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与原因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企业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IPO上市×并购融资3.4.1 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与原因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与体量有限,但数量庞大,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令广大中小企业饱受困扰。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更愿意和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受阻,给中小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发展造成了重大阻碍。 民间借贷凭借操作简单、灵活等优势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青睐,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是融资需求,而且丰富完善了金融市场。但民间借贷风险高、容易引发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问题。所以,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剖析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探究引导民间借贷正规发展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20世纪80时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长期位于30%左右,显著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未能得到真正解决,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阻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和偿债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合作,设置了较高的融资门槛,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止步。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高达56%,即便通过申请,贷款额度也很难满足自身实际需要。 当然,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不仅是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还有非正规的金融组织,民间借贷就是典型代表。这种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然,我国政府也推出了多项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但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导致很多政策无法真正落地。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资金 中小企业有限的规模和体量不符合资本市场融资门槛,上市难度较高,自然也很难实施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无奈之选。从融资渠道来看,债权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权及民间借贷三种。 我国政府对企业发行债券有严格限制,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发行,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非常不现实。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筒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文件中关于企业发行股票、债券融资的条款,使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资本市场成功融资。 (2)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绝对垄断优势,此外,还有很多地方政府成立的中小银行。商业银行尤其强调风险及成本控制,面对信用等级低,偿还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很多银行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 (3)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长期合作关系 银行的强势地位使其长期以来并不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即便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变化,但也仅限于和大型企业客户合作,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够重视,更不会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 (4)中小企业融资无制度保障 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时为了降低风险往往会提出很多限制条件,例如抵押担保。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从银行成功贷款的中小企业就是因为提供了抵押担保,然而能够提供抵押担保的中小企业并不多。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信用担保机构缺位及无序竞争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得不到有效担保。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可以以更少的抵押物获得更多的贷款额度,但因为我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遇到较大阻力。 (5)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缺陷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导致其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包括财务管理不规范、产权不清晰、违约率较高、公信力低等,导致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较低。 综上来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没有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成功率较低,即便能够获得贷款,风险及成本也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中小企业选择通过民间借贷融资,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民间借贷的主要特征 从制度层面看,当民营经济主体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时,通过民间借贷融资就会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民间借贷是一种典型的民间金融业态,其特征如表3-14所示。 民间借贷通常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信息传递效率较高,贷款人对借款人资金用途及借款风险有着深入了解,投资人自然会选择那些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中小企业,从而对优化资金配置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中小企业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受挫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民间借贷很好地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而且民间借贷有较高的弹性,借贷双方存在一定的信任关系,在还款周期方面可以适度调整。此外,那些收益稳定、低风险的行业更容易得到民间投资人的青睐,从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推动行业不断发展与完善。 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性的经济活动,借贷双方联系密切,贷款人能够有效监测资金用途,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利于加强风险控制。而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很难做到这一点,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所以难以建立信任关系。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企业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IPO上市×并购融资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企业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IPO上市×并购融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企业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IPO上市×并购融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企业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IPO上市×并购融资》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