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对不起了李太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第11章 对不起了李太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年节当日,整个皇宫内热闹非常。\n\n今日雪停了,积雪将皇宫装点的分外的喜庆,杨广傍晚时分入的宫,橙黄与雪白交相辉映,璀璨弥漫着整个皇城。\n\n冬天的天黑的早,其余诸位大臣们从城门口鱼贯而入,走过宽大的皇城广场来到殿中。\n\n皇帝宴宾客,皇宫的厨师们会精心准备丰盛的晚宴,包括各种美味佳肴,如瑞雪兆丰年、龙凤呈祥等寓意吉祥的菜肴。\n\n砰,砰,砰\n\n众人到的差不多之后,殿外响起了爆竹声,杨坚领着群臣走出大殿。\n\n之前在杨广婚礼的时候众位已经见识过烟花爆竹,只是这次的显然更大,更响。\n\n杨坚雄风勃发,快意一笑:“哈哈,爆竹炸响,新年喜庆。”\n\n“陛下,万岁。”\n\n礼乐声起,歌舞也起。\n\n杨坚心情甚好的说:“今日是大喜的日子,王夫子,朕听闻各地的举荐的年轻人也都到了京城内,命你去请了人进来宫里晚宴,可都到了?”\n\n王隆出列,站定后说:“陛下,今年举荐的各地才子共六十六位,因为尚未有官身都位列末席。”\n\n平常这些各地察举进京的人也会面见一次皇帝,但是从未有说年节晚宴这样的聚会一次到齐的情况。\n\n杨坚一抚胡须,眼神看向了末席之处,开口说:“朕喜欢和年轻人一起聊聊总能有新想法,大隋的各地才俊汇聚一堂朕深感高兴,来啊,让他们都到殿中间来,朕好好见见大隋的年轻一代。”\n\n面见皇帝,一群年轻人兴致勃勃的走到大殿当中,站在皇帝的目光下,站在满朝诸公的目光下。\n\n“依次介绍一下吧。”\n\n“草民博陵崔忘年,年二十二。”\n\n“草民幽州李宇,年二十一。”\n\n“草民洛州彭博,年二十五。”\n\n……\n\n一群人一一介绍自己,无一例外都是各地的望族,甚至有不少在朝中都是有亲戚后台,就算身家背景差一些的,也不是普通百姓能企及的。\n\n现在的察举制度,要被当地举荐,至少也得是当地乡里的望族,走通关系,自家有孩子的情况下,旁人是没机会的,自家没适龄的孩子,就带着周围的望族。\n\n如博陵一带,不信崔,便不用妄想了。\n\n这是近百年来阶级固化的结果,杨坚并未说什么而是微微笑着点头,表达自己对于大隋青年才俊的满意之情。\n\n“好,好,好,都是大隋的好青年,一位位品貌端正,赐酒。”\n\n宫女们鱼贯而入,为一位位的才子奉上了酒杯。\n\n这杯酒可以放心喝。\n\n除了皇帝在看着他,下方的大臣们也在议论着这群年轻人。\n\n“赵兄,你瞧那位穿着青袍戴冠的少年,这是我本家的侄儿,这次侥幸脱颖而出能过察举入朝来,年方才二十一。”\n\n“呦,年纪如此轻,这般出众品貌,又是您的本家侄儿,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n\n“哎,这年轻人就是太努力了些,都过二十了,尚未婚配,还说要先立业再成家,可是急死他母亲了,这不,还托书让我在京城内给他找个好媳妇,当年父母早亡多亏了兄嫂教育,兄嫂之事也就是我之事,侄儿也如我亲生孩子。”\n\n听闻此言,对方便说:“李兄,我家中小女闺阁内,小时候你也见过的。”\n\n“呦呦,那可太好了,就是赵兄您家门庭高,我都不敢往上想。”\n\n“我同僚多年,令侄品貌端康,年轻人多了解总不是坏事,来日领着来我们家坐坐,互相认识一下总也没坏处。”\n\n这场景与榜下捉婿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中层官员来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轻有为的新人就是一种优质的政治投资。\n\n自己养儿子成不成才难说,但是在已经成才的青年才俊里面选择一位,这不是乐享其成吗?\n\n有着这样想法的大臣们不在少数,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也是阶级固化的一种形式,不断的联姻,不断的强化了这些权贵阶级的关系,牢不可破,平头百姓没有机会加入进来。\n\n杨坚听完众人的自我介绍,满意的点点,听着谈下乱哄哄但是热闹的氛围便笑着提议:“难得今日如此多的青年才俊汇聚一堂,年节佳庆,王夫子何不以文会友,让诸位才子作诗唱和大隋繁荣,若能有佳句,便流传千古,成为佳话。”\n\n皇帝的提议合情合理,而且也是给年轻人一个当众的展示机会,这样的时机当朝大臣都在场的场面,以后想要再有可是难上加难。\n\n皇帝给你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有才华者自然跃跃欲试,但是这群人中有才华者有几人?\n\n有肯定是有的,各地举荐上来,总得有几个吧,但是定然不多,都是望族子弟,从一群特定的有钱人孩子里面拔出来的高个,中间还会被塞进来几个父母位高权重荫庇上位的,真正有才华的能有五分之一就算是谢天谢地了。\n\n王隆走到了当中,面对着一群才子说:“陛下雅兴,诸位才子皆可做诗词,题材不限,大隋昌盛,庆贺年节,自当非常之好事,陛下微臣有提议。”\n\n“说。”\n\n“不然让朝臣们也加入进来,虽说朝堂诸公有年长之利,但是如此佳节,一起参与,不分先后胜负,只为庆贺,微臣觉得甚好。”\n\n“准。”\n\n随着皇帝的允准,宫女们再次出来,给诸位大臣们都上了笔墨纸砚,大家也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也免得这群年轻人比试起来伤了和气。\n\n杨坚对着眼前的众位年轻人说:“就在这大殿上,诸位雅兴,共同起诗吧。”\n\n说完这些话,杨坚还特地看了一眼杨广,父子二人一对视,杨广微微一笑,这自信的笑容让杨坚放下心来。\n\n皇帝心念起,朝堂落笔声,宫女们再次入殿,开始翩翩起舞。\n\n一时间满个朝堂都是人们讨论写诗的声音,倒是有些武将坐的笔直,这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不行我给皇帝打个拳助助兴吧。\n\n瞧的出来杨坚很喜欢看小姑娘跳舞,下面人们在写诗,他自看的开心。\n\n杨勇位次在杨广边上,他也颇有才名,想要趁此机会展示一下,但是悄悄瞥了一眼杨广,不知为何杨广不动笔。\n\n“你怎么不动笔?”\n\n杨广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里面写好了。”\n\n杨勇不爽的看着杨广,怎么还装起来了。\n\n后宫宴请诰命夫人的独孤皇后听闻前头开始作诗了,便小声的问萧梦岚:“阿摩,可准备好了?”\n\n萧梦岚一反常态自信的说:“母后放心,殿下早早的在家中写好了。”\n\n“那就好,别误了陛下的大事。”\n\n“儿臣不才,但是听闻了殿下的诗词,便觉得这天下之人的才华,恐难及殿下分毫。”\n\n独孤皇后诧异的看着萧梦岚:“寻常可从未见你如此吹捧过人。”\n\n萧梦岚说到此事眼中都带着光,自豪的说:“殿下之大才,是值得好好吹上一吹的。”\n\n……\n\n时间过了一些,一位才子拔得头筹,高举纸张。\n\n“念。”\n\n“引杯添酒饮,把箸击盘歌。”\n\n“独游佳味少,共唱佳曲和。”\n\n一首诗罢,皇帝喝彩,群臣开颜。\n\n“赏。”\n\n随着皇帝的赏赐,太监高声念起:“陛下赏博陵崔氏公子忘年。”\n\n“陛下,万岁。”\n\n赏赐的银子不多,但这个赏赐的名头值钱,证明皇帝的认可,拔得头筹的博陵崔氏本就是大望族,选送的公子也是人中翘楚。\n\n随着第一位公子结束,后面陆续有人写好了。\n\n“新年佳节庆,群臣来喝酒。”\n\n“陛下兴致高,才子作诗牛。”\n\n方才还在喝彩的杨坚,一下子就挂不住脸了,面色从开心转变为常,这是什么打油诗啊,这第二位作诗的才子,自知本事不足,但是硬着头皮念完了。\n\n皇帝没说什么免得扫了兴致,挥手示意下一位。\n\n“今年又是新一年,大隋繁荣兴旺好。”\n\n“明年继续努力干,大隋年年胜今朝。”\n\n皇帝再次黑脸,但是继续下去。\n\n直到一群才子做完了诗,其中不乏有几篇不错的皇帝赏赐了些,但是一行人仅仅凑出几篇来,其他的有些甚至上不得台面。\n\n这群各地察举上来的人果真良莠不齐。\n\n杨坚并未发怒,但是面色黑了下来,群臣能感受到气氛很差,无人说话。\n\n谁都能感受到这些人有些就是送上来鱼目混珠的,杨坚生气也是情理之中。\n\n“各地察举上来的年轻人,代表了各地年轻一代的水平,你们身为朕的大臣,要多多提携多多帮助年轻人成长。”\n\n“臣等明白。”\n\n杨坚之提点了一句,大臣们便明白了,然后说:“今日可还有诗词?”\n\n杨勇本来做了诗,想想今天杨坚已经如此不开心了,就收了起来,但是他身边的杨广却站了起来。\n\n这种时候站起来若是做不好,怕是让杨坚心情更不好。\n\n杨广却深刻明白杨坚让他回家写诗的原因,要他压下满堂的文人才子,让他这群人的才华被众人所明白,侧面反映现在察举制度的坏处,有一个非常正式的理由来推行接下来的学堂联盟制度。\n\n其实方才已经很明显了,杨坚却还要火上浇油一把,而自己就是那助他燃起熊熊烈火的油。\n\n自己得压下满朝堂的年轻才子,对不起了,李太白。\n\n“晋王可有诗?”\n\n“儿臣未有写下,但是今日年节,如此欢快之时,又见到诸多年轻才子,将来大隋的股肱栋梁之臣,便心有所感。”\n\n杨广拿起一杯酒,痛饮而下,举杯对着朝堂诸臣。\n\n“人生得意须尽欢。”\n\n“莫使金樽空对月。”\n\n听闻两句便觉得心生快意之感,这可是诗仙的快意啊。\n\n“天生我材必有用。”\n\n“千金散尽还复来。”\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