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隋的饭圈文化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第10章 大隋的饭圈文化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晋王府内,杨广一脸疑惑的蹲在池子边上,手上拿着鱼竿无聊的晃荡着,鱼线随着鱼竿在水中晃动着,浅浅的池子里面一大堆的鱼儿都被赶跑了。\n\n袁天天在他身后有些急切的说:“殿下您这样怎么钓的到鱼呢?”\n\n“你不懂。”\n\n“殿下姜太公钓鱼至少也得是愿者上钩,您这样愿者也上不了钩啊。”\n\n杨广有些苦恼:“事情过去这么多天了,大哥一点动静都没有,你那计谋看来不成啊。”\n\n袁天天笃定的说:“太子气性大,此计谋绝对能成,除非太子身后有高人指点能让太子换了性格。”\n\n“你咋对自己的计谋这么有自信。”\n\n“殿下,我会看相,自然有自信,太子殿下的脾性在面相上都显示了。”\n\n杨广回头过问:“那你看看我是什么面相。”\n\n袁天天一下子就沉默了,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上来。\n\n“是看不出来还是不敢说?”\n\n“殿下面相,英俊。”\n\n杨广将鱼竿一扔:“你这婢女是越来越没规矩了,敢调戏本王,我现在就给你物色个倒夜香的给你嫁出去。”\n\n“殿下,不可不可。”袁天天慌张的说:“殿下之面相,我看不了,没这个本事。”\n\n杨广百无聊赖,本以为因为云芮云琦的事情,杨勇必然大怒,但是没想到这快过去一月了,杨勇什么动静都没有,没有发怒,没有任何的动作,这风格不像是杨勇。\n\n“哎,算了,今晚还有场拍卖会,字画专场,王羲之的兰亭序压轴,我都还没看过真本呢,得去看看。”\n\n拍了拍手起身,杨广带上身边的护卫就前往了西市,先去看看自己的售楼部,现在一切情况良好,期间杨广又卖了一个坊区,依旧热闹非凡。\n\n前期买了房子涨价的人,现在已经不将房子作为一个住所,而是一种新颖的理财产品,投资房产可比作其他的又稳定,增值空间又大,所以只要开始发售,那就一定是人满为患。\n\n房地产的负责人张达,依旧圆滑,跟杨广汇报最近的情况,杨广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做,记住买卖房子的人,如果价格低于预期就不要挂出来,一定要让人知道现在大兴城的房市火热的很。”\n\n“属下明白了。”\n\n“关于将来市场的管理,人还是得招收起来,西市鱼龙混杂,分区块后会稍微的好一些,但是依旧纷乱,所以管理人的素质要过硬,咱们招人待遇标准不愁招不到人,权限我都给你了,你自己要把控好,不要招些不三不四的人进来。”\n\n“属下谨遵殿下命令。”\n\n张达永远是一副顺从的样子,性格就是这样了,办事极为得力就好了。\n\n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卢贲来到了此处找杨广:“晋王殿下,我之前到您府上找您,下人说您来市场了,我这就赶了过来。”\n\n跟着杨广发大财的卢贲此时笑呵呵的。\n\n“卢郡公,不知今日找本王何事啊?”\n\n卢贲拉过杨广小声的说:“殿下,听闻这次拍卖会要拍卖王献之的字,可是真的?”\n\n作为好朋友的卢贲自然知道拍卖会的后台是杨广。\n\n“怎么?你有兴趣?”\n\n卢贲难得的眉飞色舞起来:“自然是的,我可是爱极了王献之的字,这天下没有比他的字更好的了,府上藏字不少,但是那《中秋帖》一直求而不得,曾为陛下藏字,没想到在殿下这里,我实在爱极了这字,可否请殿下割爱。”\n\n卢贲说话的时候,那表情像极了在和同学介绍自己最爱的书粉(我也想要这样的读者,嘟嘟嘴)。\n\n杨广回想了一下《中秋帖》这就是之前他刚穿越过来入宫的时候,跟皇帝讨要杨丽华所要坊区的时候,说自己也快生辰日了,皇帝送他的那副字。\n\n他对这些东西不咋感冒,偶尔看到写着王献之的名字,这是王羲之的儿子,便也拿出来拍卖了。\n\n“都已经上了名册,现在拿下来就是失信了,届时卢郡公你直接拍吧,按照你的财力,要拍应该没什么人能比的过你。”\n\n卢贲挠挠头,倒不是心疼钱,但是却非常严肃的说:“殿下,这倒也问题不大,但是微臣有一事请求。”\n\n“何事?”\n\n“将《中秋帖》拍卖顺序和《兰亭集序》换一下,用《中秋帖》压轴。”\n\n“啊?”杨广一脑门子的问号:“为何?”\n\n卢贲十分不忿的说:“殿下如此拍卖顺序,便让人觉得《兰亭集序》比《中秋帖》更为珍贵些,如此评价有失公允,非常偏颇,微臣觉得王献之的字乃千古第一。”\n\n说到此处,卢贲便如滔滔江水而来:“《中秋帖》点画柔婉,富于变化,王献之是以楷法写草书,用楷书“起伏顿挫”之法、“节节换笔”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自然流畅,外面那些流传的仿本难有其精髓,我曾在宫中见过一次,便是日思夜想,殿下怎么可以将之排位弱于《兰亭集序》。”\n\n杨广觉得卢贲现在就有点饭圈行为了,今日这行为无异于明星撕番,王献之就是卢贲心中的白月光,心头好,现在被杨广排位认为弱于王羲之,他卢贲不服了。\n\n杨广却无奈了,怎么饭圈文化这时候就开始了,他对于字画类的东西没兴趣,只知《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人人称赞,后世有诗云: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n\n而对于王献之认知主要停留在王献之和王羲之父子二人的那则谚语故事。\n\n传说王献之自小就苦练书法,写尽了三缸水,自觉已经出师,便写了一个“大”字给王羲之,王羲之看后没说话提笔给“大”字加上了一点。\n\n王献之不解,将这字又给了自己母亲看,他母亲看后留下一句。\n\n“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n\n那时起王献之才知道,自己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但是和父亲还差一点,这一点在外人看来没什么区别,但是在行家里手看来那就是真正难如登天的一点。\n\n谚语就是告诫我们切忌“小成则满。”\n\n故事的后来是王献之写尽十八缸水,与父亲书圣王羲之并称二王。\n\n也有人赞:十八缸水前王羲之,十八缸水后王献之,这年代隐隐还是王献之压了王羲之一头。\n\n到底谁的字更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怕是很难下定论,在喜欢的人眼中,喜欢的自然就是最好的,卢贲因为王献之的字拍卖顺序上没有王羲之的字重要而生气,他是王献之的粉丝。\n\n但是将来王羲之的粉丝比他可要疯狂的多,例如李世民,王羲之书圣之名就是他给的,后来的唐代帝王也都推崇王羲之,甚至传闻头号女粉武则天把王羲之的兰亭序带到了墓里面。\n\n杨广无奈的对着卢贲说:“排位已经定下了,现在更改那么来得及?”\n\n“殿下,不可,万万不可,王献之的字天下无双,怎么可能落于人后。”\n\n“那是他爹,就当他尽孝道吧。”\n\n“这就得分开论,私下是爹,书法不叫爹。”\n\n杨广头痛,只得托词要去拍卖会了,卢贲就跟着杨广一路一起到了拍卖会的现场,一路走,一路夸王献之。\n\n拍卖会场内,因为时间还早,所以现在还在装点的时候,南溪姑娘正在场地内指挥着。\n\n“这边的灯笼挂的高一些,桌上都要放上点心不要漏了。”\n\n南溪一边安排着,一边听到身后卢贲呱噪的声音转过头,看到她的晋王殿下便满脸笑意的迎了上去。\n\n“南溪见过晋王殿下,见过卢郡公。”\n\n“准备的怎么样了?”\n\n“都准备好了,有了之前一次的经验,现在顺畅多了,手下的人也都熟练了很多。”\n\n“恩,那就好了,这次拍卖会之后,下次估计就要到大兴城了,场地已经让人在造了,因为皇城的建造进度提前,估计长乐坊的建造时间也会提前。”\n\n“南溪,全凭殿下安排。”\n\n卢贲这时候倒是识趣,看到杨广和南溪交谈就走开了,扰了他人的风雅情趣可是不美了。\n\n拍卖会很快开始了,气氛比之前还要热闹的多,一群人鱼贯而入,而且杨广发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各位勋贵们来参加拍卖会,身边不少都带着女子,大多数看着不像是正妻。\n\n管不得这些事情,随着南溪轻快明朗的声音,拍卖会开始了。\n\n南溪依旧是那副极有魅力的模样,当她登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的聚拢到她的身上。\n\n今日是字画的专场,因为这年代的人好字画,这些东西比其他的古董反而还要更值钱些。\n\n宇文化及来到了杨广的身边:“殿下。”\n\n“你也喜欢喜欢吗?”\n\n“非我,父亲极喜欢王羲之的字,今日让我带足钱来的,一定要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拍上好价格,才对得起这幅字。”\n\n这咋又是一个粉丝。\n\n“你带了多少钱?”\n\n“为王羲之名声,父亲说了让我放胆拍,价格越高,先生名声越显。”\n\n这他娘和直播打pk倒是有点像了。\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