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科举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第56章 科举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皇帝皇后拉着杨广在书房内聊着家常。\n\n聊着聊着说起来了东北方战线的事情。\n\n“父皇,邸报说现在打高句丽的情况非常的不错,这样的话今年或许就有机会打到他们投降了。”\n\n说到此事皇帝异常的高兴:“是啊,这几月来,连拿了三座高句丽的重要城池,卫王的战术就是缓步推进,我军军力,补给都超过高句丽,有火枪之利,正面战场上我们优势很大,高句丽基本没有从我们手上夺回去城池的能力,慢慢的蚕食就好了,不久前高句丽刚派出了使者来和谈。”\n\n“和谈啊,那父皇您的意思是和谈还是不和谈。”\n\n“这得看他们的诚意和态度,朕觉得占据目前的城池,就足以损耗接近三成的高句丽实力,只要对方的态度诚恳,诚意足够可以合谈。”\n\n杨广点点头:“这样一次之后,算是彻底敲打了高句丽和那些蠢蠢欲动狼子野心的小国,但是儿臣建议高句丽和谈中让高句丽必须让出其北部靠渤海之地,让我们能够和百济接壤,这样的话可以避免高句丽将来攻伐新罗百济,再养精蓄锐生出狼子野心来。”\n\n杨坚满意的抚摸自己的胡须:“实话说,你的想法和朕的确实是不谋而合,朕在和谈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这个,他们真若同意合谈,这个条件一加,大隋边关直入其背后,翻不出大浪来了。”\n\n“父皇英明。”\n\n独孤皇后,适时适当的说:“你和陛下的想法不谋而合又不是一两次了,所以说兄弟几个里面还是你和陛下最像。”\n\n三人都笑了起来。\n\n独孤皇后此时说起了另外的事情:“阿摩,之前送进来的布料,本宫看了,要说你啊还真是和你父皇一样,一天天的家国大事是头头是道,但是这些绸缎衣物之事是什么都不晓得,你送本宫布匹,本宫本还是挺开心的,但是翻看了一下,那品质模样不过是三流货色,以后不要费心思送了,要送也让梦岚去看。”\n\n杨广嘿嘿一笑:“母后,儿臣自然知道那是三流货色,就算没研究,自己身上穿着什么样和那布料对比还能看不出来好坏吗?”\n\n“你这孩子,怎么还打趣起本宫来了,故意逗本宫玩吗?”\n\n“儿臣怎么敢戏耍母后,只是儿臣生产了这布料出来,想让母后看看这东西到底成色如何,母后是世上最尊贵的女人,对于这些东西,定然是比我要见多识广许多。”\n\n独孤皇后微微有些惊讶:“生产,你还自己做布料了嘛?如果是这样的话,本宫劝你就算了吧,你这布料最多算是三流的材质,只能给宫内的宫女们做做衣裳。”\n\n独孤皇后看不上那布料,但是杨广闻言却笑了起来:“母后,您真觉得这布料足够给宫女们做衣裳。”\n\n“差不多吧,往年宫内这品质的布料,大多是给宫女们用的。”\n\n考虑到皇家体面,宫中宫女们的衣裳材料,虽然都是些一般料子,独孤皇后这样的人物肯定看不上,但是宫外面那些富户家的小姐们穿的大概也就这个档次,甚至这都算有富余的。\n\n这也就意味着,他生产出来的布在给普通人使用的时候已经是很不错的品质了,甚至是很多平头百姓都不愿意花钱去买的那种。\n\n他做出来的布能够有这个档次,他已经心满意足了。\n\n看着杨广那傻乐的样子,独孤皇后说:“你乐什么呢?本宫又没夸你。”\n\n“母后可知布料是谁人缝制的?”\n\n“三流的师傅,本宫不在意。”\n\n“母后不是人缝制的。”\n\n闻言独孤皇后吓了一跳,大惊失色:“阿摩,你可千万别吓本宫,这大白天的,不是人还能是鬼不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n\n笃信佛教的独孤皇后被杨广突如其来这一句话吓的够呛。\n\n杨广赶紧解释:“母后,也不是鬼,这布料是机器缝制的。”\n\n“机器?这是何物?”\n\n“母后可以将之理解为墨家的机关术,儿臣用铁和一些其他的材料搭建起来一个机器,只要烧炭火或者焦煤,点起火来,这机器就可以一直动,一直织布,织出来的布就是和之前儿臣给您的一样,品质基本稳定不会有变化。”\n\n独孤皇后一头的雾水,显然不是很能理解这样的事情。\n\n杨广接着解释:“母后,您不需要了解其原理,您就把想象成一个可以不停织布而且一个定十个女工的机关就好了。”\n\n此时之前不关心布匹事情的皇帝开口问:“真有,这么神奇的机关?”\n\n“是的父皇,因为还没完全的做好,只能说是实验了能使用,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所以还没和您说。”\n\n皇帝问:“若这机关真能用,而且如你所说一般的工作,那不是一台机器可以定十个织布女红?生产出来的布匹虽然在皇宫内算三流货色,但是到了市面上足够百姓们用了。”\n\n杨广神秘兮兮的说:“父皇,一台机器可不止顶10个女红,工人们要吃饭,要睡觉,要休息,但是机器不用,只要给火就工作,现在还不算完全完成,根据我们的计算一台机器少说得顶50个工人的工作速度,这还算是比较保守。”\n\n皇帝也微微的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么说来,我们的布匹产品不是可以提高许多?”\n\n“是的,提高许多,成本也能降低许多。”\n\n“降低多少?”\n\n“在开始做这东西之前儿臣的估算是降低三到四成,但是目前来看,或许成本能变成原来的只有一到二成。”\n\n一到二成这个数字,是皇帝也不曾思考过的,他无比认真的看着杨广。\n\n杨广不是吹牛的人,而且这种牛胡乱吹一下子就会被识破,当即对杨广说:“阿摩,你这个机器多长时间可以完全造好,朕要亲眼见见。”\n\n“父皇,儿臣预计再给我两三个月吧,现在已经加了人手在改进了,主要改进的是其使用的时间,还有织布的效率,不出意外的话两三月后怎么样都能交出来一个还算过的去的成品了。”\n\n杨坚笑了起来:“好,好,好,若能成,布匹的成本降低,大隋的百姓人人都可以穿得起衣服了,不至于有人衣不蔽体,冬不御寒。”\n\n杨坚这句话忽然间让本来笑容满面的杨广戛然而止,愣在了原地。\n\n他本来想着织布机出现后是低价倾销南陈,打乱南陈内部,但是没想到杨坚的第一想法是百姓们有衣服穿了。\n\n第一次,这是第一次,杨广从他这个雄才大略的父皇身上感受到,原来杨坚不止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经意间他内心流露的真实想法居然如此的质朴且实在。\n\n原来他是会考虑自己的百姓的,就这一点其实远胜许多历史上的皇帝了。\n\n古往今来多少人在龙椅上做过,但是切切实实在乎过老百姓吃不吃的饱,穿不穿的暖的有几个?\n\n看到愣神的杨广,杨坚问:“阿摩怎么了?”\n\n杨广回过神:“没事父皇,只是父皇刚才说人人都有衣服穿,儿臣心有所感。”\n\n“哦?什么感悟?”\n\n“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n\n杨广话一出,愣神的就是杨坚了。\n\n朴素却也无比宏大的愿望,他正视着眼前自己的儿子。\n\n满意的点点头,走到书桌面前,大笔一挥,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几个字写下来,吩咐太监进来要将这几个字裱起来时刻警醒着自己。\n\n杨坚接着说:“阿摩,你那个什么机器加紧做,做好了之后朕定是要去看的,需要什么支持也不用藏着掖着,该开口的时候尽管开口。”\n\n“是,父皇,儿臣今日起就去盯着去。”\n\n……\n\n两日后的皇城门口,一张大大的皇榜贴出,无数人围观,还得禁军把持秩序。\n\n“中了,中了,我中了!”\n\n此时人群中传出了欢呼的声音,这是帮上有名的新学子,随着他的欢呼,周围的人都开始祝贺了起来,因为家中是望族,此时他家父母直接拿出银钱来赏赐周围的人,只要上前说了吉利话的都给赏赐。\n\n榜单还在不断的贴出,随着每一张榜单的贴出,在场的就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些榜上仍旧无名的学子们心里可是急的不行了。\n\n杨广此时和李渊在长街的一侧某一栋酒楼的二楼看向正在张贴布告的地方。\n\n“殿下,这皇榜有名者,可谓金榜题名,光宗耀祖。”\n\n杨广微笑着说:“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n\n此时云家姐妹两人走了过来,拿着最新的报纸递到了杨广的面前:“殿下,这是明日的报纸,请您过目。”\n\n杨广接过报纸,李渊瞧着第一面上正写着,金榜题名,寒门贵子,曹政。\n\n李渊诧异的说:“殿下这金榜未出,您这边状元都登报了?”\n\n话音落下,金榜那边就张贴了最后的三甲榜单,人群中爆发出了剧烈的欢呼声,毫无疑问状元榜眼探花都在欢呼。\n\n杨广拍了拍李渊的肩膀:“主考官审核完了卷子之后,结果就已经出了,张贴榜单不过是公布形式而已,我还能不知道结果吗?早些排版报纸,免得还在晚上加班加点的。”\n\n李渊看着报纸上,金榜题名和寒门贵子这八个大字,金榜题名是荣耀,寒门贵子是希望,加在一起给读书人的冲击力可是非常大的。\n\n文字蕴含着力量,寒门贵子四个字就像是饱经风霜雨雪的洗礼,金榜题名就是一朝登天。\n\n李渊有些疑问:“殿下,这位状元不会是您安排的吧?”\n\n“就是担心你们这么想,我杨广可拿人格保证,绝对不干预科举的公平性,白身也好,官宦之后,名门之家都行,科举就是科举,一切都是主考官们一张张卷子审核下来的,力求公平,我自己定的规矩,我自己当然不能破了。”\n\n“殿下莫要误会,只是……”\n\n“不用解释,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想,但是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我问心无愧。”\n\n随后将报纸重新递给了云家姐妹:“就按照这般去刊印吧,明日报纸需求量可能会增加,多印一点,连夜让船出发将报纸也运到洛阳去,尽快刊印。”\n\n两姐妹乖巧的行礼:“是,殿下。”\n\n杨广带着李渊下楼,骑上准备好的马,缓缓的走向了皇榜的位置,军队开道才走到此处,对着一甲的三人说:“这里有五花马,你们一人选一匹,本王在长乐坊,为大隋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准备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今夜,长乐不夜,大兴共庆!”\n\n杨广带领着意气风发的三人骑马而行,三人中反倒是状元郎最为羞涩,另外两人都是世家子弟,虽然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但是也能适应,状元是位寒门子弟,家中不算是白身,但是没落多年了。\n\n许多人跟在杨广等人的身后往长乐坊走,刚走进去,长乐坊一条长街两旁早就已经准备好了,随着杨广的马到,鞭炮声,欢呼声,热闹的鼓乐声纷纷响了起来,这一下众人才明白了什么叫长乐坊。\n\n若是之前学子走朱雀街是将仪式感拉起来了,此时长乐坊就是将气氛点燃了,杨广在此准备了庆典,隆重盛大的庆典,那宛如天上人间的庆典。\n\n杨广说:“今日长乐坊,酒水半价,佳肴半价,以后每次新科放榜,长乐坊就照此例。”\n\n众人欢呼了起来,长乐坊内的东西价格不菲,很多人消费不起,这次半价消费,就有不少的新人涌入其中。\n\n状元曹政二十八岁的男人了,年纪不算小,此时骑马靠近杨广小声说:“殿下,如此铺张浪费,草民认为不好。”\n\n杨广笑着说:“你的任职很快就会下来,以后就不用自称草民了,我看过你的文章,文章飞扬,文采不凡,我喜欢你那一手好字,你觉得我现在是在铺张浪费吗?”\n\n“草民,斗胆,认为是。”\n\n“那你可知,看着铺张浪费的长乐坊养活了多少人。”\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