱元璋张了张嘴,起身,往外走去。\n\n戴思恭等一众御医,连忙缓步跟上。\n\n等到离开宫殿很远一段距离,朱元璋才看向戴思恭等御医。\n\n“戴御医,太子的病情,到底如何了?”\n\n戴思恭连忙跪在地上,“陛下恕罪,微臣也从未听过太子这种病状!”\n\n朱元璋一愣,随即缓声问道:“在大明,可还有会治太子病情的神医?”\n\n戴思恭缓缓摇了摇头,“陛下,微臣这么多人御医,都查不出太子殿下的病根在何处,哪怕是将全国的医者都召来,恐怕也是束手无策!”\n\n“那就眼睁睁看着,太子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n\n朱元璋瞪大眼睛,满脸怒色。\n\n“陛下恕罪,微臣无能!”\n\n戴思恭等御医再次连忙跪下,浑身发颤的请罪。\n\n“哼……”\n\n朱元璋冷哼一声,便往奉天殿走去。\n\n……\n\n北平府。\n\n在收到朱元璋的同意诏令后,朱棣大喜。\n\n随后,匆匆收拾一番,仅仅只是带着几个随从,便往京师而去。\n\n……\n\n求月票!\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