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4 吃撑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锦衣0034 吃撑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三个特点,也就是整个酒席最大的特点,就是凡是不辣的菜色,尝到嘴里无一不感觉到鲜美无比!尤其是最后两份汤简直是让人欲罢不能!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到十个人把一桌子的菜横扫一空,一个个撑的躺在座位上直哼哼!这时候这帮人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是失态了! 这时一位中年人不好意思的摸摸胡子,笑着说道:“这食味斋的菜果然出乎了我的预料,这一不小心都吃多了!” 他这么一致自嘲,其他人也跟着纷纷的表示自己吃撑着了,实在是丢了勋贵的面子!还有人说道:“今天很多的菜色我都没见过,大概是新开发出来的吧?” “没错,估计那几个厨子也是下了大力气!不过以前可没听过他们的名号啊,怎么突然就这么能干了?” “这还用问吗,肯定是刘家秘方的功劳!” “你若是说菜做的味道鲜美,这绝对是秘方的功劳!可是很多新菜色出现可就不单单是秘方的事情了!怎么样?刘兄给大家解释解释!” 刘父哈哈一笑说道:“这新菜色嘛,自然是厨子的功劳!不过嘛,就像李兄说的,菜做的好吃自然是要靠秘方喽!” 之前开口的中年人说道:“老刘,有了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独享呐!” 刘父眉头一挑说道:“这时自然!忘了各位说了,给各家的秘方调料都已经准备好了,走的时候让你们家下人直接去柜台那里拿就行了!另外,和你们说的贵宾卡也可以一起带走!” “刘兄仗义,果然是好朋友!” 众人听到能拿到刘家密传的调味料自然是欣喜若狂!或许其中还有人打着主意想要破解秘方!可是刘昊嘉怎么会给他们留下这么明显的漏洞,早就防着他们了! 先不说海肠子经过仔细的磨碎之后,细碎的根本认不出是什么东西!而且他还在海肠子粉中加入了另外一样东西的粉末,那就是竹荪! 竹荪其实只是一种普通的菌类,他本身的味道平平无奇。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遇到含有谷氨酸钠的东西时,就会将这种味道放放大几十倍!所以刘昊嘉将竹荪竹笋磨成粉末之后同海肠子粉按照1:20的比例配置好,所以是最佳的原生调味品之一! 在制作调料的时候,刘昊嘉带着人把海肠子和竹荪磨了又磨,已经细到不能再细的地步了,再混合到一起,便是神仙也认不出来!除非他们有现代的检查手段,否则就慢慢的猜去吧! 勋贵们吃完了饭,各自心满意足的拿着调料包离开了。等送走了这些人,同样吃撑了的刘父摇摇晃晃的扶着楼梯扶手走到了二楼,看见刘昊嘉正坐在一个空包间里听着舞台上的演奏,看他的样子摇头晃脑的颇为陶醉! 此时舞台上有一名女乐师正在弹着瑶琴,轻声如同流水,悦耳动听!这名女乐师大约已经有三十余岁的样子,身材虽然依然婀娜,但是眼角已经有个细细鱼尾纹。 刘父走过去问道:“小二,今天中午吃饭的人多吗?” 刘昊嘉站起身来搀扶着刘父坐下,一指周边说道:“你看吧,二楼也就是三桌人,一楼还好一点,大概有五六桌人吧!” 刘父听了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说道:“怎么会这么少?是不是定价太高了?” 刘昊嘉毫不在意的说道:“我们这是第一天开门,人少点儿也是正常!等日后食味斋的名声传扬出去了,人自然会多的!” 刘父想想觉得也是个道理,说道:“那你守在这里吧,我要回家休息一阵儿,今日午间喝的有点儿多!” 他起身后刘昊嘉自然要起身相送,可是刘父走了两步回头说道:“这些乐师都是教坊司的人吧?你还是安排个人在这里守着,万一有人喝醉唐突乐师也好阻拦一下!” 刘昊嘉点头说道:“明白,我随后安排。咱家已经和教坊司谈妥了,该给的银子咱家一点儿都不少。若是客人有打赏也乐师所有,咱家只按规矩抽成!” 刘父说道:“我其实不担心有人祸害了教坊司的人,我主要还是担心外头请来的乐师和舞姬受了客人的搅扰!都是苦命的人,能帮还是要帮一把!” 刘浩家自然是点头称是。其实他也是就在这几天才明白什么事教坊司?以前他一直以为教访司就是一个官办的妓院,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教坊司实际上是明朝的礼乐机构,主要职责是掌管国家礼乐,主要人员是乐工乐户,而井非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官办妓院。至于官妓,的确也隶属于教坊司管辖,但并不是他的主要职责。 教坊始于唐代。教坊上升为乐署,始于金。教坊司之名,始于元。教坊司的真正确立在于明朝。因此,教坊司作为正式的官方机构实际上只有明朝。 在《明实录》中有“教坊司”的大量记载,但基本都是在一些重大典礼仪式上设“乐舞”。所以教坊司正式取代太常,成为一代礼乐机构的核心。 而真正容纳一定官妓的其实是富乐院、丽春院、十六楼、勾栏瓦舍等机构或者场所,虽然它们也隶属于教坊司。而这些机构或者场所的官妓,其来源也极少来自没官罪犯妻女。 比如富乐院,洪武初立,其实也并非主要为容纳官妓的场所,而是为教坊司乐工居住的场所。 至于十六楼则是洪武年间朱元障于南京大建的十余处酒楼,以“蓄往来歌妓”。所以十六搂才是与明初官妓制度直接挂钩的。 还有勾栏、瓦舍主要是供教坊乐工搬演戏文杂剧的场所,也有一些歌妓。永乐迁都后,北京也设有勾栏。这种场所在宋元较兴盛,入明后很快衰落。 所以总的来说,明朝以教坊司为核心,以乐籍制度为基础,京师并设富乐院以为乐工居所,建十六楼以利歌妓有酒往来,立勾栏以备乐工搬演,又自京师至地方也有相应教坊司、乐院与酒楼。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锦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锦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锦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锦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