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都是渣滓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寒门辅臣第三百九十一章 都是渣滓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张灏赴宴,手提一坛酒。 宴席摆在天井,有月光清辉,稀疏星辰。 张灏与顾正臣寒暄几句,落座之后看着一桌相当丰盛的酒菜,不由得微微皱眉:“顾知府来自金陵,应知陛下崇尚简朴,见不得大鱼大肉。如今桌上鱼、鸭俱有,就不怕被有心人看到之后,说顾知府为了一己之私,鱼肉百姓?” 顾正臣不以为然,起身给张灏倒酒:“来之前吏部可是给发了道里费,五十贯钱,这点肉还是吃得起。若有人想借此弹劾,那就让他们说去,只要顾某不取民脂民膏,说到陛下那也是两袖清风。” 张灏敬佩地看着顾正臣:“如此,这酒能喝。” 顾正臣搁下酒壶,看了看天上半月:“重阳刚过,本不该设宴叨扰,只是张知府似乎急着离开这里,这泉州府,当真没半点留得住张知府的吗?” 张灏双手端起酒杯,严肃地看着顾正臣:“我恋泉州民与商,海与河,只是水土不服,再留下去,恐怕不病卒此地,也会遇到些妖魔鬼怪发疯。老了,该回去颐养天年了,这里还是留给顾知府施展抱负吧。” 话说得委婉,顾正臣却听出了危机。 什么老了,颐养天年。 除了那些老得实在是没精力,对仕途无望,对朝堂失望的人,当官的有几个服老的,一个个恨不得活长久,混个几朝元老,到死都握着权印不撒手。 张灏还不到五十,朝廷里比他年纪大的海了去。 主要是水土不服,妖魔鬼怪! 顾正臣与张灏碰杯,看着一饮而尽,颇是快意的张灏,笑着说:“看来还不是水土不服,而是这里妖魔鬼怪多了。在离开之前,张知府可否告知,魑魅魍魉都在何处?” 张灏哀叹一声,看了看知府宅,摇了摇头:“鬼魅可以穿墙入室,哪里都可能有。看在这顿酒的份上,张某就多说一句话。” “请说。” 顾正臣恭敬地听着。 张灏拿起筷子,将豆腐一点点夹碎,然后丢下筷子,盯着一滩豆腐渣:“这就是泉州官府。” “都是渣滓?” 顾正臣看向张灏。 张灏差点跳起来,自己可没骂人的意思,但——事实上,貌似,也差不多。 顾正臣拿起筷子点了点:“就没一块完整的,亏了这豆腐如此白。” 张灏呵呵笑道:“完整的有,但都不在是桌上,兴许是在桌子底下垃圾堆里,总之,那些豆腐上不了桌。” 顾正臣明白了。 清白的人都说不上话,被排挤了。 能说得上话,做得了主的,都在桌上了。 两人闲话一番,张灏起身告辞:“张某不是一个好知府,无能为力,但愿顾知府能为这里的百姓,找一条活路。” 顾正臣将张灏送出府衙,抬头看夜空,不禁黯然。 按照张灏的说法,整个泉州府怕是全懒了,这就如一个浑身都是烂疮、满身脓包的病人,而自己这个大夫,不管从哪里下手,都会溅身上脓水。 明争暗斗,终还是开始了。 令吴康、秦信、唐贤等人奇怪的是,顾正臣自从入主府衙之后,竟没了半点动作,原本气势凌人的他不见了,只整日按部就班地接管府衙,检查钱粮数目,点数库房。 一连三日,顾正臣终于盘点清楚,完成了府衙事宜接管,张灏只给顾正臣留了一封信,然后便带着妻子不告而别,离开了泉州府。 又过了七日,顾正臣依旧只是待在府衙之中,既不放告,也不翻案,更没治罪任何人。虽然有时候顾知府待在知府宅,动辄半天、一天不见人,但每次出现对每个人都是和颜悦色。 府衙中官吏、衙役见状,都放松了下来。 很显然,新来的知府和走了的张灏没什么区别,不管事,甩手掌柜。 狱卒黄科休沐,交接好之后,便走出府衙,在街上买了二十几斤米,背着走出了晋江城,出了镇南门,又走了近二里多路,方到了溪后村。 篱笆小院半开着,一只黑灰色的母鸡在喔喔地叫,看得出来,这又是下了蛋。 “爹爹!” 一个五六岁,身着灰色麻衣的小女孩见到来人,连忙跑了过去,一把抱住黄科的大腿,冲着房间喊道:“奶奶,爹爹回来了。” 黄科将米袋子搁在地上,抚摸着女孩的头,笑道:“小雨,爹不在的时候,可听奶奶和你娘的话了,有没有跑出去爬树、抓鱼?” 小雨仰着头,伸出双手,在黄科抱起自己时,才说:“小雨没出门,奶奶说爬树是男孩子的事,还说河里有水怪,靠近的话会有灾祸,妈祖就是为了拯救被水怪缠住的人牺牲的。” 黄科哈哈大笑:“是啊,为了妈祖,小雨也不可跑水里去了。” 年近五十的妇人从房中走了出来,见黄科带了粮回来,埋怨道:“你再不回来,这一家人怕是要饿死了。” 黄科提起米袋子:“娘,府衙里出了点事,耽误了几日。” 张氏接过米袋子,掂量了下:“省着点吃,倒能吃半个月,只是昨日舒娘在你二叔家赊了五斤米,等会你亲自还回去。” 黄科点头答应,问道:“舒娘人呢?” 张氏叹了口气:“你不回来,舒娘还不得去溪前村看看,那一家人苦得很,一个妇人家拖着半条腿,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这日子怎么能过得下去。” 黄科有些伤感,对张氏说:“泉州换了新知府,来的是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 张氏瞪了一眼黄科,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你可莫要给我折腾出来什么事,那张知府来到这里又如何,还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灰溜溜地走了。朝廷也是,派个没经验的毛头小子当知府,百姓只想好好活下去,怎么就这么难。” 黄科重重点头,保证道:“娘放心,没包拯那样的人来泉州,儿什么都不会做。” 张氏满意地走向灶房,喊道:“娘只求咱家能活下去,饿一点也没关系。你既然休沐了,就去劈点柴吧,舒娘身子骨弱,又有身孕,这气力活还是需要你做。” 黄科答应,将女儿小雨放下,走至柴堆前,朝着双手吐了两口唾沫,抓起斧头,将一块木头搁在木桩上,扬起斧头便劈了下去! 砰! 斧头嵌到木头里,黄科踩着木头,将斧头拔了出来,又扬起斧头,突然听到动静,抬头看去,只见舒娘出现在了门口,笑道:“总算是回来了。” 舒娘见黄科来了,板着脸有些生气,似又感觉不妥,冲着巷中的人喊道:“你们不是收鸡蛋吗?来,就是这里。” 黄科愣了下,连忙说:“鸡蛋是留着给你、孩子和母亲吃的,怎么能卖,何况你还有身孕在身。” 家里就一直老母鸡,为了这点鸡蛋,孩子都馋得掉眼泪。 舒娘白了一眼黄科,语气快速地说:“饭都要吃不起了,留着鸡蛋能活命?拿去换点钱,可以多折点米来,也省得总是赊米。” 黄科低头,紧握着斧头有些悲伤。 在府衙里办差的,八九成全家都搬入城中住了,像是自己这种在府衙做了两年差,依旧一贫如洗的并不多。 老娘没埋怨过自己,妻子哪怕是怀着身孕去赊米也没说一句责怪的话。 只要自己低头,只要自己伸手,这个家就能好过上许多,至少吃喝不愁。 只是,这样一来,自己就和他们没什么区别了! “我去给你们拿鸡蛋,你们在院子里坐一坐。” 舒娘招呼着,让黄科陪着说会话。 黄科低着头应了声,在人进了院子才收拾好情绪抬起头,看到来人之后顿时愣在当场,手中的斧头松开,落在木桩之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顾,顾……” 黄科紧张得说不出话。 顾正臣瞥了一眼黄科,打量着院子,看到小女孩有些怕陌生人躲到房间里,偏偏还露着头看着自己,不由笑道:“我只是来买鸡蛋的,其他的,就不需要告诉她们了。” 黄科抬起袖子擦了擦冷汗,不安地看了看,见老娘在做饭,妻子和孩子在房内,便走至顾正臣身旁,低声说:“顾知府怕不是买鸡蛋的吧?” 顾正臣将一旁的小凳子拿了过来,坐了下来:“这是你家,我也有些意外。看来,一直没眉目的事,很可能在你这里有所突破。” 黄科不明所以,咬牙说:“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可是什么都没问。” “哪怕是问了,我也是这个回答。” 顾正臣看着一脸坚决的黄科,呵呵笑了笑:“若我问的是溪前村事,你还什么都不知情吗?” 黄科的脸色陡然一变。 想起舒娘去了溪前村送粮,顾正臣又偏偏提到了溪前村,很显然,顾正臣是从溪前村过来的,换言之,他很可能去了胡本末的家! 顾正臣整理了下衣襟,轻声道:“听溪前村的老人说,胡本末有一个好友,名为黄禾,住在溪后村。沿途问过,这村里并没有叫黄禾的人。现在想想,禾里加了个斗,岂不成了科。黄科,你在与谁斗,或者说,你想斗倒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寒门辅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寒门辅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寒门辅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