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广告牌(6000月票加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第一百三十五章 广告牌(6000月票加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司马光现在根本没有心情去管自己的儿子升官的事情。\n\n他拿着手中的书信,忧心忡忡。\n\n“伯淳啊!伯淳!”\n\n“明明入朝在即,为何偏偏病倒了?”\n\n“苍天不公!苍天不公!”\n\n洛阳群贤之中,除了已故的邵雍外,与他最合得来就是程颢了。\n\n程颢性格宽厚,待人谦和,治学严谨。\n\n一身儒学造诣,在如今之世,可居天下前列!\n\n程颢也本来是司马光选中的儒学理论助手,他本希望靠着程颢的儒学造诣,入京辅佐于他。\n\n主要是希望程颢能在经筵上,将圣人经义,大道至理讲与少主。\n\n从而在思想理论上,彻底的埋葬掉王安石的新法只要少主认同了程颢的思想经义,那么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就将死无葬身之地!\n\n而没了三经新义的新党,就是没了牙的老虎!\n\n可惜,现在一切都完了。\n\n洛阳来信,程颢重病不起!\n\n没了程颢,他如断一臂尽管程颐在儒学造诣上不亚程颢,但程颐不是进士出身,儒学造诣再高,在经筵上也天然矮其他经筵官一头!\n\n“苍天保佑,让伯淳可以度过此劫……”一生不信神佛的司马光,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向着冥冥中的鬼神祈祷。\n\n……\n\n“伯淳居然病倒了……”\n\n文彦博也是叹息一声然后叫来自己的儿子文及甫,和他吩咐:“汝立刻入宫,去两宫面前请旨,乞遣太医去洛阳,为伯淳诊治!”\n\n只要不涉及权力斗争,文彦博其实是很惜才的。\n\n只要入了他的眼,只要能合他的胃口,哪怕是一个布衣,他也乐意举荐提拔。\n\n而程颢可不仅仅是他喜欢的晚辈。\n\n程颢之父程响和文彦博是老朋友!\n\n两家在洛阳,有几十年的交情。\n\n……\n\n赵煦在傍晚时分,知道了程颢病重的消息。\n\n得知消息后,赵煦也是惋惜了一声。\n\n二程是程朱理学的奠基人,在现代人眼中褒贬不一,许多人都将明清政治僵化、八股取士的锅直接甩给了二程和朱熹。\n\n却从来没有问过,二程和朱熹,到底承不承认那所谓的程朱理学。\n\n反正,赵煦对二程,尤其是程颐观感不错。\n\n哪怕他上上辈子其实和程颐相处也就几个月。\n\n可程颐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细致,都让他感觉很舒服。\n\n除了那一次经筵上出言,让他及时得到了医药外。\n\n赵煦还记得,程颐替他说过很多话,也提过很多很好的建议。\n\n比如说,程颐发现赵煦一直沉默寡言后,就曾建议:官家这么小,应该选一些年纪和官家差不多的孩子,和官家一起读书。\n\n也比如说,弥英阁很小很小,只有几十个平方。\n\n但却在经筵时被塞进去了七八个经筵官,还有十几个宫女、内臣,加上在旁旁听的宰执大臣、起居郎什么的。\n\n几十个人都在小小弥英阁里,空气流通很不好。\n\n所以程颐建议要么换一个大一点的地方,要么改造弥英阁。\n\n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天气那么热,官家年纪又这么小,却每隔一天都得来弥英阁听讲,我们这些大人,尚且汗流浃背,官家年纪这么小,能受得了吗?\n\n然而,他的这些建议,统统被视作了邪说。\n\n甚至屡屡引发御史攻击和弹劾。\n\n攻击最猛烈、最凶悍的,就是以苏轼马首是瞻的那几个御史。\n\n为什么?\n\n因为苏轼是蜀党,程颐是洛党啊!\n\n赵煦那个时候,年纪虽然小,可他懂事啦!\n\n于是,就将这些账一笔一笔记下来。\n\n所以说啊!\n\n苏轼这个大胡子到处流浪,真不是别人故意整他。\n\n很多时候是他自找的!\n\n当然程颐虽然好欺负,但他的学生可不是好惹的。\n\n很快苏轼就知道了,洛党为什么叫洛党!\n\n紧跟着程颐,被赶出汴京,苏轼也被程颐的学生,送上了一大堆帽子,赶出了朝堂。\n\n嗯……\n\n程颐是程颐程颐的学生是程颐的学生。\n\n这一点,赵煦分的很清楚。\n\n就像王安石是王安石,但王安石的门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一样。\n\n惋惜着程颢,赵煦就和冯景说道:“传我的旨意给石得一,选些上好的御药,送到通见司中……让通见司用急脚马递,立刻送去洛阳程颢府邸……”\n\n“再给我准备笔墨,我要御笔亲书一封……”\n\n这种费而不惠的好人好事,是赵煦现在最乐意做的。\n\n也是现在成本最低,但效果最好的策略。\n\n程颢、程颐兄弟,讲学多年,桃李满天下。\n\n他们的学生里,虽然激进派不少,可也是有人才的!\n\n“唯!”冯景听着,立刻去准备笔墨纸砚。\n\n赵煦写完,将之交给冯景,道:“将此手诏一并交于通见司,连夜出发,急脚送去洛阳伊皋书院!”\n\n……\n\n元丰八年,五月甲午(初二)\n\n洛阳,伊川,伊皋书院。\n\n程颢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看着围在他身边的弟弟程颐,还有几个学生。\n\n夕阳的阳光,落在了门前的门槛上。\n\n“老夫大约是去不成汴京了!”他悠悠说着。\n\n“正叔啊!”他看向自己的弟弟:“我死之后,汝要尽快入京!”\n\n“我担心啊……我担心司马公的犟脾气!”\n\n“熙宁、元丰的时候,朝堂上的大臣们用人,先分辨新党还是旧党……”\n\n“司马公执政后,万一也和元丰时代一样,那就是天下的灾祸!”\n\n“牛李党争的教训,还不够吗?!”\n\n程颐流着眼泪,说道:“兄长当将息身体,待康复后再去洛阳辅佐司马公,成就事业!”\n\n程颢苦笑一声:“老夫的身体,老夫是知道的……”\n\n“这一场,恐怕是没这么容易好!”\n\n“哪怕上苍庇佑,让我安然度过此劫,恐怕余生也再难讲学了……”\n\n他扭头看向在房子里沉默不语的流泪的老父亲程响,说道:“儿子不孝,让大人受累了!”\n\n程响忍着悲痛,安慰着自己的儿子:“吾儿定可吉人天相!”\n\n程颢笑了一声,道:“儿这一生,以明道为宗旨!”\n\n“生老病死,天道万物自然之礼!”\n\n“人得病就会死,死后不过是一堆骨肉罢了!”\n\n“真正能长存于世的,只有文章,只有经义,只有圣人的道理!”\n\n“所谓吉人天相,不过是庸人自我安慰罢了!”\n\n众人听着,都是沉默不语。\n\n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马蹄声,然后是喧哗声。\n\n紧接着,书院里的人,都开始尖叫。\n\n“天使来矣!”有人欢呼着。\n\n程响看向程颐,对其吩咐:“正叔去看看,到底何事?”\n\n程颐躬身一礼,走出门去,没一会儿他就狂喜着回来了。\n\n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青衣军士。\n\n这军士手中高举着一块金牌。\n\n那是天子的信物!\n\n程家人纷纷躬身礼敬,敬天子的威严。\n\n这军士看着房中情景,直接看向卧病在床,已经虚弱的程颢,拱手问道:“敢问,可是程公讳颢先生?”\n\n程颢点点头:“臣颢卧疾在榻,不能行礼,还请天使见谅!”\n\n军士立刻说道:“不敢!”\n\n“我乃通见司急脚马递军士,乃奉官家圣旨,来给程公送药!”\n\n说着他就将他背上背着的药箱小心翼翼的取下来,放到程颢的床前。\n\n皇家药箱上的标记,清晰可见。\n\n“此乃官家特地命御药院拣选的御药,种类不一,但皆为上品!”\n\n“天恩浩荡……”程颢以为是司马光特别请旨,和两宫求来的御药,于是面朝汴京方向勉力的拱手。\n\n“先生不可多礼!”这军士说道。\n\n他是洛阳人,在洛阳土生土长长大的急脚马递。\n\n对程颢自然是无比敬重的。\n\n他小心翼翼的又从肩膀上解下一个被腊封的信筒。\n\n然后高高举在手中。\n\n“官家亲笔手诏!”\n\n所有人都惊讶起来。\n\n“官家亲笔手诏?”程颐不可思议的问道。\n\n就是程颢也激动起来。\n\n甚至努力的想要挣扎着起身。\n\n那军士见了,连忙又道:“官家口谕:承议郎颢,先皇儒臣,天下名士,今卧疾在身,可免一切礼仪!”\n\n程颢在病床上,看着这一切,他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n\n汴京官家才八岁啊!\n\n他才八岁啊!\n\n还有……\n\n自古少主,哪来的什么权力,调动通见司,使用国家力量,传递诏书?\n\n心中想着这些,那个军士就已经将天子手诏,恭敬的放到了程颢面前。\n\n程颢勉力的看向手诏。\n\n那是一张元书纸,纸上楷书端正,字迹清晰。\n\n而其上,只有一句诗。\n\n来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n\n程颢看着这句诗,他瞬间就知道了意思。\n\n圣人曰:诗三百,思无邪!\n\n诗经的每一句诗,都有其隐喻和暗指。\n\n而这一句在现在的这个情况下,是可以被直接理解为:朕在汴京眺望着在洛阳的先生,期待您早日入京!\n\n程颢看着字迹,特别是字体。\n\n他知道的,他认得的,这是小孩子的笔迹。\n\n小孩子力气小,写的字再端正,也能被人一眼认出来。\n\n所以……\n\n真是官家御笔亲书?!\n\n所以……传说是真的?\n\n官家尊师重道,竟至于斯了吗?\n\n程颢看着,就勉力的挣扎着,在家人搀扶下,从病榻上强行起来,面朝汴京方向拜道:“臣颢,谨遵旨意!”\n\n哪怕是为了官家的这一句,他死也要死到汴京去!\n\n程颢永远不会知道。\n\n他其实只是一个工具人!\n\n一块广告牌!\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现代留过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现代留过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