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省六部制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第23章 三省六部制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夜里烧烤,各家的贵夫人们围在独孤皇后的营帐前,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主要还是夸几位皇子,还有互相夸对方家里的孩子。 女子温良,男子一表人才,基本就是这么夸,大型相亲晚会,这才算是正式的拉开帷幕,气氛好不热闹。 杨广烤着不知道哪里来的兔肉,不时的看一眼独孤皇后身边的萧梦岚,萧梦岚也经常看一眼杨广,年轻男女之间的互相对视总是含蓄害羞且美好。 眼里藏着期望和单纯,春花灿烂,含苞待放时更显春意温柔。 独孤皇后是个合格的月老,她总是能洞察各位贵妇人的心思,用她自己的能力帮忙说着话,这也是皇后帮助皇帝稳定朝局的一个大重任。 古代对于媒妁之言非常的看重,皇后拉了红绳,互相找了门当户对的亲家,双方就欠了皇后的人情,凡有什么事情这些贵妇人也多会请皇后帮忙,一来一去皇后在众人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高。 这样皇后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到皇帝,这群大臣勋贵们的后院稳稳的,那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少很多,她的信息情报也全。 母仪天下可不是一句说说就能做到的事情,真正意义上能母仪天下的皇后少之又少。 宇文化及来到了杨广的身边:“晋王殿下。” “怎么了?” “关于大兴城建造民居所用木材的事情,父亲说让我找机会和您说一下。” 宇文化及言语中对于杨广十分的尊重,完全就是一副小弟的模样,若非杨广知道历史,真要被他骗了。 “宇文兄请说。” “我们家的木材工坊已经扩建了,能够满足宇文恺要求的产量,父亲的意思是,殿下您在此事上辛苦万分,木材工坊所得之利润还请殿下笑纳两成。” 利益分配才能绑牢关系,在大兴城的建设细节上,杨广现在是大全在握,这种建材哪里进还不是杨广一句话的事情。 之前特地和宇文家利益交换,现在宇文述投桃报李,也是为了稳固双方关系。 “褒国公和宇文兄太客气了,这样吧,本王就是想要将事情做的更好一些,为了大隋造福,我只要一成半,但是宇文兄得和国公说说木材的价格得低些,至少得比现在市场上低一些,毕竟大兴城的需求量极大,薄利多销,这样我在父皇面前也好说话。” 宇文化及明白了杨广的意思,细细一想说:“殿下此言在理,殿下英明。” “对了宇文兄,有件事情得你帮忙。” “殿下您只管吩咐便是了。” “我最近想了想,我的王府上护卫的力量弱了一些,得多安排些护卫,或许得你帮忙。” “殿下放心,回去之后,微臣就为您安排妥当。” “多谢。” “殿下您客气了。” 现在的他可以信任宇文化及,因为宇文家不管是现在看还是真实历史上最开始都和他绑定,宇文化及现在很愿意帮他做事,让他来安排护卫至少不用担心让杨勇钻了空子。 看着一大堆勋贵妇人,年轻男女,李靖开口问杨广:“殿下,此次出游的人都是城中的勋贵子女,这些人互相婚配,两家姻亲,多有姐妹兄弟,再与其他勋贵婚配,过了十几年,子女再互相婚配,不出三十年城内这些姻亲关系的勋贵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届时朝堂之上,满朝的儿女亲家,如何是好。” 李靖担心的非常长远,皇帝也担心这些事情,但是却又不得不继续这样做,因为历来如此。 杨广叹气:“是啊,勋贵们互相结合也是一种保险措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会导致阶级固化,利益纠葛在一起,朝堂上的众多大臣们也会党同伐异,只是在找到一个好的处理模式之前,贸然的改变,才是最大的错误。 一个企业的行政规划都不能乱动,何况一个国家。 “李靖,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李靖摇头:“我暂时想不出来,但是师傅和我说过现在陛下正在考虑一种新的制度,或许可以改善。” 杨广感叹杨素怎么什么都和李靖说,这师傅当得也真是够尽职的,毫无意外他口中的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 这套隋朝创建的中央官僚体系,从创建开始伴随了中原王朝的兴衰,其后有改变,但是最终直到封建王朝彻底毁灭才消亡,沿用了上千年。 后代王朝对于三省六部制的改变其实就是基于党政皇帝的个人要求进行的变化,对于主体组织架构并没有大的变动。 如隋朝,其实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内侍省则是一个专门的宦官机构,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互相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三高官官均为相职,同时,三公、三师虚衔在身者也参预朝政,也是宰相。 这么一来一朝宰相数位,因为隋文帝要均权,他立新朝,那些强大的门阀士族都掌握着不小的权利,他得不断的将权利分开,避免他们专权。 到了唐代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到了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皇权一人大权独揽,对于皇帝的要求变高了,也累的很。 这套制度能沿用那么多年有其道理。 “李靖,你觉得这种制度好用吗?” “比现在的好用。” “我觉得缓一时之疾吧。” 勋贵联姻阶层固化还是没有缓解,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互相作用效果就会好很多。 杨广这样想想自己的爹确实也牛逼,这种东西可不是一般人搞出来的,若不是隋朝二世而亡,就这套政治制度,足够隋朝兴旺个一百多年,只可惜科举制最终兴旺的是唐宋而已。 “父皇用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双管齐下可以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事情不能急于一时,不然反对的声音肯定过大。” “殿下,若陛下询问您此事,你当毫无保留的赞成。” “那是自然,学区制度就是为了科举制铺路,不出十年,学区制度如果铺向全国,那么科举制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杨广微微一笑:“除了学区,还有一件事情,或许可以做,除了分权贵之权力外,可以强化约束权贵行事。” “什么事?” “分封诰命夫人。”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